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300年前,古人是如何將13根,40噸鐵鏈,建在大渡河上的?

2024-01-13歷史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這是潤之先生,對當年飛奪瀘定橋戰役的追憶。

想當年,國民黨在岸對面設定了強大的堡壘,又趁機抽走了瀘定橋上的樣版。

洶湧的河水上,只剩下十幾條烏黑粗壯的鐵鏈。

我軍只有兩條路,或者改變原來的行軍路線。

那樣的話,正中蔣某人下懷,或者奪取瀘定橋。

連遠征難都不怕的軍隊,豈會懼怕目前之困境?

他們冒著槍林彈雨,一邊鋪木板,一邊沖鋒,最終打破了敵人所謂的嚴密封鎖,硬生生拉出一個口子。

瀘定橋由此在近代揚名,知名度越來越高。

01

瀘定橋的來源

其實,瀘定橋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清朝康熙年間,西南地區送來奏折。

打算在金沙河上修建一座橋,方便川藏地區交流。

川藏地區地形復雜,盆地、丘陵、山地與高原交織。

因為地形的原因,與外界的交流僅靠一條茶馬古道,但這條道路也收到自然環境的限制,常常因為天氣等原因而無法通行。

為了方便漢藏兩地的交流,康熙皇帝決定在金沙河上修建一座橋梁。

康熙帝是古往今來少有的聖主,他的謀劃不只是當前,更是千秋萬代。

當時,準噶爾的叛亂還未完全平定。

兩張奏折同時擺在他的面前,心血來潮。

他便給這座橋取了一個名字——瀘定橋。

也正是因為這個名字,瀘定橋所在的地方改名為瀘定縣。

畢竟是天子禦賜,那可是無上的榮光。

為何要定名瀘定,康熙的解釋簡單明了。

準噶爾之亂的平定就在目前,不妨給用這座橋的名字來做一個紀念。

瀘定中的「定」,就是預示著大清王朝將四方安定。

有可能不理解,為何偏偏選擇在西南地區?

在當時,西南地區匪患比較嚴重,朝廷幾次派兵,都無法徹底根除,後來年羹堯用兵,才清除了當地的匪患。

瀘定橋由來可謂意義深遠,為了讓這座橋梁不至於成為一時之工程。

康熙著能工巧匠商議,該使用什麽材料修建?

起初,工匠們打算使用木頭,畢竟在洶湧的河流上,使用木頭最為便利。

第一是方便,第二是能最大程度減少傷亡。

可是使用木頭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即長期經過水泡,容易發生變質腐爛。

這樣的橋梁只能存在一時,卻無法撐得過百年。

這個方案很快被否決。

又有人提出另外一個方案:使用石頭。

石頭如山,足以抵抗得住歲月的侵蝕。

問題又來了。

在湍急的河流上,如何搬運石頭,那時候沒有今天的現代化裝置,完全憑借人力。

如果非要使用石頭,不知又有多少家庭要支離破碎。

最終也不一定能修建成功。

到底應該怎麽辦?

事情頓時陷入僵局中,此刻大家只能前進,沒有任何退路,必須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朝廷在上,萬一怪罪下來,誰也兜不住。

02

瀘定橋的修建

當地有一名老工匠,經驗豐富。

經過實地勘察,最終提出了使用鐵鏈修築橋梁的設想。

老工匠是一個富有智慧的人,在提出意見後激流勇退。

他深知這項任務直達天聽,中間又多了層層傳達的環節。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成為某些人的「替罪羊」,他自己倒無所謂,但必須為家人考慮。

果不其然,當這項議案被提出後。

另外一個難題出現,到底去哪兒找原材料?

本地不產鐵,最近的產鐵地在臨縣。

古代的縣域面積較廣,又沒有今日發達的交通工具,更何況是西南地區,運輸更加不便。

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這是最好的方案。

必須克服千難萬險,將鐵鏈運到金沙河邊。

過精密的計算,工匠們核算出需要的最終噸數:40噸。

40噸是個什麽概念呢?

一斤雞蛋是8個,40噸換算成千克是400000千克。

換算成斤數是800000斤,折合成雞蛋是640萬個雞蛋。

萬裏長城尚且能夠完工,運輸40噸鐵鏈,在整個工作流程中還不算最困難的。

隨著工程的推進,最困難的環節即將出現,如何將鐵鏈從此岸運送到彼岸。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有人提議使用小船運送。

小船上無法容納太多的人。

運送鐵鏈的過程中需要固定鐵鏈,就小船上的人數而言,根本無法完成這項任務,後果必然的跌落水中。

有人說可以憑借水的浮力。

可是江流湍急,流速的力度會使得鐵鏈偏移。

更何況在水中,即使再善於遊泳的人也無法使出全部的力量。

工程再次陷入僵局,朝廷規定的期限是一年。

目前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總不能一直幹耗時間。

老工匠再次出現,再一次給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人力既然無法在水中用力,為何不在岸上用力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只需一條繩子即可。

繩子相當於鐵鏈,重量不可同日而語。

需用一艘小船運送一卷繩子到彼岸,相當容易。

他們找來了最粗的繩子,先用一端繫結鐵鏈,而後帶著繩子渡過河流。

緊接著人力在繩子的另一端發力,就像拔河一樣,一寸寸地將鐵鏈從水中提到彼岸,僅用了幾天時間,他們便完成了任務。

不到一年,瀘定橋竣工。

從1705年至今,已過去了三百多年的時間。

瀘定橋依然穩固地橫亙在金沙河之上,宛若滄桑的老人,在歷史的長河中依舊固守著硬朗的身板。

今天,如果你到瀘定橋遊玩。

導遊會告訴橋體還剩十三條鐵鏈,每一條鐵鏈長103公尺,每一條均保存完好,橋寬3公尺。

這就是我們先民的智慧和勇氣。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從來不退縮,而是直面困難,想盡辦法解決。

每一個人在生活也同樣會遇到難處。

希望你讀到這個故事後,能從中汲取一份前行的力量。

困難過後,相信你會看到屬於自己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