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劉備借荊州眾所周知,但是孫權為什麽會借給他呢?全是算計和防範

2024-02-29歷史

我們做生意的朋友都知道第一桶金很重要,那麽,對於歷史上那些爭霸天下的諸侯和軍閥來說,第一塊地盤是也很重要?袁紹靠巧取冀州而稱霸,曹操靠入主兗州而騰飛,孫策靠拿下江東而紮根……只有混入江湖20多年的劉備一直居無定所,全靠給各方大佬看大門混日子,現實真是有點太無情了。

但遲到的春天也是春天,劉備的春天終於在209年來了。前一年,他和周瑜聯合作戰,一把大火燒退這些年已經把他打出心理陰影了的曹操,然後他趁虛而入,順利拿下了荊南四郡。隨後,又趕回江陵戰場,輔助周瑜作戰,直至守江陵的曹仁棄城而走。劉備終於暫時可以緩口氣了,且有了四郡之地的發展籌碼。

江陵之戰後,荊州地盤的勢力分布是這樣的:荊州七郡的南陽和南郡、江夏北部在曹操手中,南郡大部和江夏南部歸了孫權,南邊的長沙、桂陽、零陵、武陵四郡歸了劉備。

但隨後,占據荊州最多地盤的劉備向孫權提出了一個歷史上著名的請求——借荊州。這件事也一直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有人說劉備人心不足蛇吞象,太不厚道了;也有人說孫權稀裏糊塗,慷他人之慨,是個把核心資產送人情的敗家子。事實真的如此嗎?這背後其實有很多潛在的邏輯是大家沒有真正理清的。

劉備借荊州的來龍去脈

江陵之戰後,十分雞賊的劉備便開始找周瑜要分紅。大家還記得他去征討荊南四郡的時候,特意在兵力有限的情況下,還留下關羽幫助周瑜打遊擊嗎?人家可真是啥可能的好處都不願意落下呀!大家也不必過於去笑話劉備,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基礎薄弱的他必須得這樣算計著過日子。

劉備對周瑜說:「公瑾老弟,你看哥哥這些過得實在是苦呀,到現在連個固定的辦公地點都沒有,現在大家都說我是劉琦的總經理,要不你照顧一下老哥,在南郡撥一塊地盤給我辦公,免得老哥我太寒磣了。」

周瑜對南郡早已垂涎三尺了,人家不惜一切代價要拿下南郡,就是想以南郡的江陵為橋頭堡去進取益州,從而實作與曹操劃江而治的戰略目標的。周瑜在內心之中肯定是不想給劉備南郡地盤的,但是不管怎麽說,人家劉備方在南郡爭奪戰中是參戰方、是有功者,你啥也不給人家,肯定是不合適的。權衡再三,周瑜於是將南郡的長江南岸撥給了劉備,劉備於是在油江口建立了公安城,並屯兵於此。

周瑜這樣安排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南郡長江南岸那片土地本身戰略價值就不如江北的地盤。更何況荊南四郡已經被劉備收復了,從敵我對戰的角度來說,劉備是很容易從背後捅刀子的。南郡江南的那片土地的防守成本會變得極大且不可控,還不如做個順水人情。

就這樣,劉備靠著聯合作戰的理由,獲得了南郡的南部。這算得上是劉備借荊州的前傳了。

沒過多久,劉備的好運氣又來了,他名義上的老板劉琦病逝了,劉備作為依然破敗的荊州集團的元老和頂梁柱,便當仁不讓地自領荊州牧了。治所便是他剛剛入駐的公安城。給人打了一輩子工,終於成為荊州集團的名義法人了。

劉備這邊鳥槍換大炮了,為了照顧那個比他更強大的合作夥伴孫權的感受,他展示了他不吃獨食的高風亮節,表孫權為車騎將軍,領徐州牧。

盡管車騎將軍、徐州牧這兩個職位對孫權來說都是虛職,但多幾個正式名頭加持,總是好事。孫權心裏還是很滿意的。

後來,孫權便投桃報李地把妹妹嫁給了已經快50歲了的劉備。孫權這麽做其實有兩個意思,一是和劉備之間的正常人情往來,二是想透過聯姻鞏固雙方的合作關系,這個糟老頭子盡管大半輩子都過得狼狽不堪的,但總能逢兇化吉並越過越好,是一支不可小覷的潛力股,提前下註比較好。

權稍畏之,進妹固好

210年,最近好事連連的劉備又坐不住了,他單騎闖關,去孫權那提出了一個議案,問孫權能不能把荊州借給他。這就是劉備借荊州的出處,也是所謂「單刀赴會」的原型。

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

所謂的借荊州,其實是借南郡北部,或者說就是借江陵。江陵這個地方,之前已經介紹過了,它才是整個荊州的中心,控制了江陵,才算控制了荊州。西進川蜀、東入江東、南下荊南這些戰略設想才有實作的可能。這一點,大家都是明白人,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劉備的這個請求顯得有點尷尬,正常情況下,孫權是不會借的。

果不其然,江東實力派大佬周瑜就堅決不同意,並力勸孫權要把劉備給軟禁起來。理由就是劉備這家夥狼子野心,手下的關羽和張飛又太可怕了,這種人一旦讓他起勢了就難以制裁了。得早點除去這個禍害,把他軟禁起來,天天三溫暖伺候著他,就挺好。

但孫權沒有答應周瑜的建議,理由是他覺得劉備集團不好惹。其實真實的原因是他身邊的大明白人魯肅幫他把背後的賬都算得清清楚楚的。

孫權雖然沒有同意軟禁妹夫劉備,但為了照顧周瑜的面子,也沒有當場答應把荊州借給劉備。

求而不得的劉備只好打道回府。這貨不知道是意難平還是老毛病發作了,又開始給江東集團內部拱火了。孫權乘飛雲大船與張昭、魯肅等人給他送行時,雙方又喝了頓大酒。張昭、魯肅這幫人後來提前離席了,劉備看人走沒了以後,跟他舅子說:「這個周瑜啊!實在是萬人之英,胸懷器量廣大,估計你要玄啊!」

嘆瑜曰:"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等孫權也走了之後,劉備又繼續禍禍人家江東集團,他對自己的船長說:「孫權大長身子小短腿,是帝王相,我不能再見他了!趕緊跑!」

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乃晝夜兼行

劉備回去之後沒多久,周瑜便急切地向孫權遞交了攻打益州的議案,孫權簽字同意了。不過,也許是無巧不成書,也許是另有隱情,周瑜趕回江陵準備出征時,在路上得了重病,最終這位江東大才死在了巴丘,時年三十六歲。

權許之,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周瑜死後,在繼任者魯肅的周旋下,孫劉緊密的聯合在了一起,江陵的孫權駐軍撤了回來,江陵被借給了劉備。

上述便是劉備借荊州的來龍去脈,或許表面上看起來平淡無奇,但背後全是一些細思極恐的東西。若不信,請看下文的具體分析。

劉備借荊州背後的邏輯梳理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劉備為什麽要借荊州(江陵)?荊州七郡,他已經獨占其四了,後面周瑜還把南郡南部劃給他了,劉琦的遺產江夏夏口也是他的了。他為啥還這麽不知足呢?非要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情況下,厚著臉皮去要一座江陵城?不是說貪多嚼不爛嗎?不是說欲速則不達嗎?

像這樣的淺顯道理,早已混成人精的劉備可能不懂嗎?而是他沒有選擇。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規劃,他要以荊州和益州作為爭霸天下的資本,江陵其實是他勢在必得的。沒有江陵,在荊州他只能打點擦邊球,控制不住有什麽太大戰略價值的地盤。沒有江陵,益州他就更不要想了,你還能大搖大擺地借人家的碼頭去進攻益州?而且,時不我待,年近50的劉備也等不起了,他只能死馬當做活馬醫地去試一試。

但是,像劉備這樣的高手做事,即便是死馬當成活馬醫,他也會提前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好鋪墊,去營造對自己有利的氛圍的。

劉備為什麽一開始沒開口要江陵?而是等入駐公安之後?這就是構成了脅迫之勢。我公安城就在你江陵城的屁股後面,你不借給我,小心我哪天想不通了背後給你捅刀子哦。

劉備為什麽要在自己當上荊州牧、透過做順水人情和孫權建立友好關系之後,才舔著臉去借江陵?這就是在打感情牌。有這種關系在,即便你不借給我,但你總不至於把我當成謀財害命的歹徒給哢嚓了吧。我是把你當成真正的自己人,才會跟你提這種不合理的要求的,我又不是一個不清白的人,如果是一般人,我怎麽會亂開口求人呢?

然後,周瑜為什麽對劉備借荊州一事反應最強烈呢?真的只是因為他感受到了劉備的可怕之處嗎?

大家想一想,當時的南郡太守是誰?正是親自打下江陵的周瑜呀!把江陵借出去,這不光是割江東集團的肉,更是割周瑜自己的肉,他能同意嗎?

再者,周瑜是江東集團最後一位既有進取之心又有進取之才的人,他的戰略目標就是要一統長江流域,他一直念茲在茲地都在想著攻打益州。如果把江陵讓出去了,周瑜的事業發展通道都被徹底堵死了,他怎麽會同意呢?

再來看看孫權為什麽不同意周瑜軟禁劉備的建議?軟禁劉備,相當於和劉備集團徹底撕破臉皮了,江東集團和荊州集團難免又是一場火拼,這不符合弱者的生存法則,最後得利的是北方的曹操。

還有一點也很關鍵,外無強敵,你周瑜又是江東集團的絕對軍事核心,以後誰能制裁你周瑜呢?你周瑜一心要打益州,那打下益州了呢?誰去管理益州?孫權的統治根基其實很薄弱的,他沒有太多可以獨當一面的親信,最後還得是周瑜打下來就交給周瑜去管理。益州是一個絕好的偏安之地,你周瑜又是一個經天緯地的大才,你特麽到了益州,我還能管得住你嗎?

但是,這些帝王心術是不能公開講的,所以孫權只能隨便找一個理由駁回周瑜的建議,並暫時不把荊州借給劉備,維持好彼此之間的表面關系。

再說到劉備身上來,他借荊州不成功之後,逮到機會便挑撥人家內部關系,這確實有點不太厚道。但是古往今來,有幾個玩政治的是厚道人?厚道人是玩不了政治的!關鍵是,我們要讀懂劉備為什麽敢去挑撥孫權和周瑜的關系。這說明劉備在琢磨人性這方面已經是爐火純青了,你孫權平時不是和周瑜兄弟相稱嗎?他周瑜不是為了你們老孫家可以背叛階級嗎?你們再好的關系,但是背後有沒有芥蒂?你孫權信任周瑜,能信任到他對你的權力威脅也熟視無睹嗎?

劉備這個人不管大家喜歡不喜歡他,但不得不承認,他玩人性是相當有一套的,在說完周瑜難為人臣之後,又把孫權說成帝王之主,一個註定不會當人臣子,一個註定是帝王之命,你們兩個鬧騰不鬧騰起來,你們誰願意讓步?

所以,在劉備回去之後,周瑜便迫不及待地提出要攻打益州的方案。因為他知道這事越到後面就越靠不住了,萬一孫權就把江陵借給他妹夫了呢?萬一他找個不適合進攻益州的理由呢?萬一越來越明顯地信任自己了呢?

而周瑜在提出攻打益州之後,就十分巧合地死於疾病。這在歷史上也是一樁疑案。但因為相關史料的缺失而無從下手去分析求證,我們就姑且把它當成一種巧合吧。

周瑜一死,整個借荊州的邏輯才解釋得通。

首先,周瑜的繼任者魯肅一直就是聯劉抗曹戰略的發起者和擁護者,他對劉備借荊州一事主觀上是積極推動的。

其次,周瑜是江東集團唯一靠譜的進攻型大才,他這麽撒手一走,導致進攻益州的計劃必須擱淺了。不是不想打了,而是你真打不動了。江陵城對於江東集團的戰略意義大大縮減了。

最後,從聯合抗曹這一點來看,江陵城是抗曹前線,讓劉備集團頂在前線,實際上比讓劉備在公安頂住自己的後腰,更符合江東集團的利益需求。

那麽,魯肅力主把荊州借給劉備到底合理不合理呢?其實是相當合理的。原因上面已經解釋過了。大家不要懷疑,魯肅是江東集團戰略眼光最高的一個人,比周瑜還要高明一些。

魯肅力主把江陵讓出去,鑒於劉備集團目前的發展狀況,他是不可能是荊州反攻江東的。這樣一來,劉備集團實際起到了給江東看家護院的作用。這樣江東集團就可以集中力量去突破東邊的合肥防線了。這是江東集團當時的最優解。

反觀周瑜,如果他的戰略水平達到了魯肅的水平,他的最優選擇其實是在赤壁之戰後,立馬揮師去進攻東邊的合肥(自南向北兩個關鍵通道就是襄陽道和合肥道)。因為劉備已經在戰後去取荊南四郡了,你就算打下江陵城,也會變得裏外不是人。你既替劉備擋著北面曹操的火力,南邊的劉備還會隨時準備捅你的後腰。而合肥城因為西線戰事牽制了曹軍的大量兵力,防禦不是很強,只要把合肥城控制在自己手裏,你就隨時可以北上騷擾曹操了,就徹底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魯肅在上台後,三下五除二就將江陵讓給了劉備,讓劉備自己花錢面對荊北的曹軍,自己則收縮力量全力瞄準合肥。而北方的曹操正在寫字,聽說孫權將江陵還給劉備時腦子一驚,落筆於地。

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

因為曹老板打了一輩子仗,是相當知兵的,他知道孫劉兩家已經妥協達成了他們之間的最優方案,他以後的麻煩會更大了。

至此,劉備借荊州的背後邏輯基本上梳理完了,或許,我覺得最能直接反應這件事的真實影響力便是曹操的反應了,能把一代梟雄驚成那個樣子,絕對不是一般的事情能達到的。

一點點現實思考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一些朋友會習慣性地把人世間的一些恩怨情仇想得過於簡單和直接,但這個世界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哪裏會有那麽多直截了當的利害得失呢?

劉備借荊州,孫權到底應不應該借呢?從明面上來說,肯定是不應該借的。我特麽用三軍將士的命換來的一塊戰略要地,憑什麽借給你劉備去發財致富呢?但是,如果大家了解了上述的邏輯分析,還會覺得孫權不應該借嗎?

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選擇的悖論。有些時候你不想這麽選擇,但你又不得不這麽選擇;有些事情,你明明知道這麽選擇挺委屈自己,但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有些人物你明明對其厭惡至極,不想跟他有任何牽扯,但又不得不經常去維護和他之間的正常關系。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千破萬破,事理之中的利益邏輯通常是不會破的。大家千萬不要覺得誰是很好忽悠的傻大冒,其實我們大多數人在算關於自己切身利益的賬時,都是相當精明的。所不同的是,可能基於每個人的處境、位置不同,大家算賬的方式不同而已,或者不是算同一本賬罷了。孫權、魯肅、周瑜他們就是如此。

劉備借荊州,其實是一種比較高明的碰瓷,也是我們所謂的陽謀。老子現在過得不好,就是訛上我親愛的大舅哥了,大舅哥你幫不幫我?然後,一頓分析,幫我就是幫你自己。你看著辦吧。

但是就事論事,劉備這個套路玩得還是挺有水平的。就跟一無所有的我和某千萬身家的老板平均身價五百萬是一個道理。我是實力弱,但是我是你的盟友,是你的妹夫,我不黏你黏誰?我開口問你要這要那怎麽啦,不是說一家人不分彼此嗎?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你不給?道理已經給你講得很清楚了,你也沒有好日子過。這在人性邏輯上是滴水不漏的。

另外,我想和大家說的是,在現實的生活和工作中,大家一定要學會,不要把得失看得過於絕對,要辯證、靈活地去看待得失。雖然古人早就說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樣的話,但是我知道絕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

一般地,越是見識淺薄的底層人越是容易把得和失看得十分直接和絕對。

舉個例子,現在很多人都在說,朋友之間借啥都可以就是不能借錢。很多底層人都會大有感觸地將這樣的毒雞湯奉為圭臬,但實際上這樣的話會在一定程度上傷害大家的。

大家仔細去想一想,如果朋友之間不能借錢,那是不是不是朋友就更不能借了?那麽,這個社會還有投資入股、抱團取暖等等說法嗎?那些天使投資機構存在是幹什麽的?所以,其實,不是能不能借給朋友錢的問題,而是該不該借給朋友錢的問題。你借錢的時候,考慮的核心問題就是你的錢可能要不回,可能拿不到更高的利息等直接成本和風險問題,你自然是不願意借的。但是,如果你借給一個人錢,他可能會因此崛起,然後數以百倍地報酬你,你應不應該借?

類似這樣的問題,其實沒有固定的答案,關鍵還是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系是非常復雜多變的,是無法一概而論的,所以我們也不應該是用固定的眼光和態度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

請相信,一個人如果過於看重眼前利益,其實大多在長遠的維度來看,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吃虧的。不信,大家可以看看那些擠破腦袋往某些促銷現場領雞蛋的人。

為什麽我老是對魯肅要比周瑜高看一眼?當然這不是說周瑜不優秀,而是說魯肅這個人在大事上從來不糊塗,小事上則可以做到難得糊塗。相比來說,周瑜在性格上有點錙銖必爭了,這樣往往容易因小失大。

最後,總結一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在一個有限空間內的,你的格局、你的見識有多大,你的發展空間才會有多大,所有眼前的東西如果不是支撐你的終極方向和目標的關鍵,其實很多時候可以學會看淡點。不要見不得別人好,有時候別人好,你才能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