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情報工作,曾希聖同誌可以稱得上是黨內的神人!」
這是周總理對紅軍情報工作創始人曾希聖的評價。 紅軍時期,曾希聖領導的中央軍委二局,堪稱是隊伍的「千裏眼」「順風耳」。
旁人只知道毛主席在長征中的用兵如神,卻不知這建立在曾希聖和二局提供敵人情報的基礎之上。
曾希聖
四渡赤水期間,二局不光向中央提供了精準、超前的情報資訊,曾希聖本人更是在大軍陷入危機之際,破天荒的利用情報工作提出一條妙計,引來毛主席和周總理拍案叫絕。
那麽,曾希聖幫助紅軍轉危為安的這步險招究竟是什麽?長征期間,曾希聖和他的情報部門又是如何為大軍服務的?
曾希聖與二局
1934年秋天,隨著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的失利,大部隊被迫離開苦心經營多年的根據地,長征就此拉開序幕。
不過隊伍向哪個方向轉移,這個問題卻在黨內爭執不下。 12月12日,中共中央決定在湖南通道縣召開會議,討論出隊伍接下來的轉移方向。
會上,來自共產國際的李德堅稱:
「我們依靠紅二軍團的老根據地一帶,配合賀龍、蕭克等人的部隊,完全可以在大範圍區域和敵人進行戰鬥,在湘黔川一帶開辟大片蘇區不成問題。」
而毛主席則高瞻遠矚的指出: 「當下情況必須放棄原定計劃,朝著敵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
兩人針鋒相對、寸步不讓,會場一度陷入僵持狀態。就在這時,中央二局局長曾希聖的一條電報,打破了二人之間的僵局。
「根據剛剛截獲的電報,蔣介石已命令湘西各部,集中五六倍於我軍的兵力,以網狀靜待我軍到來,計劃於湘西一帶將我方聚殲!」
事實證明,毛主席的方向是正確的。現如今紅軍隊伍面臨的危機,遠非李德等人想當然預料的那般輕松。
在情報面前,李德也不得不同意毛主席的主張,向貴州進軍。後來毛主席感慨的回憶道:
「沒有曾希聖的情報,他們不會同意改變行軍方向,可能就沒有以後的遵義會議了......」
而實際上,這已經不是曾希聖和他帶領的軍委二軍,第一次幫助紅軍隊伍轉危為安。 那麽,曾希聖此人到底是何許人也?
與許多出身黃埔的共產黨領導人一樣,曾希聖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生,而且是參與過北伐戰爭的老一輩革命人士。
1927年,曾希聖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員,並在武漢三鎮從事秘密兵運工作。 曾希聖的革命開端,就與敵後隱蔽戰線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1930年,曾希聖因鬥爭形勢需要來到上海,擔任起中央軍委參謀部偵查科科長一職。
他在上海選拔了20多位優秀的情報人才,並組建了一個無線電技術訓練班,這是中國共產黨我軍創辦的第一個地下無線電技術培訓機構。
對於曾希聖的工作,周總理給予了 「天大的進步」 這樣超高的評價。
然而到了1931年4月,由於黨內人員顧順章、向忠發的叛變,中共上海地下黨組織遭到沈重打擊,曾希聖也被迫轉移離開。
地下黨就交通站將其輾轉轉移至閩西蘇區,在這裏曾希聖第一次見到了毛主席。 初到蘇區之時,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正在籌備下屬參謀部、政治部等部門。
參謀部下設有三個局,分別為軍委一局、軍委二局、軍委三局。 中央考慮到曾希聖曾在情報部門擔任過科長,便任命他為軍委二局的局長,主管中央的情報、偵查工作。
二局成立後,曾希聖迅速將自己拿手的無線電技術推廣下去,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事業培養了大批無線電技術人才。
更關鍵的是,曾希聖帶領的二局接連破獲了國民黨軍方面的無線電密碼。
這為紅軍隊伍接下來應對敵人的圍剿,提供了情報上的支撐 ,也是我軍取得前四次反圍剿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
三渡赤水,二局功不可沒
1935年1月7日,因為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利被迫轉移的紅軍,攻克了黔北地區重鎮——遵義。
在這裏,共產黨召開了一場極具歷史意義的會議。 毛主席正式接過紅軍隊伍指揮權,隨即下達了渡過赤水河,向四川古縣地區進軍的命令。
1935年2月6日,蔣介石命令雲南地區國民黨軍全力圍剿紅軍,雲南省主席龍雲受命擔任「剿匪」總司令。
7日中午,透過無線電破悉敵人動向的曾希聖,旋風一樣沖進了毛主席的辦公室:
「報告主席,龍雲已經下達作戰方案,川軍主力7個旅鎮守古縣、長寧等長江沿岸,又以黔軍一部防守赤水,防止我軍東進,滇軍3個旅由畢節向我軍方向撲來,似有南北夾擊之勢。
蔣介石嫡系全部在貴陽休整,遵義只有貴州軍閥王家烈5個團,防守最為薄弱!」
此時的紅軍隊伍正面臨著龍雲的多方圍堵,大軍該如何沖破敵人的包圍圈?這個問題困擾了主席很久。
毛主席在全面分析了紅軍面臨的局勢後,做出部署: 「我們回去,二渡赤水,殺他個回馬槍!」
毛主席此舉,顯然是仔細分析了龍雲的作戰部署,並充分結合了紅軍擅長運動戰的優勢。
於是在2月19日這天,紅軍調轉槍頭第二次渡過赤水河,硬是從十倍於己的國民黨大軍中穿插了出來。
期間,曾希聖和二局嚴密監視著周圍川軍、滇軍的一舉一動,為大部隊神出鬼沒般的轉移提供了資訊保障。
從3月10日開始,蔣介石繼續加大「剿匪」力度。他重新調整了作戰部署,要求部隊對重新回到遵義的紅軍進行合圍。
與此同時,中央政治局正在遵義楓香鎮,討論著攻打鼓新場的計劃。
會上,聶榮臻、林彪等人都支持對鼓新場的作戰,因為鎮守這裏的是戰鬥力低下、紀律渙散的黔軍。
經歷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後,紅軍遲遲未能迎來一場大勝。不少幹部都認為,部隊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軍心。
此外,鼓新場作為黔北地區四大鄉場之首,交通極為便利,拿下這座重鎮也有利於隊伍日後的轉移。
可就在眾人一致認為此戰可行之際,毛主席卻站到了所有人的對立面。他堅決反對道:
「黔軍旁邊有川軍和滇軍作為策應,而我軍拿下鼓新場需要兩天時間,屆時敵人大軍趕到,就算我們啃下這塊硬骨頭,也會元氣大傷。」
只可惜,毛主席的分析並未說服眾人。在絕大多數人都支持開戰的情況下,毛主席也只能服從組織。
然而就在戰鬥即將打響的關鍵時刻,曾希聖的一則情報頃刻間扭轉了局面,也幫助隊伍避免了一場巨大的損失。
3月10日夜間11點,曾希聖電報傳來: 黔軍在鼓新場築有堅固工事,蔣介石已嚴令周圍川軍協防,滇軍正星夜奔赴而來,不日便達。
在事實面前,眾人不得不信服毛主席的判斷,並一致同意放棄鼓新場戰役。 與此同時,曾希聖還表示:
「紅軍隊伍東、北、南三個方向均出現大股敵軍,只有西側的包圍圈較為薄弱。」
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又一次下達了渡赤水的命令。 有曾希聖的二局隨時提供敵人動向資訊,大軍再次轉危為安。
四渡赤水,曾希聖兵行險招
3月20日中午,曾希聖截獲到了國民黨最新電報。電報中聲稱,蔣介石已親赴貴陽督戰,誓要剿滅紅軍。
蔣介石更是放出豪言: 「‘剿匪’能否成功,在此一舉!」
顯然,被毛主席神出鬼沒般用兵耍的團團轉的蔣介石,再也坐不住了。 當破譯後的情報被送到毛主席桌子上時,主席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蔣介石太死板,他有‘一舉’,我就有‘一動’。他誤以為我走上了絕路,急著想要打響最後一戰。你來督師,我就讓你成為‘堵師’。」
兩軍之間的你追我躲再次展開,四渡赤水也就此提上日程。只不過,有曾希聖和他的軍委二局「當眼睛」,註定了蔣介石和國民黨軍會無功而返。
20日當天下午,紅軍大部隊開始動身。 在毛主席的指揮下,隊伍首先大舉向西部移動,國民黨大軍隨之向西轉移。
眼看達到目的,毛主席當機立斷命令部隊折返貴州方向。
行軍短短一天後,紅軍隊伍卻又突然南下,朝著赤水河一路奔去。 顯然,毛主席準備再給蔣介石上演一出橫渡赤水。
只是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即便國民黨大軍被我軍神出鬼沒般的行軍帶的筋疲力盡,可敵人仍舊死死咬在我軍的後方,且四面八方有越來越多的國民黨軍蜂擁而至。
就在毛主席計劃率部渡過赤水時,前方突然出現三個國民黨師。 在前有強敵、後有追兵的情況下,紅軍陷入萬分危急的境地。
曾希聖前方敵軍是我軍的老對手——國民黨軍周渾元部、吳奇偉部。按照對方的行軍路線,不久後便會和中央紅軍正面相迎,屆時我軍勢必會被對方的三個師拖住。
考慮到當時我軍彈藥、補給已經出現不足的情況,一旦與敵人發生遭遇戰,紅軍隊伍即使突出重圍也會損失慘重。
一時間,如何破解當下的危局,成了令毛主席、周總理等人萬分頭疼的事情。
就在政治局領導們苦思冥想對策之際,曾希聖卻破天荒的提出了一個辦法。
「我熟悉蔣介石的密令,也知道敵人的電台密碼,我可以用蔣介石的語氣向周渾元和吳奇偉下令,改變他們的行軍路線。」
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 毫無疑問這是一步險棋,如果曾希聖真的能夠騙過敵人,那就能幫助大軍以最小的代價躲過這一劫。
可若是此計被對方識破,敵人不上當事小,要是將計就計對我軍做出更具針對性的部署,那對於我方來說無異於一場災難。
思考再三,毛主席終究還是拍板決定同意曾希聖的計劃: 「就這樣辦!」
得到命令後,曾希聖立即以蔣介石的口吻擬了一封電令,並行往周渾元、吳奇偉的電台。
沒過多久,敵方的行進路線竟真的開始發生變動! 就這樣,我軍與敵人擦肩而過,悄無聲息的躲過了一劫。
21日晚間,紅軍主力在太平渡、九溪口一帶完成第四次橫渡赤水。緊接著,我軍跳出周渾元在魯班場一帶的封鎖線,朝著貴陽方向疾馳而去。
此時,蔣介石、宋美齡均在貴陽督戰。 得知紅軍主力迅速逼近,蔣介石意識到再次讓我軍逃脫了包圍圈,並急令3個旅的滇軍馳援貴陽,唯恐我軍大舉攻城。
不過蔣介石沒料到的是,我軍的目標從來都不是貴陽。毛主席曾說過:
「只要把滇軍調離雲南,我們就是勝利!」
之所以會這麽說,就是因為雲南是我軍戰略轉移的必經之地。4月9日,紅軍從貴陽一帶穿過,並迅速隱蔽折返向西南一帶,以每日七八十公裏的速度急行軍至雲南。
半個月後,當蔣介石意識到毛主席的真實意圖後,國民黨大軍已經被我方遠遠甩在身後。
取道雲南的過程中,毛主席還派出先鋒軍直逼昆明,迫使駐守在雲南的國民黨軍馳援昆明,而我軍則借機北上,順利度過金沙江。
結語
四渡赤水之後,紅軍上下無不對毛主席的用兵如神佩服的五體投地。但眾人不知道的是,這背後是以曾希聖提供的情報為基礎。
對二局截獲情報的重要作用,劉伯承元帥有一個生動的比喻: 「玻璃杯裏看押寶!」
葉劍英元帥也由衷的贊嘆: 「曾希聖是一個識天‘天書’的人。」
不僅如此,在紅軍隊伍陷入危難的關鍵時刻,曾希聖還能想到反過來利用情報去迷惑敵人,並達成了改變敵人行軍路線的目的。
如此智慧,無愧於周總理口中的「神人」稱號。
對此,您有什麽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