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2015年,台灣出新教材,五位著名共產黨將領被列入其中,都是誰?

2023-12-18歷史

2015年,中國台灣省出版了一本歷史教材,在社群網路上了引起了巨大轟動。

這本書名為【近代兩岸十大名將領導風範】,其中收錄了近代中國10位名將的成長經歷和革命故事。

在這10位將領中,有五位是國民黨,他們分別是黃百韜、邱清泉、胡璉、劉玉章、孫立人。

除此之外,還有五位是中國共產黨將領。

那麽,被這本教材收錄進去的,究竟是中國共產黨的哪幾位將領呢?

(台灣大學)

「紅軍之父」和「紅旗軍神」

第一位將領是「紅軍之父」朱德元帥,他在教材裏被稱為人民軍隊的奠基人。

朱德出生於1886年12月1日,祖籍在四川省儀隴縣馬鞍場,父母都是勤勤懇懇的佃農。

雖然家裏的條件並不寬裕,但父母依然把他送到了私塾裏讀書。

1909年,朱德憑借著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他加入了同盟會。

1911年10月,朱德參加了辛亥革命,之後又隨軍進入川南地區支援反清鬥爭。

秋收起義失敗後,朱德帶著隊伍行進,很多士兵因為起義失敗出現了思想動搖的情況。

朱德為了鼓舞士氣,在隊伍裏進行了三次大整頓,不僅讓軍隊的管理指揮體系更完善,還讓後來「支部建在連隊上」這個管理理念初現雛形。

(朱德)

翌年年初,朱德率軍在湖南領導了湘南起義,這次起義也失敗了,後來朱德毅然決定帶著隊伍到井岡山會師。

這次會師過後,朱德成為了紅四軍的軍長,中國革命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抗日戰爭時期,朱德發揮了作為將領的責任與擔當,帶領全軍將士英勇作戰,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戰鬥。

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朱德也是多次立下赫赫戰功,為新中國的成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毛主席曾說過「沒有朱哪有毛」,作為紅軍之父,得到這樣高的評價,朱老總當之無愧!

除了朱德,這本教材裏收錄的另一位中國共產黨元帥是「軍神」劉伯承。

(劉伯承)

劉伯承出生於1892年12月4日,祖籍在開縣趙家場。

當時劉家條件還算不錯,所以幼年時期的劉伯承幸運地進了私塾讀書,接受新式教育後,他漸漸萌發了報效祖國的誌向。

然而15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家裏的境況急轉直下,為了挑起養家的重擔,劉伯承只好輟學回家務農。

辛亥革命爆發後,劉伯承看到了改朝換代的曙光,於是毅然投身革命,決心要「救民於水火」!

在最初從軍時,劉伯承頗有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拼勁兒,每次一上戰場他就不要命地往前沖。

經過戰場的淬煉和時間的洗禮,後來劉伯承漸漸成熟了很多,但他身上依然有著一種「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質。

(劉伯承)

也正是這種作戰狀態,曾讓日軍和國民黨軍隊聞風喪膽,尤其是國民黨軍隊,很多軍官和士兵一聽到劉伯承的名字就直打哆嗦。

以至於在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方面為了穩住軍心,竟然捏造傳播過幾十次劉伯承的「死訊」。

即便國民黨日思夜盼著劉伯承倒下,但一生征戰沙場的劉帥,身體一直硬朗,直到1986年10月7日才逝世,實乃國之幸事。

紅軍政工」和「儒將」

前面這兩位,都是馳騁疆場的「武將」,接下來我們說說兩位「文將」。

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歷來主張「槍桿子裏面出政權」,但這並不代表筆桿子就不重要。

(羅榮桓)

在實際作戰需要中,也需要很多有文化、有智謀的文人,比如紅軍政工」羅榮桓元帥。

羅榮桓出生於1902年,是湖南省衡山(今衡東)縣人。

1927年,羅榮桓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不到一年時間就轉成了黨員。

也是在這一年,羅榮桓參加了湘贛邊界秋收起義。

土地革命時期,羅榮桓憑借自身優秀的表現,從工農革命軍1軍1師1團特務連黨代表,一步步走上紅軍後方政治部主任的高位。

之後,羅榮桓又跟隨部隊參加了紅軍長征,在長征過程中,他發揮了非常重要的穩定軍心的作用。

後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爆發, 羅榮桓仍然憑借著出色的政治工作群組織能力,確保軍隊嚴格執行的黨的正確路線,並領導各層黨組織做好日常當政工作。

(羅榮桓)

可以說,作為「文將」的羅榮桓,對於中國革命有著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所以毛主席對羅榮桓寄予了很高的評價,甚至直言「能和我共事一輩子的人,只有羅榮桓和鄧小平」。

另一位與羅榮桓一樣,堪稱筆桿子的將領是「儒將」陳毅元帥。

在抗日戰爭時期,陳毅所在部隊的很多士兵都知道,這是個既能寫詩又能打仗的將領。

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陳毅屢立戰功,好幾次打得國民黨部隊節節潰敗。

可以說,自從參加革命以來,陳毅可謂「全面發展」,不管是率領部隊作戰、搞後勤、管人,還是寫報告,他都能夠信手拈來。

值得一提的是,陳毅曾是我軍很多將領的上級,但他不管和什麽級別的人相處,總是真誠以待,充分放權,這也是他手底下頻出猛將的原因。

(陳毅)

「紅軍鏢騎」粟裕

最後來說說「紅軍鏢騎」粟裕大將,最後才說粟裕,並不是因為他不如前面四人。

是因為他的資歷稍淺,相比於朱德、劉伯承、羅榮桓、陳毅來說,粟裕算是半個晚輩。

粟裕出生於1907年8月10日,成年之後他被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安排到葉挺的部隊,任學員班長。

1927年,粟裕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便開始了戎馬一生。

在抗日戰爭初期,粟裕指揮了水陽鎮伏擊戰、橫山戰鬥、奇襲官陡門等多場戰鬥。

他率部殲滅日偽軍400余人,俘虜日偽軍57名,並炸毀火車一列,狠狠挫敗了日軍的氣焰。

但這些在粟裕後期的革命生涯中,都僅僅是小菜一碟。

(粟裕)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粟裕被黨中央任命為新四軍第一師師長、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這年8月,粟裕率軍反擊了日偽軍的多次進攻,並對其進行了報復性的「掃蕩」。

此後,粟裕持續8個月領導和指揮了一場又一場的要點爭奪戰,狠狠打擊了日軍。

而這時候,還只是粟裕從軍生涯初現光芒的時刻,畢竟他後面又領導或參與了很多知名大戰,比如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開封戰役、淮海戰役等。

可以這麽說,只要粟裕出馬,日軍和國民黨軍隊準沒好果子吃!

1955年,中國評選十大元帥,雖然粟裕因為資歷尚淺沒有入選,但他對於新中國的功勞,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粟裕)

結語

縱觀【近代兩岸十大名將領導風範】收錄的五位我軍將領,個個都是新中國的不朽功臣。

而台灣這本教材的編者,能夠本著「不虛美,不隱惡」的崇高史學境界,拋棄政治立場來看待這些英雄人物,的確令人欣慰。

不得不說,台灣在這件事上的做法,還是比較敞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