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紅軍長征,能打的巴山遊擊隊為何沒去延安,最終結局如何?

2023-12-18歷史

巴山的深秋,漫山遍野的樹葉被染得通紅,那滿山的紅葉莫名地讓人感到心安。

有人說,巴山的紅葉是很多年前一支名字叫做「巴山遊擊隊」的隊伍用鮮血染紅的。

這當然是後來的人們為了記住巴山遊擊隊,而編出來的美好說辭,因為他們曾經確實用鮮血守護了這片土地。

戰爭時期,在巴中地區曾經出現過一支名震川陜的巴山遊擊隊,擅長打遊擊的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立下了許多的戰功。

然而,這支隊伍在紅軍長征時卻沒有一起跟著去延安,而是繼續留在了川陜地區作戰,整整五年的作戰史,他們用鮮血守護著這個地方。

沒有跟隨大部隊轉移的他們,最後的命運如何呢?

戰火硝煙中,巴山遊擊隊應勢而出

1935年初,為了躲避國民黨鋪天蓋地的圍剿,駐紮在川陜地區的紅四方面軍接連撤出,在撤出之前,組建了一支遊擊隊駐守在川陜地區,他們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巴山遊擊隊。

這支隊伍是劉子才負責組建,劉子才就是後來許世友在延安時哭著喊著要去投奔的人,也是許世友曾經的部下,他雖然是安徽人,卻在川陜地區擔任了巴山遊擊隊的主要領導和建立人。

大部隊走後,劉子才帶領著巴山遊擊隊在川陜地區活躍,為了躲避王陵基和劉湘等軍閥的圍剿,他們進入了深山老林中,過著艱苦的日子。

當時的四川軍閥,已經投入到了蔣介石門下,因此他們便是巴山遊擊隊最主要的敵人,面對裝備和武器比他們強上很多倍的軍閥,他們只能選擇和對方進行遊擊戰。

他們一邊躲一邊打,躲是為了不跟敵人正面交鋒,打是為了讓敵人知道巴山遊擊隊一天都不會離開這個他們守護的地方。

劉子才等人的作戰方針,讓劉湘等當地軍閥甚為苦惱,不僅是他們,就連當地的民團也受到巴山遊擊隊的多次打擊。

在他們經營之下,很多當地的百姓慕名而來,就為了加入巴山遊擊隊,他們知道當地的百姓深受軍閥和民團的侵害,於是當即就建立了一個根據地,擴大了遊擊隊的隊伍。

他們還在當地組建了蘇維埃政權,發展得越來越大,就在這時他們決定偷襲駐紮在當地的一支隊伍,卻不料因為劉子才的指揮失誤,給遊擊隊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這次過後,遊擊隊又遭受了一支民團的瘋狂圍剿,導致部隊死傷多人,在經歷了這兩次慘烈的戰鬥之後,遊擊隊開始了反思和整頓。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之後,劉子才在軍事會議上承認了他的錯誤,並且移交了他的領導職務,同時他們制定了「打陜安川的策略」,選出了遊擊隊的新領導人趙明恩。

在之前的戰役中,趙明恩出色的表現和戰略眼光讓大家看到了他的領導才能,所以才選舉了出了他當遊擊隊的最高領導人。

巴山遊擊隊,名聲打響川陜

趙明恩是巴山遊擊隊的新任領導,也是讓這支隊伍發展壯大起來的主要人物。

趙明恩是一個擁有進步思想的人,在小時候念私塾的時候他就接觸到了新思想,他比別人擁有更成熟的進步思想。

在遊擊隊剛組建的時候,他就擔任了營長,他出色的思想覺悟和作戰方式很快就讓劉子才關註到了他。

自從他擔任了遊擊隊的領導後,軍紀更加嚴明——當地的百姓因為軍閥的迫害,就連吃飯也成了大問題,這個時候趙明恩提出減少對百姓的征糧,以此來減輕他們的負擔。

但是,如此一來,遊擊隊就要承受更加艱苦的生活,他們除了打仗還幫助當地的百姓改善生活。

久而久之便如同一家人一般,根據地的發展也越來越好。

在趙明恩的思想中,只有依靠群眾,為了群眾才能夠取得勝利,不得不說在當時的環境中他能夠有這樣的覺悟是非常不容易的。

他們的生活艱苦到了什麽程度呢,在冬天沒有足夠的取暖裝置,他們就只能在冰天雪地中鍛煉自己的耐寒抗凍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有足夠的精力和敵人周旋。

巴山遊擊隊在趙明恩的帶領下,不僅快速發展壯大,戰鬥力也提升了不少。

就在這時,組織派人前來,想讓這支遊擊隊前往延安。

趙明恩在幾天的思考下,他覺得巴山遊擊隊還是留下來比較好,如果去延安勢必要經過平原,這對長期在山裏作戰的遊擊隊來說是個致命的弱點,前往延安的風險系數實在是太高了,不是目前的巴山遊擊隊能夠承受的。

就這樣,巴山遊擊隊錯過了前往延安的機會,只能繼續留在這裏繼續和敵人戰鬥。

但是,即使他們留在巴中地區,延安地區的領導也一樣沒有忘記他們的存在,時刻都在掛念著這支隊伍。

巴山遊擊隊就這樣每天和當地的軍閥做著鬥爭,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直到發生了西安事變,國共再次合作。

在這之前,蔣介石下令給川陜地區的軍閥劉湘,讓他剿滅這支遊擊隊,可在國共合作以後他們便沒有理由對巴山遊擊隊進行圍剿。

趁著這個機會,中央想讓國民黨承認巴山遊擊隊的合法地位,並且派了人前往巴中地區,向他們介紹外面的情況。

但是,中央先後派了兩批人都沒能夠得到遊擊隊的訊息,其實中央派的第一批人也就是王正坤夫婦,他們以做生意為掩護找到了趙明恩等人,也將外面的情況告訴了他們。

不幸的是,就在他們準備返回延安將這裏的情況匯報給中央時,王正坤夫婦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從此失去了聯系。

蔣介石等國民黨反動派雖然明面上答應了國共合作,不再圍剿抗日武裝部隊,但是還是會暗地裏謀殺我軍的戰士。

第二次,中央有讓趙明恩的哥哥給趙明恩寫信,但是這封信也是幾經周折,最終也沒能夠送到趙明恩的手中。

如此一來,巴山遊擊隊就像是一個走丟了的孩子,離開了母親一個人艱難地在巴中地區艱難地存活。

國難當頭,巴山遊擊隊的悲壯結局

最終,巴山遊擊隊沒能走出川陜地區,但在這裏他們依然成為了當地百姓依靠的存在。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巴山遊擊隊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在1938年蔣介石甚至派出了川陜兩省的部隊來剿滅他們。

面對兩軍的圍剿,遊擊隊背靠大山依靠群眾,和胡宗南等人的部隊展開了激戰,並且讓對方損失慘重。

經過這次的戰鬥之後,蔣介石等國民黨反動派再也不敢小看這支遊擊隊,而是開始研究怎麽樣才能把他們一舉殲滅。

就在巴山遊擊隊信誓旦旦要守住這片土地,和國民黨抗爭到底的時候,國民黨內部針對他們的一個計劃在悄然展開。

在1939年的冬天,國民黨駐紮在四川的旅長李子猷,帶著四個團的兵力前往剿滅巴山遊擊隊。

李子猷本身就是巴中人,他對當地的地形非常地了解,不得不說這一次針對巴山遊擊隊國民黨反動派還花了不少的心思。

他們知道趙明恩等人擅長山裏作戰,於是他們便派出了對當地的地形了如指掌的李子猷,更是聯合了漢中的公署配合作戰。

這一次,他們是奔著將巴山遊擊隊全殲的目的來的,李子猷先是將當地的農戶全部趕走,他知道遊擊隊作戰主要依靠的就是人民群眾,他的這一招釜底抽薪讓遊擊隊失去了後備力量。

緊接著遊擊隊駐紮的地方就變成了一個無人區,他們剛開始還有存糧,可以和李子猷的部隊作鬥爭,可漸漸地他們沒有了糧食,就連裝備也沒法補充。

他們被李子猷的部隊逼到了山裏,每天靠著草根樹皮充饑,但即使是這樣他們也沒有主動向敵人投降,而是和他們抗爭到底。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鬥爭後,遊擊隊裏出現了向國民黨倒戈的人,因為他們實在是受不了這樣艱苦的條件,沒法支撐下去。

這個投降敵人的家夥,就是遊擊隊的副隊長管業元,他叛變後,幫著國民黨對中國共產黨的同誌窮追不舍,一度把遊擊隊逼入了絕境之中。

管業元的背叛,讓巴山遊擊隊的情況變得更加的糟糕,他們一路被李子猷的部隊圍追堵截,到最後只剩下了幾十人。

面對著比自己多出十幾倍的敵人,他們都一個接著一個地英勇犧牲,最後趙明恩帶著三名戰士突圍,準備另找地方繼續革命。

趙明恩有著正確的思想路線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並且他堅信最後勝利的一定是我們。

但是其他人並不都是這樣的覺悟,在他們逃亡的過程中,趙明恩被自己的警衛員殺害,甚至還拿著他的頭顱到李子猷的軍營邀功請賞。

就這樣,巴山遊擊隊全軍覆沒,成為了埋葬在當地的一個傳奇,除了叛變的人和提前突圍的劉子才之外,全部犧牲,沒有一個人活下來。

他們這些人中,大多是巴中地區的本地人,還有一部份是當年跟著紅四軍到這個地方的,後來紅四軍撤退,他們卻選擇了留在這個地方繼續堅守。

他們從來沒有離開過巴中地區,對外面的情況也不甚了解,每天就是在這個地方打遊擊,不停地和敵人作鬥爭。

他們在巴中地區奮戰了五年多,最後死在了他們堅守多年的土地上,但是他們的離去,並沒有讓人們將他們遺忘,而是將他們永遠地記在了心裏,他們的故事將會永遠地流傳下去。

巴山遊擊隊的犧牲,同樣也讓知道訊息的中央感到心痛,並且在1952年讓李子猷對巴山遊擊隊的攻打認罪服法。

巴山遊擊隊紀念館

巴山遊擊隊的故事一直在巴中地區流傳著,改革開放以後,還在巴中南江霧山景區修建了一座巴山遊擊隊的紀念館。

在這個紀念館裏面,陳列著巴山遊擊隊留存下來的使用工具和生活用品,為了弘揚他們的紅色精神而擴建的一處文物保護單位。

在這個紀念館裏轉一圈,可以大概知道他們當年的生活方式和作戰經歷,甚至能夠想象到他們當時條件的艱苦,但面對艱苦的條件和強大的敵人他們沒有一次退縮過,依然頑強地和敵人進行著鬥爭。

他們沒能夠看到最終的勝利,但是這勝利和他們息息相關,為了革命的勝利他們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們沒能去延安,但是中央的領導沒有一刻忘記過他們的存在,甚至後來還讓殲滅他們的李子猷等人認罪服法。

沒人忘記過他們的貢獻,歷史會將他們永遠銘記,他們是巴中地區的英雄,也是整個中國的英雄,如今這個紀念館就是對他們最好的銘記。

他們在活著的時候為了和敵人鬥爭,沒有走出過巴中地區,革命勝利了他們卻犧牲了,今天應該讓他們的故事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讓曾經沒走出來的他們了卻遺憾。

每一年的深秋,巴中地區的深山之中便會出現漫山遍野透紅的顏色,這個時候,很多人便會想起曾經在這裏戰鬥過的巴山遊擊隊。

關於他們的故事,不應該只是流傳在巴中地區,而是應該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祖國的河山很美,就像巴中的深秋一樣,這麽美麗的河山是很多人的犧牲換來的。

巴山遊擊隊烈士們的英魂,就像巴山的深秋,一直與人們同在,他們的紅色精神也一直在我們的心中,他們不僅是巴中人民的英雄,也是我們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

他們曾經奮力守護的地方,現在也正在宣傳著關於他們的故事,這是紅色文化的宣傳,也是另一種守護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