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新中國的第一位女中將,創下世界紀錄,父親位列十大元帥

2024-01-29歷史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選一下 「關註」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毛主席曾對中國的婦女做出過很高的評價,主席最家喻戶曉的一句話,莫過於「婦女能頂半邊天」。在毛主席的詩詞中,主席也絲毫不吝嗇於對中國婦女的溢美之詞,他稱贊道: 「中華兒女多奇誌,不愛紅裝愛武裝。」

正如主席的這首詩所說,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就有這樣一位年輕的女性,她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中將,更是世界上的第一位女中將。她的名字叫做聶力,而她的父親更是共和國歷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聶榮臻元帥。

然而,聶力曾多次對眾人坦言道: 「我之所以能夠成為共和國的第一位女中將,一來要感謝黨和人民,二來是我自己努力的結果,三來要歸功於我父親的教育,但這和我父親個人的威望無關。」

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讓聶力成為了共和國的第一位女中將?她為共和國,究竟做出過怎樣的貢獻?聶榮臻又是如何教育她女兒的?

早年被關監獄,受盡折磨

1930年9月,在上海市醫院內,一名叫做李麗的女嬰呱呱墜地。在醫院的護士們看來,這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孩。然而,這個小孩的另一重身份在當時鮮為人知,她是聶榮臻的孩子,真實的姓名叫做聶力。

彼時的聶榮臻,正和自己的妻子張瑞華在上海從事著危險的地下活動工作。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白色恐怖的陰雲籠罩在華夏大地。

昔日裏公開活動的共產黨員,不得不將組織工人的活動轉移到地下,在繼續鼓勵工人罷工運動的同時,這批地下共產黨員還積極打探國民黨的軍事情報,為江西革命根據地的紅軍爭取把握戰爭主動權的機會。

而聶榮臻夫婦,就是當時潛伏在上海地下黨員中的一份子。為了掩人耳目,聶榮臻為自己偽造了一個教師的身份,並且改姓為「李」,其他共產黨員都畢恭畢敬地叫聶榮臻「李先生」, 以此來掩蓋敵人的耳目。

為了把戲做全,聶榮臻也就只好讓自己的孩子先改姓「李」姓,和夫人一起過著深居簡出的低調生活。

據聶榮臻回憶稱,還在繈褓裏的聶力小時候十分喜歡哭鬧,經常把妻子張瑞華纏得不可開交。而聶榮臻本人白天則一直忙著辛苦的情報工作,每當他忙完一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時, 便又聽到了孩子的哭鬧聲,疼愛孩子的聶榮臻,往往會把孩子從夫人的手中接過來,輕輕拍著她哄小聶力入睡。

或許是聶力從小就懂得父親的辛苦和不易,每當聶榮臻將校聶力抱在懷中時,她總是能很快安靜地睡著,這樣一來,一直辛苦從事情報工作的聶榮臻夫婦二人,也總算才有了一些總結和復盤情報跟休息的時間。

然而,好景不長的是,在1931年,中國共產黨上海情報站的重要負責人:顧順章突然叛變。信念淡薄的顧順章,將自己打探到的情報全盤告訴了蔣介石麾下的軍統,軍統照著顧順章提供的名單,在上海到處抓人。

得知顧順章已經變節的周恩來,將上海情報站的危險情況告知了聶榮臻一家,聶榮臻只好進行緊急撤離,並且叮囑妻子一定要盡早離開上海。

為了避免兩個人都落入特務之手,聶榮臻和張瑞華分頭行動。張瑞華帶著年幼的聶力,在上海過著居無定所、隱姓埋名的生活。但不幸的是,張瑞華的行蹤最終還是被叛徒出賣,最終張瑞華和年幼的聶力一起被關在了國民黨的監獄內。而聶榮臻因為先行一步,逃過了國民黨的魔爪。

在國民黨的監獄內,張瑞華受盡了敵人的折磨,但她從始至終都沒有向敵人透露一絲一毫關於中國共產黨的機密,也從來沒有承認自己共產黨員的真實身份。最讓人心疼的是聶力, 她從小就失去了人身自由,在國民黨的監獄內也是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小小年紀的她很快就患上了陰陽不良,這讓張瑞華對這個苦命的孩子感到十分地心疼。

在得知張瑞華、聶力母女倆被捕入獄的訊息後,聶榮臻感到懊悔不已。在臨別之際,聶榮臻只帶走了聶力的一張照片,每當他想起女兒時,就會從口袋中拿出這張照片,看上一兩眼,想到難過的事情時,聶榮臻這個征戰沙場多年的鐵漢也會不禁撲簌簌地落下眼淚。

不過幸運的是,由於張瑞華從始至終都沒有透露自己身為共產黨員的真實身份,這讓敵人不禁放松了警惕。

1935年,張瑞華重獲人身自由,並且與昔日的老同誌再次碰面。得知張瑞華母女還活著的聶榮臻十分高興,不過為了避免敵人懷疑,派來追兵,聶榮臻只好忍痛暫時不與女兒相見,而是把女兒聶力委托到了浙江嘉定的同誌家暫時寄養。

等到聶力與聶榮臻婦父女團聚時,已經是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之際,在看到眼前已經15歲的女兒,再看看自己口袋中的照片時,聶榮臻不禁喃喃自語道: 「這是我的女兒,一點也沒錯!」 父女重逢的這一幕,讓在場的所有戰士都不禁落下了眼淚。

遠赴蘇聯留學,勇攀科研高峰

重新回到父親懷抱的聶力,生活條件要比此前好了不少。然而,父親依然告訴聶力,不要認為自己是聶榮臻的女兒,就可以怎麽樣 ,更不能因此搞特殊化。在叮囑過女兒後,聶榮臻才放心地把聶力送入華北育才中學讀書,讓她彌補這些年來落下的功課,並且和身邊的同齡人一起生活。

進入學校學習的聶力,從始至終都銘記著父親的教誨,身邊幾乎很少有同學知道她就是聶榮臻的女兒。然而,聶力卻在心中以聶榮臻女兒的身份要求著自己,盡可能把學習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不給父親丟臉,這讓她的成績在那時格外優異。

1950年,聶力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然而,對於女兒申請入黨並且成功被批準一事,聶榮臻此前竟然一無所知。

1950年,正是中蘇兩國友好往來的蜜月期,學校內的老師積極向學生們宣揚中蘇情誼和蘇聯取得的社會主義成就,眼看著自己的學長、學姐都遠赴蘇聯留學深造,這讓聶力感到十分羨慕。

然而,聶力在1950年時已經是20歲的年紀,當時的她剛剛還進入中學學習,對俄文更是一無所知, 「自己真的適合去蘇聯留學嗎」,這成為了縈繞在聶力心頭的一個疑問。

抱有著這樣的疑問,聶力找到了和聶榮臻私交甚密的彭真叔叔,彭真在聽說了聶力的苦惱後,鼓勵她道: 「我當時在你這個年紀,還在讀高級小學呢!現在你們的條件,可要比當時的我們好很多了!學習什麽時候都不會晚,丫頭,你想去蘇聯,那就努力學俄語吧!」

在彭真的鼓勵下,聶力終於鼓足勇氣,拿起了她感到陌生的俄語詞典。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聶力的不懈努力下,她的俄語水平最終達到了留學要求,畢業後的她來到了蘇聯列寧格勒的精密機械光學學院,在當地攻讀高精尖技術。

1960年,在蘇聯留學長達近10年之久的聶力終於回國,彼時的聶榮臻恰巧正在掛帥中國的「兩彈一星」工程,負責指導中國的科研專家團隊投身中國的國防現代科技建設。

聶力的歸國,讓父親聶榮臻既在心理上感到十分的寬慰,同時女兒這些年來在蘇聯學來的本事,也能助國內的建設和發展一臂之力。沒過多久,聶力便被調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內,專門從事飛彈的研制工作。

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內的聶力,依舊隱姓埋名,為人處世十分低調,對外從來不以聶榮臻的女兒自居。她主動要求自己從最基礎的研究員幹起,跟著身邊的同事們一起攻堅克難。當時的聶力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中國一定要憑借著自己的力量,努力研制出屬於自己的飛彈、原子彈,挺直自己的腰桿子。

最終,在聶力等科研團隊的不懈努力下,中國在1964年成功試爆了屬於自己的原子彈。得知中國原子彈試爆成功的聶榮臻,十分高興地稱贊自己的女兒: 「看來你在蘇聯真沒有白學,國家還是需要一些實幹的人才啊!」

共和國的第一位女中將

在原子彈領域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後,聶力並沒有因此感到驕傲自滿,而是投身到了更加深入的科研領域工作當中。聶力等科研團隊的努力,也在20世紀80年代再次換來了報酬—— 1980年,中國成功實作洲際飛彈的試射,今天中國的「東風」系列洲際飛彈,其中就有聶力一部份的功勞。

1988年,在鄧小平的竭力推動下,中國人民解放軍重新恢復軍銜制度。考慮到世界的國防建設進入了科技強軍時代,因此鄧小平認為,那些在幕後為軍隊的科研做出貢獻的人,也理應做出表彰,因此聶力也在1988年的授銜之列。

在1988年的授銜中,聶力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成為了國防部科技部門裏第一個被授予軍銜的女性。

而在1993年,共和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大規模授銜當中,聶力則榮獲中將軍銜,這讓聶力不僅成為了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性中將,更成為了世界歷史上的第一位女中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聶力榮獲中將軍銜外,聶力的丈夫丁衡高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他也在1993年獲得了軍銜。在1962年,兩人喜結連理,後來一起投入到國家的科研建設工作當中。 丁衡高在1988年的授銜中榮獲中將軍銜,在1993年的授銜中榮獲上將軍銜,要比聶力高一級。

自己是中將、丈夫是上將、父親是元帥,這樣軍銜滿門的家庭,在共和國任何一個地方恐怕都十分罕見,由此可見聶力一家幾乎是將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為人民和祖國做貢獻的事業中去。

今天的聶力,已經是94歲的高齡,如今的她身體健康,但已告別一線科研工作多年,在這裏衷心祝願每一位和她一樣的中國科研工作者都健康長壽,並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