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南陽武侯祠由曹魏黃權建立?不可能,元朝以前沒有任何史料記載

2024-02-29歷史

南陽武侯祠由曹魏黃權建立?不可能,元朝以前沒有任何史料記載

南陽武侯祠最新的官方介紹顯示, 黃權率族人在南陽建武侯祠紀念諸葛亮,這是南陽武侯祠建祠之始 。這樣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我們不妨看看黃權的簡歷。

【三國誌】記載: 黃權字公衡,巴西閬中人也。少為郡吏,州牧劉璋召為主簿。時別駕張松建議,宜迎先主,使伐張魯。權諫曰:「左將軍有驍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賓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閉境,以待河清。」璋不聽,竟遣使迎先主,出權為廣漢長。及先主襲取益州,將帥分下郡縣,郡縣望風景附,權閉城堅守,須劉璋稽服,乃詣降先主。先主假權偏將軍

意思就是說,黃權是四川閬中人,深得益州牧劉璋的認可,做了劉璋的主簿。張松建議迎劉備入川,得到了劉璋的同意,黃權激烈反對,認為一國不容二君,結果被劉璋外放到廣漢當縣令。果然,劉備不講武德,透過偷襲取得了益州首府成都,黃權不願投降劉備,要劉璋出面打招呼才投降,被劉備任命為偏將軍。

【三國誌】接著說: 及稱尊號,將東伐吳,權諫曰:「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嘗寇,陛下宜為後鎮。」先主不從,以權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魏師;先主自在江南。及吳將軍陸議乘流斷圍,南軍敗績,先主引退。而道隔絕,權不得還,故率將所領降於魏。有司執法,白收權妻子。先主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

關羽敗亡,蜀漢盡失荊州,劉備起兵伐吳,這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戰。戰前,黃權提議由自己任先鋒,先去試探一下,劉備不聽,讓他領軍在江北提防曹魏。劉備親率大軍沿江南前進,連營七百裏,結果被陸遜一把火燒個精光,直退到白帝城才站穩了腳跟。 因為道路被吳軍阻隔,黃權回不去了,於是投降了曹丕

曹丕很重視黃權,「拜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魏明帝景初三年,「 權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所謂儀同三司,就是享受和三公一樣的待遇。育陽是一個縣,大概在今南陽一帶。黃權這個侯爵是縣侯,是侯爵中的最高等。要知道,當時的侯爵有五個等級,分別是亭侯、都亭侯、鄉侯、都鄉侯和縣侯,關羽只是亭侯,諸葛亮只是鄉侯。

從【三國誌】記載來看,曹丕對黃權並不那麽信任。「 及先主薨問至,魏群臣鹹賀而權獨否。文帝察權有局量,欲試驚之,遣左右詔權,末至之間,累催相屬,馬使奔馳,交錯於道,官屬侍從莫碎魄,而權舉止顏色自若。 」曹丕既然試他,顯然內心深處是不太信任的。

黃權很崇拜諸葛亮,這一點在【三國誌】中有明確記載。司馬懿寫信給諸葛亮說:「 黃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嘆述足下,不去口實。

但是, 要說黃權率族人在南陽建祠祭奠諸葛亮,這是不可能的事。

其一,黃權是益州人,應該不是諸葛亮嶽父黃承彥的族人,跟諸葛亮沒有親緣關系。 即便有親緣關系,黃權作為諸葛亮的妻族,怎麽可能率族人給諸葛亮建祠,祭奠諸葛亮呢?在禮法森嚴的古代,這是不可能的事。

其二,他被封為育陽侯,未必就住在育陽縣。 比如,關羽被封為漢壽亭侯,他也沒有去漢壽待著。史載,黃權「後領益州刺史,徙占河南。」益州刺史當然是遙領,不可能真實上任。

從歷史記載來看, 黃權住在河南郡,而非南陽郡 。河南郡在今洛陽、開封一帶。永和五年(140年),河南郡轄有雒陽、河南、梁縣、滎陽、卷縣、原武、陽武、中牟、開封、苑陵、平陰、谷城、緱氏、鞏縣、成臯、京縣、密縣、新城、偃師、新鄭、平縣共計21縣。三國曹魏時期,河南郡轄有洛陽、鞏、河陰、成臯、緱氏、新城、偃師、梁、新鄭、谷城、陸渾、陽城、陽翟、滎陽、京、密、卷、陽武、苑陵、中牟、開封、原武共22縣。「徙占河南」,指的可能就是河南縣,在今洛陽市。不管怎麽說,肯定不在南陽。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黃權是降將,不敢公開給諸葛亮建祠,祭奠諸葛亮。 這一點,從曹丕試探黃權就可以看出來。黃權沒必要冒著殺頭的風險去建祠祭奠諸葛亮,就算諸葛亮是他的親戚,也不會這樣做,因為身份過於敏感。實際上, 蜀漢給諸葛亮建廟的時間也很晚,要到景耀六年春,地點在漢中沔陽,也就是今天的勉縣

景耀六年是公元263年,這一年,司馬昭三路伐蜀,蜀漢滅亡。而黃權在240年就去世了。試問一下,蜀漢給諸葛亮建廟都是263年的事,二三十年以前的曹魏會允許黃權給諸葛亮建祠嗎?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勉縣武侯祠就是第一個武侯祠。

其四,黃權是因為劉備戰敗,歸途被陸遜堵死,回不去了才投降曹丕的。 也許他身邊除了部屬就沒有別人,最多有些族人親信跟隨,但他們的妻子兒女都在蜀漢。所謂黃權率族人祭奠諸葛亮,根本無從談起。黃權在曹魏有一子,很可能是投降曹魏以後生的,畢竟他在曹魏生活了二十多年。這個兒子叫黃邕,後來繼承了爵位,但沒有子嗣。他留在蜀中的兒子叫黃崇,官至尚書郎。景耀六年,黃崇跟隨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抗擊鄧艾,諸葛瞻不用黃崇的計策,結果導致全軍覆沒。黃崇有沒有子嗣,【三國誌】沒有明說。

其五,如果南陽武侯祠真的發源於魏晉時期,那為什麽從魏晉到元朝的這幾百年間,沒有一件史料提及此事呢? 這麽長的歷史空白,正常嗎?稍微懂點歷史學的人都知道,這不正常。

根據以上的論述, 我們可以百分之百地肯定,南陽武侯祠不可能起源於曹魏時期

那麽,到底起源於什麽時候呢?

南陽武侯祠最初得名是在元朝,時間是延祐二年(1315年) 。以前可能武侯祠也許叫諸葛祠或者諸葛廟或者諸葛庵,到元朝才獲得官方的承認。諸葛廟興建的時間不會早於唐代。唐代很多詩人都到過南陽,但沒人提起過諸葛廟。甚至有人認為,武侯祠就是元代的產物,目的是贏得漢人的好感,便於統治。我覺得,這個說法是完全站得住腳的。

有人可能會說,嶽飛在南陽武侯祠抄寫【前後出師表】又是怎麽回事呢?

先說結論, 嶽飛在南陽武侯祠書寫【前後出師表】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南陽武侯祠【前後出師表】上有嶽飛題跋:「 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辭詩賦及石刻出師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記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嶽飛並識。 」如果這是真的,當然可以證明武侯祠在兩宋之交就已經出現。但是,至今可以任何直接證據證明【前後出師表】就是嶽飛寫的。

理由如下。

第一,紹興八年嶽飛的官職是太尉、檢校少保,他當少保是紹興十年的事。 紹興五年,嶽飛以平楊麽之功加檢校少保,進封武昌郡開國公,後又任荊湖北路、襄陽府路招討使。紹興十年,嶽飛大破金兀術,「 帝得奏,大褒其忠,授少保,河南府路、陜西、河東北路招討使,尋改河南、北諸路招討使 」。所以,既然要署官名,嶽飛當時不可能蓋少保印,只會蓋太尉印。古人對於官職是很嚴格的,不會僭越。就這一點來看,就算內容是嶽飛寫的,題跋也是假的。

南陽人自己編寫的【光緒南陽縣誌】明確指出:「 按此刻後,有知府任愷跋稱:此碑在江南之彭城,壬申摩勒於石。則此帖蓋愷所購也。原跋,下有少保印章。考宋史本傳,紹興十年飛授少保,此帖稱戊午,實紹興八年,嶽飛未授此階,不應有此印章。殆淺人贗為之歟 。」

第二,古人有結銜的傳統,但題跋落款中沒有寫嶽飛的官銜。 比如【大唐三藏聖教序】結尾明明白白寫著「中書令臣褚遂良書」。【九成宮醴泉銘】結尾也清晰寫著「兼太子率更令渤海縣男臣歐陽詢奉敕書」。【勤禮碑】也寫著「曾孫魯郡開國公真卿撰並書」。嶽飛既然正兒八經抄寫前賢的【出師表】,還專門寫了題跋,不可能不結銜。

第三,紹興八年八月嶽飛不可能在南陽。 據史料記載,嶽飛在紹興八年八月去杭州覲見宋高宗。紹興八年八月二十二日【乞致仕不允仍令前來行在奏事省劄】中寫道:「 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嶽飛奏:臣今月初八日,準禦前金字牌遞到樞密院劄子,奉聖旨,令韓世忠、張俊、嶽飛如別無警急事宜,各量帶親兵,暫赴行在奏事……臣已擇今月十二日起發,於江、池州以來,聽候指揮。

根據這個奏疏,紹興八年八月十二日,嶽飛啟程去杭州覲見皇帝,怎麽可能有時間於八月十五前夕出現在南陽武侯祠呢?難道嶽飛有分身術?而且,當時宋金議和,雙方均無重大戰事,嶽飛應該在大本營鄂州(今武昌),或者在江州(今九江),而不是在前線南陽。南陽離武昌四百多公裏,離九江六百多公裏,就是騎快馬或者坐船也要好幾天時間,難道嶽飛真的會飛嗎?

由此可見, 所謂嶽飛在南陽武侯祠書寫【前後出師表】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我不否認【前後出師表】是嶽飛寫的,但肯定不是在那個時間寫的。因此,將這個已經被證偽的題跋作為南陽武侯祠在宋代就已經存在的證據,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那麽, 黃權建祠的說法來自於哪裏呢 ?南陽人張嘉謀於民國三十一年完成了【明嘉靖南陽府誌校註】,他在校註中提出了黃權建祠一說。最早的源頭就在這裏。試問一下,【明嘉靖南陽府誌】尚且只能作為參考資料,其校註又有多大的權威性呢?而且,這是一個沒有來源的孤證,又能證明什麽呢?

還是南陽武侯祠以前的簡介說得對,這就是一個紀念性的建築。試問一下: 一個元朝才出現的紀念性建築,能證明一千多年以前的諸葛亮躬耕於此嗎?

(2024年2月27日於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