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英法百年大戰第一階段(一)

2024-02-05歷史

英法兩國曾經進行過一場長達約一個世紀的戰爭,因此被稱為英法百年大戰。但其實英法之間在大戰之前就一直因為領土的糾紛而鬥爭不已,在這之前,法蘭西的歷代國王們都利用英格蘭政治的不穩定和安茹家族繼承制度的缺陷進行縱橫捭闔。特別是腓力二世把這項技能運用地非常好,成功地把金雀花王朝趕出法蘭西,只留下一個阿基坦飛地。但英格蘭自愛德華一世開始,也就是自第二次男爵戰爭結束之後英格蘭的政治制度就已經趨於完善,國家體制就已經是完整的封建制度,不管從生產單元上還是國家體制上看都是這樣。所以接下來的戰鬥英法之間就已經是個旗鼓相當的對手,雙方的戰鬥誰也沒有特別的優勢。

1328年,法蘭西國王查理四世離世,絕嗣。懷孕的妻子在他死後生了個女兒布蘭奇,卡佩王朝終。此時的法蘭西面臨著王位的人選問題,法蘭西的貴族們傾向於查理四世的堂弟腓力六世繼位。而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有不同意見,他是查理四世的外甥,他覺得自己和查理四世血脈上更親近,因此法蘭西王位應該由他來繼承。侄子親還是外甥親,這在古代中國人眼裏是毫無疑問的。

法國人的想法和中國更接近,法蘭西在14世紀初就已經宣布女性不得繼承王位。愛德華三世正是透過其母親血脈來宣布自己擁有繼承法蘭西國王的合法性,但如果真是這樣,查理四世的女兒布蘭奇不是應該第一順位人嘛。我們不管這種混亂的血脈繼承,雙方爭鬥的實質就是法蘭西和英格蘭的領土糾紛。英格蘭國王想要透過繼承王位來直接吞並法蘭西,而法國貴族們自然不願意一個英格蘭國王來當自己的國王。愛德華似乎也覺得自己理虧一些,所以就沒有在這個問題上死纏爛打。

1328年,腓力六世一上台就開始著手加強法蘭西對佛蘭德地區的控制力度。佛蘭德意思是「泛水之地」,是西歐古代的一個地名,大致範圍就是現在荷蘭和比利時那一帶。這小塊地一直都是歐洲最繁華的地方之一,從那時開始就已經是了,到現在依然是。腓力六世加強了對這個地方的控制。當時佛蘭德地區主權實際上非常復雜,有些是法國的領土,有些地方卻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還有些地方是自主之地,屬於佛蘭德伯爵私人所有。1322年,佛蘭德伯爵訥韋爾的路易(1322年~1346年在位)上台,稱路易一世。

路易上台以後想要加強對領土的控制力,因為當時的佛蘭德地區基本上是城市自治,市政廳由金錢貴族的人所把持,因此他想要更強力的控制這些富庶繁榮之地。結果城市發生暴動,路易反而失去了對布魯日的控制。1328年路易在法國國王腓力六世的支持下才拿回屬於他的領地,因此路易對腓力六世極為親近。原本他就娶了法國前國王的女兒瑪格麗特,是法國的女婿,如今更是親上加親。

隨著英法之間的領土與宗主權之間的摩擦越來越劇烈,英法之間也越來越不對付,互相看不起對方。法國國王三番四次發出傳召令,要求英國國王到巴黎來行臣服禮。愛德華三世要麽就派出自己的兄弟替代自己去,要麽幹脆不加理會。腓力六世還沒有特別的意見,不過皇帝不急太監急,佛蘭德伯爵路易一世看不慣愛德華三世如此傲慢,於1336年下令禁止佛蘭德地區進口英國羊毛,企圖迫使英國國王屈服。此舉嚴重傷害了愛德華三世的利益,當時與佛蘭德地區的羊毛貿易和加斯科涅的葡萄酒是英國國王的主要收入來源,此舉無疑斷了愛德華三世的一個錢稅收入。在反復的溝通無效之後,愛德華三世於1337年向法國宣戰,入侵法蘭西,他認定腓力六世是幕後指使。

局勢的發展讓腓力六世感到頭皮發麻,原本他只要求英國國王臣服,打打嘴仗那是日常消遣與飯後娛樂,如今要幹架打仗,那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花銷,很傷錢袋子的。而且佛蘭德地區同英國斷絕貿易往來之後,行會蕭條商業雕零,大量商鋪倒閉,手工工人失業導致饑餓的人民頻繁發生暴動。這樣的結果實在不是腓力想要的,他向路易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路易能夠妥協並作出讓步。路易的態度就像茅坑裏的石頭一樣又臭又硬,堅決要繼續禁止與英格蘭的貿易一直到英格蘭國王屈服為止。

愛德華感到很憤怒,原本他就對腓力六世繼承了法蘭西國王的座位感到不滿,現在又來侵害他在佛蘭德的商業利益。忍無可忍無需再忍,事關國家與自己的利益,愛德華三世決定用一切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利益。1337年,愛德華三世自稱法蘭西國王,他決定讓腓力六世難堪既然不能善了,那就開戰吧。腓力六世也不含糊,他直接宣布沒收英格蘭國王在法蘭西的一切領土,並不斷進攻愛德華三世在法國僅有的一小塊地加斯科涅。愛德華的怒火徹底爆發了,他決定出手教訓一下腓力六世。

此時的英格蘭已經不是往昔的英格蘭了,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勵精圖治,英格蘭已經茁壯成長起來,不敢說財大氣粗,但是比起法蘭西來沒有弱上太多,至少有一戰之力。更重要的是,自愛德華一世開始,英格蘭有一個新兵種,那就是長弓兵。長弓兵的有效射程能夠達到300公尺,對於法國重騎兵來說殺傷力很有效果。英格蘭還有個優勢就是部隊構成方面,基本上已經沒有以前的騎士貴族服兵役,而是轉化為僱用軍組成的常備部隊。就戰鬥力上要強於法蘭西的貴族們。簡單點說吧,法蘭西的軍隊還具有奴隸制的殘余特征,因為法蘭西還依靠各級封臣貴族服兵役,要求各領主率領他們的部隊聽從國王的調令。而英格蘭則是完全屬於封建時代的軍隊,就軍事組織上和武器裝備上,英格蘭比法蘭西要有一定的優勢。

英格蘭長弓兵

1340年,雙方爆發一次重大海戰,斯魯伊斯海戰。當時愛德華三世率領250艘戰船,帶著大約2.2萬兵力,沖向了封鎖斯魯伊斯港的法國艦隊。法蘭西有190艘戰船,2萬兵力左右。說是戰艦,其實不過是商船改造而成的,就是民用的,主要用來載人的不是用來戰鬥的。戰鬥的方式主要靠艦隊上的人,英國船上都是長弓兵,而法國船上主要是騎兵和少量的弩手。法國的弩手在數量上少於英格蘭長弓兵,這種靠對射的戰爭,結局可想而知。估計法蘭西的將軍們想靠武裝到牙齒的騎士登上敵船近身肉搏來獲取勝利吧。

他們極力鼓舞士兵,搖旗吶喊道:「靠近一點,再靠近一點。只要再靠近一點我們就能跳過去揍扁那幫英國佬了。」結果靠近一點,法蘭西的士兵已經死傷過半了;再靠近一點,剩下的士兵全部選擇跳海逃生了。斯魯伊斯海戰的結果法蘭西慘敗,傷亡1.8萬人;英格蘭傷亡大約4千人。不得不說,法蘭西人是勇敢的,在武器裝備這樣劣勢的情況下依然堅持了8個小時。

斯魯伊斯海戰的失敗不足以擊垮法蘭西,對於交戰的雙方來說這只是開胃菜。接下來雙方你來我往的小打小鬧一直持續到1343年,然後雙方暫時停戰,均表示需要休息一會。1345年雙方開啟全面戰爭,英格蘭士兵分批次登入法蘭西作戰,共大約1.5萬兵力。當愛德華三世進入諾曼第地區的時候向各大小領主宣示主權要求。然而此時離「無地王」約翰遺失諾曼第已經過去大約一個半世紀,底層的法國民眾早已忘記了曾經的安茹家族。而諾曼第的大小領主們也早已宣誓效忠法蘭西國王,因此對於愛德華三世的要求嗤之以鼻。英格蘭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們分出很多的小分隊對諾曼第地區進行燒殺劫掠並不斷向南方推進。

歐洲重騎兵

反應過來的腓力六世以國王的身份征召法蘭西各大小領主,要求他們隨國王軍隊出擊迎戰英格蘭人。他親自統率近萬名有著「法蘭西之花」的重裝騎兵。這是享譽中世紀時期的歐洲重騎兵,是法國人的驕傲。並且他還僱用了6000名同樣享譽中世紀的熱那亞弩手。熱那亞的弓弩制作精良,威力巨大。優點在於普通人經過半年到2年時間的培訓就能比較熟練掌握使用,可以在比較短時間內形成強悍的戰鬥力。缺點在於弓弩價格高昂。正因為殺傷力過於巨大而被教會所禁止。但是禁而不絕,每當戰事開啟時總有他們的身影出現在戰場上。

熱那亞弩手

相比之下,英格蘭長弓制作簡單,可以大批次生產。長弓的缺點是需要很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熟練,需要6年乃至更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長弓手,而英格蘭的長弓手很多是終身都在訓練精進弓箭。英格蘭長弓在訓練有素的情況下更具有優勢,射速更快,可以有更強大的火力壓制。

英格蘭長弓兵

1346年,腓力六世自己的部隊加上集結了各路諸侯的部隊,達到了4萬左右,有可能更多。憑借著兵力的絕對優勢,他們開始反擊英格蘭軍。愛德華三世也感到了自己捅了馬蜂窩,1.5萬對4萬,在兵力絕對劣勢的情況下開始往北逃跑。腓力六世當然不會放跑了英格蘭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似乎真的有限,這是法國本土作戰,腓力六世既沒有誘敵深入,也沒有圍追堵截,甚至連最基本的障礙也沒有設定一下,於毫無本土作戰優勢。於是乎,英格蘭人在前面死命地跑,法蘭西人在後面拼命地追。雙方都不敢停下了喘口氣,一個怕跑不掉,另一個怕追不上。

雙方一路追到法國北部克雷西附近時,被人追了半張地圖的愛德華三世火氣上來了。他決定不跑了,自己跑的累,法國人跑的就不累嗎。他決定找個優勢地形,賭上自己的性命,和法國人榮譽一戰。腓力六世以為英格蘭人會乘船逃跑,所以他直接追到海岸邊,結果發現沒有英格蘭人的蹤影。於是他又返回克雷西附近去尋找英格蘭人的部隊,導致軍隊來了個U型調頭。大部隊U形調頭實際上極其考驗指揮官的領導力,也很考驗一支部隊的紀律水平。法蘭西的大部隊是一支各路諸侯拼湊出來的,腓力六世的命令傳不到各公爵的部隊內部。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不要忘記了這句話。諸侯的部隊只聽令於自己的主人而不聽令於國王。公爵伯爵們告訴自己的附庸,英格蘭人搶劫了法蘭西人,因此他們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很多的金銀財寶,一定要第一時間把這些財寶搶過來,最好能俘虜幾個英國貴族勒索贖金。只要抓到英格蘭人,重重有賞。因此諸侯的士兵們都想建功立業,抓幾個敵人搜刮錢財,主人吃肉自己起碼能喝口湯。他們根本不聽國王的指揮,甚至認為國王讓他們服從調令是為了防止他們搶奪勝利的果實。

法蘭西的部隊陣型相當混亂。當腓力六世的部隊發現英格蘭人的時候,走在部隊最前頭的熱那亞弩手本能地想要往後退。熱那亞弩手作戰時有個大而厚重的護盾守護自己,這樣對射的時候會有助於贏得勝利。因為他們的護盾太重所以放在後面的輜重隊伍裏面。沒有護盾的保護進行對射是不可想象的。見到這種情況,腓力六世也想停下來休息一下,順便等後頭部隊跟上再發起沖鋒。然而,他的命令再一次被諸侯的部隊所忽視了。諸侯的部隊一定要看到英格蘭人才肯停下,這就導致了前面的人被後面往前推著走。所以前面的人根本停不下來,熱那亞弩手根本無法拿到他們的護盾。

為了防止發生踩踏事件,腓力六世只好下達作戰命令,全軍出擊。熱那亞弩手被迫在沒有護盾保護的情況下進行戰鬥,他們的射速本來就慢,還在山坡下這樣不利的地形對射,而且還逆著光,也就導致了他們沒有發揮作用就被射死在英格蘭人的箭下。法蘭西的重騎兵在熱那亞弩手後面,當作戰命令下達時他們想要沖鋒卻被前面的熱那亞人所阻擋,無法第一時間往上沖。這一停滯讓「法蘭西之花」們吃盡了苦頭,他們成了英格蘭長弓手的活靶子。雖然他們穿著鎖子甲板甲,英格蘭人的箭矢可能無法穿透,但是他們胯下的戰馬可沒有那麽好的防護。

脆弱的碳基生命在錐形箭矢面前不堪一擊,失去戰馬的重騎兵只是英格蘭人的活靶子。克雷西戰役的結局是慘烈的。法蘭西人傷亡3萬人以上,戰損超過70%。英格蘭人傷亡不到200人,你沒看錯,就是不到200人。這不是戰爭,是單方面的屠殺。與其說是英格蘭人的勝利,不如說是法蘭西人的失敗。法蘭西敗於自己落後的軍事制度,他們是被自己人蠢死的。在這之後,法蘭西遺失了加來,這就意味著英格蘭人在法國有一個新的據點,未來要登陸法國作戰變得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