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歷史上被妖化的六大人物,妲己進不了前五,第一被黑得最慘

2023-12-16歷史

前言

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看到過去的光輝和陰影,也可以讓我們反思現在的得失和進步。但是,歷史也是一把雙刃劍。

歷史上有很多人物,因為各種原因,被後人刻意歪曲和醜化,成為了千古罪人和笑柄,他們的真實面目和功績被埋沒和遺忘。

你可能會想,歷史上被妖化的人物,最有名的應該是妲己吧,她是商紂王的寵妃,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絕世美女。

傳說她是九尾狐的化身,勾引了商紂王,使他荒淫無道,殘暴無情,導致了商朝的滅亡。但是妲己並不是那麽壞,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子,她的罪惡和禍亂都是後人的杜撰和想象。

然而,妲己如此被妖魔化,卻還進不了前五,第一被黑得最慘的人物,你能猜到是誰嗎?

一、歷史上的妲己

妲己是中國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商紂王的寵妃,乃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絕世美女,傳說為蘇姓。

不過有關蘇的來源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其父親乃是諸侯蘇護;另外一種說法是,妲己來自一個叫蘇的部落(有蘇氏)。

妲己的形象,在後世塑造成了一個美艷無比,卻又淫蕩無恥,禍國殃民,禍亂天下的罪惡之人。但是,妲己真的是那麽壞嗎?

其實妲己的形象,主要是來源於【封神演義】這部小說,而這部小說,是明代小說家 許仲琳 根據【封神榜】這部神話小說改編而成的。

而【封神榜】這部神話小說,又是根據【史記·殷本紀】和【山海經】等古籍中的一些記載和傳說編撰而成的。

所以,妲己的形象,已經經過了多次的加工和誇張,已經失去了歷史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人們在說起妲己的罪惡的時候,便將勾引商紂王,使他荒淫無道,殘暴無情,導致了商朝的滅亡的罪名加在了她的身上。

其實,史書上的妲己並非那麽十惡不赦。根據【 尚書·牧誓 】的記載,妲己原本是一個蘇氏部落的女兒,後來被蘇氏送給了商紂王的父親商帝辛,商帝辛死後,妲己就被商紂王繼承了,成為了他的妃子。

不過,稍微了解些歷史的人都知道,討伐一個帝王總要有理由的,無非是說他「殘忍暴虐」,或者就是「寵信妖妃」,「聽信讒言」,不然就是師出無名。

這不,周武王伐紂的時候出的檄文中就運用了「唯婦人之言是聽」看看,這由頭多麽的牽強!

帝辛本來就是一個性格強勢的帝王,他會對一個部落為了生存獻給自己的女人而言聽計從嗎?

對妲己罪名的加持到了【呂氏春秋】中更勝一籌。但呂不韋真的能確切地知道800多年前發生的事嗎?

不過是上位者慣用的手段罷了、

真正讓妲己成為禍國妖孽的就是【封神演義】這部小說,直接將妲己妖魔化,成為了一個狐貍精,簡直可笑至極。

二、潘金蓮和武大郎

根據【水滸傳】這部小說對潘金蓮的描寫,她被武大郎娶為妻子,與武大郎過著平淡的生活。

潘金蓮美貌動人,自然看不上身材矮小長得還醜的武大郎,但那時也沒有什麽越矩的行為。

而她偏偏遇到了西門慶這個色狼,他見到潘金蓮後,便對她起了邪念,想要占有她。

他先是用金錢和禮物來誘惑潘金蓮,又用武力和威脅來強迫潘金蓮,才抱得美人歸。後來,二人和中間人王婆還一道殺了武大郎。

但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本名武植,與小說中的武大郎相比,他卻是長得相貌堂堂,身材高大。

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博覽群書,精通詩文,不僅如此,他還有著一顆仁義之心,樂於助人,不畏強暴,為民請命。

他的這些品質,讓他得到了當地知府潘氏的賞識和資助,也讓他得到了潘氏的千金小姐潘金蓮的愛慕和傾心。

潘金蓮對武植一往情深,不計較門第,不嫌貧窮,與其早早私定終身。後來,武植憑借自己的才學和努力,考中了進士,被分配到山東陽谷縣任縣令,與潘金蓮結為夫妻,相敬如賓,相濡以沫。

生活原本是幸福美滿的,可問題就出在武植的一個心懷不軌的朋友上。

武植的這個朋友叫黃堂,因為家中失火,房屋被毀,便到陽谷縣找武植求助。武植雖然接待了他,但是因為忙於政務,沒有及時給他安排工作,讓他住在客棧裏。

黃某以為武植忘恩負義,故意避而不見,便氣憤地離開了陽谷縣。一路上,他為了發泄怒氣,到處散布武植的壞話,還編造了潘金蓮與西門慶有染,毒殺武植的「緋聞」故事。

後來,他回到清河縣,才發現武植早已派人給他送來了銀錢,並幫他蓋好了房子,原來武植一直在幫助他。

但是謠言已經傳開了,無法收回。後來,這個謠言被【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所借用,加以渲染和誇張,從而形成了武大郎和潘金蓮的形象,讓他們成了千古罪人,讓他們的故事成了千古笑柄。

諸葛亮

諸葛亮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在三國時期輔佐劉備建立蜀漢,並主持蜀漢的內政和外交,多次北伐曹魏,展現了卓越的才能和智慧。

他的形象在歷史上被廣泛傳頌,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而這種英雄崇拜的傳統也使得他被神化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

具體表現在小說【三國演義】中。

諸葛亮是主要的人物之一,他的形象在小說中被大振幅的虛構和誇張,使得他更加神奇和傳奇,更加符合人們的想象和喜好。

小說中的諸葛亮,不僅有著無與倫比的智慧和謀略,還有著無所不能的神通和法術,他能夠借東風、呼風喚雨、點豆成兵、妝神割麥、續命祈福等。

不過,小說中的諸葛亮,已經不能說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而是一個虛構的神話人物。

並且,歷史上的諸葛亮和小說中的也有很大出入。

歷史上的諸葛亮並非布衣出身,而是出生於河北清河的名門望族,他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他曾在荊州劉表處任職,後來才隱居於隆中,等待時機。

而小說中的諸葛亮則被描繪為一個出身寒微,一直隱居於山野,不問世事,只知讀書的隱士,他直到劉備三顧茅廬才出山,開始輔佐劉備,這是為了突出他的高風亮節和超凡脫俗。

而且歷史上的諸葛亮確實是一個博學多才,文武兼備,長於政治,功在治蜀的人物,他制定了【蜀科】等法律制度,整頓了軍隊和官吏,發展了經濟和文化,為蜀漢的穩定和繁榮奠定了基礎。

但在小說中,他不可避免地被誇大和神化為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幾乎能呼風喚雨,預知未來的人物。

劉禪:一個被黑了1700多年的亡國之君

歷史上的劉禪和【三國演義】中的劉禪都是蜀漢的皇帝,都是劉備的兒子,都在位41年,都在蜀漢滅亡後投降了曹魏。但是他們的區別可大了。

真實的劉禪並非昏庸無能,而是一個聰明過人,城府深不可測,善於審時度勢,明白「槍打出頭鳥」的道理。

他繼位初期,聽從父親的遺命,放權於丞相諸葛亮處理軍政大事,後來又任用蔣琬、費祎、董允等賢臣,修養生息,積蓄力量,為蜀漢的穩定和繁榮奠定了基礎。

而他投降曹魏,也是為了保全蜀漢的百姓和舊臣,避免更多的殺戮和災難。

小說中的劉禪則被描繪為一個懦弱無能,貪圖享樂,毫無作為,甚至在位後期,重用宦官黃皓,搞得朝堂烏煙瘴氣。

最終,在蜀漢實力沒有大損的情況下,面對鄧艾一支偏師,竟然直接開城投降,昏庸至極。

但我們要知道,劉禪在位期間,蜀漢的政治和社會相對穩定,經濟和文化有所發展,軍事和外交有所抗衡,沒有出現什麽大的動亂和危機,也沒有遭受什麽大的侵略和壓迫,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為安定和富庶的地區之一。

因此,後世也有人說,正是因為劉禪對國家的治理,反而讓蜀漢延長了幾十年,讓蜀漢的百姓安居樂業。

而在他投降曹魏後,也沒有受到什麽侮辱和迫害,反而受到了司馬昭和司馬炎的尊重和禮遇,被封為安樂公,享受著優渥的待遇。

小說中的劉禪則被貶低和嘲笑,被認為是一個無能和無情的君主,他的評價和影響是比較負面和惡劣的。

秦始皇

而千古一帝秦始皇,就是那個被黑的最慘的人,其實只要細細研讀歷史,就會發現,秦始皇被黑,都是有跡可循的。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實作了大一統的君主,他透過滅掉六國,結束了長達五百多年的分裂和戰亂,建立了中央集權的秦朝。

然而,他的統一和變法,並沒有得到當時的社會認同和支持,反而引起了廣泛的反對和抵抗。

因為他的統一和變法,打破了六國的舊秩序,觸犯了許多名門望族和儒生的利益,他們對秦始皇的仇恨和不滿,影響了後世的史書和評價。

他們把秦始皇描繪成一個暴君和暴虐者,對他的功績和貢獻視而不見,對他的過失和罪行誇大和詆毀。

而且,秦朝的律法確實嚴苛,雖然興建萬裏長城是為了組織匈奴的侵擾,但在百姓看來,卻是充滿憤懣的。

另外,秦始皇為抵禦六國復辟,還遷徙大批貴族、士族、富戶與工匠,擾亂了其正常生活及社會秩序。

也因此,雖上述舉措有助於國家統一與發展,卻嚴重侵害了民眾權益及情感,導致多場大規模起義與叛變。

我們再來說下焚書坑儒。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主要就是為了統一思想,防止叛亂。

而燒毀的也是一些儒家經典和百家言論,不過官方卻是保存了的,只是不允許其他人私藏。

而一些醫藥、蔔筮、種樹等技術實用書籍,秦始皇還保留了下來,並沒有燒毀。

坑儒坑的也是一些方士和學士,他們曾勸秦始皇修仙求藥,但未能達到目的,反而誹謗秦始皇,被秦始皇懷疑為禍亂之源。

後來,他們被禦史審問,相互告發,最終有四百六十余人被坑殺於鹹陽。

再加上秦始皇的短壽及帝國崩塌,被世人無情嘲諷。

而繼位不到三載的秦二世即遭殺害,秦王朝迅速滅亡,昔日秦始皇的宏圖偉業瞬間化為烏有。

關於始皇形象的傳聞軼事,在各類小說與戲劇之中盛行,經由眾人虛構與想象,對他的個人性格與才能予以貶抑和汙蔑。

世人眼中的他,乃是個殘暴不堪、荒淫無度、昏聵無能的暴君,他的一生也被視作中國史上最黑暗、最悲慘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