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2年犧牲的戴安瀾,僅是國軍師長,為何主席會親自為其題詩?

2024-05-17歷史

1942年,身在重慶府邸的蔣介石神情恍惚,憂心忡忡。

中緬之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遲遲不見成效,想必定是兇多吉少。

可不等蔣介石思慮對策,辦公室的門就被猛地推開:

「委員長,國軍5軍200師傷亡慘重,師長戴安瀾已經殉職了……」

聽此訊息,蔣介石猛然站起,200師乃是國軍最為精銳的機械部隊,戴安瀾更是他親授青天白日寶鼎勛章的優秀將領,功績卓越。

如今落得如此下場,怎麽會不讓人痛心?

甚至,就連毛主席也深知其功績,並親自提筆為戴安瀾寫下一副挽聯,表示欣賞與肯定。

之後,蔣介石更是破格為戴安瀾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典禮。

戴安瀾不過一介國軍師長,為何能受到如此高的重視?他為中國做出了何等貢獻呢?

一、天才將領、功勛卓越

1924年,隨著第二次直奉戰爭的爆發,江淮地區徹底淪為了軍閥紛爭的角逐場。

百姓本就顛沛流離的日子過得愈發艱難,沈重的徭役和賦稅壓得他們根本喘不過氣來。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南下遷徙,尋找一條出路。

當時,本在安徽公學讀書的戴安瀾也受到了影響,百姓這般受苦,國家割裂紛爭,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他又哪裏有心思求學問道。

恰逢此時,黃埔軍校打出了名號,正在向全國各地的有誌之士丟擲橄欖枝,呼籲共同挽救泱泱華夏。

隨即,戴安瀾順應時代洪流,只身前往廣州。

可黃埔軍校並不是想進就能進的,戴安瀾在第一輪的選拔中,因為身體素質不強慘遭淘汰。

但他既千裏迢迢趕來,便定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於是,為了獲得「入場券」,戴安瀾堅持健身大半年,成功在又一次的選拔考核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黃埔的第三期學員,他的命運也將從此開始覆寫。

在校期間,戴安瀾系統性地接觸了諸多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一畢業,便緊鑼密鼓地投入到了北伐戰爭中。

一年多的時間,戴安瀾跟隨大部隊的腳步四處輾轉,於南北兩地之間頻繁轉戰,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的名號也在國軍中逐漸響亮起來。

古北口戰役,戴安瀾憑借出色的作戰能力被蔣介石看中,晉升為旅長。

緊接著,他乘勝追擊,又在台兒莊戰役中指揮國軍與日軍激戰三個晝夜,沖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有序組織國軍有生力量往徐州方向撤退。

在日寇想要攻占漢口之際,戴安瀾又率國軍89師橫穿瑞陽公路,將3000多名日寇截殺在江漢平原之前。

一舉摧毀了日軍想要控制粵漢公路的計劃,並對後續紅軍進行大規模迂回戰術,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憑借此次阻擊戰,戴安瀾聲名大噪,蔣介石將其提拔為國軍200師師長。

這時候的戴安瀾,可謂是意氣風發,好不威風,但他真正的高光時刻,還是在昆侖關戰役。

二、黃埔英傑、難得將才

1934年,廣西、南寧兩地相繼淪陷,桂南要隘也即將成為日軍囊中之物,敵人對昆侖關亦虎視眈眈,想要一並吞下。

昆侖關位處桂粵交通線上,是名副其實的交通要隘,倘若被日軍攻下,那東南亞將門戶大開,南洋戰場生死難料。

昆侖關一戰,生死攸關,只可贏,萬萬不可輸。

因此,眾將士都抱了必死之決心,戴安瀾更是立下軍令狀,稱若未能取勝,自己絕不會活著結束戰場。

戰鬥開始後,日軍仗著其飛機大炮的優勢,與國軍對戰兩天兩夜之久,硬生生將昆侖關攻下。

彼時,山可攻、主可易,但我中華戰士,絕不會眼睜睜將昆侖關拱手讓人。

為此,將領們研究出了一套包圍全殲戰術,意在關門打狗、直面日軍,拿到戰爭的主動權。

緊接著,戴安瀾率領兩個團的兵力,手揮大刀,對著日軍設下的層層的鐵絲封鎖網猛劈而下,一小縱隊人馬冒死將手榴彈塞進了日軍據點。

之後,戴安瀾又與部隊沖上了412高地,在短時間內擊斃了一百多名日軍,將日方的大炮、坦克等重武器盡數收繳。

抱著必死的決心,就算對上有「鐵軍」之稱的日本21旅團,戴安瀾也毫不畏懼。

與此同時,邱清泉旗下的22師利用迂回阻擊戰術,成功切斷了日軍的退路,將數萬日軍齊齊堵到一處。

還不等日軍做出反應,軍屬火炮便趕來支援,整個200師沖著敵人的陣營猛攻。

剎那間,火花沖天、血肉橫飛,有人倒下,又有人站起。

這場酣戰足足持續了一整天,直至雙方彈藥都已耗盡。

日落西山,殘陽的余暉照在戰士們的屍體上,早已幹涸的血跡被映襯得通紅。

戴安瀾一聲號令,戰士們扔掉了鋼槍,又沖上前去與日軍赤身肉搏。

日軍教團長中村正雄的頭顱被戴安瀾成功摘下,這帶著復仇怒火的昆侖關一戰,終於取得了勝利。

此戰,戴安瀾驍勇無敵、功不可沒,就連一向挑剔的蔣介石都對其欣賞有加,毫不吝嗇地誇獎他為「國軍應當學習的年輕榜樣」。

毫不誇張地說,戴安瀾的確是國軍中鮮有的勇猛之將,他本該擁有一片光明前景。

但誰能料到,他竟英年早逝,早早折在了異國他鄉。

三、精神無畏、犧牲異國

1941年12月,狼子野心的日軍向緬甸發動攻擊,想要切斷滇緬公路,隔絕中國與外界的重要連線通道。

正所謂唇亡齒寒,眼見形勢如此危急,同古保衛戰即將打響,中國不得不派兵支援。

1942年,第三軍被編入遠征軍之列,參與緬甸保衛戰,戴安瀾的200師亦在其中。

此次遠征,事關重大,蔣介石再三叮囑杜聿明和戴安瀾:

「你們必需堅守一周,方能有回轉之余地。」

臨行之前,戴安瀾還曾發下毒誓:

「雖戰至一兵一卒,也要誓死守衛同古。」

他的這番誓言,很快得到了實際行動的證明。

戰場之上,整個200師被重重敵軍包圍,戰鬥機在頭頂盤旋飛舞,無數炮彈傾瀉而下。

然而,面對此情此景,200師戰士全員皆無驚懼之色,他們毅然提槍上前、勇猛沖鋒。

3月19日,戰火的硝煙又一次在同古上方飄起,這註定是一場九死一生的搏鬥,因為戰鬥一旦開始,200師將陷入孤軍作戰、無人可援的境地。

戴安瀾帶頭立下遺囑:

「只要200師還有一人尚在,就一定要堅守到底。師長戰死,副師長頂上;參謀長戰死,副參謀長頂上。全師上下,無一人心生退意,誓死決戰到底。」

戰鬥一開始,日軍對著200師營地就是一頓狂轟濫炸,將國軍建的戰鬥掩體盡數摧毀。

前線戰士避無可避,只能迎著彈藥還擊,傷亡無比慘重。

可即便如此,戴安瀾也沒有放棄,他依舊指揮戰士們在斷壁殘垣的夾縫中頑強抵抗。

這次戰鬥的時間持續很長,200師的彈藥消耗得所剩無幾,顯然,日軍也察覺出了這一點。

於是,他們分散兵力,呈包圍狀,想要將戴安瀾圍殲在此地。

只可惜,日軍的這個如意算盤打空了。

戴安瀾早就料到會走到彈盡糧絕的一步,果斷采用了百米決鬥法,將幸存戰士都安排在戰壕內,按兵不動。

待敵人行至50公尺處時,戰士們瞬間一躍而起、蜂擁而上,將手榴彈都扔出去,隨即直接與敵人展開白刃戰。

最終,遠征軍以1敵4,與日軍配備優良的步兵和空軍苦戰12天之久,殺敵5000人,將被困英軍全部帶往安全地帶。

饒是實力懸殊、敵眾我寡,200師依舊取得了勝利。

此訊息一出,國內外皆是一片驚懼之聲。

之後,4月24日,棠吉之戰爆發,戴安瀾的200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下了敵警戒陣地。

然而,縱使遠征軍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也難以覆寫緬甸戰場大潰敗的結局。

隨著中英聯軍解體,近10萬中國遠征軍群龍無首,不知聽誰號令。

饒是200師勇猛果敢,也是有心無力,此時,再留下來不過是以卵擊石,只能撤退回國。

可異國他鄉,地形不熟,貿然撤離又談何容易?再加之後方敵人依舊窮追不舍,每跨越一道封鎖線,200師都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在馬上到達中國邊境線的時候,200師出了差錯。

當時,敵軍兩個大部隊攔住了戴安瀾的去路,無奈之下,他只能兵分兩路,分頭行動。

一片混戰之中,戰士們都殺紅了眼,敵我難分,戴安瀾只能站在高處喊話,卻不幸被一枚子彈射中了腹部。

之後,等參謀長找到他時,戴安瀾早已是渾身僵硬,不能動彈。

身在緬甸叢林之中,缺衣少糧,根本沒有任何緊急治療的辦法,於是,戴安瀾只能硬扛著,咬牙指揮部隊繞河前進。

最終,在戴安瀾的指令下,大部隊成功避開了敵人,來到了緬甸北部,朝著祖國方向進發。

彼時,望著近在咫尺的國土,身負重傷的戴安瀾卻無法再前進一步。

他只能強撐著坐起,整理好衣衫,眼中飽含淚水,望著漸漸模糊的天空,滿是不甘與憤恨。

不多時,戴安瀾的心臟徹底停止了跳動,犧牲時,他年僅36歲。

一代英傑壯烈殉國,將星隕落異國他鄉。

據說,戴安瀾死後,久久不能合眼,仗還沒有打完,戰士們還未歸家,他不甘,亦不舍。

戴安瀾的一生短暫,卻功績卓越,台兒莊戰役、昆侖關大捷,他殺敵眾多,名震央外;同古會戰、緬甸戰役,他機智果敢,名揚國際,實乃保衛山河的鐵血英雄。

所謂大丈夫以身許國,應是如此。

1943年4月1日,蔣介石委托李濟深主持,為戴安瀾在廣西湘山寺前舉行了多達1萬多人參加的隆重國葬。

期間,毛主席派人送去一首挽詩:

「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鬥誌也無違。」

參考資料:

[1]雷萍莉,劉毅.「三美論」映照下的毛澤東詩詞轉譯——以【五律·挽戴安瀾將軍】為例[J].西部學刊

[2]魏國彬.安徽三傑與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J].牡丹江大學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