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三國謀士分為五檔,司馬懿位列第三檔,郭嘉跟諸葛亮在第幾檔?

2024-07-22歷史

第五檔:許攸、李肅、徐庶、李儒、逢紀、田豐

許攸與袁紹、曹操自幼相識。在袁紹帳下時,許攸並未受到重用,地位平平,多次提出建議均被袁紹駁回。心懷不滿的許攸,最終選擇投靠曹操。他向曹操獻上了奇襲烏巢的計策,這一策略的實施,成為了官渡之戰勝負的關鍵轉折點。

此事不僅體現了許攸對局勢的深刻洞察,也反映出袁紹對人才的忽視。許攸的轉投及其計策的成功,無疑在客觀上加速了官渡之戰的行程,深刻影響了三國歷史的走向。

李肅,身為董卓帳下的參軍,與呂布有著同鄉之誼。歷史上不乏以言辭說服強敵的例子,如滿寵說降徐晃,李恢勸降馬超。然而,李肅的成就尤為高超,他憑借引人入勝的演技和卓越的口才,成功說服了被譽為頭號猛將的呂布,使其倒戈相向。

這不僅展現了李肅對人性的洞察和出色的談判技巧,更凸顯了在亂世之中,智謀與口才往往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在諸葛亮出山之前,他有三位摯友,分別是徐庶、石韜和孟建。能與諸葛亮結為知己,足以證明徐庶絕非等閑之輩,他的實力遠非一般。

然而,遺憾的是,徐庶為了堅守內心的信仰,選擇放棄了一條原本可能輝煌無比的人生道路。進入曹營之後,徐庶終生不嫌一策,這樣的抉擇,無疑讓人深感惋惜。

李儒,董卓的首席謀士,深受董卓信賴。董卓無論大小事務,皆與李儒商議,足見其倚重。有了李儒的智謀,董卓得以與天下十八諸侯對峙,甚至打敗過曹操,一度挾天子以令諸侯,作亂京城。

當年十常侍之亂時,李儒便獻計讓董卓進京勤王,此舉揭開了三國的序幕。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國歷史,李儒是第一個建議使用「挾天子以令諸侯」計謀的人。此計讓董卓廢舊帝立新帝,自居漢相之位,行天子之實。

逢紀與田豐,皆為袁紹麾下的謀士,堪稱其難得的良臣。田豐智謀過人,曾為袁紹出謀劃策,助其擊敗公孫瓚,立下赫赫戰功。官渡決戰之際,田豐明知袁紹性格剛愎,卻仍多次冒死懇諫,將袁家存亡視為己任,其忠誠與擔當可見一斑。

即便在袁尚生病不出兵之時,田豐亦以杖擊地,力主出兵,其決心與勇氣令人敬佩。田豐之智謀與能力,與逢紀相比,毫不遜色,且更加敢於直言進諫,實為袁紹麾下一員不可多得的謀臣。

第四檔:程昱、劉曄、闞澤、蔣琬、姜維、鄧艾

程昱,字仲德,身形高大,容貌甚偉。他原名程立,因夢到自己手捧太陽於泰山之巔,遂改名程昱。呂布攻入兗州後,對曹操構成嚴重威脅。當時鄄城、範縣、東阿三城尚未淪陷,程昱正留守鄄城。

此時傳來訊息,陳宮欲率軍攻取東阿,並分兵同時進攻範縣。程昱立即前往東阿,途中勸說範縣縣令靳允堅守城池。在程昱的鼓勵下,靳允設伏兵刺殺了呂布部將氾嶷,並占領了倉亭津渡口,阻止陳宮渡河。最終,三城得以保全,等到曹操歸來。曹操對程昱感激不已,表示若非程昱,自己恐將失去根基。

曹操占據淮南,抵達壽春時,廬江山賊陳策已聚眾數萬,且占據險要地勢。曹操曾派偏將嘗試剿滅,但未果。於是,曹操詢問部下是否應繼續征伐,因為這樣既浪費兵力,也浪費糧草,收益還不大。

多數人認為,山賊據險而守,難以攻克,且其勢力無足輕重,不應征伐。然而,劉曄卻持不同觀點。他認為,之前偏將資歷不足且天下未定,導致山賊敢於對抗。如今局勢已大致穩定,應先懸賞勸降,再以實力進逼,山賊自會潰敗。曹操采納此計,派猛將夏侯惇領軍前行,大軍隨後,最終如劉曄所料,成功平定陳策。戰後,曹操任命劉曄為司空倉曹掾。

闞澤,東吳謀士,智勇雙全,曾識破周瑜與黃蓋所施的苦肉計。明知此計,他卻主動請纓,前往曹營遞送詐降書。曹老板,何等人物?欲欺瞞他,其難度可想而知。此行若敗,後果不堪設想。闞澤此舉,無疑是一場豪賭,賭註便是自己的性命。他深知,一旦詐降之計被曹老板識破,自己必將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

諸葛亮逝世後,蔣琬接過了蜀漢丞相的重任,穩坐此位長達十二年之久。生前,諸葛亮曾對蔣琬給予高度評價:「蔣琬,乃蜀漢之棟梁,非僅僅治理一方之才。他堅守以安民為根本,不急於追求功業,望主公能深加體察。」諸葛亮眼中,蔣琬被視為蜀漢的穩固基石。蔣琬確實展現出了非凡的治國才能,不是僅僅著眼於眼前的事務,而是有著更為深遠的考慮。

姜維與鄧艾,後期兩國戰場上的兩顆璀璨將星,文武雙全,頗具「大都督」之風範。二人於蜀漢、曹魏邊界交鋒十一次,互有勝負。盡管鄧艾以奇襲陰平、直搗成都之壯舉告終,但這並不能單純斷定姜維遜色於鄧艾。

姜維的鬥誌與雄心,依然令人敬佩。公元256年,姜維在洮西大獲全勝,收復三縣百姓,使得蜀漢上下,包括劉禪,都對其充滿信心,隨即晉升其為大將軍,獨攬川蜀大權。

然而,新官上任的姜維在與鄧艾的對決中卻遭遇挫敗。姜維原計劃與胡濟合兵,但因胡濟未能準時到達,加之姜維的戰略意圖似乎已被鄧艾洞察,導致其在段谷之戰中失利。究其原因,無非是「洮上之利,輕兵深入,糧餉不繼」這十二個字。姜維雖智勇,但在此次戰役中,因過於冒進且後勤補給不足,最終敗走。

第三檔:司馬懿、沮授、魯肅、法正、陳宮

將司馬懿排在第三檔,或許會引發不少讀者的質疑。近年來,一種貶低諸葛亮、擡高司馬懿的風氣悄然興起,但這並不意味著司馬懿就值得大肆吹捧。畢竟,一個被貼上「不忠不義」標簽的人物,即便手握數倍於敵的資源,卻始終被諸葛亮壓制,這又能說明什麽呢?

評價歷史人物,應基於客觀事實,而非盲目跟風。司馬懿的成就與爭議並存,無需過度吹噓,也無需刻意貶低。

在官渡之戰中,如果袁紹能夠采納沮授的建議,或許曹操的勝利就不會那麽輕易。沮授提出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策略,同樣未被袁紹采納,這無疑是袁紹的一大失誤。曹操對沮授這位人才表示過敬重,而沮授也實際上對曹操的才略和作為持認可態度。

然而,世事無常,優秀的臣子與傑出的君主之間,往往因為各種緣由而難以真正攜手。這並不是說沮授或袁紹缺乏能力,而是說明在歷史的洪流中,各種因素的交織往往讓最理想的合作難以實作。

呂布勢力全面崩潰後,陳宮與呂布一同淪為階下囚。面對生死,呂布顯得貪生怕死,屢次懇求投降,企圖茍延殘喘。相比之下,陳宮展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他毫無懼色,傲然挺立,寧死不屈的氣節和從容赴死的凜然風度,確實令人心生敬意。這並不意味著,陳宮若選擇追隨劉備或曹操,就必然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法正素以「善奇謀」著稱,用【亮劍】中的話來說,便是其打仗時鬼點子多,出招往往讓人摸不著頭腦。在漢中之戰中,法正更是將這一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他屢出奇謀,使得戰局變幻莫測,為蜀漢立下了赫赫戰功。正是在法正的精妙策劃下,黃忠才得以成功斬殺了曹魏大將夏侯淵,這一戰績無疑是對法正智謀的最佳註解。

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南下,江東面臨嚴重威脅。孫權部下內送流量備援容錯機制張投降,孫權猶豫不決。此時,魯肅挺身而出,直言不諱地指出投降的嚴重後果,並力主聯合劉備抗擊曹操。他分析曹軍劣勢,強調劉、孫聯軍的優勢,為孫權樹立了抗曹的決心。

隨後,魯肅親赴劉備處,邀請諸葛亮共商大計,並在相處中深感其才能,從大局出發,保護並信任諸葛亮,勸阻了周瑜的殺才之念。在主戰派的共同努力下,孫權堅定了聯劉抗曹的決心,赤壁之戰大破曹軍,奠定三分天下格局。戰後,魯肅又力主將荊州借給劉備,以安撫人心並牽制曹操。【三國演義】裏面,魯肅的智謀被直線拉低。就憑他聯蜀抗曹的戰略眼光,東吳有幾人比得上?

第二檔:賈詡、龐統、陸遜、荀攸、郭嘉

在網路小說的渲染下,郭嘉似乎被捧為了三國時期的頂尖謀士。然而,事實上,郭嘉的強項並不在於謀略本身,而是在於他對情報的敏銳分析與有效利用。

觀察郭嘉的計策,不難發現其中處處都是情報的影子,而非荀攸那般精妙絕倫的戰術布局。至於所謂的「十勝十敗論」,那更多是一種鼓舞士氣的口號,而非真正的高明戰術。難道曹魏將士只要背熟了這「十勝十敗」,就能確保戰勝袁紹嗎?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誇大其詞。

荀攸,長久以來似乎都被其叔叔荀彧的光芒所掩蓋。但實際上,他的出道時間比荀彧還要早,早在大將軍何進主政時期,他就已經擔任了黃門侍郎一職。荀彧成為曹操的心腹謀士後,自然也不會忘記舉薦自己的侄子荀攸。曹操對此欣然接受,並寫信邀請荀攸加入自己的陣營。

荀攸的到來,讓曹操大喜過望,他深知荀攸的才智非凡,對自己的霸業將有極大的助益。果然,荀攸沒有讓曹操失望,他提出的分化張繡和劉表的計策,雖然起初未被曹操采納,但後來的失敗讓曹操深刻認識到了荀攸的遠見卓識。

在官渡之戰中,荀攸更是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提出的聲東擊西、佯敗誘敵等計策,都被曹操采納並成功實施,最終幫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相比之下,郭嘉的【十勝十敗論】雖然鼓舞了士氣,但在實戰中的指導作用卻遠不如荀攸的計策。

龐統,原東吳人才,因貌醜未得孫權重用,反遭譏諷。然周瑜識其才,委以重任。赤壁之戰,龐統隨軍出征,展現軍事才能,受周瑜賞識。周瑜病逝後,龐統前往東吳送葬,結交眾多名士,聲譽日隆。

歸後,劉備接管荊州,龐統成其部下。劉備欲試其才,任為耒陽縣令。龐統雖初不理政事,實則暗中觀察,了解縣情。後半日之內,清理冗吏,調整稅收,制定法令,贏得百姓擁護。

張飛查崗後,對龐統刮目相看,向劉備匯報。劉備驚訝,悔當初輕視,邀龐統至荊州,協助處理內務。龐統欣然接受,成為劉備幕僚,出謀劃策,功勛卓著。龐統才華與諸葛亮齊名,被譽為「臥龍鳳雛」。其計謀妙趣橫生,出奇制勝,為劉備攻取益州、火燒赤壁大敗曹操立下汗馬功勞。

龐統與陸遜,二者實力應在伯仲之間。設想若龐統未逝,劉備攜其共伐東吳,戰局或許會有天翻地覆之變。陸遜此人,智謀深沈,曾參與策劃奪取荊州,又親自指揮夷陵之戰、石亭之戰,兩度大敗蜀、魏軍隊,堪稱周瑜之後東吳的頂梁柱。

然而,歷史不容假設。龐統早逝,劉備伐吳時身邊無此智囊,戰局發展自然大受影響。反觀陸遜,其在東吳的地位與貢獻,無疑證明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但這也並不意味著龐統就遜色於他,只是命運使然,兩人未有正面交鋒的機會。

賈詡此人,深諳人心之微妙,擅長把握人性的陰暗面,此等能力,確為其所長。然而,若論及地形分析、排兵布陣之道,賈詡或許並非行家裏手。其真正之強項,在於洞悉他人心思,善於算計人心,此方面可稱其為祖師級人物。

賈詡能準確預判他人行動,巧妙利用人性弱點,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無需炫耀武力或智謀,僅靠自己對人心的深刻洞察,便能在波譎雲詭的戰爭中遊刃有余。因此,在算計人心、陰謀策劃方面,賈詡無疑是一位高手,其手段之高明,往往令人難以察覺,直至事態發展至不可收拾之地,方顯其布局之深遠。

第一檔:諸葛亮、周瑜、荀彧

談及三國,諸葛亮無疑是一個核心話題。他在傳統文化中已成為忠誠與智慧的象征,那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便是最好的註解。然而,演義與正史中的諸葛亮形象大相徑庭。魯迅先生曾評【三國演義】將諸葛亮描繪得過於神智,近乎妖化。

相比之下,【三國誌】則指出諸葛亮用兵偏於保守。那麽,真實的諸葛亮究竟如何?考慮到蜀漢北伐時兵力遠少於曹魏,卻能讓魏軍畏縮不前,這至少從側面證明了諸葛亮的軍事能力,而且諸葛亮還是三國時期僅有的武廟十哲之一。至於他的忠義,更是無可置疑。從輔佐落魄的劉備,到白帝托孤後的力挽狂瀾,他用一生詮釋了智慧和忠誠。綜合來看,諸葛亮以實際行動踐行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誓言,其一生足以令人肅然起敬。

周瑜,一個充滿魅力的歷史人物,風流倜儻且多才多藝,江東流傳著「曲有誤,周郎顧」的佳話。他智謀過人,運籌帷幄,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使曹操多年不敗的神話化為泡影。同時,他臨危受命,穩定大局,輔佐年幼的孫權穩固江東,孫權稱帝時亦感慨萬分,自認無周瑜則無今日之帝位。

赤壁之戰的戰術設計,周瑜功不可沒,他以孫權調撥的三萬精銳及劉備、劉琦的援軍,一把火燒毀了曹操的南下野心。戰後,周瑜又力克曹軍留守江陵的將領曹仁,艱難奪城。此後,周瑜被任命為偏將軍兼南郡太守,屯兵江陵,成為江東的一方重鎮。

荀彧與諸葛亮,皆是三國時期的頂尖戰略家,能力出眾,且都懷揣著遠大的抱負。諸葛亮的誌向是輔佐劉備一統天下,即便劉備離世,他也未曾改變初衷。同樣,荀彧也有這樣的理想,他渴望輔佐一位明君,雄霸天下。

作為曹操的首席謀士,荀彧地位超然,連郭嘉、司馬懿也難以企及。曹操對荀彧敬重有加,視其為師長,凡事皆需荀彧在旁或書信咨詢。荀彧幫助曹操慢慢崛起,一路給曹操出謀劃策。在荀彧的輔佐下,曹操的戰功顯赫,成功擊敗袁紹,雄踞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