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歷史的罕見與驚奇:小人物的彪悍人生,小說都不敢這麽寫

2023-12-29歷史

△【杏園雅集圖】(明·謝環·鎮江賓·局部)(中間人物為李時勉)

01 永樂

明永樂十九年 (1421年) 四月,北京紫禁城。

「著火啦!著火啦!」

一陣嘈雜的疾呼聲瞬間撕碎了黑夜的寂靜,紫禁城隨之炸開了鍋。宮女太監打水的打水,撲火的撲火,忙活了整整一夜,但奈何火勢太大,奉天、文華、謹身三大殿還是化為了灰燼。

要知道,此時距三大殿落成尚不滿百日,這便慘遭雷劈失火,街頭巷尾不免議論紛紛,一時間,京師流言蜚語滿天飛。

明成祖朱棣同樣忐忑不安,尋思著該不會真有那天人感應不成。思前想後,朱棣決定下詔,命百官上疏言事,針砭時弊,都不許給朕藏著掖著。

這可是皇帝您自個提的哦!

翰林侍讀李時勉聽聞後,立刻擼起袖子,洋洋灑灑寫下一道長篇奏疏,一共涉及十五項政事,其中不乏遷都北京、大興土木、下西洋等皇狄力排眾議之事。

朱棣讀完這道奏疏,差點當場氣暈過去,朕不過讓你們隨便說兩句,竟真有人蹬鼻子上臉了!震怒的皇帝迅速命錦衣衛逮捕李時勉,定了個誹謗朝廷的罪名,將其投入詔獄。

然而,到了七月,盤踞漠北草原的韃靼人興兵南下,一時間,京師風聲鶴唳,人心惶惶。朱棣在心憂邊患之余,不免想起了李時勉的那道奏疏,其中便提到了邊患一事。

看來,這書呆子還是有那麽點建設性意見的。隨後,皇帝下詔將李時勉無罪釋放。

不久後,在楊榮的舉薦下,時年四十七歲的李時勉官復原職。而君臣之間的關系非但未受影響,反而有所拉近,後朱棣北征亦令李時勉隨侍左右。

02 洪熙

洪熙元年 (1425年) 五月二十九日,紫禁城欽安殿。

這一天,以好脾氣著稱的明仁宗朱高熾已然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兩天前,朱高熾尚且生龍活虎,照常臨朝聽政,誰又能料到,短短兩天時間,這位即位僅九個月的天子就將撒手人寰。

自己的身體狀況,朱高熾心裏跟明鏡似的,於是,他召來朝臣、宮妃,倉促安排身後之事,同時急召遠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即刻回京。待一切安排妥當,朱高熾方才長舒了一口氣。

忽然間,一臉憔悴的朱高熾不知哪來的力氣,一把抓住戶部尚書夏原吉的手,忿忿地說了一句: 「李時勉在朝堂上羞辱我!」 說完,行將就木的皇帝再次陷入憤怒之中,任夏原吉如何寬慰,朱高熾的情緒仍是久久不能平復。

當天夜裏,朱高熾暴斃而亡。

很明顯,李時勉又闖禍了,甚至可以說朱高熾的駕崩有李時勉的一份「功勞」。

△李時勉

前不久,朱高熾將太子朱瞻基外調南京。針對此事,李時勉很有意見,專門給皇帝上了一道奏疏,直言太子不宜遠離皇帝左右。除此之外,他在奏疏中還提到: 「臣願陛下節民力,謹嗜欲,勤政事,務正學。」

其他三點都好解釋,這「謹嗜欲」是什麽鬼?朱高熾看著這三個字眼,臉都氣綠了,來,趕緊宣李時勉進殿,朕要聽聽他到底是幾個意思。

面對皇帝的質問,李時勉倒是敢作敢當,當即回答道: 「聽聞宮中內官遠赴建寧府,只為選取侍女,此舉使當地百姓大為驚恐,民心也為之惶恐不安……」

好你個李時勉,連朕的私生活你也要管!

朱高熾又羞又惱,隨後故意找茬,命殿內武士用金瓜錘痛毆李時勉。李時勉已年過五十,哪經得起這頓暴打,當場斷了三根肋骨,險些丟了性命。

就這樣,朱高熾仍不解氣,你李時勉不是愛管閑事嘛,那就讓你多管一點。

第二天,朱高熾將李時勉降為交趾道禦史,命他每天必須審一個犯人,上奏一件政務,即刻生效。

李時勉也是頗為硬氣,楞是拖著重傷之軀持續上班三天,皇帝交代的指標一件沒落,統統保質保量完成。

朱高熾心裏頭那個恨啊,也不管是否合理合法,命錦衣衛將李時勉投入了詔獄。沒多久,朱高熾死了,而讓皇帝臨死都為之咬牙切齒的老李同誌則正在詔獄中受苦受難。

也虧得在詔獄當值的錦衣衛千戶曾受過李時勉的恩惠,看到恩公傷勢嚴重,便偷偷找來大夫診治,還為其采買來自海外的血竭入藥,方才保住了老李的性命。

等到朱瞻基即位後,對於這個疑似「氣死」先帝的罪臣李時勉,朱瞻基必定不會輕饒,不久,他便命人將李時勉帶來由自己親審。

或許是覺得李時勉過於可恨,朱瞻基立刻改變了主意,他又命錦衣衛王指揮前往詔獄,讓他將李時勉截住,直接拉到西市斬首示眾。

傳奇人物必有傳奇的命運,陰差陽錯之下,王指揮與前一波傳召李時勉的宮人擦肩而過,李時勉得以面見朱瞻基。

朱瞻基當然不會給老李好臉色,怒斥道: 「你這個小臣竟敢觸怒先帝!到底上疏了什麽話,快快說來。」 李時勉不卑不亢如實說道:「臣只是諫言先帝守喪期間不宜親近妃嬪,而皇太子也不宜遠離皇上左右。」

朱瞻基一聽,老李這話沒毛病,尤其是後半句,正是因為自己當初被老爹外調南京,才有了後來的險象環生,李時勉不僅無過,反而功勞。

朱瞻基因此怒氣全消,甚至當場誇贊李時勉是社稷忠臣,並將其官復原職。

幸運的老李第二次死裏逃生。

△李時勉行書·題陳宗淵洪崖山房圖,故宮博物院藏。

03 正統

正統八年 (1443年) 七月,紫禁城太和門。

正在進行的朝會被殿外此起彼伏的呼喊聲所打斷,明英宗朱祁鎮頓時龍顏大怒。

皇宮大內是誰膽敢如此喧嘩?隨後,一眾宦官急奔出殿,前去一探究竟。

不去不知道,一去嚇一跳。

循著呼喊聲而去,宦官們很快來到了午門附近,只見午門外烏泱泱跪了上千人,人人怒目圓睜,個個義憤填膺,眼睛裏都好似要噴出火來。

近距離聆聽呼喊聲後,宦官們終於明白過來,這次事端竟是因李時勉而起的。

不久前,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振代皇帝前去國子監視察工作。一般這類差事,王振總能收獲各種孝敬,但這一次,王振大失所望。

當時,李時勉已升任國子監祭酒,對於王振這樣口碑極差的奸宦,忠直的老李同誌自然不會給他半分好臉色,更不用說什麽孝敬了。這一趟下來,王振非但沒拿到任何好處,還平白遭了老頭不少白眼。

王大公公哪受過這般屈辱,回到宮中那是越想越氣,不行,這梁子一定要找補回來。

於是,王振開始四處搜羅李時勉的不法舉動,但都一無所獲,最終,王振雞蛋裏挑骨頭,硬是拿前次李時勉砍伐彜倫堂樹枝一事大做文章,告他砍伐官樹占為己有。隨後,王振從皇帝處領了聖旨,將李時勉置於國子監門口,戴枷示眾。

李時勉已年近七旬,還要受這戴枷之刑,校長受辱,國子監的學生們第一個不答應!在監生李貴等人的帶領下,上千監生主動前往午門伏闕,請皇帝釋放李時勉。

這可是大明立國以來頭一次伏闕事件,無論皇帝還是群臣都從未見過這樣的大陣仗,朱祁鎮得報後也擔心事情一發不可收拾,因此立馬下令赦免了李時勉。

這已是李時勉的第三次虎口脫險。

△李時勉楷書·【杏園雅集圖】卷後跋,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正統十二年 (1447年) ,七十四歲高齡的李時勉終於請辭成功,得以告老還鄉。離京當日,包括朝中同僚、國子監弟子在內的三千余人自發為李時勉送行,聲勢之浩大,一時轟動京師。

而對於李時勉其人,【明史】給出了這樣的評價:歷任國子監祭酒,能憑忠直守節、德高望重而被士人所尊奉的,就當屬李時勉了。

作為四朝老臣,李時勉始終在直言進諫的道路上一往無前,歷經朱棣的詔獄、朱高熾的金瓜、朱瞻基的恫嚇、朱祁鎮的枷鎖,無論何等風摧雨折,皆不能改其誌。

而李時勉屢次因言獲罪,卻都能逢兇化吉,這樣的運氣,更令世人嘖嘖稱奇。

真正的彪悍人生,遠比小說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