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1年肖永銀到北韓參戰,進展不順,彭德懷:劉伯承不是擅長戰術嗎

2023-12-16歷史

51年肖永銀到北韓參戰,進展不順,彭德懷:劉伯承不是擅長戰術嗎

在肖永銀的內心深處,他對個人得失持非常淡定的態度。然而,有一件事情卻是他特別關心的,那就是軍隊士兵們的貢獻,尤其是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

在一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向肖永銀提到抗美援朝戰爭時,肖永銀陷入了長時間的沈默,最終擡起頭說:

「我作為軍長,代表著整個十二軍,我要為他們說句話。在上甘嶺,十二軍的4500名戰士用鮮血鋪就了勝利的道路,請你們銘記這些逝去的生命!」

王近山:等戰鬥結束再議論1949年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軍在安徽蒙城組建,隸屬於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而王近山則被委任為首任軍長兼政治委員。

對了解王近山的人來說,都了解他在戰場上的英勇果敢,以勇攀險阻、敢打硬仗而著稱。即便毛主席都曾評價:

「早就聽說有個紅四方面軍的王瘋子,現在成了吳下阿蒙了,了不得啊……別人說你是‘王瘋子’,我看那不是瘋,那是革命的英雄主義!你這一仗,把那位胡宗南打得可快要發瘋了啊……太嶽有個王近山,敢打沒有命令的仗。王近山勇敢、果斷、有膽略,能夠抓住戰機打出色的仗!」

在王近山的領導下,第十二軍順應他的勇猛作戰風格,成為劉鄧領導下的精銳部隊,與劉鄧的大軍一同參與渡江戰役和四川進軍,共同協助其他部隊解放了重慶,接著參與了成都戰役。

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出兵北韓,將戰火延燒至中國東北的安東,頻繁派遣戰機轟炸安東,導致大量平民傷亡。毛主席領導下的黨中央作出艱難決策,決定抗美援朝,捍衛家園。

在10月,毛主席委任了彭德懷擔任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率領誌願軍投入北韓戰場。

12月,第十二軍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誌願軍第十二軍,軍長由曾紹山擔任,隸屬於中國人民誌願軍第三兵團。緊接著,第十二軍接到任務,從四川動身,前往河北進行整訓和改裝。在此期間,肖永銀等人在南京軍事學院接受培訓。然而,盡管部隊即將出發,肖永銀一直未收到入朝參戰的指令。為了不被落在隊伍後面,他決定親自向老上級劉伯承請戰,將請戰報告呈交給劉伯承。肖永銀在報告中寫道:「劉院長,我們第十二軍去抗美援朝,請您批準我前去,學習可以回來再繼續。」

考慮到各種因素後,劉伯承在報告上批示:「同意!」

1951年3月下旬,第十二軍得到入朝命令,積極參與抗美援朝戰鬥。

在入朝後,第十二軍參與了第五次戰役的第一和第二階段。戰況並不順利,尤其是在第二階段的戰鬥中,第31師91團被敵軍包圍在三八線以南近100公裏的地方,局勢非常危險。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第91團表現出機智和勇敢,成功地突圍並勝利歸來。

由於戰況不利,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感到十分憤怒,高聲喊道:「人家是權威,我們成了丘八,你們不是劉伯承帶出來的嗎?劉伯承不是強調戰術嗎?為什麽不執行呢?」

這番話如翅膀一般傳遍了整個第十二軍。由於戰局不順,士氣本就旺盛的官兵們聽到彭德懷的訓斥後更加激憤,紛紛表示:「就算我們手被捆起來,也要打!」

第十二軍的士氣被點燃,正符合彭德懷司令員的意圖。他采用的是激勵士氣的策略,充分了解在軍隊中大多數是血性漢子,而他的激將法屢試不爽,正如梁大牙(梁興初)當時也是被激勵而奮發。

隨後,彭德懷在誌願軍總部召開了作戰會議。

會上,第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怒氣沖沖地指責彭德懷:「這是什麽打法?什麽指導思想?這樣下去,我們還有多少人支撐不住?」

不久之後,第十二軍聯名撰寫了一份五千字的電文,寄到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各兵種等處,表達了他們的作戰意願。

看到這一情況,彭德懷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嘿嘿一笑。顯然,事情的發展正是他所期望的。面對第十二軍副軍長肖永銀時,彭德懷笑著說:「你們十二軍的火氣不小啊!」

在後續的交戰中,第十二軍的勇士們將內心的怒火迸發在敵人身上,一仗比一仗打得漂亮,繼續書寫了第十二軍輝煌的戰史。

1952年初,秦基偉奉彭德懷司令員的命令,率領第十五軍的官兵接替第二十六軍,在「鐵三角」地區承擔正面防禦任務。

在調兵遣將的時候,彭德懷強調:

「五聖山是北韓的中線門戶,一旦失守,我們將不得不後撤200公裏,失去有利防禦地形。誰失去了五聖山,誰就必須對北韓歷史負起責任。」

隨後,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兼「聯合國軍」地面部隊總司令範佛裏特,於8月三次親自前往雞雄山考察,並將五聖山選定為「攤牌作戰」計劃的目標地。

10月14日,範佛裏特調動了超過6萬人的兵力、300余門大炮、170多輛坦克,出動了3000多架次飛機,對誌願軍第十五軍分布在上甘嶺約3.7平方公裏的陣地展開猛攻,每天投下數十萬發炮彈和上百噸炸彈。

在軍長秦基偉的指揮下,誌願軍第十五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多次失守又奮起反擊。在給予對方重創的同時,第十五軍也遭受了巨大的傷亡。

戰況告急之際,秦基偉於10月23日向第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匯報前線情況。然而,以往勇猛、敢打硬仗的王近山將軍,在看到戰報後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果斷,而是透過電話向秦基偉提出了「撤」和「打」兩種方案,留給秦基偉自行選擇。

在經過兩天的深思熟慮後,秦基偉於25日在指揮所召開作戰會議。會上,鑒於當前戰局,有人建議撤退,但秦基偉堅定表示:

「上甘嶺戰鬥必須堅持下去,我們要比美國人更加堅韌、兇猛,這是北韓戰場整體大局所需。我們必須堅決打下去,一直到最終勝利。目前,整個北韓的戰局都聚焦在上甘嶺,這是第十五軍的光榮時刻。我們已經展現了堅韌的戰鬥作風,咬緊牙關再堅持一下,敵人無法比擬我們的堅韌。上甘嶺戰勝了,將會大大打擊美國軍隊的士氣。」

誌願軍代司令員鄧華也透過電話向秦基偉詢問:「對於這場戰役的發展,你有何考慮?」

在電話中,秦基偉向鄧華代司令員簡要匯報了戰況。最後,秦基偉堅定地表示:「暫時停止反擊,將前沿部隊撤入坑道,透過小分隊的活動與敵人周旋,將其制住,抓住敵人的牛鼻子。同時,調整作戰布局,整頓部隊,研究戰術,緊急準備進行決定性的反擊。」

對於秦基偉的意見,鄧華表示支持。電話掛斷後,秦基偉立即著手部署,將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的守備部隊全部退守至坑道內,展開堅決的防守。

在上甘嶺的緊要關頭,新兵力被投入與敵軍決戰,對誌願軍的陣地來說至關重要。然而,第三兵團指揮部在考慮調動可用部隊時,最終選擇了第十二軍。

第十二軍在此時剛剛完成一年的金城防禦,準備休整。值得註意的是,誌願軍後期在坑道作戰方面的經驗,源自第十二軍在金城防禦中的創新,這經驗後來被推廣至整個北韓戰場上的誌願軍部隊。

盡管第十二軍剛剛完成防禦並準備休整,但由於緊急的作戰需求,第三兵團副政委杜義德不得不致電肖永銀,希望第十二軍能盡快參與戰鬥。

接到電話後,第十二軍代軍長肖永銀和副政委李震趕到第三兵團指揮所。在見到肖永銀和李震後,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王近山急切地說:「你們上,把十五軍接替下來!」

肖永銀和李震相互對視一眼,感到很為難。問題並非是第十二軍剛剛從金城下來就不能參與戰鬥,而是涉及到部隊上去後軍事指揮權歸屬的問題。

肖永銀和李震都明白,在戰鬥中,部隊的指揮必須是統一協調的,這一點至關重要。如果指揮混亂,將給部隊帶來巨大的損失!

在與李震交流了意見後,肖永銀向杜義德提出:「我們提供部隊,但不參與指揮。」杜義德點頭表示同意:「這樣也好。」由於前方戰局急切,王近山皺著眉頭,不耐煩地說:「哪來那麽多事!你們按這個弄,先打仗,打完仗再說!」

對於王近山的話,肖永銀沒有反駁,只是堅持自己的意見:「王司令,我認為,十二軍由十五軍指揮,既能打好仗,又能保持團結,這樣處理更好。」王近山看著肖永銀,思考了一下,說:「好吧,好吧,就按你們的意見,31師交由十五軍指揮。」

於是,在王近山和肖永銀的命令下,第十二軍副軍長李德生率領部隊的精銳力量,作為第十五軍的預備隊,準備參與上甘嶺的戰鬥。同時,李德生迅速前往兵團總部接受任務。

到達兵團指揮部後,王近山親自向李德生交代了作戰任務,並要求他將戰況直接向兵團匯報,同時也要向秦基偉做出報告。

在10月30日和31日,第十五軍在秦基偉的領導下組織了13個連隊,對597.9高地進行反擊,成功奪回了除11號陣地以外的全部陣地。

11月1日,第十二軍31師91團接替了第十五軍在597.9高地主峰的陣地,換防任務順利完成。次日,敵軍對誌願軍陣地展開猛烈轟炸,投下了超過10萬發炮彈,並調動了百余架飛機進行兩個多小時的輪番狂轟濫炸。硝煙彌漫,地面工事幾乎被摧毀殆盡。

炮火剛剛停歇,敵軍地面部隊如潮水般湧至。在縱深強大的炮火支援下,誌願軍第91團靈活運用金城防禦依托坑道的經驗,與敵軍激戰七小時,成功擊退了敵軍20余次的沖擊。

這場戰鬥中,誌願軍殲敵1500余人,炮兵擊毀了3輛敵坦克,擊落了4架敵機。第91團堅決守住了陣地,展現了頑強的戰鬥意誌。

與此同時,守衛在9號陣地的誌願軍戰士利用彈坑、巖縫和殘存工事,以微弱的代價輕傷3人,成功重創了敵軍。這場戰鬥中,誌願軍殲敵400余人,以少勝多、小兵群作戰的範例受到了中朝聯合司令部的嘉獎。

這場戰鬥被【人民日報】以【誌願軍某部在上甘嶺創光輝戰例】為題宣揚,英雄的戰鬥事跡讓他們的光榮形象深深印在祖國人民心中。

經過四天的激戰,第十二軍31師91團與友鄰部隊緊密協同,成功打敗了美31團、空降187團、南韓軍30和31團等4個團的104次沖擊,造成近5000名敵軍死傷和俘虜。誌願軍牢牢地掌握住了接防的陣地,寸土未丟。11月5日,第31師獲得中朝聯合司令部的通令嘉獎。在美第8集團軍司令範佛裏特親自視察金化後,美聯社於6日釋出訊息稱「到現在為止,聯軍在三角形山被打敗了」。

兵團司令部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及時部署了對敵反擊的戰略,「第十五軍45師撤離陣地到後方整補;第十二軍集中兵力對537.7高地北山實施反擊,徹底粉碎敵攻勢,奪取上甘嶺戰役的最後勝利。」接到命令後,上甘嶺的誌願軍迅速制定了戰鬥計劃,並向兵團指揮部和第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報告。

11月10日,第31師第92團突擊隊巧妙地利用黑夜掩護,悄然移動至537.7高地北山,躲藏於友鄰部隊堅守的坑道內和前沿的巖石下,為即將展開的反擊作戰做好了周密準備。

11月11日,第31師第92團在誌願軍炮火的掩護下,與第93團協同作戰,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陣地爭奪。在多次反復激戰之後,誌願軍第31師憑借大量殺傷敵軍,逐漸鞏固了陣地。

戰鬥持續至11月25日,歷時近半個月,第十二軍在537.7高地北山取得了顯著勝利,殲滅敵軍7000余人,成功恢復和鞏固了537.7高地北山,從根本上擊潰了敵軍的戰術進攻,標誌著上甘嶺戰役的圓滿結束。

在上甘嶺戰役中,第十二軍的40個參戰單位和近千名個人表現出色,被授予了光榮稱號。戰鬥中湧現了6名一級戰鬥英雄,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胡修道以及2名二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5名二級戰鬥英雄、一等功臣,以及4名特等功臣,41名一等功臣,16個戰鬥集體獲得二等功以上的榮譽。

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範佛裏特不得不承認上甘嶺戰役的失敗:「這次戰爭是最為血腥、時間最長的一場戰鬥,給聯合國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戰後的11月28日,兵團釋出命令,第十二軍將陣地移交給第十五軍。隨後,李德生率領第31師撤離上甘嶺,進行休整,成功完成了兵團交付的上甘嶺作戰任務,令敵軍對上甘嶺深感「傷心嶺」。

根據資料顯示,第十二軍第31師作為上甘嶺最前線的主力,在一個月的廝殺中,經歷了一場艱苦的戰鬥。整個戰鬥過程中,超過4500名第十二軍的勇士們將鮮血灑在上甘嶺的土地上,使得對於第十二軍士兵在上甘嶺的英勇表現,特別是那些烈士們的付出,肖永銀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敬意和懷念。

1952年12月,第十二軍移駐元山西北,負責保衛北韓東海岸;後來,該軍還積極參與了1953年春季的反登陸作戰。

戰後,第十二軍並未立即回國,而是本著國際主義精神,協助北韓人民進行家園重建。直至1954年4月,第十二軍才離開北韓,回到祖國懷抱。

在一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訪談中,肖永銀曾默然片刻後擡頭說:「我作為軍長,代表第十二軍,要為他們說句話。上甘嶺上,十二軍4500名戰士的鮮血灑下,請你們留下一段記憶!」

肖永銀所說的「留下一段記憶」即是指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抗美援朝戰爭館中,永久紀念第十二軍的事跡,讓這4500名戰士的犧牲不白費。

1958年10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覽大樓動工興建;1959年3月12日,經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批準,毛主席批準後,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次年7月,博物館完工,10月舉辦了內部預展。

1960年8月1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對外正式開放。

「抗美援朝戰爭館」曾多次調整改陳陳列,位於軍事博物館原展覽大樓東四樓展廳,展覽面積1300平方米,展品720余件,包括文物456件,照片238張,表格9個,作戰圖9張,油畫6幅,矽膠人、雕塑共4個。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的抗美援朝內容中,軍事鬥爭是主線,全面展示了誌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全過程,包括「決策出兵」、「運動殲敵」、「邊打邊談」、「勝利歸國」等四個單元。政治工作、後勤工作、停戰談判、人民支援、中朝友誼等方面內容都貫穿於戰鬥的始終。

展品中包括誌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在戰爭中使用的物品,楊根思、黃繼光等誌願軍特級戰鬥英雄的遺物,上甘嶺帶回的彈片嵌滿的樹幹,繳獲美軍第7師31團的團旗,何孔德的油畫【前線】、高泉的油畫【決策出兵】、孫立新的油畫【激戰松骨峰】、張慶濤的油畫【楊根思】等,觀眾在觀展過程中不僅感慨萬千,更加激蕩心靈。

2002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抗美援朝戰爭館」榮獲中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獎。

2010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重新向觀眾開放;2017年12月,該博物館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營地名單。

這是國家和人民對抗美援朝戰爭中,為保衛家園而獻出生命的英勇將士們所付出的敬意,同時也是對這些英雄的永恒紀念。真誠希望懷揣著深情的朋友們,能夠前往參觀,向我們參與抗美援朝的英雄們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