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病重朱元璋找來寵妃:你陪朕16年有功,去見你哥吧!寵妃哭著自縊

2024-02-29歷史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1398年6月)朱元璋生病了。

七十高齡的他,已經聽到了上天的召喚,他自知留在人世的時間不多了。

6月24日早上,朱元璋掙紮著坐了起來,對身邊的太監說:「去,把李淑妃叫來,朕有話說。」

李淑妃是揚州人,她出身名門,父親是廣武衛指揮李傑,曾經跟著朱元璋出生入死,屢立戰功。

後來,李傑在北征時不幸中箭受傷,不治身亡。

作為報答,朱元璋將李傑的女兒李氏召到了皇宮。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平民出身的皇帝,他年輕的時候混得很慘。父母是老實巴交的農民,祖祖輩輩都沒過上一天好日子。一天到晚,連起碼的溫飽都難以維持。

因為窮,朱元璋受盡屈辱,小時候給地主放過牛,後來當過和尚,也要過飯。

父母死的時候,他連埋葬的地皮都買不起。

在古代,人們結婚早,女子十五歲,男子一般十七歲就結婚了。

可是因為沒錢,朱元璋娶不起媳婦,直到20歲還是廟裏的旗桿——光棍一根。

晚上睡覺的時候,他只能抱著枕頭,度過漫漫長夜。

25歲那年,朱元璋的命運發生改變,他參加了郭子興的農民起義軍。

因為作戰勇敢,還有計謀,他在戰鬥中屢立戰功。

郭子興很欣賞這個年輕人,把自己的養女馬氏嫁給了他。

從此,朱元璋告別單身,有了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

郭子興和其子郭天敘死後,朱元璋成為這支軍隊的主帥,開始了稱霸之路。

由於采取了正確的戰略方針,朱元璋先後打敗了有力的競爭對手陳友諒和張士誠,一路勢如破竹般推翻了元朝政權,在應天府(南京)登基稱帝。

當皇帝之後,掌握生殺予奪大權,也擁有了三千佳麗,朱元璋終於可以好好享受了。

盡管如此,朱元璋仍舊深愛著自己的發妻馬皇後。畢竟馬皇後是在自己混得最慘的時候嫁過來的,二人相濡以沫,風雨同舟,是患難夫妻。

大丈夫「糟糠之妻不下堂」,朱元璋沒有忘本,對馬皇後始終如一。

雖然隨著馬皇後人老珠黃,朱元璋晚上不到她房間去了,但是她的地位仍舊無法撼動,是六宮之主,主管一切事務,是母儀天下的皇後。

這馬皇後也確實不錯,她不僅悉心教導諸位皇子和公主,還體察民情,重視農桑,關心百姓疾苦。

她以身作則,不穿金戴銀,在後宮倡導簡樸度日,受到了黎民百姓的愛戴。

可惜好人不長壽,洪武十五年(1382)四月,馬皇後健康出了問題,禦醫全力醫治無效,四個月後離開人世。

馬皇後臨終前曾經問朱元璋一個問題:「皇上,你可否想過,我死後,誰來接管後宮?」

朱元璋沒有直接解答:「別說傻話,你身體好好的,不要說這種不吉利的話,你會長命百歲的。」

馬皇後說:「我也想一直在陛下身邊,但是人總有一死,你不能不早做考慮,省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但是朱元璋全部心思用在為皇後治病上面,心亂如麻,根本不願意去想這事。

馬皇後似乎胸有成竹,她不假思索地說:「我看李妃最佳。」

為了安慰馬皇後,朱元璋不情願地點了點頭。

等到馬皇後真的去世後,朱元璋並沒有讓李妃主管後宮,當時的後宮事實上是處於「無政府」狀態。

不久之後,發生一件事,才讓朱元璋最終下了決心。

當時在後宮中發現了一具被遺棄的死嬰,朱元璋性格多疑,認為這孩子是不是自己的,多半是妃嬪紅杏出墻,生的野種。

他毫不猶豫,殺了最大嫌疑人胡順妃。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別的妃子也受到株連,不是被打入冷宮,就是被直接殺掉。

朱元璋還惡狠狠地說:「我若不是婦人生的話,會把天下婦人都殺盡的」。

這一來人心惶惶,大家戰戰兢兢,後宮基本上停擺了。

這時候,朱元璋想起了馬皇後遺願,讓李妃來統領後宮,並且封她為淑妃,所以又稱李淑妃。

出於深愛馬皇後的原因,朱元璋發誓不再立後,事實上他也確實沒有再立。

這就是說,李淑妃就是事實上的皇後。

那麽,李淑妃表現如何?

李淑妃精明能幹,馬皇後病逝後,朱元璋讓她主管六宮事務,她盡職盡責,處理的井井有條,沒有出過差錯。

她也像馬皇後那樣,寬以待人,無論是對妃嬪還是宮女,都很包容。

至於其他妃嬪的子女,她更是視如親生。

朱元璋對她總體上比較滿意,將她的兩位兄長提拔安排到了京城,一個負責守衛京城,一個負責看守監獄。

李淑妃雖然能幹,但是有一點不如意,那就是沒有生下一男半女。

但是有人考證認為,李淑妃生育有三個兒子,即太子朱標、秦湣王朱樉和晉恭王朱棡。(【太常寺誌】中記載:「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後馬氏。其中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湣王、晉恭王……」)

只是朱元璋為了要非嫡出的朱標接班,把他說成是馬皇後所生。

無論上述推斷是否事實,李淑妃是六宮之首,朱元璋到臨終時,肯定要召見,交代後事。

李淑妃來到病榻前,朱元璋聲音顫抖著說:「愛妃啊,你已經陪伴朕16個春秋,朕非常感激。」

「皇上說哪裏話,能陪伴聖上是臣妾修來的福氣。」李淑妃聲音哽咽著說。

「朕要告訴你一件事,你的兩位哥哥現在已經在宮中,你去見見吧!」

李淑妃聽完朱元璋的話,悲傷不已,兩行熱淚順著面頰流了下來。

她依依不舍地離開朱元璋,並沒有去見兩個哥哥,而是回到住處懸梁自盡,年僅33歲。

不一會太監來了,將這一噩耗報告給朱元璋。

朱元璋聽了面無表情,沒有絲毫的悲傷,反而有些許的欣慰。

可以說,李淑妃的死是朱元璋刻意安排的。

原來在朱元璋駕崩六年前,太子朱標突然去世,繼承人問題復混成了。

除了太子朱標,還有三個兒子名義上也是馬皇後所生,具備接班資格。

尤其是四皇子朱棣,文武雙全,有勇有謀,在戰鬥中屢立戰功,和朱元璋有許多相似之處。

他在朝中很有威望,當太子呼聲最高。

但是朱棣上面有兩個哥哥,也是嫡出,讓朱棣當太子名不正言不順,不符合祖宗家法,為影響到大明穩定,將來會出亂子。

在這個關鍵時刻,大臣劉三吾說了一句話:「皇長孫四海歸心,皇上愁什麽!」

朱元璋聽了如夢初醒,決定讓朱標的孫子朱允炆接班。

但是朱允炆一來年齡小,當時才15歲,沒有資格,鎮不住局面。

而來他像自己的父親朱標,性格柔弱,沒有魄力。

到時候,朱棣很可能出來搗亂,但肉爛了還在鍋裏,誰當皇帝江山都姓朱,朱元璋不擔心這一點。

他真正擔心的是,外戚幹政。

為此,朱元璋在朱標死去一年後,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開國功臣藍玉。因為朱標的妻子是開國元勛常遇春的女兒,而藍玉的姐姐是常遇春的妻子。

這樣說吧,朱允炆要管藍玉叫舅舅。

更重要的是,藍玉的女婿是朱元璋的第11個兒子蜀王朱椿。

如果不殺藍玉,到時候他有可能控制朱允炆,也有可能把蜀王朱椿弄出來當皇帝。

無論哪一種情況出現,都可能最終葬送大明江山。

於是,朱元璋向藍玉舉起屠刀。

殺了藍玉之後,朱元璋並沒有高枕無憂,他想到了李淑妃。

自己死後,李淑妃就是太後。

李淑妃如此精明能幹,還年紀輕輕,她的兩個哥哥又都在京城掌握一定的權力,她要是有野心,這大明江山也有可能斷送。

歷史上太後幹政的事多了去,數都數不過來。

為了防止太後幹政,歷史上皇帝想了很多辦法,其中最有效的,就是趁皇後還沒成為太後之前把她幹脆處死。

漢武帝的時候,將劉弗陵立為太子,其母鉤弋夫人當即被賜死。

漢武帝的做法只是個人行為,並沒有形成制度。

北魏的時候,專門建立一個制度,叫「子貴母死」。

一旦誰的孩子被立為太子,他的母親必須被賜死。

朱元璋為了確保江山萬年,永不變色,便叫來李淑妃,說了那番話。

李淑妃何等聰明,回去自殺。

其實朱元璋臨終前恢復了殉葬制度,就是為李淑妃量身定做的。

因此,聽到李淑妃死訊,朱元璋感到非常欣慰,終於沒有了後顧之憂,政權可以順利交接了。

雖然朱允炆即位後,發生了靖難之役,朱棣上位,但是江山畢竟還是姓朱,沒有落到外人手裏。

九泉之下的朱元璋,也可以瞑目了。

只可憐李淑妃,精明能幹成了罪過,稀裏糊塗做了犧牲品。

正應了那句話,紅顏薄命,伴君如伴虎。

參考史料

【太常寺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