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從【慶余年】混亂的王爵制度聊聊中國古代的王爵制度

2024-06-09歷史

電視劇【慶余年】第二季已經播完好幾天了,但是引發的網路熱度還沒有退去。最近重新看了一下小說,發現慶帝的弟弟靖王,小說裏多次稱他為靖郡王,皇帝的弟弟怎麽可能是郡王呢?一字王只能是親王。而慶帝的兒子大皇子又被封為和親王,這又是一個清朝的封爵名,可以說是比較混亂。您可能會說架空歷史小說不必較真,但是看起來還是有點混亂。

圖片來自網路

封王是從封建社會有皇帝開始的,秦朝十五年二世而亡,並沒有完善的王爵制度。漢代自高祖劉邦開始分封皇室宗親為諸侯王,景帝時吳王劉濞借口「清君側」發動「七國之亂」,待叛亂平息,漢武帝采取主父偃的辦法實行「推恩令」諸侯王逐漸式微。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王爵制度逐漸成熟,開始形成一字王和二字王的分封。一字王是一等王,二字王是二等王。一字王,指封號為一字的王爵。一字王為國王及親王,國名基本上來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名,一般以「晉、秦、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其中晉王最為尊貴,稱帝數量最多,如晉王李克用,晉王楊廣等。接下來是「周、魯、趙、魏、梁、燕、代、韓、宋、吳、越」等一檔次,後世王朝的國號也大多來源於這些封號。當時著名的一字王如魏王曹操,陳王曹植等。

圖片來自網路

唐朝時期綴以「王」字的爵位有親王、嗣王和郡王,親王雖然有一套相應的官署和機構,甚至也可以稱「國」,但並無封土,自然也不可以治民。唐代的王爵,按規定本來只能授予皇室宗親,唐德宗以後外臣始獲封王爵。且唐代的王爵都是世襲罔替,親王都是一字王,郡王是二字王。最著名的親王如秦王李世民,晉王李治等。

宋朝基本沿襲了唐朝的王爵制度,分為親王、嗣王和郡王。多數冊封宗室為王,王爵及身而止,通常不世襲。只有奉祠宋太祖的安定郡王以及濮、秀、榮、沂四嗣王實行兄終弟及的世襲,異姓封王較少。

圖片來自網路

明朝朱元璋采用宋濂的建議,吸取前代封王經驗,實行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的王爵制度。藩王們有自己的封地卻沒有權力管理地方。

宗室男性爵位

親王:皇嫡長子立為太子,皇帝諸子年十歲立為親王,有封地,故又稱藩王,親王的正式名稱為王,其封地又稱國,王璽稱「某國之寶」,二十歲就藩。

郡王:親王嫡長子年十歲立王世子,長孫立為王世孫,其余諸子年十歲立為郡王。

明朝的王爵制度實行世襲罔替,兄終弟及。

圖片來自網路

清朝實行的是親王和郡王的王爵制度。除鐵帽子王以外,其余王爵均是遞減承襲。清王朝的鐵帽子王是對於朝廷做出重要貢獻的皇室宗親的冊封,整個清朝只有十二個鐵帽子王,分別是:和碩禮親王代善、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和碩豫親王多鐸、和碩肅親王豪格、和碩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和碩怡親王允祥、和碩恭親王奕訢、和碩醇親王奕譞、和碩慶親王永璘。十二位鐵帽子王爵位世襲罔替。清朝最出名的異姓王自然就是平西王吳三桂,這是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封為平西王,有封地和軍隊,由於清朝的親王沒有封地,因此像吳三桂這樣的王爵可以算是超等王爺,權力非常大。

1分享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