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戰時期,有兩位軍閥手握重兵,卻拒絕出兵抗日,到底是何原因?

2024-02-08歷史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哪怕是混戰已久的各方軍閥勢力,在面對國仇家恨面前,大部份軍閥也是選擇摒棄前嫌一致對外。比如四川軍閥之一的楊森,他率部出川,穿著草鞋,奔襲千裏,浴血抗戰,更是留下了「川人不死絕,中華不會亡」的豪言壯語。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抗戰時期有兩位手握重兵的軍閥大佬卻不願出兵抗日,這背後到底是何原因?這兩位軍閥大佬的結局又是如何呢?

國難當頭,大部份軍閥一致對外

1915年,袁世凱宣布稱帝,並改國號為中華帝國。袁世凱此舉引發蔡鍔、唐繼堯等眾多將領的不滿,眾將領紛紛宣布獨立並出兵討伐袁世凱,從而爆發了護國戰爭。護國戰爭後,各地軍閥逐漸成型,儼然成為了近代版的「五代十國」,各軍閥彼此之間的矛盾沖突開始頻頻發生。

蔣介石接手國民政府的領導權後,為實作獨裁統治,開始打壓各方軍閥勢力。憑借著江浙地區大資產階級的支持以及自身強大的兵力,蔣介石戰勝了各大軍閥勢力,實作了名義上的大統一。其實真正誠心臣服於蔣介石的也只有江浙地區的幾個軍閥,其他地區的軍閥只是選擇表面上的臣服,背地裏仍是小動作頻頻,各自的野心也未曾消減。

中央政府和地方軍閥就這樣在表面上維持著和平,直到1937年蔣介石釋出【告全國同胞書】,字裏行間痛斥著日本軍方對中華大地犯下的罪行,呼籲中華兒女應團結一致共同抗敵。國難當前,各地軍閥紛紛響應蔣介石的號召,調轉槍頭加入到抗日戰爭的大軍中。

其中包括有著名的「西北王」馮玉祥、川軍的楊森等將領。正在大家同仇敵愾一致對外之時,卻有兩位手握重兵的軍閥選擇按兵不動,他們分別就是「新疆王」盛世才和「西康王」劉文輝。

「新疆王」盛世才,國難面前只為私利

1892年,遼寧省一戶普通人家生下一名男童,取名為盛世才。25歲的盛世才遠赴到日本留學,留學期間,他接觸到很多先進的觀念和知識,而這些知識無疑在當下的中國是很難見到的,這次留學也讓他徹底開啟了眼界。1919年,回國後的盛世才參加了五四運動,他深刻認識到只靠讀書是不能徹底解決中國落後的局面,這也成為了他棄筆從戎的主要原因。

從軍路上的盛世才可以說是相當幸運,在貴人郭松齡的大力栽培和引薦下,他成功結交到張作霖並取得了去往日本陸軍大學學習的機會。善於鉆研的他隨後又認識了孫傳芳、蔣介石等一眾大人物,為自己成功上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29年,盛世才主動請纓去往新疆,之後他開始一步步培養屬於自己的勢力。

1933年,手握重兵的盛世才成為了新疆的最高指揮者,開始了自己長達12年的獨裁專政。然而此時的新疆正是處於風雨飄搖的時刻,且新疆的勢力遠不止盛世才一方,馬仲英、張培元、盛世才三方相互抵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新局面。盛世才不願和他人平分這塊大蛋糕,他裝出信仰共產主義的樣子,頻頻聯系蘇聯,意圖爭取到蘇聯的援助。

盛世才動用了自己全部的人脈和各種關系接觸到蘇聯政府高層,而此時的蘇聯也想要保證中蘇邊境的安寧,一番考量之後蘇聯政府接受了盛世才的示好,蘇聯也開始為他提供軍事和經濟上的各種援助。有了蘇聯的大力支持,盛世才自是不將馬仲英和張培元等人放在眼裏。在打敗了馬仲英這個最大的強敵後,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新疆王」。

日本侵略中華大地時,遠在新疆的盛世才感到心驚膽戰,但當他得知日本不會攻打新疆的訊息後,便放棄了與日軍進行戰鬥的念頭。他兩面三刀,雖然嘴上說著抗日,卻完全沒有任何實際行動,面對著外界的質疑聲,他更是以距離較遠為由拒絕出兵。在盛世才眼中,發展壯大自己遠比對抗日軍更加重要。而且有了蘇聯,日本定是不敢為難自己,自己又何必浪費兵力和錢財去參加戰鬥。

只是盛世才的如意算盤終究是打錯了,蘇聯並沒能庇佑他一輩子。蘇德戰爭爆發後,盛世才見蘇軍處於劣勢,急忙舍棄蘇聯投靠蔣介石。為取信蔣介石,他大肆殺害共產黨員,毛澤民、陳譚秋等革命人士皆慘死於他的手中。緩過勁後的蘇聯在看到盛世才的醜惡嘴臉後也與之徹底決裂。而此時的新疆雖然沒有遭受到日軍的侵害,但經過盛世才的大力剝削後也已是千瘡百孔。沒了蘇聯這座大靠山又鬥不過蔣介石,眾叛親離的盛世才隨後被蔣介石強制調離新疆。

殘暴專政的盛世才早已引發眾怒,離疆時他隨行的金銀財寶也全被洗劫一空。不僅如此,盛世才一家老小11口還被仇家殺害,只剩他一人茍延殘喘地活著。蔣介石敗退台灣後,盛世才也隨之前往台灣。在台灣期間,不斷有人翻出盛世才以前所犯下的種種罪行,甚至多次提出要他自行了斷,以死謝罪,只不過這些提議全部被蔣介石攔了下來。1970年,整天擔驚受怕的盛世才因腦溢血而病故,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同樣沒有出兵的軍閥還有「西康王」劉文輝。

「西康王」劉文輝手握重兵,面對號召不為所動

1895年,劉文輝出生於四川一戶普通人家,在六兄弟之中排行最小。自幼聰明的劉文輝一直備受其父親和老師的喜愛,為報考陸軍學校,年僅13歲的劉文輝謊稱16歲參加考試,一鳴驚人,更是引得校長連連稱贊,最後劉文輝被破格錄取。

1917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的劉文輝經侄子劉湘引薦,認識了川軍第八師的陳洪範。陳洪範見劉文輝聰明機巧又加之劉湘的大力推薦,便同意了劉文輝在自己手下任職。劉文輝的軍教生涯可謂是順風順水,僅僅用了五年的時間就升任為旅長。

劉文輝知道自己升任如此之快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源自於劉湘的照顧,這讓劉文輝對劉湘更加忠心不二,而劉湘也把劉文輝當成心腹來培養。經過劉湘的一番籌劃後,劉文輝成功調到宜賓任職。要知道此時的宜賓不僅資源富饒,還是雲貴進入四川的重中之地。就這樣,劉文輝開始了自己一步步集權集財的道路。

最後劉湘兵敗,這讓劉文輝大感震驚,在徹底認清四川的當下局勢後,他知道不能將全部身家壓在劉湘一個人的身上,只有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劉文輝的野心開始逐漸膨脹,旅長的職位顯然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野心,稱霸四川成了他最大的目標。在突襲劉成勛並成功奪占對方大部份地盤後,劉文輝終於有了可以與劉湘一戰的實力。

一個四川很難容下兩只實力相當的「老虎」,劉文輝與劉湘的摩擦開始日益增多,但二人還是維持著表面上的和諧關系,直到劉文輝斥巨資從國外購買的武器裝備被劉湘扣押後,那層薄膜紙才被捅破。忍無可忍的劉文輝前去找劉湘交涉,交涉無果後他又試圖收買劉湘的手下但卻被人告密到劉湘耳邊。鋌而走險的劉文輝隨後給自己下了一步險棋,找人刺殺劉湘,刺殺一事失敗後,二人可以說是徹底決裂。

二劉大戰一觸即發,經過數個月激烈的戰爭後,最終以實力較弱的劉文輝的戰敗而告終。戰勝的劉湘並沒有就此斬盡殺絕,他留下了劉文輝的性命及其兩萬兵眾放任他們離開。大勢已去的劉文輝最終來到西康,開始稱霸這一方的土地,成為「西康王」。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四川一些軍閥積極響應號召聯合抗日,很多四川好男兒更是自願報名,奔赴前線。但手握重兵的劉文輝卻並沒有出兵,最後在輿論的壓力下他不得不拿出50萬塊大洋資助在前線抗戰的戰士。值得一提的是,盧溝橋事變後,劉湘在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前往戰場,只可惜在抗戰中不幸病故。

雖然劉文輝後期及時悔過並加入到中國共產黨,也為新中國成立後的建設做出很大的貢獻,但他在抗戰中所作出的種種行為仍讓大多數人無法選擇原諒他。他在抗日戰爭中未曾出兵的行為也成了他一生中最難以抹掉的汙點。

結語

抗日戰爭時期是中華民族最為可歌可泣的時期,多少人為了國家,遠離親人,頭也不回地奔赴戰場,就連老人和小孩也選擇站出來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而手握重兵的盛世才和劉文輝卻為了一己私利而不顧國家危難,他們是否想過如果這場戰爭一旦失敗,他們還能安然稱霸一方嗎?

我們致敬每一位為抗戰而付出的先輩,我們也唾棄每一個不顧國家安危的自私之人。國難當頭,每個有血性的人都要奮勇向前!這就是勇敢的中華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