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女兒問鄧小平,這輩子和誰的關系最好?鄧小平說出了哪三個名字

2024-02-17歷史
  •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 「關註」,聽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時,還能獲取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 1997年,鄧小平同誌逝世,為了紀念這位偉人,他的女兒特地寫了一本書,從多個角度將一個更加真實的鄧小平同誌,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其中,人們不由得好奇,在那麽多革命戰友中,鄧小平同誌和誰的關系最好呢?

    雖然我們無法親自從鄧小平同誌的口中得知,但幸運的是,他的女兒在很久之前就問過這個問題。

    得到的回答是:周總理,李富春同誌和聶榮臻元帥。

    為什麽會是他們三個呢?

    原來,這是早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就結下的深厚情誼。

    赴法勤工儉學

    1915年,李石成功探索出了在法國勤工儉學的經驗,給了許多學子外出求學的機會。

    轟轟烈烈的勤工儉學的浪潮開始了,這其中不乏有立誌學習先進知識報酬祖國的愛國青年,也有為了救亡圖存探索道路的早期共產主義革命者。

    周總理等人當時就在其中,他們遠渡重洋,來到異國他鄉,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在努力的探索救國實踐。

    懷抱著這一共同的信仰,來自同一片土地的年輕人們相聚在一起,用他們的熱情,在陌生的土地上繼續燃燒著革命的火種。

    像兄長一樣

    鄧小平同誌赴法留學的時候只有16歲,不久之後就加入了周總理等人成立的旅歐共產主義青年團,是當時組織裏年齡最小的。

    當時的他們生活條件特別艱苦,原本他們的出身就不富裕,生活費基本就靠打工來維持,但是他們白天還要學習,所以經常過著入不敷出的生活,每天的食物只有麵包加白開水。

    但是物質上的貧困,並沒有影響他們精神上的遠大追求,救國救民的任務依舊不能停息。

    在白天勞累了一天過後,他們在晚上還在加班加點地編寫文章,刊印雜誌,成功創辦了一個報刊,宣傳革命思想。

    鄧小平年紀雖小,卻幹勁十足,他制作的刻板非常工整,周總理經常對他贊不絕口。

    一群年輕人擠在小小的出租屋裏,為了偉大的夢想共同努力著。

    後來有一段時間,法國的經濟十分蕭條,工廠倒閉,門店歇業,這些靠著打工來維持生活的留學生們處境更加艱難。

    於是周總理就提議開一家豆腐店,這種中國常見的美食在異國他鄉是見不到的,當地的華人也有不少,成天吃著硬邦邦的法棍也就無比想念國內的美食。所以,在國外華人餐廳也是非常有市場的。而豆腐不僅制作成本低,而且營養豐富,是獨具特色的中華美食。

    這個建議很快就得到了眾人的支持,鄧小平更是踴躍的擔任了主要負責人。

    「中華豆腐店」很快就出現在了法國的街頭,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起初,前來購買的只有華人華僑,畢竟只有中國人才知道自己家美食的好。漸漸的,在經過了一次一次好奇的嘗試之後,當地法國人也熱愛上了這個來自中國的神奇食物。

    店裏的生意很快就變得異常火爆了起來,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他們聚在一起想各種點子,將原本簡單的豆腐制成各種成品,擴大商品種類,增加銷路。

    靠著這個小店,不僅能幫助留學生們解決生活費的問題,也為組織的活動提供了資金支持。

    回到國內後,鄧小平胡他的第一任妻子結為伉儷。

    他們和周總理夫婦一起,在上海秘密組織情報工作。他們一起生活在樓上樓下,不僅一起努力工作,還經常互相照料。

    後來妻子張錫媛不幸去世,悲慟不已的鄧小平還沒來得及料理後事就繼續投身革命工作去了。在鄧大姐的幫助下,亡妻的喪事才得以好好料理。

    正是這些經歷,讓周總理兄長這一身份在鄧小平同誌的心中定型。

    他對周總理一直懷抱著崇敬之情,後來接受采訪時,一向不怎麽愛表達對他人評價的鄧小平高度的贊揚了周總理的為人。

    周總理不僅工作十分勤勞,對他們也十分照顧。後來鄧小平同誌最後一次復出的時候,也是周總理一直在後面幫忙,所以他對周總理是非常尊敬的。

    周總理早些年間對他的評價也是非常高,對他非常欣賞,他們共同走過革命道路這麽多年,早就情同手足了。

    和李富春的情誼

    在法國留學期間,除了周總理之外,還有一個人對他非常照顧,那就是李富春。

    李富春同誌的妻子叫做蔡暢,而鄧小平同誌是他們愛情的見證人。

    由於鄧小平年紀最小,所以李富春夫婦對他非常關照,經常親切地稱呼他為小弟弟。在巴黎期間,他們還曾經住在一起,蔡暢經常給他們做飯,而鄧小平最愛吃的就是她煮的面條。

    回到國內之後,他們依舊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在鄧小平因為生活艱苦而吃不上飯的時候,他們也默默地關照他。

    後來革命隊伍來到了延安,鄧小平胡妻子喜結連理,來了好多道喜的人。

    因為關系好,有的人就開始捉弄新郎官,找各種理由給他灌酒,但是喝趴下好幾個人之後,鄧小平依舊屹立不倒,像個沒事人一樣。

    倒也並不是他酒量小,而是李富春早就看穿了這群家夥的「陰謀」,偷偷地將他手裏的酒換成了白開水,這才躲過了他們的捉弄。

    可見,李富春對鄧小平真的是非常貼心了。

    建國以後,他們成了鄰居,關系更密切了,兩家人在一起就像是成了一家人,其樂融融的。

    據鄧小平的女兒回憶說:討論工作時父親會直接到李伯伯家去,一起秉燭夜談,直到深夜。有時候工作沒有那麽忙碌,他們就會趁著這點閑工夫,聚在一起打麻將,並且打的非常認真,每次還要記下分數,等到下次有空了就繼續接著這次的打。

    除了父親們之間的交往之外,兩位母親的交往也十分密切。蔡媽媽見多識廣,母親對他非常尊敬,有什麽不懂的問題,都會向她請教,一來二去,他們的關系也變得非常親密。

    有一次,蔡媽媽要給李伯伯換一套新的中山裝,因為之前的那套已經穿了很久了,看起來非常的舊,但是他依舊舍不得換。於是蔡媽媽就和母親一起挑選了布料,這才新做了一件。

    除此之外。兩家的小孩子們經常在一起玩耍,嬉戲打鬧。每次鄧小平的孩子們到李富春家中玩的時候,蔡暢都會給他們拿好吃的。

    從父母到小孩,只有關系非常好的兩家人才會像這樣親如一家。

    由此可見,他們倆之間的關系真的不錯。

    鄧小平與聶榮臻的互相信任和支持

    1978年,在經歷了從法國留學到篳路藍縷的革命路程,此時的二人已經非常信任彼此了,於是,鄧小平將守護國家安全的國防重任交給了聶榮臻,並且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1979年,聶榮臻擔任中央科學協調委員會書記,負責軍隊科研系統的協調工作。被委以重任的聶榮臻摩拳擦掌,決定要好好大幹一場,但鬥誌昂揚的他一上任就發現了不小的問題:

    各個科研系統太分散,各幹各的,互不打擾。這樣看起來省了不少麻煩事,實際上問題多了去了。一是會造成重復浪費,有些工作這邊做完了那邊繼續再做一遍,非常麻煩。二是造成力量分散,拉低工作效率。

    科研就不是一個單打獨鬥就能出成績的事,各方面的互相配合才能提高效率,集中力量才能辦大事。他建議加強統一的領導,先做出統一的計劃後再分配給各地方執行,然後詢問了鄧小平的意見。

    鄧小平完全同意他的建議,並且還在之後的會議上對他的做法表示稱贊,在他的支持和聶帥的努力之下,兩彈一星終於研制成功,中國國防力量大振幅增強。

    除了鄧小平對聶榮臻的信任之外,聶榮臻也全力支持鄧小平的工作。

    在中國的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之後,鄧小平認為是時候精簡軍隊了,但是當時的人們對此看法不一。

    有的人認為,將來雖然不太可能有大的戰爭,但是說不定還會有小範圍的摩擦,軍隊作為一個國家安身立命的保障,應該時刻保留實力。

    但是聶榮臻直接作出判斷,一直到1990年,大打,中大都不可能,裁軍勢在必行。

    並且對裁軍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不少實用建議,打消了許多人的疑慮,成功推進了裁軍的進行。這次裁軍一共精簡部隊百萬余人,極大地減輕了軍費壓力。

    結語

    鄧小平同誌和這些戰友們的深厚情誼,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夠概括的。

    年少時,他們意氣風發,一起指點江山,揮斥方遒。祖國危難之際,他們一起拋頭顱灑熱血,在槍林彈雨中將整個中國挽救了過來,這是過命的交情。建國之後,他們放下手中的武器,將滿目瘡痍的山河縫縫補補,終於才有了今天的盛世華夏。

    一起奮鬥終生的革命戰友情,是他們心中永不磨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