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起義成功後,陳勝為何要除去吳廣?司馬遷的史記早已說出了原因

2024-01-13歷史

吳廣是秦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與陳勝一同在大澤鄉發動兵變,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他曾任假王(代理國王)的身份,率兵圍攻滎陽,但最後卻被部將田臧假借陳勝的命令殺害。

他的死因和死後的影響,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有趣而又重要的話題,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吳廣的發展史

吳廣出生於低下的貧苦農民家庭,秦二世元年秋秦廷強征「閭左」貧民駐守漁陽,約有九百人左右被強征,吳廣被推為屯長,和陳勝都是屯長負責管理戍卒。

七月二人到達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根據秦律誤期者斬,既然怎麽都是死不如造反。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號稱「大楚」。

他們假托扶蘇與項燕名號招募士卒,起義軍先攻蘄,秦軍大敗。其後兵分二路,陳勝任符離人葛嬰為將軍,令他率兵向攻擊蔪東。大軍屢戰皆捷,每至一境境內豪傑紛紛響應,隊伍擴充套件到數萬人。

當至陳一帶時起義軍已經擁有戰車六七百乘,馬兵千餘、步卒數萬。九月起義軍攻兵伐陳。陳的郡守、縣令都不在,起義軍大勝。

不久陳勝召集當地的三老、豪傑討論政事,他們都認為陳勝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於是陳勝遂「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吳廣則以假王的身份率兵圍攻滎陽,結果久攻不下,其部將田臧刺殺了吳廣奪得兵權,要與秦兵決鬥。

陳勝封田臧為令尹、上將軍,全權抵擋秦國猛將章邯,田臧留下李歸於滎陽繼續對峙,自率兵到敖倉與秦兵決戰。

章邯攻破李歸,又攻擊陳勝的部下鄧說、伍逢和蔡賜等部隊,伍逢、蔡賜陣亡,在逃亡的過程中陳勝也被就地正法。

吳廣的死對起義軍有什麽影響

吳廣雖然有著一些缺點和錯誤,但畢竟是與陳勝一同發動起義的領袖之一,有著較強的戰鬥力和經驗,也有著一定的戰略眼光和遠見,他的死對起義軍有著極其嚴重的影響。

吳廣的死使得起義軍失去了一個重要的領導人和戰略家,失去了一個能夠指揮和協調各路軍隊的核心人物,更失去了一個能夠制定和執行戰略計劃的智囊人物。

同時,使得起義軍陷入了內部的紛爭和矛盾。吳廣被田臧所殺,這是一場內部的政變和暗殺,不僅是對吳廣的背叛,也是對對起義軍的背叛。

暴露起義軍內部的分歧和利益,激化起義軍內部的猜忌和仇恨,削弱起義軍內部的團結和信任,影響了起義軍的穩定和發展。

吳廣圍攻滎陽是為了切斷秦軍的糧道,打擊秦軍的士氣,為起義軍進攻關中創造條件。

如果吳廣能夠及時攻克滎陽,或者能夠有效地防禦秦軍的反攻,那麽起義軍就有可能在滎陽一戰中,徹底擊潰秦軍的主力,開啟進攻關中的通道,改變戰爭的局勢。

然而,吳廣的死使得起義軍失去這個重要的戰機和機遇,反而讓秦軍得以解圍滎陽,向起義軍發起總攻逆轉戰爭的局勢。

既然吳廣在起義軍的地位那麽高,為何田臧要殺了他呢?更奇怪的是吳廣被殺後陳勝居然不處罰他,這又是為何?

吳廣之死

如上述所言,吳廣圍攻滎陽是為了切斷秦軍的糧道,然而沒有能夠及時攻克滎陽,反而被秦軍的守軍李同牽制住,無法支援其他戰場。

直接導致起義軍的主力周文在澠池戰敗,秦軍的主將章邯得以解圍滎陽,並向陳勝發起總攻,這是被殺的原因之一。

吳廣的死因之二是政治上的分歧,吳廣雖然是假王,但並沒有得到陳勝的充分信任和授權。陳勝在稱王後,沒有任命吳廣為正式的副王或丞相,而是派遣其他將領分兵略地與吳廣平起平坐。

吳廣也沒有得到其他起義將領的尊重和服從,他們各自為政互相爭奪地盤和資源,甚至自立為王,吳廣與部將田臧的矛盾,就是政治分歧的一個表現。

田臧也是陳勝的心腹,曾與陳勝一同起義,被陳勝任命為大司馬、掌管軍事。田臧看到周文戰敗秦軍反撲滎陽難攻,就想分兵迎敵,吳廣則想堅守滎陽不願分兵,進而發生爭執和沖突。

田臧趁吳廣不備,假借陳勝的命令刺殺吳廣奪取軍權。吳廣的死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軍事上的失誤也有政治上的分歧,但更多的是人性上的弱點,對於這一點司馬遷就曾道明。

陳勝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茍富貴勿相忘」,可當他功成名就故鄉的人前來投靠,卻被其無窮的殺害。由此觀之,陳勝並不是一個可以同富貴的人。

吳廣作為起義軍的領袖之一,擁有著軍隊絕對的控制權和話語權,這對陳勝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面對章邯的反擊,吳廣卻始終不為所動,將陳勝的置於危險之下。

或許很早時候陳勝就想殺了吳廣而奪權,只是缺少一個契機,如今他被田臧所殺害也算是完成自己的心願。

所以說吳廣雖然是死在田臧的手裏,但真正的刀卻是陳勝,這樣也就能夠解釋為何事後陳勝不處罰田臧。

如何來憑借這件事情呢?就如同呂雉殺了韓信一樣,雖然韓信之死並不是劉邦直接作為,但卻是因為他而死。對於此事,你有什麽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