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李世民登基後論功行賞,叔父李神通不服,李世民一番話群臣皆服

2024-04-28歷史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初九,唐太宗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一個半月後,即九月二十四日,李世民就與群臣商定開國功勛長孫無忌等人的爵位田邑,完了後讓陳叔達在殿下唱名公布。

等陳叔達一唱完,李世民就說 :「朕分等級排列功臣們的功勞賞賜,如果有不當之處,你們可以自己站出來說明。」

這話一出,大殿上就出現了各種聲音,各個將領紛紛站出來爭功,討論不休,李世民看著很是頭疼,他眼睛掃視了一圈,點名反應最激烈的那個站出來說話。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李世民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只聽李神通說:

「臣舉兵關西,首應義旗,今房玄齡,杜如晦等專弄刀筆,功居臣上,臣竊不服。」

當初李淵帶著幾個兒子在晉陽起兵,李神通知道後在關西起兵,首先就響應義旗,結果房玄齡、杜如晦這樣的文臣居然功勞排在他之上,他不服,很不服。

李神通的這種想法其實代表了很多武將的想法,打仗是他們真刀真槍在打,結果論功行賞的時候,他們居然比不過文臣,他們如何能服?

李世民自然知道武將們的想法,這也是為什麽他讓李神通第一個站出來說出自己的不服的原因,畢竟李神通既是武將,又是李唐宗室成員,很有代表性,於是李世民對李神通說:

「義旗初起,叔父雖首唱舉兵,蓋亦自營脫禍。及竇建德吞噬山東,叔父全軍覆沒;劉黑闥再合餘燼,叔父望風奔北。玄齡等運籌帷幄,坐安社稷,論功行賞,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國之至親,朕誠無所愛,但不可以私恩濫與勛臣同賞耳!」

李神通這個人能和眾功勛站在一起完全是因為他是李唐宗室成員,是李淵的堂弟,如果不是這樣,他不會有如此的成就,甚至說他其實也沒有什麽成就,畢竟敗仗吃了不少,勝仗幾乎沒有打過。

而他一開始之所以響應義旗也並非是主動的,而是李淵在晉陽起兵後,隋朝官員搜捕李淵的同族人,李神通沒辦法逃到了鄠縣南部,然後才在當地與史萬寶、裴勣、柳崇禮等人起兵響應李淵。

恰好當時李淵的嫡長女平陽昭公主變賣家產在絲竹園招兵買馬以響應李淵,於是李神通、何潘仁與平陽昭公主合並一處攻打鄠縣,以迎接李淵。

等到李淵入主長安稱帝後,出於對親朋故舊的信任,首先響應義旗的李神通自然而然被李淵委以重任,成為右翊衛大將軍,爵位很快升到了淮安王,幾個月之後,李神通又被任命為山東道安撫大使,節制山東各路兵馬,由此可見李淵對李神通的信任。

但李神通並沒有對得起李淵的這份信任,他在魏縣攻打宇文化及的時候,明明已經逼得缺糧的宇文化及請求投降了,結果李神通為犒賞將士不接受宇文化及的投降,而是想著直接攻下宇文化及所逃去的聊城。

而這恰恰給了宇文化及機會,他的弟弟宇文士及給他運來了糧食,而竇建德也到達此地,於是,一再決策失誤的李神通不得不投奔了李世勣,並很快成了竇建德的階下囚。

等到後來李神通好不容易回到了長安,又被李淵任命為河北道行台尚書左仆射,不久之後又成為山東道行台尚書右仆射,然後出兵討伐劉黑闥,又華莉莉失敗了。

緊接著,李淵又讓李神通攻打徐圓朗,沒啥結果,還是李世民出手,李神通才沒有吃敗仗,之後又跟著李世民平定了劉黑闥,因功升為左武衛大將軍。

所以我們看李神通在戰場上的表現,確實很一般,如果他不是李淵的堂弟,相信唐初不會有這樣一個人的位置,但他就是李唐宗室成員,所以才一次次被李淵委以重任。

盡管吃了不少敗仗,到底也算是立了功,而且和李世民的關系不錯,只不過或許是因為他是李唐宗室成員,因此李世民並沒有將他拉進奪嫡之爭中,也因此李神通並沒有參與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也知道,這個叔父立過功,但是功實在不多,而房玄齡、杜如晦等文臣就不一樣了,他們是真正的「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

李淵晉陽起兵後,房玄齡就在渭北投靠了李世民,成為李世民身邊最重要的謀臣之一,他跟著李世民出征,參謀劃策,典管書記,還給李世民網羅人才,有「王佐之才」的杜如晦就是房玄齡為李世民網羅的人才之一。

杜如晦進入秦王府後也一直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運籌帷幄,判斷軍情,輔佐李世民,等到李世民成為天策上將建立文學館後,杜如晦是十八學士之首,很得李世民的信任。

別看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樣的文臣不會真刀真槍的上陣殺敵,但他們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很多,而且他們不僅能在戰場上能發揮作用,在輔佐李世民各方面都有大功。

也因此,在李世民與李建成的奪嫡之爭中,李建成才會對李元吉表示 :秦王府中能讓人擔心的,只有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

李建成為了斬斷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上言李淵將房玄齡和杜如晦逐出秦王府,但兩人早已經與李世民綁在了一起,不是單純空間上的距離就能讓李世民和房玄齡、杜如晦分開。

後來的玄武門之變,房玄齡和杜如晦都是主要的謀劃者和執行者,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後在論功行賞時,將房玄齡、杜如晦等文臣的功勞排在很前面。

而且,李世民登基之後,還要重用房玄齡和杜如晦來治理天下,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後來證明,李世民的選擇是很對的,房玄齡和杜如晦被稱為「房謀杜斷」,同為唐朝時期著名的賢相。

扯遠了,再說回論功行賞這件事,李世民先是說了李神通立功不多的事實,又說了房玄齡、杜如晦等功勞排在前面的原因,最後又對李神通表示:

叔父您是皇親國戚,朕對您向來也喜愛的很,一直毫不吝惜,但即便如此,朕也不能徇私讓您與有功之臣同等封賞。

李神通聽完很羞愧,而諸位將領相互議論說 :「陛下至公,雖淮安王尚無所私,吾儕何敢不安其分。」

連和李世民關系不錯的叔父李神通都不能讓李世民徇私情,可見李世民的公正,大家心悅誠服,李世民完美的為這次論功行賞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