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朱標在世時,為何朱棣不敢跟他爭太子之位?看看朱純量勢力有多大

2024-04-20歷史
盛德聞中夏,黎民望彼蒼。少留臨宇宙,未必愧成康。宗社千年恨,山陵後世光。神遊思下土,經國意難忘。——方孝孺評價朱標#圖文萬粉激勵計劃#

公元1368年,朱元璋以汴梁為北京,以金陵為南京,效仿周唐的兩京舊例。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便想要遷都,而目標便是天下興盛的長安。

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91年,朱元璋派遣朱標考察陜西,為新都選址。可惜的是,第二年朱標病逝,此事不僅沈重打擊了朱元璋,也讓大明江山的延續充滿了坎坷......

朱允炆與朱棣之間的戰爭

根據史料的記載,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保障大明朝的長治久安,設法加強皇室本身的力量,而他的辦法就是效仿西周時期的「諸侯制」——分封諸王。

當時,他把宗室二十五人封為藩王,分別駐紮在全國各個戰略要地,以拱衛京師。在朱元璋的心目中,他是這麽認為的:「天下之大,必建藩屏......分鎮諸國」。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也很簡單,朱元璋就是想讓皇帝坐鎮京師、看好大本營,而他的幾個兒子為大明朝拱衛邊疆、開拓土地。朱元璋的想法是好的,但藩王勢力的膨脹,勢必會對朝廷中樞產生威脅。

當然,這種潛在的威脅他也知道,為了避免這個隱患,朱元璋曾下令凡受封諸王必須離開京城,藩王之間不能往來。即使進京,也需要一個藩王走了,另一個藩王才能進入。

朱元璋這麽做有用嗎?他活著的時候或許有用,但他死了就沒用了。眾所周知,朱元璋的長子朱標英年早逝,朱皇帝根據嫡長子繼承制度,封朱標的次子(長子去世了)朱允炆為皇太孫。

朱元璋死後,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皇帝。登基不久,朱允炆便聽信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的建議,開始對各大藩王進行削藩,加強中央集權。

短短一年的時間內,朱允炆便削周王朱橚,廢為庶人;而後又削齊、湘、代三位親王,廢為庶人。結果,他在處理湘王朱柏時,或許是因為用力過猛,湘王居然不堪受辱、舉家自焚。

而後,齊王朱榑被軟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軟禁在大同,岷王朱楩被廢為庶人。種種的種種都暗示著削藩進行到底,而因為手段過於強硬,激化了朝廷與藩王之間的矛盾。

朱元璋曾在【皇明祖訓】中說:「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於是乎,在公元1399年,朱棣殺了朱允炆派去北平監督他的使者,開始了靖難之役,旗號就是「清君側,靖國難」。

靖難之役說起來也很簡單,前期耿炳文、李景隆攜朝廷大軍多次攻打北平,但卻都被朱棣擊敗。當然,朱棣雖然屢戰屢勝,但卻受兵力限制,一直都沒辦法擴大勝利。

在此情況下,建文三年,也就是靖難之役的第3個年頭,朱棣直接率兵南下、直逼南京。朱元璋在位時,能夠殺的武將都殺了,朱允炆根本就沒有大將可用。

可想而知,燕王打入南京時,群臣沒有一人能夠抵抗,朱允炆在靖難之役中失敗,朱棣則以成功者的身份成為了大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是為明成祖,又叫做永樂大帝。

針對這一件事情,很多歷史粉都有過這樣的評價:「若是朱標還活著,朱棣根本就不敢有造反之心」。那麽,朱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為何他的震懾力那麽大。

朱標的優勢——政治優勢

首先,咱們來看看朱標的政治優勢。朱標出生於公元1355年,當時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並取得了勝利。因此,朱標的出生對於朱元璋來說是一個好兆頭。

甚至於,他當時還找了一塊石頭寫了:「到此山者,不患無嗣」八個字,可見朱標在朱皇帝的心中有多重要。另外,朱標的母親是馬皇後,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嫡長子。

看過胡軍演的【朱元璋】的人,或許都會有一種感覺,朱元璋雖然有很多兒子和妻妾,但他、馬皇後、朱標三人才是一家人,其余人皆不在此行列,這便是老朱對小朱的偏愛。

三國時期,曹操是什麽時候立的世子?大致是在自己快去世時。古人立世子、太子很有講究,不到自己行將就木的那一刻都不會表明,尤其是明清時期。

然而,朱元璋剛自立為吳王的時候,就直接將朱標封為了世子,當做未來接班人來培養。洪武元年同樣是如此,朱皇帝剛剛登基,就把朱標立為太子。

歷史上,有很多太子權勢大了之後,就想要提前篡奪皇位,那麽朱元璋不怕兒子這麽做嗎?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朱元璋不僅不害怕,或許他還很期待(朱標很儒,朱元璋希望他的手段強硬些)。

從時間上來看,朱標是在22歲開始涉足政務的,這個時間在歷朝歷代都是非常早的。更甚至,朱元璋還下令:「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以後有什麽事情都先讓太子處理,然後再把結果說給我聽。從某個角度來說,朱標在這個時候就算是「半個皇帝」了,有直接任免、生殺大權。

只是,對於朱元璋來說,這種程度還不夠,他曾下令讓大臣對朱標行儲君之禮,等同於提前享受皇帝的禮儀。如何來形容朱標的政治地位呢?他或許不是最有權的太子,但卻是最有地位的太子。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沒有一個太子能夠比肩朱標,哪怕讓朱元璋提前給朱標皇位,估計他也願意,朱標也正是因為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對皇位的渴望程度並不是那麽高,兩人都是順其然、不分你我。

朱標的優勢——軍事優勢

說完了朱標的政治優勢,再來看看他的軍事優勢,畢竟軍權是皇帝掌控天下的根本力量。朱標很儒,這一點朱元璋也清楚,所以他給這個兒子找了一個很靠譜的大將,那就是常遇春。

洪武四年,朱標與常氏成婚,這是他的太子妃,而常氏的父親就是大將常遇春。除此之外,常氏的舅舅是藍玉,也是明朝赫赫有名的大將,他們與朱標就是自家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除了這兩人之外,朱標建府之後(建立自己的權力班底),朱元璋更是將所有才華高的人都給了他。李善長是太子少師,徐達是太子少傅,常遇春是太子少保,這些人位居三公。

馮勝、胡美、廖永忠、孫興祖、耿炳文、鄧愈、湯和、劉基等人,都在朱標的手下任職,等於說朱標有著自己的小朝廷,而這些人都是朱元璋的開國功臣。

假如說,朱標稱帝削藩,單單將這樣的武將班子亮出來,朱棣想謀反的想法都不敢有。洪武年間,朱元璋曾制造過胡惟庸案,被殺的武將、家屬上萬人。

然而,朱元璋卻放過了藍玉這位大將,哪怕他在征伐北元的時候,觸犯了朱元璋的底線,朱皇帝依舊沒有殺他,就是為了給朱標留下一位可堪重任的大將(常遇春死的很早)。

一直以來,朱元璋都被視為「鐵血」皇帝,但在藍玉的問題上卻隱忍不發,也從側面顯示了他對朱標的愛,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後來,朱標一死,朱元璋立刻對藍玉動了屠刀,制造了一場不輸於胡惟庸案件規模的「藍玉案」,殺盡了最後一批開國功臣,也為朱允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死後的待遇非常之高

最後一點,朱標在天下間的影響力很高。名師大儒宋濂是朱標的老師,代表著天下儒生對他的支持,朱標還經常巡查百姓,積攢了足夠多的名望與仁義之心。

他還是一個寬厚仁慈、兄友弟恭的人,大臣們若是犯了錯誤,朱標會向皇帝求情,哪怕觸怒龍顏也在所不惜,史書是這麽記載的:「忤太祖意」。

對於兄弟,弟弟們若是犯了錯,亦或者之間產生了矛盾,也是朱標在其中調和,在眾兄弟們間的威望很高:「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

像這樣一個要軍事有軍事實力,要政治有政治地位,要天下有天下影響力的人,哪怕朱棣是眾多藩王中最厲害的一個,他拿什麽與朱標鬥呢?即使奮而一擊也只有失敗一條路。

可惜,這樣的一個傳奇太子卻英年早逝,若是他不死,大明朝估計又會是另外一番樣子。最起碼,朱元璋不會屠殺藍玉一幹人,明朝的疆域、成就或許會更高的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朱標病逝,朱元璋將其葬孝陵東側,謚「懿文太子」。朱允炆登基後,又加封父親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死後還能享受這樣高貴的稱號,在歷史上找不出幾個太子可以與他媲美。

更甚至於,一些歷史上皇帝的待遇,都不如朱標輝煌。對於朱標,你有什麽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