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揭秘:馬英九三姐馬冰如在北京的26年,她到底有什麽故事?

2024-05-15歷史

來源:環球網 中國新聞網 原創稿

在政治關系中,領導人的主張和決策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兩岸關系尤其如此。

有不少身居高位的官員為兩岸的和諧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這些人中繞不開原國民黨主席馬英九。

馬英九在任期間,大力推行九二共識,推動了大陸和台灣之間的友好交流。除了馬英九本人,他的親人在兩岸關系上,也很堅定地擁躉馬英九的主張。

馬英九的三姐馬冰如,與內地的感情最為深厚。

她的童年在大陸度過,成年之後,又長期在北京定居。

在大陸的時間比她在台灣居住的時間還要長得多,可以說她的命運與大陸早已深度地繫結在一起。

在一些災險之中,也活躍著馬冰如的身影,她是真真正正地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大陸人。

那麽馬冰如在大陸長達26年的生活中 ,到底與其有著怎樣的奇妙緣分呢?

馬家的四朵金花

馬家的祖上是湖南人,馬冰如的父親馬鶴淩一生追隨蔣家,他先後為國民黨兩代領導人服務,從大陸到台灣,幾經波折,最終為馬英九的政治生涯打下良好基礎。

馬鶴淩與妻子秦厚修感情很深厚,他們婚後一共生下了四個女兒,一個兒子。

四個女兒性格迥異,各有各的優點,是馬家的「四朵金花」。

馬家長女以南性格像個男孩子,活潑又搗蛋。

身為家中長女,父母忙於生計,她也因此比其他的兄弟姐妹更為早熟,表面上大大咧咧,家中的弟妹卻都是她一手照顧長大的。

二女兒乃西是個沈默乖巧的女孩,她不喜歡喧鬧,總是靜靜沈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三女兒馬自東聰明懂事,她的性格堅強,即使從小顛沛流離,也從不抱怨。也是父母最愧對最心疼的孩子。

小女兒馬定北最受全家人的喜愛,她的性子天真嬌憨,是個可愛的小妹,被寵愛著長大。在一家人都不富裕的情況下,他們都願意讓著這個小妹妹。

早年馬家過得十分辛苦,一家人流離失所,生活得很窘迫。

家裏有五個孩子嗷嗷待哺,為了家庭,馬鶴淩只能低下頭顱四處求生存。秦厚修也再不是昔日養尊處優的軍太太,在吃不上飯的時候,她甚至到過工廠當制衣女工。

孩子們的口糧,都是她拿繡花針一針一針縫出來的。

為了謀求更好的生活,一家人四處搬家,他們從大陸一路走到香港,又從香港來到台灣。

在這遠離故土,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落腳下來。

一開始,生活還是十分艱難,但隨著馬鶴淩得到重用,他們的情況好了起來。住上了舒服的房子,孩子們也得以接受更好的教育。

吃百家奶長大的孩子

馬自東作為馬家的三女兒,在童年時沒能一直生活在父母身邊。

跟她的兄弟姐妹比起來,馬自東早年過得更加坎坷,更不容易。

1948年,馬自東出生,可惜她生不逢時,她出生時,是父母正為了事業焦頭爛額的時候。

夫妻兩人根本無暇再照顧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嬰兒,於是還在繈褓中的馬自東被送到奶奶家照顧。

在那個年代,物資還很貧瘠,奶粉是普通人難以得到的食物,作為母親,秦厚修卻不能隨時哺育嬰兒,馬自東常常要餓肚子。

每次馬自東被餓哭的時候,奶奶都會心疼地抱起她,可是卻無計可施。最後奶奶只能想到了一個辦法,抱著大哭不止的馬自東挨家挨戶地求奶。

看見這麽小的嬰兒哭得淒厲,這些年輕婦人都會心疼地把自己的奶餵給她。之後回憶起這件事,馬自東都會很感慨,說自己是被百家的奶餵活的。她對這些熱心的年輕媽媽充滿感激。

馬自東從小和奶奶相依為命,她將奶奶獨自撫養她的辛苦看在眼裏,也就比同齡人更為早熟。

因為心疼奶奶年紀大了,她便包攬了家中的許多雜活,為老人減輕一點負擔。

馬自東不愛說話,她只會做實事,家中只有一老一小,都不算什麽勞動力,為了不餓死,她們只能靠自己的雙手自食其力。

擺在婆孫倆的賺錢路只有一條 ,就是到街上撿破爛。

奶奶年邁,手腳不靈活,馬自東便提著蛇皮袋,每天在街上遊蕩。馬自東撿得最多的是紙盒,紙盒並不能賣多少錢。馬自東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她把盒子處理幹凈,再用一雙巧手將這些盒子組合剪裁起來,在巧妙的裝飾之下,這些紙盒都變成了一個個美觀的工藝品。再賣出去往往就能有好價錢。

這樣,馬自東白天在外面撿垃圾,晚上就窩在家裏制作手工,她們的日子也慢慢地好過了起來。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馬鶴淩在台灣站穩了腳跟,馬自東才有機會回到父母身邊。

雖然一家人的日子依然不算富裕,但能跟父母在一起,馬自東已經非常滿足了。

經歷過最貧瘠的生活,馬自東養成了樸素節儉的習慣。她從來不會亂花自己的零用錢,即使買東西也是買一些實用的物品送給父母。

童年的艱難和孤獨讓馬自東養成了沈默內斂的性格,她很少表露自己的情感,但內心卻一直很有主見。

馬自東讀書很刻苦,她認為一定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絕不會再次走到顛沛流離的地步。

後來馬鶴淩在官場站穩了腳跟,馬家也從小康之家,一點點發展成當地比較有名的富裕家庭,馬自東終於可以過上舒適寬松的生活了。

按照她的意願,馬自東來到了美國留學。

她在美國完成了研究生學業,還把自己的名字改為馬冰如。此時的馬冰如有了全新的面貌,已經看不出過去灰頭土臉的樣子了。

因為她有兩個姐姐已經先後在美國落腳,在她們的幫助下,馬冰如也很輕松地取得了美國綠卡。

回到中國教授語言

馬冰如在美國過上了安穩的中產生活,她在大學時的專業是教育學,畢業後也很順利地找到了在學校任教的工作。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馬冰如也許會一直在美國生活下去,畢竟她已經慢慢習慣了這裏的節奏。

可是就在這時,她遇到了愛情。

馬冰如和一位叫做趙蜀遠的工程師喜結連理,婚後他們生下了一個女兒。

趙蜀遠所在的ABB集團是一家業務遍布全世界的跨國公司,因為需要拓展業務,高層開始提拔年輕的工程師到中國去駐紮。

這是一個前途大好的機會,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那麽幸運的。挑選的標準十分嚴格。

而業務能打,會說一口流利中國話的趙蜀遠,則是那個幸運兒。

能夠得到這個機會,趙蜀遠也很高興,可是一想到家中的妻女,他又笑不出來了。

馬冰如在美國也有她的事業,而且當時中國跟美國的經濟比還是差一點的。馬冰如會同意搬到中國生活嗎?

如果不同意的話,難道他們夫妻倆就要分居兩地做一對異國夫妻。可是上級的調遣,似乎也無力拒絕。

帶著忐忑的心思,趙蜀遠將公司的安排告訴了馬冰如,他覺得妻子說不定會跟他鬧別扭,怎麽也不肯離開美國。

但是馬冰如卻很平靜,她表示自己願意跟隨丈夫一起到中國去。

她在大陸出生,在中國長大,雖然現在在美國有了安穩的生活,但精神的根始終深紮在中國。如果讓她長期生活在祖國,她是願意的。

不過,她提出了一個要求,因為孩子還小,她讓趙蜀遠先行搬到中國。

等到他搞定了一切,熟悉了當地的環境之後,她再帶著女兒搬到中國來。

趙蜀遠忙不叠地答應了,馬冰如為了自己做出了這麽大的犧牲,這麽個小小的要求,他有什麽好不答應的呢?

很快,趙蜀遠就帶著行李奔赴大洋之外的北京,不久後,接到丈夫的資訊,馬冰如也緊隨其後。

雖然在美國定居許久,但骨子裏還是一個中國人,他們一家在中國的適應良好。趙蜀遠的工作很快走上了正軌,他們的女兒在學校也過得很開心。

馬冰如每天待在空蕩蕩的屋子裏,無所適從。

她並不是一個傳統的賢妻良母,更像是一個事業型女強人,她決定不能這麽浪費自己的時間,一定要找一份工作。

恰在此時,一家國際學校找上門來,請馬冰如到他們那裏教授語言。

這真是瞌睡了送來枕頭,馬冰如沒有多考慮就答應了。

在這所學校裏,馬冰如的全部教育熱情被激發出來,她在這三尺講堂將畢生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們。馬冰如的課堂,既生動有趣,又不失專業性和科學性。

在私底下,她又有著嚴師之外的另一副面孔,如沐春風,溫和熱心。在許多學生的眼中,馬冰如就像一個知心大姐姐,總是耐性地聽他們訴說生活上的煩惱,並且給出了很多建議和幫助。

她在教育生涯中也碩果累累,不僅教出了一批優秀學生,還成為了整個辦公室的主任。對於學生們來說,馬冰如老師更像是一位嚴中有愛的校長。

為兩岸關系奔走

馬冰如雖然身在北京,成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線教師,但身為馬家人,她絕對不可能對台灣的局勢置身事外。

尤其是在馬英九競爭國民黨中的領導人位置,馬冰如幫了這個弟弟不少大忙。

在馬英九參選過程中,馬冰如一直作為「幕後人」給馬英九出謀劃策。

因為長期在北京生活,馬冰如對大陸民眾的生活和政治傾向更加了解。她也有一些有影響力的朋友,可以幫她打聽到第一手的資訊。而她則把這些訊息和自己的意見轉達給馬英九,讓他能有一個參考。

2005年,正值台灣選舉,作為有力的競選人選,馬英九再次登上了主席的位置。但當時島內局勢卻很混亂,馬英九憑個人的魅力不能完全平定。

得知這一訊息之後,馬冰如毫不猶豫地飛回台灣,支援弟弟。

她以馬家人的身份,親身上陣,跟著遊行的隊伍大喊口號。讓當時的民眾印象深刻。

馬冰如和其他馬家人一樣,對大陸有著很深的感情。馬英九強調「九二共識」,希望兩岸之間的交流能和諧頻密地進行,真正做到兩岸一家親。

對於弟弟的政治主張,馬冰如大力支持。只要是馬英九有需要她的時候,馬冰如都會挺身而出。

可以說,她也是推動兩岸關系的交流使者。

還有一件事可以佐證馬冰如對兩岸關系的支持。

2011年,馬英九打算幹一件大事,安排在大陸的學生到台灣學習推廣彼此的文化。

這個重責毫不猶豫地落在了久居北京,又是學校主任的馬冰如身上。

在當時,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

兩岸之間的緊張關系還尚未消融,大陸對於台灣的了解並不多。可是這件事一旦辦成,對於兩岸的關系會是一個很好的兆頭。

馬冰如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她動用自己的全部力量,挑選了37位學生。成功地帶領他們在台灣度過了奇妙的兩周。

對於那些學生而言,這給他們的心中種下了兩岸友好的種子,也讓他們了解到了台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在汶川地震時,馬冰如看到正在受苦的民眾,內心被深深觸動,她和丈夫在商議過後,決定捐贈一筆錢給災區,用於修建一所新的學校。

這是她身為老師對學生的關懷,以及身為中國人對同胞的不忍。

在學校初步落成的時候,馬冰如特地去觀摩了,可是她卻沒有聲張,只是靜靜地看著嶄新的學校,人們這個時候才知道在背後支持學校落地的,竟是國民黨主席那位低調的姐姐。

馬冰如在北京生活了26年,可以說,對大陸的熱愛已經深刻在她的骨子裏。在她之後,還會有更多人受她的影響,成為兩岸之間的交流使者。

參考資料:

環球線上【四姐妹:他在「女生宿舍」長大】——劉一川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zx/2008-06/03/content_6731741.htm

中國新聞網【馬英九三姐赴四川地震災區 情感豐富眼眶泛淚】——台灣新聞

http://www.chinanews.com.cn/tw/news/2010/05-19/22921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