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我軍四大主力誰最牛?115師:舍我其誰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的爆發,讓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了大勢所趨。
為了救國救亡的共同目標,國共兩黨開啟了第二次合作。
隨後不久,曾經多點開花的紅軍部隊,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也紛紛整編。
整編後的部隊,有兩個名稱!
一曰:八路軍,二曰:新四軍。
這兩個名稱可謂是廣為人知!
紅軍之前屬於全國各地奮戰,多點開花的格局,受制於地理和溝通上的不便,無法直接接受來自中央的領導,進而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較強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改組之後的紅軍,在這較強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上分組配置,成了後世威風八面的四大主力。
這四大主力就是,八路軍115師、120師、129師、和新四軍。
按照溯源歸屬而言!
115師的前身屬紅一方面軍主力匯同陜北紅軍共同組成!
120師的前身屬紅二方面軍。
129師的前身屬紅四方面軍。
新四軍的前身則是原來的南方八省遊擊隊。
下面我們分別看看,這四大主力,在抗日戰爭和後續解放戰爭中的發展狀況。
首先說下個人認為最厲害的八路軍第115師。
改編之後的115師,師長是原紅一軍團軍團長的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
全師下轄第343旅旅長(旅長陳光)、344旅(旅長徐海東),及師屬獨立團、騎兵營、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教導營,共1.55萬人。
115師成立僅僅一個月之後,就在抗日戰場漂亮地打贏了平型關大捷。
這一仗,讓林彪威名遠揚!
但可惜的是,在1938年2月,林彪因為南下途中被哨兵誤傷,無奈去往蘇聯養病,就此長期缺席抗日戰爭,遲至1942年2月才回國,回國之後又受命待在重慶十個月,協助周恩來處理共同抗日事宜,隨後才回到延安。回到延安之後,又在中央黨校工作了一年多才返回部隊。
按照這個時間線而言,林彪幾乎錯過了整個抗日戰爭。
但失去了師長,並沒有阻礙115師的發展。
在林彪去蘇聯養病之前,115師就兵分三路發展。
第一路: 在副師長聶榮臻率領下,組成了一支3000多人的隊伍。
1937年11月,這支隊伍進入了五台山地區,建立了著名的晉察冀軍區。經過一年多發展後,到1939年時,曾經的3000人變成了10多萬人,小小的五台山根據地也擴大到了72個縣,
以至於被毛主席贊譽說:
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
抗戰時期,在接連吸納了冀中軍區呂正操和冀熱遼軍區李運昌後,這只光榮的部隊,在解放戰爭時期,組成了華北野戰軍。
3000人的種子,成就了一路野戰軍!
第二路: 在1939年3月,115師師部和一部份主力,在政委羅榮桓和代師長陳光率領下挺進山東,隨後組建了著名的山東軍區。
這山東軍區就更不得了,在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的時候,發展到了27萬人。
以至於毛主席高興地誇贊羅榮桓說:
山東只換上一個羅榮桓,山東全域的棋就下活了。
抗戰勝利之後,中央原本計劃任命林彪為山東軍區司令,可在赴任的路上,因為時局需要又將林彪調往東北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
林彪在東北就任之後,以山東軍區9萬幹部戰士為骨幹,在羅榮桓配合之下,從九萬多人,發展成了百萬大軍,這百萬大軍,就是後來威名遠播的第四野戰軍。
第三路:334旅旅長徐海東(楊得誌),政委黃克誠。
這只部隊,是三路分兵之後,又兵分兩路,分頭發展。
第一路部隊: 在1938年9月,由楊得誌帶領進入冀魯豫建立了冀魯豫根據地。
經過數年發展,這冀魯豫根據地成了全國最大,人口最多(2000萬人)的抗日根據地,後續被劃歸由劉鄧指揮的晉冀魯豫軍區轄下。
第二路部隊: 在1940年5月,由黃克誠帶領進入蘇北地區,建立了蘇北軍區。
皖南事變之後,這支部隊劃歸新四軍,補充損失慘重的新四軍,成了新四軍第三師。
抗戰勝利之後,這只3萬多人的部隊,又在黃克誠帶領下去往東北開啟戰略根據地。
看完之後,不由感嘆!
115師真是一個神奇的部隊,在全國多點開花,到處結下豐碩的果實!
一個師就奠定了兩個野戰軍,外帶支援新四軍組建了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人數也從1萬多人發展到了一百多萬人,牛的不要不要的!
說完115師,再說說八路軍120師。
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都是原紅二方面軍將領。
抗日戰爭時期,這支部隊也兵分兩路。
一路進軍晉西北,一路進入五台和平山地區,組建了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受困於原紅二方面軍的戰鬥力,120師在八路軍三大主力中,發揮並不太好。
在戰鬥中長期處於預備隊角色不說,120師建立的晉西北抗日根據地和晉綏軍區也和兄弟部隊建立的根據地有些許差別。
不過這支部隊在後續的解放戰爭中依舊大放異彩!
在師長賀龍當了後勤部長之後,張宗遜和彭德懷先後坐鎮指揮。
在彭帥帶領下,解放戰爭中這支部隊改組為一野(西北野戰軍),一路從東北打到大西南,用赫赫戰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120師故事大致說了下,再說說129師的事跡。
129師是以紅四方面軍為基礎改編而成,師長和政委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劉鄧組合。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原為林育英)
129師在整編完成之後,也兵分兩路!
385旅,在旅長王宏坤帶領下,建立了太行軍區。
386旅。在旅長陳賡的帶領下,建立了太嶽軍區。
建立太嶽軍區之後,意猶未盡的陳賡又帶領部隊挺近晉東南和冀南地區,建立了冀南軍區。
1943年10月的時候,129師跟八路軍總部合並,下轄的太嶽軍區、太嶽軍區、冀南軍區變成了軍部直屬軍區,隨後又在並入了楊得誌的冀魯豫軍區之後,成立了晉冀魯豫軍區。
抗日戰爭中,這只部隊戰功卓著,部隊規模發展到了30萬人,殲滅日軍及偽軍42萬。
解放戰爭開始後,這只部隊也居功至偉,著名的第二野戰軍就是129師發展而來!
解放戰爭中,二野戰下屬的3個兵團,也都是曾經各個根據地的部隊。
陳錫聯3兵團,原太行軍區的部隊
陳賡的四兵團,原太嶽軍區的部隊
楊勇的5兵團,原冀魯豫軍區部隊。
1947年的時候,二野千裏躍進大別,直接改變了解放戰爭的格局。
隨後,晉冀魯豫軍區又和晉察冀軍區合並,組成了華北軍區,部隊則改組成了華北野戰軍,直接歸屬人民解放軍總部指揮。
129師一個師,發展出立兩個野戰軍。
最後,說說新四軍。
新四軍應該算是組成最復雜的四大主力之一了。
有原本中央紅軍長征前留下的陳毅部,有紅四方面離開鄂豫皖時留下的高敬亭部,有閩東區域的葉飛部和其他更多的小部隊!
涵蓋了整個南方八省遊擊隊的新四軍,成立之初有1.03萬人。
但在抗日戰爭時期,發展並不順利,皖南事變前兵員才發展到2.5萬人左右,經過皖南事變之後,又損失了九千人。
皖南事變之後,經過一番重組的新四軍終於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重組後的新四軍,由原來的6個支隊擴編成了7個師一個遊擊隊。
這七個師和一個遊擊隊分別是: 粟裕的第1師,張雲逸的第2師,黃克誠的第3師,彭雪楓的第4師,李先念的第5師,譚震林的第6師,張鼎丞的第7師還有何克希的浙東遊擊隊。
看看這些名字?全部都是虎虎生威的戰將!
說完改編後的編組之後,還要說說新四軍的組成。
因為皖南事變受挫,新四軍七個師中,根紅苗正的原新四軍部隊只有粟裕的第一師和譚震林的第六師。除了李先念的第五師之外,都是原八路軍南下支援的部隊。
至於李先念的第五師,則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部隊,他既不屬於新四軍也不屬於八路軍,而是李先念帶領延安的幹部,發展出來的一只中央直屬部隊。
解放戰爭時期,原山東軍區的羅榮桓率領部隊北上東別之後,山東軍區劃歸了新四軍轄區,陳毅成了軍區司令。經過整編改組後,新四軍轄區組建了華中軍區,軍區司令張鼎丞,(粟裕謙讓)
建立華中軍區後,原本的新四軍就和山東軍區八路軍一起,組成了三野(華東野戰軍)。
就是這四只光榮的部隊,他們從小到大,成了百戰之師。
從數萬人的紅軍變成了百萬人的抗日武裝,又變成數百萬的解放軍雄獅。
紅軍發展時期,他們砥礪前行,為了革命事業而奮鬥。
抗日戰爭時期,他們同仇敵愾,為了共禦外辱而奮鬥。
解放戰爭時期,他們摧枯拉朽,為了全國解放而奮鬥。
四大主力,如同種子一般,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長成了五大野戰軍這樣的蒼天大樹,變成了今日依舊保護十多億中國人的人民解放軍。
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了解這段歷史!
傳遞愛國情懷,弘揚奮鬥精神。
如有錯漏煩請友好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