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元朝在滅南宋的戰爭中,為什麽要先攻取襄陽?這是吸取蒙哥的教訓

2024-03-03歷史

1260年,忽必烈在開平自立為汗,並建立了年號,一定程度上推行漢法。元朝實際上就已經建立了。這時候的忽必烈將對付阿裏不哥作為了中心任務,對於南宋則先保持和平。

1264年,忽必烈在捍衛之爭中獲得了勝利,阿裏不哥投降。但隨後西北又出現了新的戰爭,海都在西北建立了窩闊台汗國,並聯合欽察汗國,控制察合台汗國對元朝的西域、漠北發動了戰爭,史稱「海都之亂」。

忽必烈即位初期的局勢

元朝的許多軍隊都被派遣到了西北,但滅宋的事情也不能再拖了。於是,忽必烈決定兩面出擊,同時也被南宋發動戰爭。

自古以來,北方王朝進攻東南的王朝,都是先攻取巴蜀,再奪取江漢,最後順流而下奪取首都。為何?長江下遊的江流很寬,號稱「長江天塹」。而偏安王朝又會在長江水面集中重兵,北方王朝的軍隊難以突破。就算中原王朝的大軍渡過了長江,但面對長江下遊水網密布的地理環境也難以發揮發揮。

寬闊的長江

如果從長江上遊進攻,只需要翻越秦巴山區,就能夠控制巴蜀。隨後,中原王朝的大軍就能夠從乘船順流而下,進攻江漢地區。如此,軍隊和糧草的運輸都方便很多,調動的民力和運輸成本得以大振幅減少,而軍隊也不會因為長途跋涉而疲憊不堪。在配合以南陽方面南下的騎兵,江漢地區的抵抗就會很快瓦解。江漢一旦被攻占,大軍再一路南下,直逼建康,十分順利。

歷史上的秦滅楚、魏晉滅蜀吳、北周到隋朝滅南朝等都是采取了這樣的政策。而蒙哥在攻宋戰爭中采取的大迂回政策,其主要的核心也是先完全占據巴蜀,然後三路大軍會師江漢,最後一舉拿下南宋臨安。

然而,南宋在巴蜀一帶建立的山城防禦體系讓蒙古軍很難向川東推進。尤其是釣魚城,讓蒙古大軍束手無策。實際上,當時的蒙古軍只需要繞開釣魚城,沿著長江而下,就能夠和忽必烈會師鄂州。但是蒙哥固執己見,堅持要死攻釣魚城,最終自己也戰死於此。

山城防禦體系

那麽忽必烈會采取先攻取巴蜀的政策嗎?1267年,從四川投降於忽必烈的劉整入朝,他向忽必烈提出了先攻取襄陽的建議。當時,蒙古已經占領了大半個四川,讓釣魚城的南宋守軍只能守,不能攻。因此,巴蜀完全可以先放一放。

而襄陽,則是整個長江中遊防禦體系的門戶。如果襄陽被攻破,那麽元朝的水師就可以沿著漢江浩浩蕩蕩地進入長江,然後順流而下進攻南宋核心區域。當然,漢江匯入長江的地方還有鄂州、漢陽等據點,南宋在此也駐紮了重兵。然而南宋無法在整個長江沿岸都駐紮軍隊,只要元軍能夠進入漢江,就可以在長江任何一處登陸,接著分割包圍武漢三鎮,最終占據了鄂州這裏的三大據點。因此,想要攻破長江中遊的防禦體系,只要攻破襄陽就成功大半了。

1268年,忽必烈就以阿術為統帥,開始對襄陽展開了軍事行動。當時忽必烈的主力部隊正在西北作戰,因而對襄陽的政策是圍而不攻、圍點打援。首先,忽必烈派遣使者到鄂州,用重金賄賂了呂文德,取得了在襄陽城外設定榷場的授權。蒙古於是名義上修建榷場進行互市,實際上卻修建了一座軍事屯堡,並駐紮軍隊,以便控制漢江的水上交通。

隨後,忽必烈下令在襄陽和樊城周邊修建了多座城堡。城堡修完之後,襄樊二城就被包圍了,交通路線被完全切斷。不僅如此,忽必烈大軍還進一步縮小包圍圈,修建更近的城堡來圍困襄陽。

既然襄陽被圍困,那南宋方面就只能派兵救援。1268年,南宋派遣夏貴、範文虎帶領大軍來救,被擊退。隨後南宋又任命李庭芝為京湖制置大使,督師來援。但是範文虎對這個安排不滿意,於是和賈似道勾結,拒絕出兵。隨後南宋又組織了幾次援助襄陽的行動,但都以失敗告終。

到1272年,襄陽的外城已經被元軍攻破,襄陽危在旦夕。於是李庭芝派遣張順、張貴帶領兵民援助,二人乘漢江水漲的時候,沖破了元軍的封鎖,突入了襄陽城內。然而,民兵們剛剛突入城內就被元軍消滅,南宋最後一次拯救襄陽的軍事行動宣告失敗。

這一年的冬天,元朝從伊利汗國調來了超級大炮——回回炮。此炮110斤,「機發,聲震大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元軍用此炮轟擊襄陽,不久襄陽的城池就完全塌陷,守將呂文煥無奈選擇了投降。

襄陽淪陷,意味著南宋的長江中遊防禦體系被撕破了一個大的口子,隨後元朝的軍隊就可以從這個口子一路東進,威脅南宋的核心地區。不過,在1274年之前,元朝的主力部隊還在西北,因而沒有對南宋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直到1275年,忽必烈才將西北的伯顏調到襄陽。隨後,元軍順耳而下,沿途的南宋將領望風而降。只用了一年,元軍就攻入了臨安,南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