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崢嶸歲月——蘇中戰役中的靖江縣獨立團

2024-02-02歷史

引子

*本文摘自【靖江文史資料】第十四輯,作者孫濱、孫藍芳,原標題【蘇中戰役中的靖江縣獨立團】

正文

在革命戰爭中,我軍歷來重視地方兵團開展人民遊擊戰爭的作用。早在紅軍時期,毛澤東就說過:「人民遊擊戰爭從整個革命戰爭的觀點看,和主力紅軍是左右手,只有主力紅軍而無人民遊擊戰爭,就像一個獨臂將軍」。粟裕諳熟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並運用於戰爭實踐獲得了成功。本文從一個縣團的角度回憶蘇中戰役粟裕對地方兵團的使用。

使用地方兵團於制方向,集中優勢兵力殲滅來犯敵人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反動派圍攻我中原解放區,開始發動了全面內戰。7月中旬,國民黨第一綏靖區湯恩伯(後為李默庵)指揮的12萬人向蘇中解放區大舉進犯,粟裕、譚震林指揮的華中野戰軍三萬余人奮起自衛,舉行了蘇中戰役。

敵我兵力懸殊是顯而易見的,為四比一。粟裕為了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決定使用地方兵團於制方向。蘇中戰役第一仗宣泰戰鬥作戰命令中規定:「現有靖(江)泰(興)地區之地武集結,由一分區派人統一指揮,除留一部黃橋警戒外,應挺至靖江以北附近積極活動,如頑敵向季家市、黃橋前進,應盡量延緩其行動」。7月12日下午,一分區司令員段煥兢、政委鐘民向正在如臯城開地委擴大會議的中共靖江縣委書記兼獨立團政委許淦、副書記汪青辰傳達了粟司令的口頭命令:「在宣泰戰鬥打響之後,阻敵於季家市以南三天,完不成任務,拿你們是問」。縣委書記許淦留下繼續開會,副書記汪青辰等騎自由車於當天午夜趕到靖江獨立團駐地季家市,與宋生發團長等研究作戰方案。

季家市位於靖江城和黃橋的中間,與南北兩地各距25華裏,靖黃公路貫經其間。靖江城駐有國民黨正規軍99旅兩個團(敵編制為一旅兩團),而靖江獨立團只有四個步兵連,怎能頂住敵人一個旅呢?根據粟司令「挺進到靖江附近積極活動」的指示,采取積極防禦方針,制定了縱深三線梯次配置的作戰方案。第一線,為武工隊、遊擊隊和民兵,深入到靖江城周圍襲擾,發動群眾準備幹糧、擔架和梯子、門板等攻城器材,造成野戰軍來攻城的聲勢。一連副連長王希賢率一個排於13日夜襲擊城北真武殿敵外圍據點。14日拂曉,敵人將城外據點的守軍全部撤回城內。第二線,派一、四連前出至靖季公路上的孤山構築工事,阻擊援敵。15日下午敵試探性北犯,遭我一、四連堅決阻擊後又縮回靖城。第三線,為季家市主陣地,利用界河,季黃大河為依托,構築堅固陣地,由二、三連和三個區隊堅守,宋生發團長、汪青辰副書記坐鎮指揮。16日上午,敵99旅在江南增援敵軍的的支援下,分兩路避開我正面孤山阻擊陣地,從公路東西兩側北犯。沿途在我小遊擊隊和民兵的節節阻擊下,東面一路敵人於下午三時抵達我季家市南三元橋前哨陣地,我阻擊部隊稍加抵抗即撒回季家市主陣地,燒毀界河上的大橋,敵下午四時進抵季家市界河南岸。西面一路敵人從寧界市越過界河遷回到季家市北街季黃大河西岸,妄圖過河斷我後路。我二、三連憑藉構築的堅強陣地和兩條大河,抗擊敵人兩個多小時。下午六時以後,敵人在強大炮火支援下強渡兩條大河,我給敵以殺傷後即主動撤出陣地。敵大部隊北去後,當夜該團復攻入季家市,俘虜敵後勤人員40余人,繳獲一批軍用物資。至此靖江獨立團勝利地完成了粟司令交給的「阻敵於季家市以南三天」的戰鬥任務,敵於18日始進占黃橋。其他制方向靖廣線、通如線,亦均按規定時間完成了阻擊任務。地方兵團保證野戰軍側後的安全。宣泰戰鬥殲敵三千余人;並透過黃橋地區轉用兵力,取得了如(臯)南戰鬥殲敵萬余的更大勝利。

蘇中戰役最後一仗如黃路戰鬥,靖江獨立團又奉命擔任黃橋方向的阻援任務,由六師16旅旅長鐘國楚、政委羅維道統一指揮。該團於8月25日下午抵達分界、黃橋公路中間指定地點,構築阻擊陣地,夜裏派一個排哨至黃橋東門警戒,如敵出援,節節阻擊。這時敵99旅被我六師合圍在分界。16旅首長交待,黃橋敵人如果出援,靖江團要堅持頂住,待分界敵人殲滅後,即可轉用兵力殲滅援敵。26日中午全殲分界99旅,27日再殲加力、謝家甸187旅全部和另一個團,黃橋敵人始終未敢出援。接著,靖江獨立團奉華中野戰軍指揮部命令,西去配合五旅圍攻黃橋。8月31日黃橋守敵五個連投降。

毛澤東指示,在強大敵軍存在的條件下,我軍使用方向只應有一個。「從小部兵力箝制敵之其他部份,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一個敵人」。粟裕在蘇中戰役中,有地方兵團「箝制敵之其他部份」,故能集中最大優勢兵力殲滅進攻之敵。這是因為蘇中地方兵團,均是八年抗戰期間,在粟裕司令培育、指揮下鍛煉成長起來的,他了解、信賴這些地方兵團。大膽、果斷地使用,最後都勝利地完成了戰鬥任務。

使用地方兵團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切斷敵交通運輸線

蘇中戰役期間,黃橋是敵人的重要後勤補給基地。從滬寧鐵路線上的無錫,經江陰過長江至靖江,再經靖黃公路至黃橋,是敵人的一條陸上交通運輸線;從黃橋經季黃大河、界河、八圩港過長江至無錫,是敵人的一條水上交通運輸線。敵人透過這兩條交通運輸線,從江南向黃橋運送糧食和軍用物資;從黃橋向江南運送傷兵。

根據粟司令關於一分區地方部隊「應挺向敵後方,開展遊擊戰爭」的指示,蘇中戰役期間,靖江獨立團在團長宋生發、政委許淦的指揮下,深入敵後,多次打擊敵交通運輸線,其中較大的有三次:第一次,在靖季公路上截獲敵人一支汽車運輸隊。如(臯)南戰鬥開始,駐黃橋之九十九旅命令靖江城守軍向北趕運糧食。靖江獨立團獲悉後在公路上設伏。當敵車隊行駛至孤山以北,我勇猛出擊,將敵五輛大卡車打壞,殲滅護送車隊之敵20余人,繳獲所有糧食,還有幾十只大銅鍋。第二次,打擊敵水上運輸線。敵陸路車隊遭我打擊後,改行水路,7月22日下午一時,敵由黃橋駛往江南的一支船隊行至寧界市以西界河上,靖江團健兒突然猛撲上去。護送船隊之敵被我殲滅一部,余狼狽逃竄。我截獲船17艘(主要是敵傷兵),繳獲一批軍用物資。我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為傷兵換藥治病,經過教育全部釋放,靖城出援敵人亦為我擊退。第三次,8月中旬,敵運輸船隊由江南向黃橋運送糧食。當船隊行至季家市以西界河上時,靖江團再次出擊,將其掩護部隊打垮,我一直追到季家市據點附近,截獲的船隊中有三大船面粉。

三次戰鬥,共斃傷敵100余人,俘敵近200人,繳獲輕機槍5挺,步槍80余支,以及大批糧食、藥品、醫療器材和軍用物資。在此期間,動員民兵徹底破壞靖季公路,使敵車隊不能行駛;在水下築暗壩,使敵船隊不能透過。這兩條交通運輸線為我切斷,迫使敵人不得不向黃橋空投糧食、藥品和軍用物資。對以上取得的勝利,1946年8月20日延安【解放日報】第一版作了報道,華中【新華日報】、【江淮日報】、【江海導報】亦多次報道,贊揚靖江獨立團「在開展蔣軍侵占區遊擊戰爭的方法與配合主力自衛戰爭的戰略貢獻上,是一個範例。」1946年8月24日【新華日報(華中版)】,刊載華中軍區張鼎丞司令員、政委鄧子恢等首長的嘉獎令,稱靖江獨立團的英勇戰鬥,「給蔣軍後方運輸以重大威脅,對主力作戰也起很大的配合作用。在華中自衛戰中,各地地武民兵歷次的英勇遊擊戰鬥,以此戰績最大。你們這種就地堅持,英勇擊敵精神,堪為華中地武之表率,特傳令嘉獎,並傷蘇中軍區對該作戰部隊和民兵給予物質獎勵。」

靖江獨立團在蘇中戰役中得到了戰鬥鍛煉,裝備有了改善。戰鬥力大為增強,成為後來堅持蘇中一分區南四縣最艱苦的反「清剿」鬥爭骨幹之一。1947年1月19日,在敵重兵「清剿」的長江北岸夾港口,靖江團以兩個連兵力,一舉殲滅敵「清剿」、主力102旅306團一個加強連180余人(為306團9連和一個機炮排、一個搜尋排),動了大江南北敵人,將頑102旅全部拖在靖江,對正面戰場的臨近地區的反「清剿」鬥爭起了配合作用。華東野戰軍首長陳毅、粟裕從山東戰場來電嘉獎,延安新華廣播電台進行了廣播。1947年5月9日蘇中【江蘇導報】發表文章,介紹該團堅持敵後英勇戰鬥的事跡,題目是:【名揚華東的靖江獨立團】。

資料來源:

【靖江文史資料】第十四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