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1日),國家文物局舉行第四季度例行新聞釋出會,通報湖北省荊州市秦家咀墓地等4項「考古中國」重大計畫重要進展。秦家咀墓是目前出土戰國楚簡數量、文字最多的墓葬,為先秦時期史學研究增添了新的資料。
秦家咀墓位於荊州市紀南生態文化旅遊區,是一處東周時期墓地。
經國家文物局批準,荊州博物館對該墓地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大量戰國時期竹簡,揭取編號3910枚,字數約30000字,內容涉及先秦「書」類、「語」類、諸子、數學、醫藥、畜牧、文學等諸多類別。
荊州博物館副館長楊開勇介紹,透過對出土竹簡的整理研究,
一是發現了最完整的校刊本【尚書呂刑】,是記述西周時期穆王改革的一篇著名的文獻,填補了歷史記錄空白;二是發現了最完善的古史記載的細節,比如說【四王五霸】裏面提出來把楚文王列於五霸之一;三是發現了最早的乘法口訣實物,叫「九九術」,把中國最早的乘法口訣的實物往前提了一個多世紀,達到了戰國中期。
此外,
還發現了【齊莊侯侵晉伐朝歌】【叔魚諫晉莊平公】等傳世文獻,對人物的描述以及事件的記載更加豐富詳細,為古史重建增添了新的資料。
據介紹,秦家咀墓出土的戰國楚簡,受埋藏環境的影響,出土時竹簡處於面幹狀態,保護難度極大。為了最大程度讓這批文物重獲新生,荊州文物保護中心要對竹簡進行精細化保護,清洗、脫色、脫水、包裝、紅外掃描,20多個步驟,步步謹慎。
「秦家咀出土的竹簡它那個墓葬就比較幹,土壓得比較緊,那些泥土的附著物比較堅硬,清洗的時候難度還有點大,就是慢慢地輕輕地洗下來的。裏面只要是有字的我們都是一枚一枚把它輕輕挑出來,特別小心,比平時出土的竹簡花的時間要長一倍。」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簡牘修復室修復師賀巧雲說。
目前,秦家咀墓出土戰國楚簡已在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完成第一階段室內揭取與保護,下一步荊州文物保護中心將對竹簡進行紅外掃描,提取更加詳實的原始資料,做進一步研究。
(長江雲新聞記者 楊嵐 尹晨 溫少海 何進 通訊員 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