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81年,梁興初在兩位老部下陪同下,重返蒙特內哥羅,到101高地再看看

2024-07-31歷史

在蒙特內哥羅阻擊戰的主要戰場101高地,立有一座紀念碑,其碑銘由當年第二十八師師長賀慶積所題,內容為:遼沈戰役蒙特內哥羅阻擊戰一零一高地紀念碑。

在梁興初的引領之下,於這片土地之上,解放軍戰士鑄就了永恒的傳奇。

【極為重要的蒙特內哥羅阻擊戰】

1948 年 10 月中旬,東北野戰軍攻克遼寧南部之錦州,亦截斷了國民黨軍的退路。

蔣介石甚為焦慮,組建了「東進兵團」與「西進兵團」兩支隊伍,妄圖對錦州實施夾攻。

在錦州的東北部,存在一處名為蒙特內哥羅之地,此乃整個戰局的關鍵所在。

10月23日,廖耀湘奉蔣介石之命,引領所部朝蒙特內哥羅與大虎山一帶展開猛烈攻擊,而在此處駐防的是東北民主聯軍第十縱隊,其司令員是梁興初。

就裝備與兵力而言,廖耀湘具備顯著優勢,此情況梁興初事先已進行過偵察,亦較為明晰。

然而他深知蒙特內哥羅的重要地位。為提振士氣,梁興初竟親臨前線。有人屢次勸言:「梁司令,還是盡快撤離,至安全之處進行指揮。」

梁興初態度決然,下達「死令」:「我絕不撤退,若有人要撤,須從我身上踏過。」

賀慶積所率之二十八師乃十縱防線中至關重要的部隊,其承擔著蒙特內哥羅縣城以北正面的防禦任務。

彼時,他們的西邊為大白台子,此乃敵人南下的必經之路,而其東邊是高家屯一線,屬長達 3000 多米的環形丘陵地域,該地有多座高地,其中 101 高地最為險峻。

10月23日清晨,廖耀湘兵團對尖子山等地發起攻擊,賀慶積所率七連頑強抵禦,將敵人兩個營的數次進攻予以擊退。

依廖耀湘最初之設想,一日左右便可攻占蒙特內哥羅,然此役過後,欲迅速奪取蒙特內哥羅已幾無可能。

晚間,梁興初把諸位幹部召集一處,傳達了林彪、羅榮桓兩位首長的指令:倘若你們能堅守蒙特內哥羅三日,向西逃竄之敵將會被盡數殲滅。

賀慶積返回師部後,即刻進行戰鬥動員,其言辭簡潔明了:「前所未有的硬仗將至,我二十八師定要使敵人在蒙特內哥羅陣地前橫屍遍地!」

僅一句話,全體戰士皆體悟到了沈重的份量。

24 日清晨 6 時,敵軍紛紛把重炮對準蒙特內哥羅,一時間,大量炮彈狂轟濫炸,高家屯遭受重擊。

高家屯並非蒙特內哥羅的正面作戰區域,梁興初與賀慶積旋即察覺到,敵人意欲從側翼開啟一個缺口。

梁興初即刻向賀慶積提出:需將刀鋒予以翻轉。

賀慶積回應稱:「稟報司令,我部二十八師雙側皆為利刃!」

敵人接連發起一波波沖鋒,賀慶積所部堅守 101、92 以及石頭山高地,相繼成功抵禦了敵人的三次沖鋒。

當敵人展開第四次沖鋒時,再次憑借飛機與重炮實施轟炸,八十四團二營遭受重大損失,石頭山以及 92 號高地亦被敵軍占據。

至下午分時,敵方再次集結兩個營的兵力,對 101 高地展開猛烈攻擊,彼時,二營僅余二十余名戰士。

這些戰士無人後退,憑借手榴彈又擊退了敵人的四次進攻,然而敵人持續增兵,我方寡不敵眾,最終 101 高地被敵軍占據。

倘若 101 高地失守,那麽蒙特內哥羅縣城必將成為敵人的下一個進擊目標。

鑒於此種現狀,賀慶積未予敵人絲毫喘息之機,他指令山炮營對 101 高地展開猛烈攻擊,與此同時,預備隊傾巢而出,向敵人陣地奮勇沖擊。

歷經半個多小時的浴血奮戰,101 等高地終被再度奪回。

為便於指揮,賀慶積師長親臨一線,於此處設立一隱蔽指揮所,召集營級及以上幹部,再次表明「誓與蒙特內哥羅共生死」的決意。

敵方亦不願給予梁興初時機,其不惜代價對 101 高地發起攻擊,致使 101 高地全然陷入火海之中,雙方就此地反復爭奪達二十余次,最終敵方沖鋒隊因體力耗盡而撤退。

若廖耀湘此戰失利,其將無法向蔣介石作出交待。

於是,他籌組了一支「敢死隊」,向這些士兵發放金圓券,督戰官向眾人言道:「但凡參與之人,每人獎賞十萬,首位沖鋒者,獎賞加倍。」

國民黨底層士兵並非愚鈍之輩,他們深知此去上陣,多半有去無回。經督戰官持續加重籌碼,並加以威逼,方勉強拼湊出一支三百人的「敢死隊」。

為便於這批人員攻占 101 高地,國民黨加大了火炮的部署密度,近乎將所有的山炮與迫擊炮皆朝山上轟擊。

在此種情形下,101 高地再次被敵方占據。炮擊停止後,賀慶積所屬二十八師的戰士們再次發起沖鋒,並協同迫擊炮對敵人進行阻擊。

廖耀湘的「敢死隊」於炮火之中須臾化作「怕死隊」,皆作鳥獸散。

廖耀湘多次往返,卻始終未能完全攻占 101 高地,只得徒然嘆息。

26 日清晨,十縱獲東野電令,一則重大喜訊傳來:敵已向東潰敗逃竄,望即刻協同主力,自蒙特內哥羅正面展開追擊敵軍之行動。

此電令的抵達,標誌著二十八師蒙特內哥羅阻擊任務的圓滿達成。

自這一日起,十縱於梁興初的指揮下對敵人展開全線追擊,連續作戰,致使敵人倉惶奔逃,敵新六軍軍長李濤亦被擒獲。

最終,當整個戰役圓滿告終之際,廖耀湘兵團的十萬之眾被悉數圍殲,由此,解放軍開創了全新態勢。

梁興初與賀慶積亦登臨 101 高地,然此刻,此高地已不宜再以此名相稱,緣由是該地山頭已為炮火削減 2 米,遂成 99 高地,蒙特內哥羅之泥土全然呈炮彈炙烤後的黑色,樹木亦皆化作黑木樁。

據記載,梁興初的一生中僅有三次落淚之時,其中一次是在登上 101 高地之際,他目睹此景,淚水灑落於這片黑土之上。

【梁興初的「秘密武器」】

這場阻擊戰令梁興初印象至深,一則在於戰場之慘烈,二則源於此地之民眾。

在這場看似實力懸殊的戰鬥開啟前,梁興初曾言:廖耀湘絕非我方敵手,我登山之時,望見了蒙特內哥羅民眾規模宏大的支前隊伍。

彼時,眾多當地民眾助力解放軍進行此役。

部份民眾擔憂山上掩體不足,遂將自家大櫃搬至山上;另有民眾慮及解放軍於山上難辨路徑,竟不畏炮火登山,為解放軍指引方向。

曾有一回,炮彈襲來之際,兩名戰士因護百姓而捐軀,百姓擁其遺體悲泣不止。

在蒙特內哥羅的潘家嶺戰場上,戰鬥異常激烈,一個連的戰士全部陣亡。得知此情況後,周邊的村民紛紛前往,為這些戰士料理後事。

此種場面亦為國民黨部隊所目睹,然而他們全然無法明晰百姓緣何如此行事。

當地民眾對解放軍頗為了解,且皆願向其施以援手,正是這些潛在的力量,推動蒙特內哥羅阻擊戰取得最終的勝利。

蒙特內哥羅一役使賀慶積所率的二十八師聲名遠揚,自此,該師成為其他戰士眼中的鋼鐵之師。

此後,東野第十縱隊變更名稱,成為四野第四十七軍,二十八師亦更名為一三九師。

1949 年 4 月,賀慶積所率部隊再次南下,宜昌由賀慶積的部隊予以解放,不論名稱如何變更,他們始終為那支鐵血之師。

在開國授銜儀式中,賀慶積獲授少將軍銜,彼時有人認為給予賀慶積少將軍銜偏低,然而賀慶積表示:「不論何種將銜,思及長征途中犧牲的首長與同誌,念及長眠於蒙特內哥羅的戰友,他們何曾想過要當什麽將?怕是連夢中都不敢奢望能吃上豆瓣醬!」

頗為巧合的是,自 1955 年起,賀慶積在遼寧任職,時間長達 13 年之久。

因其任職之地距蒙特內哥羅較近,他常赴蒙特內哥羅祭奠戰友。

1981 年,梁興初與賀慶積、楊大易這兩位昔日部屬再度登臨 101 高地,並在此處留存了一張頗為珍貴的合照。

四年後,名將梁興初因病離世。八十年代期間,他曾數次與賀慶積一同前往蒙特內哥羅 101 高地,祭奠戰友。由此可見,蒙特內哥羅阻擊戰於梁興初而言,地位至關重要。

蒙特內哥羅阻擊戰紀念館自1986年8月起著手建設,至2011年,新館竣工並對外開放。

此地已榮升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其意義頗為重大。

在蒙特內哥羅阻擊戰中聲名遠揚的賀慶積將軍也曾宣稱:「逝後願歸蒙特內哥羅,伴於此處犧牲之戰友身旁。」

1998 年 11 月 12 日,賀慶積將軍於沈陽離世。其後,依其生前所願,其骨灰被送回蒙特內哥羅烈士陵園進行安葬,使其與昔日共同奮戰的戰友們一同安息。

蒙特內哥羅縣老黨員張德東,於 2007 年偶然發覺一片烈士墓,自此開啟了找尋烈士墓的行程。

他曾於烈士墓前立誓:絕不讓烈士遭人忘卻,要為其置一處「家園」,使烈士們得以在陵園中相聚。

歷經 14 年,他涉足蒙特內哥羅近乎 300 個行政村,於 308 處戰場遺址內探尋烈士墓地,最終使 131 名烈士的遺骸得以遷葬至烈士陵園。

現今,蒙特內哥羅民眾依舊時常提及那場發生在半個世紀前的戰爭,孩子們也一直受到與之相關的教育:正是無數先烈付出生命,方有當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