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72歲時,周總理問醫生檢查結果,還能堅持多久?

2024-01-04歷史

周總理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勇敢地問醫生:「我還能堅持多久?」在場所有人都被他的堅強所打動。

1972年5月的一天,周總理像往常一樣接受每月的體檢。然而,這次的體檢結果卻讓他心驚肉跳。他的保健醫生張佐良手中的一張關於尿常規檢查的結果格外燙手,刺眼的紅血球數量超過了4個,這意味著周總理的身體出現了新的問題。

在1967年2月,周總理就被查出心臟病,原因是他通宵達旦地工作、休息不足。盡管如此,周總理依然堅持在工作崗位,處理繁重的工作任務。

然而,他的心臟病卻越來越嚴重,甚至需要靠輸氧才能入睡。他的房間外,總是有幾個醫生在來回踱步,他們時刻關註著總理的身體狀況,以便隨時進行搶救。

周總理的堅韌精神和無私奉獻,令人深深感動。

「既然我已經站上了歷史的舞台,就必須做好隨時退場的準備。」為了節省人力,周總理將身邊秘書的人數減到了兩人,這樣他們每個人的職責就更重了。

他深知他們的辛苦,每晚都會催促他們早點回去休息,但對於自己,他卻始終嚴格要求。周總理會讓秘書們先回去休息,自己卻要堅持熬夜工作,一直忙到淩晨。

他是仁慈而嚴格的,對別人充滿愛心,對自己卻苛求不斷。他的時間幾乎都用在了工作上,每天有十幾個小時。張佐良想再進行一次尿檢,但又害怕周總理會發現什麽不對勁。

於是他找了個蹩腳的借口。周總理看著他皺著眉頭和不自在的樣子,怎麽可能不明白他的心思呢?盡管如此,周總理還是配合他完成了檢查,但張佐良依舊猶豫不決。

周總理忍不住說道:「你怕什麽?不就是擔心得病嗎?有什麽好怕的?」

1972年5月18日,醫院的眾多專家經過反復確認,最終確診周總理患上了膀胱癌,此時他已經74歲。考慮到周總理的承受能力,大家決定暫時不告訴他這個訊息,當周總理多次詢問檢查結果時,他們借口還不出結果或者需要照顧其他患者而離開。

然而,周總理敏銳地覺察到了他們的異樣,也確認了自己的身體確實存在問題。在一次散步中,他和秘書以及幾個醫生聊天,回憶起過去的時光。

周總理看著秘書,懇切地問道:「請告訴我真相,我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工作,我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我不能浪費一分一秒。」

即使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他心裏想的還是國家大事,而不是自己的安危。得知自己的身體狀況後,他沒有沮喪,反而更加努力地安排工作,配合治療。

張佐良最初看到周總理積極的心態感到寬慰,以為治療會比較順利,但是周總理緊張的工作計劃讓他感到無法應對。

他希望能再次為周總理進行全身檢查,包括檢視癌細胞是否有擴散等狀況,因為周總理已經出現了尿血的癥狀,而且出血量與其他病人不同,這可能意味著情況有所變化。

每次張佐良提出復查的想法時,周總理總是說:「你們先忙,讓我把這陣子的工作忙完,我的工作不能耽誤。」但周總理的身體怎麽能耽誤呢,只是在他心中,工作高於一切。

面對這種情況,張佐良也無能為力。

1973年6月,周總理帶著病痛,連續工作近30小時未合眼、未進食,臨出發前仍堅持去衛生間洗漱和刮胡子。

看到他顫抖的雙手和靠著墻熟睡的身影,秘書心痛不已,眼淚差點掉下來。好幾分鐘過去,周總理仍未從衛生間出來,秘書慌忙前往檢視,發現總理已經疲憊地靠墻睡去。

他的堅韌和毅力,令人深深感動。

「看來我的身體真的不如以前了。」後來,在黨中央的安排下,周總理住進了305醫院,在這裏度過了他人生最後的時光。

在住院的五百多天裏,他接受了十多次大小手術,幾乎每四十五天就要進行一次手術。

這個故事令人震驚,周總理在癌細胞擴散的痛苦中,捂著傷口堅持工作。他從未抱怨過自己的痛苦,甚至有一次,當疼痛無法忍受時,他問醫生是否可以喊出來。

醫生聽了這個訊息,非常驚訝,因為周總理住院這麽久,從未喊過疼,也沒有發出過一絲痛苦的聲音。

醫生感動得眼眶泛紅,他的聲音顫抖著說:「如果您忍不住的話,一定要告訴我們。」盡管周總理深知自己的病情,但他依然強忍疼痛,表現出輕松自在的樣子,只為了不讓身邊的親人擔憂。

經過十多次的手術,周總理的身體機能正在迅速衰退,他也感到了這一點。有時,他會對前來探望他的妻子說:「我已經收到了馬克思的邀請函。

周總理在1976年1月8日離世,當日醫生檢查時,他微笑安慰醫生們:「你們去照顧其他患者吧,我這裏不需要照顧了。」

這是總理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句話。1月15日的追悼會結束後,北京的天空出現一架飛機,裏面載著周總理的骨灰。

陪同周總理的有他的妻子鄧穎超和秘書,他們將飛往何處,去做些什麽呢?

在十幾年前,周總理和鄧穎超就已定下約定,他去世後將骨灰撒在祖國大地上。如今,鄧穎超要實作兩人的承諾,她將周總理的骨灰帶到了北京城的上空,撒向了這裏。

周總理在北京留下了許多足跡和回憶,而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他一定非常熱愛這片土地。

他們接著來到了北京郊區的密雲水庫,這是周總理多次實地考察、嘔心瀝血的成果。接著,他們前往了天津,周總理與鄧穎超的初次相識就發生在這裏,而且天津也是周總理踏上革命征程的地方,對於他來說意義非凡。

最後的目的地是黃河入海口,這個地方有著特殊的意義。眾所周知,台灣問題一直困擾著周總理,可以說台灣是他的一大遺憾。

骨灰無法送至台灣,黃河終會將其帶入台灣海峽。骨灰飄散的那一刻,鄧穎超內心仿佛被掏空,只能看著手中空空如也的骨灰盒,無比酸楚。

她深愛的人雖然離她而去,但他的精神永遠在祖國各地流淌,無時無刻陪伴她,守護著他的祖國和土地。

周總理離世時,身上穿著舊衣服,他的衣櫃裏沒有一件新衣。他堅持這種簡樸的生活方式,他認為死後也不需要任何形式的炫耀。

甚至連骨灰盒,他也選擇最便宜的,因為他不想浪費國家的資源。他的一生都獻給了國家,他的精神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