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不懂政治的將軍不是好諸侯,公孫瓚:看我如何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2024-02-28歷史

公孫瓚作為三國初期實力最強的軍閥,據三州之地,擁有當時最強騎兵,俗話說:不懂政治的將軍不是好諸侯,只因他是「政治小白」,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白馬義從,威震北境

公孫瓚是遼西郡令支縣人,雖生於高官之家,然其母身份低微,因此不被重視,受盡了白眼。 好在長得帥,又能說會道 ,當地太守十分看好他,不僅把女兒許配給他,還資助他師從盧植,與劉備成了同學。不久,公孫瓚舉孝廉踏入仕途,出任遼東屬國長史,為東漢守衛邊疆。

雲裏雲氣

有一次,公孫瓚率領數十騎出塞巡邏,迎面碰上數百名鮮卑騎兵,公孫瓚舉矛大喝:不死戰,即戰死。身先士卒沖入敵陣,砍殺數十敵軍,鮮卑人大駭,落荒而逃,再不敢輕易入塞, 一戰打出了公孫瓚的威名。

公元186年邊章、韓遂在涼州作亂,朝廷命公孫瓚率三千幽州突騎前往平叛,行至薊縣,恰逢張純引誘烏桓首領丘力居等叛亂,公孫瓚立即調轉槍頭,前往征討,再立戰功,升至騎都尉,成為一名手握重兵的地方軍閥。

白馬義從

此後數年,公孫瓚一直在邊塞與叛軍作戰,守衛著東漢的北大門。在此期間,公孫瓚精心挑選善騎射的士兵組建一支精銳騎兵, 統一著白袍騎白馬,取名「白馬義從」 ,成為令遊牧部落膽戰心驚的「白色煞星」,威震北境。

將相不和,南下討袁

劉虞是幽州牧,公孫瓚的頂頭上司。不同於公孫瓚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劉虞主張懷柔政策,深受烏桓等各族軍民發自內心的擁戴。公孫瓚打了幾年也沒有平掉的張純、丘力居叛亂,劉虞一到幽州,丘力居馬上解散了叛軍,張純也被其門人所殺,首級送到劉虞面前,一時間幽州國泰民安,劉虞因功升至太尉。

作為因軍功爬上來的軍官,公孫瓚根本不懂什麽是民生,他只知道, 要往上爬,就得不斷地建立戰功。 因此他經常破壞劉虞與少數民族和睦的關系,甚至派人截殺烏桓使臣,劉虞對公孫瓚相當不滿,撤回了邊防駐軍,削弱了公孫瓚的兵力,僅留下公孫瓚自己的一萬騎兵,將相之間開始出現裂痕。

公孫瓚與劉虞關系惡化源於劉虞的兒子劉和事件:董卓遷都,漢獻帝命劉和秘密潛往幽州找劉虞,發兵勤王。結果劉和途經南陽時被袁術扣押,並以此要挾劉虞把幽州突騎指揮權交給他。公孫瓚苦勸不得,怒而生怨,秘遣其弟公孫越率千騎結好袁術,繼續軟禁劉和,如此一來,兩人徹底決裂。

值此將相不和之際,袁紹向公孫瓚發來了邀請函:既然幽州不如意,何不起兵與我共謀冀州?公孫瓚一拍即合,以討董為名,出兵冀州。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邊公孫瓚剛打贏一仗,那邊冀州牧韓馥讓權了,袁紹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冀州,並順手關上了公孫瓚進入冀州的大門。如此被人明目張膽的擺了一道,公孫瓚哪裏能忍,立刻出兵,猛攻袁紹。

不講政治,引火自焚

論打仗,公孫瓚是威名在外的。討伐袁紹途中,在渤海郡以兩萬兵力大破青州、徐州三十萬黃巾軍,收獲金銀財寶無數,占據幽州、青州、冀州三州之地,一躍成為三國初期第一軍閥,風光無限。

往往巔峰之後就是下坡路,公孫瓚即將迎來他的慘敗。界橋一戰,擅長騎兵作戰的公孫瓚遇到了克制騎兵的麹義,結果可想而知,公孫瓚退回薊縣,又回到了起點。

而劉虞看到公孫瓚兵敗,正是痛打落水狗的好時機,於是出兵討伐公孫瓚。 劉虞是個優秀的政治家,可他絕不是個好的軍事家 ,反而被公孫瓚打敗並生擒。

公孫瓚再次展現了他的「政治絕緣」內容,他看不到一個如此深得民心的皇親國戚的作用,反而借助朝廷使者將其誅殺,最終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在劉虞舊部及袁紹的聯合聲討之下,無奈自焚身亡。

如此英雄人物,落得如此下場,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