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紅四方面軍幹部的命運:何畏和許世友的不同歸宿

2024-01-15歷史

紅一、四方面軍聯席會議上,傳聞流傳甚廣的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場幾乎演變成火並的沖突。據說,紅9軍軍長何畏在會上拔出手槍,準備向毛、周開槍,而坐在一旁的徐向前卻迅速抓住了何畏的手,導致一連串子彈打出了十幾個彈孔。這個故事最初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份雜誌中,由於該雜誌的影響力,故事很快在社會上廣為傳頌,甚至傳到了徐向前的耳朵裏。然而,徐向前對此表示懷疑,並寫信給雜誌社,指出歷史不應該被捏造,應該以嚴肅的態度對待。盡管這個故事充滿了驚險刺激的元素,迎合了大眾的好奇心,但稍有歷史常識的人一看便知其虛假。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何畏的名字幾乎在軍史敘述中被抹去,若有所提及,也總是被描述為「脾氣暴躁的壞人」。比如,許多文章都提到,何畏因一次戰鬥失利而對作戰科長周希漢發火,周則堅決辯解,引發何畏持槍向周連開五槍的事件,而周則奇跡般地毫發無失真。周希漢後來談起此事,總是說「何的槍法太差,而自己確實命大」。這樣的敘述展現了何畏不惜犧牲生命的軍閥風采,同時也突顯了周希漢不畏死的傲人氣質,生動展現了兩人的個性特點,充滿了典型的小說筆法。然而,事實上,何畏開槍只是出口氣和嚇唬,並非真的想對周希漢造成傷害。

何畏口齒不清的海南話,其他人都聽不懂,只有聰明過人的周希漢能夠準確理解他的意圖,何畏又怎麽可能真的將他射殺呢?在毛兒蓋會議期間,周副主席本身身患重病,並未參會。何畏當時的職務地位也不具備參加會議的資格(徐向前也證實了他沒有參加會議)。另外,關於一把手槍如何能在瞬間連發十幾發子彈,編故事的人也未能提供合理解釋。難道何畏使用的是德國原裝進口的二十發射擊選擇桿嗎?不過,這樣的故事仍然在社會上廣為傳頌。何畏並非毫無人情味的莽漢,他在頂撞上級被打後,特意囑咐手下照顧周希漢,並安排燉老母雞來慰勞他。

這一細節表明,歷史人物何畏是一個立體化、多層次的人物,不能簡單地以負面評價對待。盡管他備受負面評價,但其人生經歷中也有許多閃光點。何畏出生於1900年,比彭德懷小2歲,比徐向前大1歲,比林彪大7歲。他是海南博鰲人,三歲隨父移居馬來西亞,後因參加反殖民運動被英荷殖民當局驅逐出境。回國後,就讀於廈門大學,畢業後前往香港一家服裝廠工作。25歲時參加省港大罷工,一年後入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後參加廣州起義,隨後潛入越南,與越南遊擊隊一起與法軍作戰。這段經歷不僅積累了他的遊擊戰經驗,也使他對廣西的地理民情極為熟悉。

因此,組織上派他到廣西參加百色起義,在紅7軍任營長,正式開始了他的紅軍生涯。何畏不僅作戰勇敢,智謀出眾,在紅7軍中眾人皆知。有人稱他「小諸葛」,也有人叫他「拼命三郎」,可見他是難得一見的智勇雙全人才。紅7軍進入江西蘇區後被編入3軍團,何畏依然擔任營長。在種種條件下,何畏在紅軍幹部中擁有巨大優勢——在國外參加過反帝鬥爭,上過大學,黃埔畢業,國外打過遊擊,國內參加了兩次起義。論閱歷之多、文化水平之高、鬥爭經驗之豐富,紅軍幹部中確實鮮有人能及。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人出身為他在以農民為主體的紅軍隊伍中增添了許多優勢。

如果何畏留在江西蘇區發展,他的人生或許會有截然不同的走向。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在1932年被派往鄂豫皖蘇區,從此成為張主席的得力助手,註定了他將踏上不歸之路。紅四方面軍歷史上留下的人物中,何畏是一個備受關註的人物。他在1933年成為紅九軍軍長,是張主席推薦的,地位堪比王宏坤、周純全、李先念、王樹聲等傑出人物。值得註意的是,在紅一、四方面軍於1935年6月在川西懋功會師的重大事件中,很多敘述中都只提到了紅30軍政委李先念率領四方面軍的先頭部隊與一方面軍匯合,卻沒有提及何畏。

實際上,早在5月份,紅四方面軍就已經做出決策,由何畏和李先念率先遣部隊進入懋功地區,為一方面軍開辟道路。而首先與一方面軍會師的部隊是25師74團,正是由紅九軍指揮的。此外,在紅四方面軍內部的沙窩會議上,何畏成為候補委員,地位高於副總指揮王樹聲,成為紅四方面軍中最核心的人物之一。然而,何畏在張主席失勢後選擇離開隊伍,與對張主席的明顯支持有關。值得一提的是,他曾與余天雲一起持槍威脅朱總司令,顯示出他在紅四方面軍內部的獨特地位和影響力。許世友事後回憶稱,最初對張氏的罪行選擇了保持沈默。

然而,當得知周純全和何畏即將被執行時,作為一名軍級幹部,他意識到很難置身事外,於是決定離開。隨後,許世友加入了陜北的紅四方面軍。在這個幹部團隊當中,何畏顯然受到與許世友等人不同的對待。許世友等人後來被譽為「優秀同誌」,而何畏則多次遭到公開批評,比如賀龍曾當面斥責何畏是「亂彈琴的工人」,要求他誠實承認錯誤。主席也曾表示,何畏和張氏一樣,都沒有完全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這種壓力下,何畏選擇了像張氏一樣悄悄離開延安,於1937年4月消失得無影無蹤。關於他的結局,有多種說法,但真假難辨,最終成為一個千古之謎。

離開是一條無法回頭的道路,何畏從此成為一個反面典型。主席在談到對待四方面軍幹部的問題時曾說,四方面軍除了何畏以外都是好的,因此何畏成了四方面軍唯一的「壞人」。這樣的評價,已經是定論。如果當初何畏能像周純全一樣,對自身問題有深刻認識,並留在革命隊伍中發揮作用,即便是出於對四方面軍幹部團結的考慮,也會有一個光明的前途,至少在授銜時也應該受到應有的重視。【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