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4萬中國軍隊,阻擊24萬美軍,內戰外戰皆無敵

2024-01-30歷史

雖然有一句古話在中國流傳,但在中國有一支神奇的隊伍。這支隊伍在解放前打內戰從未勝利過,但在面對外部戰爭時卻從未輸過。

在北韓戰場上,他們以4萬對24萬的美軍,展現出驚人的戰鬥力。

想要了解這樣一支傳奇軍隊的神奇戰績嗎?在您閱讀之前,請別忘了點選「關註」,這樣不僅方便您參與討論和分享,也能讓您獲得與眾不同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和理解。

在清朝末期,光緒皇帝提倡軍隊改革,首次在雲南建立了新式軍隊,被稱為滇軍。滇軍的出現改變了清朝統治者的預想,他們在1911年響應孫中山的革命號召,發動重九起義,成為擁護共和的先鋒,還參加了對抗袁世凱復辟的護國戰爭。

在接下來的軍閥混戰中,滇軍始終掌握著雲南的控制權。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全國各地的地方武裝紛紛奔赴抗日前線。雲南王龍雲也積極響應,迅速從軍隊中抽調精英組建了滇軍第60軍。

該軍由盧漢擔任軍長,帶領4萬雲南子弟出滇抗日。盡管各地都有自己的編制和稱呼,但整體上仍屬於國民政府的管轄,因此該軍在名稱上仍被稱為滇軍第60軍。

雲南講武堂是民國四大軍校之一,以日本軍校的訓練模式為主,其成立的初衷是為了抵禦外敵的侵略。可以說,它是一支為國家安全而生的部隊。

由於滇軍的軍官大部份都接受了專業的軍事訓練,所以滇軍的整體實力在當時的地方武裝中是最強的。而雲南由於地理位置偏遠,沒有過多參與中原的大戰,使得百姓能夠過上安寧的生活,雲南的財富也相對充足,這使得龍雲有足夠的資金來增強滇軍的力量。

在1936年,滇軍的軍事支出超過了雲南全省財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此外,由於與當時法國的殖民地越南相鄰,滇軍裝備了大量的法式武器,包括標誌性的法式亞德萊恩頭盔。

除此之外,滇軍還裝備了勒貝爾步槍、哈奇開斯機槍以及世界著名的施尼德150重炮。即使與國民黨部隊的嫡系中央軍相比,滇軍的武器裝備也毫不遜色。

杜聿明甚至在見到這支隊伍時,稱贊其軍容整齊,超過了中央軍。

盡管60軍只有6個旅4萬多人,但他們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戰鬥力不可小覷。軍長盧漢,畢業於雲南講武堂,曾經是老一輩雲南軍閥唐繼堯的親信,他的軍事才能備受肯定。

萬保邦,滇軍60軍的一員,出身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素質出眾。這樣的組合使得滇軍60軍從誕生之初便註定了其特殊地位。

而1937年的那次出征,也為他們開啟了不平凡的戰鬥生涯。

60軍的成立源於對抗日的堅定決心,盡管全軍全力以赴,但遺憾的是仍然未能阻擋日本的侵略。

1938年1月,60軍接到了緊急命令,從武漢趕往徐州參戰。終於,他們在台兒莊東南地區與日軍首次交鋒。4月22日,60軍迎來了與日本兩支著名部隊的正面對決。

這兩支隊伍實力強大,一支是板垣師團,因為曾由板垣徵四郎擔任過師團長而得名,另一支則是日本陸軍甲種師團第十師團,因其師團長磯谷廉介而被人們稱為磯谷師團。

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萬保邦所指揮的重炮部隊發射的炮彈成功地擊敗了聲名在外的日軍。蔣介石曾經對軍長盧漢強調過禹王山對於整個戰局的重要性,而日軍也對此地給予了高度的重視。

日軍在首輪攻擊中損失慘重,盡管動用了飛機和重炮進行掩護,但還是被60軍地面部隊的反沖鋒挫敗。失敗的教訓讓日軍決定改為夜間突襲,他們殺掉看守,沖進禹王山北坡陣地,本以為即將取得勝利,但卻遭到了滇軍戰士的頑強抵抗。

在與日軍兩個被譽為「鋼軍」的師團的殊死搏鬥中,60軍堅守陣地長達27天,讓日軍不得不承認眼前的這支「雜牌軍」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圍攻徐州的計劃也由此破產。

在這場戰鬥中,60軍的旅長陳鐘書、團長嚴家訓、陳浩如、龍雲階等多位將領先後英勇犧牲,陣亡1.3萬余人,重傷5000余人,軍力損失慘重,只剩下不到一半的戰鬥力。

然而,也正是這一戰,使得60軍「能打硬仗」的名聲傳遍全國。

龍雲將軍在抗日戰場上為60軍註入了2萬雲南子弟兵的力量,這支軍隊參加了多次重要的會戰,如徐州台兒莊大會戰、武漢會戰和南昌會戰,成功抵擋了日軍的入侵。

在日軍試圖透過越南入侵雲南時,60軍在盧漢的領導下長途奔襲回到雲南邊境,成功阻擋了日軍的進攻。可以說,60軍是當時少數能夠保持完整建制抵抗日軍的地方軍隊之一。

然而,蔣介石雖然在政治上有過人的手腕,但在戰爭中卻表現不佳,他利用60軍到越南接受日軍投降的機會,發動了政變。

曾澤生,雲南人,60軍軍長。老蔣給他高官許諾,卻也抵觸內戰。

盡管心有不甘,但東北的調令還需執行。60軍在葫蘆島、本溪、鐵嶺、撫順、營口和四平等地駐守,總體來說並未與解放軍發生過多直接沖突,鞍山和大石橋等地的戰鬥也均以失敗告終。

盡管蔣介石對60軍的表現感到困惑,但此時國民黨部隊遭受的敗仗已不計其數。

劉浩夫妻在東北接受朱德、劉少奇的委托,成功策反了一批雲南將領,促使552團全團起義。此後,60軍下屬的182師、暫編21師在金川、雙遼、新賓等地遭遇連敗,184師在清遠、梅河口等地也多次戰敗,以至於60軍被戲稱為「60熊」。

這一切戰敗的原因在於60軍的領導和戰略失誤。1948年3月,軍長曾澤生率領全軍起義,最終選擇投向人民陣營。

這支曾經以"抗日鐵軍"和"60熊"著稱的滇軍,在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洗禮後,最終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

在起義後,中央軍委將駐防營口的獨立第5師編入了50軍的行列,由第四野戰軍負責管理。該師曾在湖北地區整頓時參與農業生產建設,並最終返回吉林駐防。

盡管解放軍部隊中並無出身之分,但作為起義部隊的50軍,一直秉持著從內心認為自己是起義部隊的精神。

"正名"的機會終於來臨。1950年10月,解放軍50軍改名為誌願軍50軍,隨後加入抗美援朝戰爭,跟隨大部隊跨越鴨綠江。

雖然50軍參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但除了在安東和新義州地區設防進行小規模截擊戰外,沒有機會參加大規模的戰鬥,這讓他們的戰士們心中充滿了憤怒。

12月15日,50軍接到命令,跟隨大部隊擊穿美軍"三八線"防線對敵人進行追擊。此時,50軍的149師正在追擊敵人,從高陽一直追到了漢城,與美軍25師的一個坦克營狹路相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美軍25步兵師建立並率先登陸東京,選擇用坦克對抗誌願軍的輕武器。然而,他們的心中輕敵,結果連同英軍的一個坦克營被149師利用地形優勢切割、包圍。

盡管50軍的戰士們仍然是雲南人,但他們的武器裝備已不再具備當初的優勢。在面對美軍坦克時,他們只能冒著隨時被機槍、火炮奪取生命的危險去炸坦克。

美軍坦克兵在對戰中被迫投降,這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是前所未有的。而50軍憑借不屈不撓的勇氣和頑強戰鬥的精神,成功地殲滅了敵人的整建制部隊,為北韓戰場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這只是50軍的首戰勝利,但真正讓他們揚眉吐氣的,還是他們在漢江的血戰。從1951年開始,聯合國軍開始向誌願軍發動反撲,50軍接到的任務是死守漢江南岸的陣地,以作為反擊的橋頭堡。

軍長曾澤生用簡單的兩個字表達出了他們的決心:死守。50軍的戰士們開始全力以赴地修築工事,準備迎接最嚴峻的挑戰。

美軍動用了大量兵力,包括80輛坦克、300多門火炮和200多架飛機,對我方陣地進行了持續的轟炸和進攻。

他們的地面部隊人數更是達到了6萬多人,從多個方向發起攻擊,其中就包括白雲峰、兄弟峰和帽落山等地。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50軍並沒有被嚇倒。

他們從最初的堅守陣地,逐漸發展出了有計劃的反沖鋒和躲在掩體裏等待敵人沖上陣地的戰術,盡可能地利用各種防守手段來對抗敵人。

雖然戰況膠著,陣地幾經易手,但戰士們仍然頑強地一次次地將陣地奪回。原本司令部讓他們堅守10天,但他們卻堅持不懈地戰鬥了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