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北韓談判:「放蔣出籠」加原子彈,艾森豪為啥威脅不了中國?

2024-03-01歷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 關註 」,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01

1953年,美國雙管齊下,想要逼迫中國屈服,但始終未能如願。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作為唯一一個本土沒有遭受戰爭摧殘的國家,國家實力遠遠強於世界各國,因此開始謀求美國的全球霸業。

但是在50年代,美國在北韓半島碰到了中國,誌願軍把美國領導的聯合國軍打得抱頭鼠竄,讓美國在世界上顏面大失。

為了挽救自己的名聲,美國先後丟擲原子彈威脅以及「放蔣出籠」政策,但都被中國強勢回應,沒有取得一點成效。

那麽,美國的這兩個政策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單拿原子彈來說,就有不小的威懾力,中國又是如何成功應對的呢?

美國在中國的布局,早在解放戰爭期間就已經開始了,常年待在中國的陳納德深知中國共產黨強大的戰力。

在他給美國的報告中就指出,蔣介石的國民黨除了人數多裝備好之外,沒有任何一點能比得到上共產黨。

因此陳納德從美國的利益出發,堅持美國應該全力扶持蔣介石統一中國,一旦共產黨獲得勝利,那麽越南以及緬甸泰國都會受到共產主義的影響。

甚至就連印度也會陷入包圍之中,到時候整個西太平洋都會處於蘇聯與中共的威脅之下。

陳納德的這份觀點深得美國政要的重視,他們不僅向蔣介石輸送物資,還在多個方面給蔣介石開綠燈。

但美國忽視了中國人民自己的選擇,眾叛親離的蔣介石註定要迎來失敗,隨著整個中國大陸的解放,美國的政策又發生了改變。

他們圍困新中國以及蘇聯,以太平洋島鏈為基礎,構建了太平洋防線,並全力阻擋中國收復台灣省。

甚至公然把第七艦隊開進了台灣海峽,在他們看來,一旦中國收復了台灣省,將讓他們失去在亞洲指手畫腳的可能,因此一直不肯放手。

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一直秉承著歐洲為先的戰略計劃,因此哪怕美國在北韓挑起戰火之後,美國高層就嚴令禁止擴大戰果。

時任聯合國軍統帥的麥克亞瑟,為了挽回自己戰敗的尊嚴,不斷向美國政府上書,要求擴大在北韓的戰爭規模,甚至請求美國使用原子彈。

這一訊息傳出之後,中國立即做出回應,毛主席在會議上直接表示,韓戰美國想打多久就打多久,表明中國哪怕遭受到原子彈攻擊也絕不屈服。

見到中國的表態之後,美國高層清楚認知到,一旦把韓戰擴大,美國絕對拿不下中國,到時候反而要被中國牽制大部份力量,蘇聯在歐洲就可以做出更大的動作。

因此中國的強硬表態,是美國願意擴大戰爭態勢的主要原因,有的美國人還建議扶持在台灣省的蔣介石進行反攻大陸的計劃,牽制中國的計劃。

然而這份計劃也被美國高層所反對,這不需要美國親自動手,美國為何又要反對這個計劃呢?

02

上世紀50年代,美國對中國進行多方打擊,但都以失敗告終。

中國這時剛剛立國不久,海上力量也遠遠不是美國海軍的對手,為何美國依舊沒能打敗中國呢?

韓戰打響之後,美國就有政客表示可以讓蔣介石在中國東南一帶進行登陸作戰,減輕美國在北韓戰場上的壓力。

但杜魯門卻沒有允許這一軍事行動,當時蔣介石靠著從日本、英國以及美國援助的海上力量,其海軍實力遠超新中國。

因此面對杜魯門的這一決策,很多美國將軍感到不滿,甚至他們表示,美國的第七艦隊是去保護新中國不受蔣介石攻擊。

而在台灣省的蔣介石也願意配合美國反攻大陸,因為此時的蔣介石清楚的知道,國民黨如果想要重新奪取政權,光靠他自己是不行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把美國扯進來。

但是美國卻不願意這樣做,這對美國來說根本沒有任何的好處而言,卷入對中國的戰爭不符合美國當時的利益。

新中國戰爭潛力巨大,一旦被新中國拖住,蘇聯就能在歐洲進行新一輪的計劃,美國到時候將無力支援。

在韓戰進行的同時,美國在越南也進行著動作,胡誌明深感力量不足,向中國請求幫助。

黨中央深思熟慮後,派遣陳賡韋國清等將領進入越南指導作戰,同時有著超過兩萬名的越軍士兵翻山越嶺到中國接受訓練。

在中國的幫助下,美國在越南逐漸失去了優勢,總統杜魯門也因此遭到了攻擊,這些美國政客力求改變對中國圍而不打的現狀。

到了1952年美國大選,軍人出身的艾森豪出任新總統,艾森豪更是在競選時,丟擲重視新中國的理論,讓他獲得了不少的支持度。

而且在艾森豪還沒有上任的時候,他就跑到了南韓去進行存取,當時的李承晚和聯合國國軍總司令分別說出了自己對於北韓戰場的看法。

李承晚希望美國能幫助南韓跨過三八線,然後統一北韓,沒等李承晚說完,艾森豪就否決了這個計劃。

聯合國軍總司令則是認為北韓戰場可以維持現狀,然後在其他地方開辟新的戰場,多處進攻,讓新中國難以招架。

艾森豪雖然是軍人出身,但這也不代表他就會用戰爭解決一切,他現在只想盡管接受韓戰,這樣對美國才是最為有利的。

在艾森豪坐船回國的途中,他找到了自己幕僚,分析當時亞洲的形勢,美國應該如何應對。

最後的結論就是北韓的失敗遠沒有越南的失敗危害大,北韓失敗頂多犧牲一個南韓,但越南失敗,整個東南亞都會遭到波及。

在這樣的形勢之下,美國為了增加在越南勝利的籌碼,果斷改變了之前對蔣介石的政策,新的政策「放蔣出籠」應運而生。

那麽面對美國這一計劃,中國與國際上又會有著何種反應呢?

03

1953年,美國制定遠東新戰略,但戰略目標卻一直未能達到。

在上個世紀50年代,美國在亞洲掀起多處戰火,從而誕生了新的戰略計劃,卻沒有一個能真正打敗新中國,這是為何?

艾森豪坐上總統的寶座之後,立即改變了美國對於蔣介石的策略,以前為了防止蔣介石軍事行動牽扯到美國,不允許蔣介石對大陸發起進攻。

現在美國改變了策略,防止中國收復台灣的同時,允許蔣介石對大陸進行軍事行動,把蔣介石放出籠子,進行自由行動。

美國發表這一新戰略後,中國自然是第一個進行發聲,為了反擊美國,周總理在北京做出亮點回應,新中國將繼續在北韓幫助北韓人民抵禦入侵,以免加強國防力量。

毛主席隨即巡視中國海軍部隊,做出了發展壯大海軍力量的指示,中國並未被美國所嚇退。

相反,毛主席敏銳地察覺到,美國已經在亞洲漸漸無力,連蔣介石都用上了,因此新中國必須給予強硬的回擊。

果不其然,新中國的反應讓蔣介石感到害怕,明面上,蔣介石十分支持美國的決定,但是實際上卻是不敢進行任何地小動作。

誌願軍在韓戰上的表現,蔣介石感到極度害怕,這樣一支隊伍解放台灣省,是綽綽有余的。

因此蔣介石雖然表現得極為積極,但行動上卻遲遲不見動靜,新中國的強勢對比蔣介石的無動於衷,高低立判。

美國新戰略最後也只落得個虛張聲勢的下場,就連一直跟隨美國的印度,都表示「放蔣出籠」是美國走的一步臭棋。

英國抱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表示這對韓戰的停戰沒有任何用處,軍事層面來看,美國輸的一塌糊塗。

中國直接分析出,美國這一步只是一個自欺欺人的把戲,封鎖它封不住,想要進行登陸也不敢來,艾森豪嚇人反嚇己。

到最後,美國的放蔣出籠沒有撈到一絲好處,在美國的最初計劃中,把蔣介石放出來,可以威脅新中國,讓中國不敢對越南進行援助。

但最後的結果卻是,籠子開啟了,蔣介石自己不敢出來,中國積極援助越南進行鬥爭,美國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同時美國十分害怕卷入與新中國的全面戰爭,美國一面積極反對新中國,一面又在行動上處處小心,不敢越雷池半步。

這一前後不一的現象,美國也只有對中國出現過,而艾森豪也在他的日記中做出過解釋。

他表示,原則和實際行到是必須要分開的,美國是不願意卷入中國的內戰,所有的一切都只是進行對中國的牽制。

可以說,在毛主席領導新中國時期,任何一國都不敢與新中國交戰,美國打過,沒答應,蘇聯陳兵百萬也不敢打。

後來,美國不斷改變與蔣介石簽訂的條約,一旦新中國用兵,美國可以第一時間擺脫蔣介石,美國在上世紀50年代對新中國戰略宣告失敗。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 關註 」,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