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75年,一七旬老人致信給毛主席,竟驚動朱老總親自轉交

2024-01-04歷史

前言:

1975年,在一個炎炎的夏日,一名早已年過七旬的老人正在院內乘涼,本應當享受安寧退休生活的老人,卻一點也不高興,思考過後,老人拿起筆墨,在紙上寫下了自己最後的願望,並決定將它寄給毛主席。

而令人沒想到的是,老人的這封信件直接驚動了朱德朱老總朱老總知曉後,便親自將這封信件交給了毛主席,那麽最後毛主席看了嗎?結果又如何?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長辛店的「何長工」

這位寫信的老人名叫何長工,原名何坤,1900年出生於湖南華容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何長工他從小就很聰明,學習也很刻苦,後來又考進了長沙第一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系。

在此期間,他深受革命思潮的影響,畢業後便到北京長辛店打工,並研讀法語,以備將來去法求學之用。在法國期間,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回國後,他遵照組織的指示,參加了地下工作。

1927年,何長工一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真實身份,他被反動派流放到武漢之後,便開始向組織尋求庇護,就在那時,他遇見了毛澤東。何長工談到他險些被抓,毛澤東寬慰他說:「那你改個名字吧,這樣就可以迷惑敵人了。」

何長工聽後驚奇的問到:「這樣沒問題嗎?」毛主席笑著說:「當然,中國共產黨的許多同誌都有自己的化名。」何長工聽後,立馬詢問毛主席:「那您覺得我起個什麽名字好呢」毛主席看了看眼前人,隨口脫出:「既然你以前是在長辛店上班,那就叫何長工吧!」

何長工不解的問道:「毛委員,大家都說你文化程度很高,難道就因為我的工作就給我起好名字了?」毛主席聽完哈哈大笑:「別急,並不止只因為你的工作經歷,這個名字還有做革命的長工的含義。」何長工聽後豁然開朗,從此便化名為何長工。

一項艱難的任務

1927年,何長工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很快就成了一位堅決的革命分子。隨後他和中研院一起來到江西,並隨後參與了秋收起義和長征。就在秋收起義的4日當晚,何長工突然被毛主席叫到了房間內。

來到毛主席的住所後,毛主席忽然說有一件事情要交給他去做,何長工很是不解,不過看主席有些急迫的樣子,便詢問是什麽任務。

毛主席指著一張地圖,對何長工說道:「我們現在已經在這兒紮下了根,可是跟上面也失去了聯系,就連南昌起義時的殘部也找不到,與其它部隊匯合一事十分重要,因此我決定派你前去尋找大部隊,你意下如何?」

毛主席能信任自己,交給自己這麽大的任務,何長工當然高興,但這項任務過於重要,何長工還是有些擔心自己做不好,會拖大家的後腿,因此何長工還是遲疑了一下。

隨後何長工說道:

「毛委員,這麽重要的任務真的要交給我嗎?我不是怕死,只是一來我對這裏並不熟悉,二來我一直戴著軍帽,雙手都是老繭,一眼就能被敵軍看出來,如果我被發現了,咱們不就前功盡棄了嗎?」

主席聽後,並沒有批評何長工,反而寬慰他道:「長工啊,長沙是你的老家,在這裏你認識的人很多,你哥哥何啟龍也在長沙任教,你就放寬心吧,沒有什麽好擔心的。」

毛主席的信任讓何長工整個心都在顫抖,毛主席繼續說道:「你是擔心自己完成不了這個任務,從而暴露大部隊,不過我覺得卻覺得你一定能完成,因為你不僅有出色的能力,你的運氣也一直很好。」

聽到毛主席的安慰,何長工沒有絲毫的遲疑,直接在第二日啟程,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還沒有走出多遠,就遇到了突發事件。面對這一難題,何長工就冷靜的按照組織上教給他的辦法,和那些國民黨軍隊鬥智鬥勇,終於將毛主席交代下來的事情給辦好了。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勇

新中國剛剛成立沒多久,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也突然爆發,美軍故意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為了捍衛中國的領土完整,保護中國邊境的百姓們,中國誌願軍又一次背著行李,跨越鴨綠江,進入了北韓戰場的土地,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然而,我們要面對的是當時世界第一的美國,因此我們與敵方的武器級別相差太遠,其中,空軍更是我們的一大弱項,而且當時的蘇聯也不希望我們的空軍太強,所以他們一直在打壓我們的空軍。

毛主席知道這個訊息後,決定派何長工去蘇聯,跟他們談一談,看看能不能得到他們的支持,讓他們幫助我們發展空軍,增強我們的戰鬥力。

何長工得到這個命令後,並沒有馬上動身,他先去找周總理,向周總理請示:「總理,這次毛主席交代給我的事情,我能有多大的話語權?」周總理聽到何長工的問話,淡淡地說道:「中央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你,那就是你說了算。」

聽到周總理的話,何長工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沈聲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甩開臂膀幹了。」1951年1月1日,何長工一行人來到蘇聯莫斯科談判,而談判的物件,就是當時蘇聯的老油條,外交部部長維辛斯基。

雙方在之後的交談中,雖然出現了一點小摩擦,但何長工並沒有慌張,而是用熟練的俄語和法語,跟蘇方進行了交流。維辛斯基聽完何長工的話,楞了楞。

沒想到這個看上去很土的人,居然懂那麽多國家的語言,最終何長工用中文回答道:「我們能辦好,也一定會辦好。」最後,在何長工的努力下,中蘇雙方簽訂了【中蘇航空工業技術協定】。

始終放不下國家大業

1975年,75歲的何長工,雖然已經退休在家很久了,但是他還是不願意在家做一個閑散之人,還想繼續為社會做出貢獻,為此,他多次向上級申請,上級都沒有同意,家裏人也都勸何長工,讓他安心養病,但都被他一口回絕。

那時,何長工已缺席7年。在再三考慮之後,他決定直接致函毛主席,請求讓他回去上班。何長工寫好了這封信,請求朱德幫助他把這封信送到毛主席那裏去。他說:「主席近來身體欠佳,不知我這一走,是否會影響到他的休息,還是讓朱先生替我轉交為好。」

朱德接到信後點了點頭,道:「放心吧,這信我一定親手交給主席,你就先在家好好休息,等上面的好訊息就行。」於是何長恭回家之後,就一直在等著毛主席的答復。信件送到中南海,主席看過信件之後,立刻同意何長恭的請求。

但他並不清楚長恭要做什麽工作。他想了想說:「何長工是紅軍學堂的校長,抗戰大學的校長。還不如讓他繼續做自己的老本行?」於是,何長工於同年11月出任軍事政治大學副校長一職。何長工聽後很是感動,他再次重新振作起來,繼續不知疲倦的埋頭工作。

小結:

1987年,何長工於北京去世,他畢生都致力於國家的革命事業,他以他的生命詮釋了「為人民服務」這四個字,而何長工的堅持與歸來,體現了老一輩不懼艱辛的革命精神。

而在中華大地上,像何長工這樣的老一輩革命家數不勝數,他們的事跡,他們的精神,將會被我們所尊敬,被我們所繼承,致敬每一個革命勇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