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49年,陳毅到面館吃飯,看到一老農後生氣大喊:讓老板過來!

2024-04-27歷史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

陳毅於1949年去一小面館吃飯,見一老農之後,直接現場怒斥老板!

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陳毅和警衛走進一家飯館吃面,誰都沒想到陳毅竟然會為了一碗面條而勃然大怒,並且直接到了叫面館老板的地步!

這家店的老板究竟幹了什麽?竟然能讓陳毅在面館裏面怒斥老板?

要知道,此時的陳毅已經是上海市市長了,若不是極其過分的事情,他是不會輕易動怒的,事情一定是觸碰到陳毅的原則了,陳毅的家風更是出了名的正。

他始終恪守孝道,對雙親盡心盡力,然而這並未影響他堅守公共利益的原則。

在陳毅擔任上海市市長之後,在組織的熱情邀請下,與他分別了20多年,遠在四川老家的父母,終於抵達上海與陳毅團聚。

陳毅對父母的養育之恩十分感激,對他們的到來倍感欣喜,陳毅的父母也有意在上海安家,以便更親近地與兒子共度晚年。

經過一段時間的居家生活,父親感到有些壓抑,希望能外出透透氣。因此,他聯系了在上海工作的侄子陳仁農,希望能在陳仁農空閑時陪伴他外出遊覽,以緩解心情。

陳仁農對此非常重視,每次接到電話後,他都會提前向單位請半天的事假,安排專車接送。

經過三次專車遊覽,伯侄二人均深感滿足。為確保不引起陳毅的不滿,他們私下達成默契,嚴守保密之責,確保此事不被陳毅所知。

可誰知,在伯侄二人準備第四次前往海邊遊覽之際,陳仁農突然接到陳毅的電話。

在電話中,陳毅以嚴肅而堅定的語氣告誡他不得再次請假。

然而,陳毅隨即話鋒一轉,以誠摯的邀請,希望陳仁農晚上能與他共進晚餐。經過仔細分析和審慎判斷,伯侄二人深感秘密可能已經泄露。

晚餐席間,陳毅以和緩但嚴肅的語氣,對家人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和立場。

陳毅表示上海雖已解放,但社會治安仍顯混亂,擅自外出,不僅違反了規定,也給保衛人員帶來了額外的負擔和困擾,強調過後,陳毅直言:

我們來約法三章,第一不要隨便用公車,第二不要借我名義辦事,第三不要隨意外出。

在對話結束之際,陳毅的父親展現了羞愧的笑容,並明確表達了對命令的遵從。然而,他也坦誠地表示,對於剛到上海的他們來說,適應新環境確實是一項挑戰。

相較於四川老家的茶館那份自由自在,這裏的生活方式顯得頗為陌生和不適。

陳毅派遣人員協助父母安全返回四川並妥善安置。他要求先將老人送至妹妹家,避免引起省委註意,以免給政府添麻煩。

需找普通民房為住所,不得搞特殊化。家人自行解決安家事宜,不得動用公共資源或關系。

陳毅始終堅守公正無私的原則,成功地處理了父母安家的相關事務,不因個人職務之便給予父母特殊待遇,為子女和下屬樹立了維護良好家風的光輝榜樣。

由此可見,陳毅同誌的原則性極強,所以才有了開頭說的怒斥老板的事件。

某日,陳毅同誌與其警衛員進入一家小飯館,二人點了一碗陽春面。隨後,服務員向後廚傳達了訂單:「一十,兩碗陽春面。」

陳毅同誌在聽聞「一十」這一表述時,內心產生了些許困惑。他從未遇見過服務員以這種方式報飯。

服務員很快將兩碗陽春面呈上餐桌,陳毅同誌品嘗了一口面條後,贊賞面條的口感彈牙有嚼勁,湯頭鮮美可口,再搭配上幾片翠綠的青菜,整碗面真是色香味俱佳,令人回味無窮。

此時,一位穿著簡樸的老農也走進了店內,他同樣點了一碗陽春面。然而,服務員並未像之前那樣呼喊「一十」,而是提高了聲音說:「十一,陽春面一碗!」

這一情況引起了陳毅的註意,他不禁開始思考,同樣是陽春面,為何報的數位卻不同。

因此,當服務員為老農上飯時,陳毅不經意間多留意了兩眼。然而,這一看卻讓他心生不滿。

盡管同樣是陽春面,但老農的面條明顯比自己的要粗糙許多,而碗中的青菜更是少得令人咋舌。

這讓陳毅一下意識到了什麽。

2

陳毅到面館吃飯,拍桌怒斥:讓老板過來!49年竟然發生這樣的事!

陳毅看完老農的陽春面後怒拍桌子,要求服務員叫老板出來。服務員知道陳毅市長的身份後,不敢怠慢,立即通知老板前來。

老板笑容滿面地出現,但陳毅直接指著老農桌上的面問:「為什麽這位老伯的陽春面和我的不一樣?」

陳毅的質問讓飯館老板陷入了短暫的尷尬,然而他很快恢復了鎮定,並開始解釋這是他們飯館長久以來的慣例。

他說,服務員會根據客人的身份來決定如何報飯,這並非對任何人的歧視,而是一種對尊貴客人的特殊照顧。

對於有身份的人,比如政府幹部或社會名流,服務員會報「一十」。

這裏的「一十」並非真的指數量,而是一種隱晦的指代。「一十」代表「幹部」的「幹」,因此成為飯館內部的一種暗號。

一旦服務員報出「一十」,後廚的廚師們就會知道這位客人身份尊貴,於是會特別用心制作面食,不僅面條更加筋道,還會多放配料和青菜,讓客人享受到更高級別的待遇。

而對於普通客人,服務員則會報「十一」。這裏的「十一」同樣並非指數量,而是代表「土」。在飯館內部,這被視為對普通客人的稱呼。

因此,當服務員報出「十一」時,後廚的廚師們就會知道這位客人是普通人,於是面食的制作就會按照常規的標準進行,與那些特殊待遇的面食相比,自然會有些許差別,這種慣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的上海並不罕見。

陳毅在聽聞此言後,立即意識到了這並非簡單的地方特色,而是一種將人分為不同等級的秘密標識。這一發現讓他的面色更加凝重。

陳毅以嚴肅的態度向老板闡述了新社會對於人人平等的重視,於是要求老板為那位老伯重新制作一碗與先前相同的面條。

隨後,陳毅市長轉向老農,以誠懇的態度表示為此深感抱歉,身為市長,未能盡到職責,使他遭遇不公平待遇,並表示會為他重新制作一碗面條。

一位市長能為普通農民仗義執言,老農備感榮幸,心中的不滿自然煙消雲散。

雖然不是什麽大事,但陳毅的處理方式卻深深溫暖了人民群眾的心。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在1947年1月,也就是魯南戰役取得勝利後的一個傍晚,當時天空飄著大雪,陳毅處理好公務後,與譚震林等同誌一同前往車輞醫院慰問傷病員。由於道路不熟悉,也發生了一點小插曲。

經過橋梁進入彎道時,車輛因左輪打滑失控,沿斜坡急速下滑。駕駛員是位十六七歲的年輕同誌。面對險情,他註視車輛,不安地瞥向陳毅。

身體顫抖,四肢不聽使喚。他嘗試發動汽車,猛踩油門,但車輛紋絲不動。只聽到馬達轟鳴和車輪轉動聲,無法改變車輛位置。

他在車內車外焦急地穿梭,汗水從他的面頰滑落。然而,陳毅卻以平胡的語氣安慰他:「同誌,請保持冷靜,不要恐慌。如果它不動,我們就一起推動它。」

隨後,陳司令員跳下車,號召大家共同推車。盡管他的兩腳深陷雪窩,身上濺滿了泥水,濕漉漉的,但他毫不退縮。

經過眾人的勸說,他堅決表示不願休息。他以幽默的口吻回應大家,自己的身體又不脆弱,幹嘛怕這個,既然車是大家一起開到河裏的,那把車推出來自己也必須要參與。

觀察他的舉止,若不是了解他是指揮千軍萬馬的司令員,恐怕會誤以為他是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兵。

在陳毅的鼓舞下,大家不畏寒冷,跳入冰水,高喊口號,將車推上岸。在民兵的幫助下,同誌們齊心協力,最終將車推上了岸。

陳毅感謝民兵後,帶著傷腿上了車,他鼓勵司機要有信心,有困難要共同克服,有福要共享,司機深受感動。

見微知著,正所謂「小處見人品」,陳毅同誌的人格魅力,正是透過一樁樁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展現在我們面前。

這些小事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足以反映出他的品質和為人處世的態度。這種品質深深地烙印在老百姓的心中,讓大家更加了解這位市長的為人和處世之道。

3

1949年,陳毅到面館吃飯,看到面條以後當場生氣:讓老板過來!

從面館怒斥老板事件,我們不難看出陳毅對待人民群眾一視同仁,心中有國家更有人民。

實際上,陳毅是為國為民的革命者,也是一位頗有才情的大詩人。

陳毅的詩詞作品,始終貫穿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感,字裏行間流露出對人民的堅定信賴與深深感激。

他終身推崇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但作為一名堅定的共產黨員,他對人民內涵的領悟卻遠超杜甫,達到了一個新境界。

在強敵壓境、人心惶惶之際,有人對革命的永續性表示懷疑,提出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這樣的疑問。

而陳毅卻堅信毛澤東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科學論斷,認為只要黨和軍隊與廣大人民緊密團結,就能匯聚起無堅不摧的磅礴力量,照亮革命勝利的道路。

在經歷第四次反「圍剿」、贛南遊擊戰以及淮海戰役的艱苦歲月中,他留下了諸如「工農兒子慣征戰,四破鐵圍奇中奇」的豪言壯語。

面對物資匱乏、環境惡劣的種種困境,他深切感受到人民群眾的無私奉獻與堅定支持,這讓他更加堅定了為人民服務的決心,立誌成為人民心中永遠的「好兒郎」。

陳毅的詩詞作品,充滿了對人民群眾的深切關懷與同情之情。

在【延安寶塔歌】這篇佳作中,陳毅同誌以寶塔為喻,生動描繪了黨群關系的依存性,將黨群關系形象地比作「塔尖」與「塔腳」的依存關系。

他明確指出:「塔尖無塔腳,難以想象其存在;塔腳無塔尖,塔亦失去其形態。」這充分展現了陳毅同誌對於黨群關系重要性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毅同誌雖身居要職,肩負國家管理的重任,然其始終心系民眾,與人民群眾保持緊密的聯系。

他常深入基層,進行實地調研,與民眾親切交流,甚至親力親為參與體力勞動,以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之宗旨。

在此期間,陳毅同誌創作了大量反映民眾生活、抒發民眾情感的詩詞作品,諸如【訪密雲水庫】【春興】【長城詞】等,均體現出其甘做人民「小學生」的謙遜姿態,充分展現了他對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對文學的卓越貢獻。

陳毅詩詞謳歌人民群眾力量。他認為,只有人民群眾才能推動社會進步。

在【嶽麓山頂眺望】一詩中,他寫道:「戰爭痕跡將逝,建設輝煌奠定和平。山河清明時,人民群眾主宰華夏。」

在人民群眾磅礴偉力的映襯下,個體的力量顯得極為渺小與微不足道。秉持此種理念,陳毅在詩詞創作中展現出了特有的謙遜與低調。

在1964年所作【六十三歲生日述懷】一詩中,他謙遜地表示:「歷經五次大革命,我僅是隨行的一員」,「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唯有黨群的力量才能創造奇跡。」

這紅葉象征著他對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即便經歷時間的洗禮,也依舊鮮艷奪目,不會雕零。

陳毅的紅巖精神,彰顯出他對革命的忠誠和對人民的堅定立場。這種精神是他「紅透底」而「永不枯槁」的力量源泉。毛澤東在1965年給陳毅的信中,高度贊揚了他的詩作所展現的大氣磅礴。

陳毅詩詞之所以具備如此氣勢,根本原因在於他對革命事業和祖國的深深熱愛,以及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

這種情感,如同紅葉一般,歷經風霜雨雪,依舊鮮艷奪目,為革命和人民的事業註入了強大的動力。

正是這樣憂國憂民的格局,成就了陳毅,所以他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他所堅持的真理,於是就有了「面館怒斥老板」的佳話。

話說回來,如果你當時就在面館,發現自己被區別對待了,你是會仗義執言,還是會忍氣吞聲,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呢?歡迎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註」,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