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0年,周恩來急召軍區參謀長入京,嚴肅道:恐怕你穿不了軍裝了

2023-12-30歷史

1950年1月5日,身為東北軍區參謀長的

伍修權

正在湖北老家探親,卻意外收到了來自北京的一封加急電報。

「請蕭克同誌轉電武修權同誌,此間即派專機接你來京,有緊急命令」。

這封電報,是時任中央軍委軍事訓練部部長蕭克轉發的,最後的姓名標示則是「周恩來」。

短短二十多個字,伍修權翻看了許久,眼神中的那絲疑惑卻始終沒有消散。

要知道,自從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在過去將近5年時間裏,伍修權一直奉命在東北地區領導軍事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甚至還得到了中央軍委領導甚至是毛主席的贊揚。

可現如今,

自己剛剛回到湖北老家探親,就收到了這樣一份電報,字裏行間無不透露著急迫,周總理究竟要做什麽呢?

想了許久,伍修權都沒能琢磨出個所以然,而此時,湖北省委書記李先念卻已經來到了家門口。

簡單寒暄幾句後,伍修權便和李先念乘車趕往省軍區機場,從北京遠道而來的一架飛機、正靜靜地停在跑道上,隨時準備著起飛。

顧不得和李先念等人交談太多,伍修權便登上舷梯,等到了北京之後,早已等候多時的周恩來開口便說道:「你這身軍裝,以後恐怕是穿不了了」。

聞聽此言,伍修權只覺得眼前有些發黑,差點一個踉蹌跌倒在地上。

要知道,在紅軍時期,他就奮戰在第一線,這身軍裝穿了足足20年之久,而聽周總理所言,自己恐怕以後與軍隊無緣了,伍修權心中肯定有著萬般不舍。

在努力平復了心緒之後,伍修權才強裝鎮定地問道:「周總理,我犯了什麽錯?為什麽要把我趕出部隊?」

周恩來並沒有解釋什麽,只是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先回去好好休息吧,有機會我會詳細給你解釋的」。

作為一名老革命家,伍修權還是有著十分嚴格的紀律性,也只好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回到賓館中靜靜等待。

那麽,周恩來為何要如此緊急地接伍修權進京呢?他所說的那番話,又是什麽意思呢?

通往莫斯科的專列

1950年10月1日,正是新中國成立的日子,史達林便迫不及待地派遣特使來到北京,在慶祝這一歷史時刻的同時、也與新中國建立了友好外交關系。

不久之後,蘇聯政府又特意發來邀請,

希望毛主席能夠參加不久之後史達林的70歲生日宴會,並且借此機會加深兩國之間的友誼。

對於這項邀請,毛主席是十分重視的,他特意安排工作人員準備了一車蜜桔、一車大蔥,還有其他的土特產作為禮物,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專列。

在臨近出發之際,毛主席還指著這些特產、頗為幽默地說道:「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咱們把這些特產帶過去,給史達林嘗嘗鮮嘛」。

1949年12月16日午夜,中國代表團的專列緩緩駛入莫斯科雅羅斯拉夫斯基車站,便受到了熱烈歡迎。

而毛主席也十分欣喜地對前來迎接的眾人說道:「朋友們,我這次有機會存取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首都,是生平很愉快的事。」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毛主席與史達林等人相談甚歡,便打算與蘇聯方面商談重新簽訂中蘇友好條約的事情。

原來,在此之前,也就是

1945年8月14日

,國民黨便派出代表與蘇聯簽訂了名為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的檔。

雖然名為「友好條約」,但其中的部份條款,由於國民黨代表宋子文等人的妥協,導致我們的 國家利益受損。

其中有一條就規定:中蘇共同管理長春鐵路、旅順港、大連港等重要的交通幹線和港口。

對於這份條約,向來奉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新中國自然是不能同意的,於是毛主席便決定、借著這次存取莫斯科的機會,提出與蘇聯重新簽訂友好條約的建議。

為此,毛主席還特意給身在國內主持政務工作的周恩來發去電報,希望他能夠盡快來到蘇聯,共同商議條約的細節問題。

「周恩來同誌,收到此電後,請當即於5天內準備完畢,攜必要助手和檔材料於1月9日動身,乘火車來莫斯科」。

周恩來眼中的「蘇聯通」

當身在北京的周恩來接到這封電報的時候,便開始細細斟酌此次存取蘇聯的人選。

要知道,這是新中國成立之後,首次成立代表團訪蘇、而且還要與蘇聯政府磋商新的友好條約,代表團成員必須要對蘇聯十分熟悉,最好是曾經在蘇聯生活過。

「究竟該選誰好呢?」

就在周恩來苦思冥想之際,一個人的名字突然閃入他的腦海,此人正是伍修權。

1925年的時候,年僅17歲、而且已經是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的伍修權便接到組織上的命令,要他收拾行裝前往莫斯科,全面地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

當他抵達莫斯科後不久,便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步兵學校,經過兩年時間緊張的學習後,被安排進入蘇聯遠東邊疆保衛局工作。1930年,伍修權加入了蘇聯共產黨。

在這5年的時間裏,伍修權不僅出色地完成了組織上交待的任務,而且對於蘇聯人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掌握得一清二楚。

正因如此,在周恩來的眼中,伍修權的確是個地地道道的「蘇聯通」,帶著他前往蘇聯是個不錯的選擇。

除此之外,更令周恩來放心的是,伍修權對於革命事業忠貞不渝的堅定信仰。

1931年,當伍修權得知,蔣介石妄圖建立獨裁政府,並且大肆組織兵力對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破壞的時候,毅然決然地向組織上送出了申請,希望能夠回國參加武裝鬥爭。

這封申請很快便得到了批準,伍修權回國後也正式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先後擔任瑞金紅軍學校教導員、軍委直屬第三軍政委、福建軍區汀連分區(汀州、連城)司令員等重要職務,參加了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1934年10月,伍修權又跟隨紅三軍團大部隊參加了萬裏長征,身為軍團副參謀長的他多次親率戰士們執行作戰任務,搶渡金沙江、血戰吳起鎮,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之後的漫長抗戰歲月中,他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擔任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處長,並搭建起了延安與蘇聯當面溝通的紐帶。

直到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伍修權才被調離大西北,前往東北軍區司令部擔任參謀長,與國民黨反動派周旋。

在仔細翻看了伍修權的履歷之後,周恩來便認定,他就是此次訪蘇代表團成員的不二人選。

考慮到當時他還屬於軍事幹部,於是周恩來先給中央軍委軍事訓練部部長蕭克發去電報,並請蕭克轉發給伍修權,要他立即來北京一趟。

由於當時組成第二批代表團訪蘇、只有中央少數領導知曉此事,所以當伍修權抵達北京後,周恩來並未透露具體的任務,只是嚴肅地說道:「你這身軍裝,以後恐怕是穿不了了」。

而伍修權卻誤以為是自己犯了什麽錯誤,苦思冥想也想不出什麽頭緒。

直到幾天之後,周恩來再次找到他,才說明了實情。

「毛主席前往蘇聯存取的事情,想必你肯定是知道的,現在我們要組成第二批代表團到蘇聯去,去簽訂新的條約」。

聞聽此言,伍修權心中的那塊石頭終於落地,此時他的心情也開始激動起來。

畢竟他在蘇聯生活多年,莫斯科可以稱得上是他的「第二故鄉」,眼下自己就要作為代表團成員存取蘇聯,終於可以到那片闊別許久的土地上再看一看了。

於是,伍修權興奮地敬禮說道:「謝謝總理的信任,到蘇聯後、我一定不給您丟臉」。

而周恩來總理也當即任命他為政務院外交部副部長、兼任外交部蘇歐司司長。

「外交將軍」

1950年1月10日,第二批中國代表團正式出發,乘坐火車前往萬裏之外的莫斯科。

此次旅程大約需要10天時間,而伍修權一刻也沒有松懈,他整天跟在周恩來的身邊轉譯俄文資料,並且一同商議擬定中蘇友好條約的草稿。

當一行人抵達莫斯科後,周恩來先是在車站與前來迎接的蘇方人員發表了一番演說,精通俄語的伍修權則全程轉譯,沒有絲毫的疏漏。

而當周恩來總理與毛主席會面之後,中蘇會談也正式開始,經過長達半個月的漫長磋商,雙方終於在2月14日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在凱瑞姆林宮的簽字儀式上,伍修權特地拿來了早已準備好的筆墨紙硯,悉心研磨好墨汁後擺放在了周恩來總理的身邊。

正是此次訪蘇之行,徹底改變了伍修權的人生軌跡,他的工作重心也從軍事指揮轉移到了外交事業上來。

1950年11月,聯合國安理會在審議「美國武裝侵略台灣案」的過程中,他雖然脫下了戎裝、但卻用筆鋒做劍,在演講台上慷慨陳詞,斥責美帝國主義對中國領土的窺視與侵略。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懷仁堂內舉辦了盛勢宏大的開國授銜儀式,由於當時伍修權擔任外交部副部長兼駐南斯拉夫大使,已經不在軍隊工作,按照規定並未被授予軍銜。

不久之後,伍修權回國述職,受到了毛主席的親自接見。

當他將南斯拉夫的情況匯報完畢之後,毛主席欣慰地點了點頭,十分滿意地說道:「雖然你在軍隊的時候,表現得非常出色,但現在看來,搞外交才是最適合你的」。

聽到主席的盛贊,伍修權顯得有些受寵若驚。

毛主席則是繼續笑著問道:「沒有給你授銜,組織上是有考慮的,畢竟你已經離開了部隊……」

還沒等毛主席說完,伍修權立馬回應道:「主席,我當初參加革命,也不是沖著軍銜去的。國家越來越強大,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才是我最期望的」。

看著他誠摯的眼神,毛主席不禁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雖然你沒有了軍銜,但依我看哪,你是不可多得的外交將軍,一個人可抵千軍萬馬!」

在「十年動蕩」期間,伍修權因為性格耿直,受到了一些「倒行逆施」之人的迫害,被免去了所有職務。

直到1975年初,毛主席在和周恩來談及南斯拉夫問題時,突然提起了伍修權,便問道:「我記得他是首任駐南大使,現在幹什麽去了?」

對伍修權經歷早有耳聞的周恩來只能無奈地說道:「他現在過得不好……」

在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後,毛主席親自派人將伍修權接到了中南海豐澤園,一番暢談之後,便詢問他對於工作有沒有什麽考慮。

而他也直接表示,自己是軍隊出身的,現在希望再回部隊裏工作。

1975年4月,毛主席親自批準、任命伍修權擔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專管外事工作。

然而,短短一年之後,周恩來總理、毛主席便相繼離世,這對於伍修權打擊很大。

要知道,這兩位偉人可以稱得上是他前進道路上的引路人。

如果沒有周總理的安排,他就不可能接觸外交工作,更不可能在新中國的外交事業上做出如此巨大的成績。如果沒有毛主席的支持,他也沒有機會再次回到工作崗位上。

所以,當伍修權聽聞這一噩耗的時候,表現得悲痛不已。

好在他沒有忘記毛主席、周總理的囑托與期望,再次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奮鬥到底。

直到1997年,已是89歲高齡的伍修權病重之際,仍然對身邊前來探望的同誌們囑咐道:「一定要堅持奮鬥……要讓新中國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