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高一歷史下冊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2023-12-07歷史

第四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

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

文藝復興

1.含義:文藝復興是14世紀到17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

2.背景

(1)根本原因: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2)文化基礎:西厄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義大利擁有豐厚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澱,又從東方汲取了大量文化養料。

(3)人才優勢: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

3.實質: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

4.精神內核:人文主義

(1)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

(2)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

(3)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

5.成就

領域

人物

特點

文學

三傑

但丁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

彼特拉克

薄伽丘

美術

三傑

達·芬奇

運用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突破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米開朗琪羅

拉斐爾

6.擴充套件

(1)時間:15世紀後期,文藝復興擴充套件到歐洲各地。

(2)代表:英國的莎士比亞,他的作品【哈姆雷特】【李爾王】等,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

7.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長期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註人本身與現世世界。

二、宗教改革

1.背景(1)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2)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

2.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興起: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痛斥教廷推銷贖罪券的欺騙行為。

(2)內容①改革教義:認為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②改革教會: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

(3)結果: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3.其他國家的宗教改革:建立了獨立於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爾文派和英國的國教影響最大。

4.宗教改革的影響(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

(2)有利於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3)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三、近代科學的興起

1.背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

2.表現(1)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建立起一種新的宇宙觀。

(2)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萬有重力定律,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

(3)光學、熱學、電磁學、解剖學等領域也取得了巨大進步。

3.意義

(1)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

(2)確立了透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

(3)科學革命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四、啟蒙運動

1.背景(1)隨著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的發展,人們的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

(2)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

2.含義:以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治帶來的黑暗。

3.歷程:17世紀,英國出現早期啟蒙思想。18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18世紀後期,啟蒙運動達到高潮,並擴充套件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

4.精神內核:「理性」,強調獨立思考與自主精神。

5.主張

思想家

觀點

共性

孟德斯鳩

強調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相互監督、制衡

認為判斷是非的標準是人的理性;相信進步,相信在科學和教育的作用下,社會將趨於完美;對未來社會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法治和權力制衡等

伏爾泰

寄希望於「開明」君主進行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

盧梭

主張主權在民

亞當·斯密——「現代經濟學之父」

認為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

康德——啟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認為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民主、自由、平等

6.影響

(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

(2)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於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

(3)啟蒙思想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