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是「包青天」原型之一,歷事3帝,5次求退休,帝不允:辦案去。

2024-01-01歷史

在閱讀此文章之前,辛苦您點選一下「關註」和「點贊」,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厚愛。

1076年,已逾花甲之年的趙抃,深感歲月不饒人,精力日漸衰退,無法再肩負朝廷重任,遂生歸隱之心。

趙抃在北宋時期擔任了多屆官職,他曾經在三個皇帝手下任職,並五次請求退休,但皇帝並未批準。

此次,他決心拋卻世間繁雜,尋覓山間清幽,過上悠然自得的生活。因此,他毅然決然地向宋神宗呈上了懇切的還鄉之請。

聞此訊息,宋神宗神情驟變,怒氣沖沖。身旁的內監見狀,驚得連忙退避三舍。

待神宗怒火稍平,其中一位內監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為何如此動怒?」神宗二話不說,將手中的奏折狠狠地擲給內監。奏折上赫然寫著趙抃的請辭書。

內監低聲念叨:「趙大人如此執著,這已是第五次上書請辭了。」

既然趙抃屢次請辭,宋神宗為何遲遲不肯放他離去呢?這鐵面禦史趙抃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01

趙抃出身貧困,考取進士,入朝為官

趙抃,生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年少時便成為孤兒,生活困苦。然而,他並未因此消沈,反而在長兄趙振的撫養下,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毅力和才情。他潛心致誌,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為日後的輝煌人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時光荏苒,景祐元年(1034年),趙抃以優異的成績考中乙科進士,從而步入了仕途。他被任命為武安軍節度推官,面對這一職位,他盡職盡責,秉公執法。

當時,有人在大赦前偽造公章,在大赦後使用,此行為觸犯了法律。執法人員認為其罪當死,然而趙抃卻不這麽認為。

他以獨特的洞察力,深入剖析案情,最終為罪犯辯護道:「大赦前未使用公章,大赦後亦未制造公章,其無罪。」他的辯護有理有據,最終使罪犯得以免於一死。

此後,趙抃歷任崇安、海陵、江原三縣知縣,以及泗州通判。在任期間,他勤政愛民,深受百姓愛戴。無論在何處任職,他都以民為本,積極推行善政。

在濠州知州不按規定給士卒發放衣食等物的情況下,導致兵士們怨聲載道,甚至揚言要兵變。知州畏懼之下,太陽還未下山就緊閉城門不辦公。

轉運使得知此事後,函令趙抃代為處理。趙抃接令後,不畏艱險,迅速趕往濠州。他抵達濠州後,並未急於行事,而是像平時一樣從容辦公。他深入了解情況,安撫民心,最終成功地平定了濠州的動蕩局勢。

趙抃的才情和膽識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他的事跡傳頌一時,成為朝廷中一顆耀眼的新星。

然而,他並未因此驕傲自滿,反而更加謙遜低調。他在官場上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不為權勢所動搖。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成為後人敬仰的楷模。

此事過後,趙抃為人正直,而且處理問題也很公正的名聲漸漸傳開,不久被朝廷調到京師做官。

02

貴人相助,鐵面無私,聲震京師

翰林學士曾公亮,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然而他與趙抃素未謀面。盡管如此,他卻力薦趙抃為殿中侍禦史,這一舉動引起了朝廷的廣泛關註。

趙抃上任後,不畏強權,不懼奸佞,彈劾之事無所避諱,他以剛正不阿的鐵面形象著稱,令京師之中的官員無不敬畏。

趙抃深知君子的德行對於國家的重要性,他主張君子應當以德行為先,為國家社稷著想。他強調君子之道在於正己,而小人之道則在於取巧。對於小人的過失,雖然輕微,但仍需予以清除;而對於君子的過失,則應予以保全,助其修身養性,成就德行。這一見解深刻而獨到,令人嘆服。

在朝廷中,趙抃以直言敢諫著稱。他對於權貴佞幸的彈劾無所畏懼,無論面對多大的壓力,他始終堅守正義的立場。他的鐵面形象不僅令奸佞之徒望而生畏,更贏得了百姓的敬愛和信任。

在皇祐六年(1054年)秋,宋仁宗張貴妃(後追謚溫成皇後)病逝後,趙抃對於朝廷中的一些不正之風深感憂慮。他對於劉沆身兼數職的行為提出了質疑,認為這有礙政體之清明。

同時,他也指出了宰相陳執中學識不足、行事乖謬的問題,以及宣徽使王拱辰等人行為不法的問題。對於樞密使王德用、翰林學士李淑的不稱職行為,趙抃更是毫不留情地予以彈劾。

在趙抃的堅持下,這些不稱職的官員最終被罷免。然而,趙抃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認為吳充、鞠真卿、刁約等人因制裁禮儀院吏佐而獲罪是不公正的,馬遵、呂景初、吳中復等人因議論宰相梁適而遭貶也是不合理的。他挺身而出,為這些被冤枉的官員辯護,最終使得他們得以平反昭雪。

趙抃的正義之舉得到了朝廷內外的一致贊譽。他的鐵面形象不僅令奸佞之徒望而生畏,更贏得了百姓的敬愛和信任。他的清廉剛正之風範傳頌於世,成為後世官員的楷模。

然而,趙抃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他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他始終堅守著君子的德行和操守,以身作則,為朝廷和百姓樹立了一個完美的榜樣。

總之,趙抃是一位清廉剛正、鐵面無私的官員。他的正義之舉不僅令奸佞之徒望而生畏,更贏得了百姓的敬愛和信任。他的風範傳頌於世,成為後世官員的楷模和榜樣。

03

肩擔道義,上言政事,被貶虔州

在京師,趙抃擔任過右司諫。在這個重要的職位上,他以鐵肩擔道義,以妙手著文章,為朝廷的清明與百姓的福祉盡心竭力。

當時,宮中有一位名叫鄧保信的內侍,勾結退兵董吉,在禁宮之中煉丹修道,妄圖借此迷惑聖聽。趙抃對此深感憂慮,他以西漢的文成、五利,以及唐代的鄭註等妖道為例,尖銳地指出鄧保信等人的危害。他言辭犀利,直指要害,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無處遁形。

然而,宦海之中波譎雲詭,陳升之因與宦官勾結而升遷。趙抃與諫官唐介、呂誨、範師道等人義憤填膺,他們不畏強權,不懼報復,毅然揭露陳升之的奸邪面目。

他們上書二十多次,彈劾其非,終於使陳升之被罷免。然而,趙抃也因此被撤職,外放虔州任知州。

虔州素來民風淳樸,然而治理不易。趙抃到任後,推行嚴而不苛的政令。他深知為政之道在於得民心,因此特別註重與民休息。

他下令各縣令層層監督,使政令得以順利執行。在他的治理下,虔州的社會秩序逐漸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各縣令都心悅誠服地盡其所能為民服務,而監獄也逐漸空無一人。

趙抃不僅在治理地方上表現出色,他更是一位體恤民情的官員。當他了解到嶺外的一些官員去世後,家人無法歸葬的情況時,他深感同情。

於是,他親自督造百艘船只,並告誡各郡:「官宦人家有無法回家的,我都願意提供幫助。」此舉讓那些身處困境的人得以歸鄉安葬親人,趙抃的善舉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贊譽。

此後,趙抃回京任侍禦史知雜事,又改任度支副使,升任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在這個職位上,他展現出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堅定的原則立場。

當時的前任宰相賈昌朝巡視大名府,試圖透過權勢幹預趙抃的工作。然而,趙抃堅守正義,不畏強權,堅決檢查府庫。

賈昌朝見狀不悅,試圖以先例為由阻止趙抃的行動。然而趙抃卻以理服人:「魏郡不查,其他郡就不會服氣。」最終堅持查驗府庫。這一行動彰顯了他的剛正不阿和堅持原則的精神。

在河北都轉運使任上,趙抃還遇到了一件棘手之事。當時因未能按期招募夠義勇鄉兵而受罰的官吏已達八百余人。趙抃奉詔督責此事,他深知此事牽涉甚廣,處理不當會引發更大的紛爭。

於是他奏請仁宗皇帝從寬處理那些受罰的官吏,待農閑之時再行招募之事。仁宗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受罰者得以平反昭雪,義勇也招募足夠,賈昌朝也因此對他心悅誠服。

趙抃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在宦海中沈浮,但他始終堅守正義和良知。成為一代名臣,他的故事,激勵著後人追求公義與良知,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

04

趙抃晚年功成身退

宋英宗之位未及四載,便抱恙而終,年僅三十有六。其後,天之驕子,年僅十九的宋神宗趙頊承繼大統,承天之佑,繼往開來。

聞趙抃之軼事,神宗心生敬仰,遂召其自蜀地回京,再度拜為諫官。朝臣對此舉皆感困惑,神宗則坦然言道:「朕欲納趙抃之直言,以輔朕躬。」

每當朝政有失,趙抃必密奏以陳。神宗亦親筆回之,以示尊重。年輕的皇帝深信,變法可解國困。

此時,王安石執掌政局,他提出的變法之策,富國、強兵、選士之法,構思宏偉,然實行起來卻民怨沸騰。

趙抃對此深感憂慮,他力陳國家財政困乏,豈能強兵?兩人於朝堂之上爭論不休。

爭執無果,趙抃自覺年老力衰,無力再理朝政。於是連上五疏,懇求告老還鄉。然而神宗皆未允準。

恰逢蜀地戍卒作亂,神宗思良將而不得。趙抃雖已六十八歲高齡,聞之即應召請行。然他提出條件:「臣若得勝而歸,懇請陛下準臣歸隱。」神宗為穩蜀地,無奈答應。

趙抃至蜀,即上疏神宗:「臣望陛下勿事事皆報。臣定當穩守蜀地,安撫百姓。」神宗準奏。

趙抃此番蜀行,汲取前車之鑒,不再用刑峻法。他耐心勸導叛亂之卒長:「我與你同齡,孤身入蜀,為天子鎮守一方。你亦清廉自守,統率士卒。待戍期結束,歸家與妻兒團聚,豈不美哉?」

或許是趙抃的誠心打動了他,卒長解散了叛亂之人。蜀地恢復安寧。

神宗見趙抃功成而返,履行前言,準其辭官歸隱。此時趙抃已七十二歲高齡,告別了繁華的朝廷。

趙抃的為官之道體現了忠誠、公正、清廉的品質,他的一生都在為國家和人民奉獻。

在政治上表現出色,他彈劾不避權貴,以「鐵面禦史」著稱。他善於治理,為政簡易,長厚清修,註重法治與德治的結合。在地方治理方面,他興修水利、救災賑荒,深得民心。在中央任職時,他直言敢諫,曾多次上疏彈劾官員,為民請命。

此外,趙抃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他的詩文清新自然,意境深遠。他的著作【趙清獻公集】流傳至今,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

總的來說,趙抃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清官。他的一生充滿了智慧和才華,他的品德和行為成為後世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