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彭德懷與劉伯承,都遭到錯誤批判,為何後來的境遇截然不同

2024-01-13歷史

彭德懷與劉伯承,都是功勛卓著的開國元帥,長期以來都擔任重要職務,位高權重。

不過,到了50年代末期,兩人都遭到了錯誤批判,但兩人後來的境遇卻有著天壤之別,這是什麽原因呢?

先來說1958年遭到錯誤批判的劉伯承元帥。

新中國成立後,中央號召「以俄為師」,全國各個領域都在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劉伯承主持的南京軍事學院,自然也是如此。

不過,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過頭的現象,凡事以蘇聯的標準為標準,沒有考慮中國的實際情況,結果造成了很多水土不服的現象,也引起了劉伯承的註意。

早在1956年8月,劉伯承在寫給教職員工的一封信中,就談到要反對教條主義,學習蘇聯的經驗是為了運用到中國的實際中,要註意學用結合,不要盲目照搬。

但是,劉伯承因為身體原因,去了上海治病,軍事學院由陳伯鈞代理院長,後來又換成了廖漢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沒有很好地落實劉伯承的要求。

因此,到了1958年,在「反教條主義」的運動中,軍事學院就成為了重點整治的物件,毛主席還在一次會議上生氣地說:「現在學校奇怪得很,中國革命戰爭經驗不講,專門講‘十大打擊’,而我們幾十個打擊也有,卻不講……不知道軍事學院、訓總到底有多少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列主義本來是行動的指南,而他們當作死條條來啃,馬克思、列寧的話,一定批評他們是教條主義!」

不過,毛主席也知道劉伯承正在養病,軍事學院的問題跟他關系不大,就指示說:「讓劉伯承同誌好好休息,可以不來參加會議作檢討,表示個態度就可以了。」

但是,劉伯承還是拖著病體來到了大會現場,主動作了檢討,把很多問題都攬到了自己身上,保護了軍事學院的很多現任領導。

所以,當劉伯承作完檢討後,現場的一千多人都非常感動,熱烈鼓掌,表示了對他的敬重。

這次會議結束後,劉伯承雖然受到了批判,但實際上並沒有受到太大的牽連,後來被任命為中央軍委戰略小組組長,還參與指揮過對印自衛還擊戰,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在動蕩的年代裏,經毛主席提議,劉伯承當選為中央軍委副主席,雖然因為身體原因,沒有做很多具體的工作,但也充分體現出了中央對他的信任和支持。

1986年10月7日,劉伯承元帥病逝,活了94歲高齡,善終。這一點,無疑要比彭德懷好多了。

在劉伯承受到錯誤批判的第二年,彭德懷也受到了批判,就是著名的廬山會議。

1959年的廬山會議召開時,彭德懷本來是不打算去的,因為他剛剛從國外出訪回來,身體非常疲憊,還要抓緊時間整理一下這次出訪的材料,就向中央請假,不準備參加這次會議了。

但是,毛主席還是堅持讓他參加,黃克誠也勸他不要搞特殊,彭德懷只好去了廬山。

這次會議的初衷,其實和彭德懷的想法是一致的,都是要糾正大躍進中的左傾錯誤,但是,快到會議結束的時候,彭德懷認為大家都沒有說到位,都在隔靴搔癢,就連夜寫了一封長信,如實反映了大躍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送給了毛主席。

沒想到,就是這封信,讓廬山會議一下子轉變了方向,開始批判彭德懷。

雖然大多數人都贊同彭德懷的觀點,也都認為那是一封實事求是的信,但是,隨著會議風向的突變,大家也都開始轉而批判彭德懷,說的話越來越重。

彭德懷的脾氣大家也都知道,寧折不彎,壓力越大,反抗越大,因此,面對大家的指責和批判,彭德懷始終不低頭,不認罪,拒絕檢討。

一次會議結束後,毛主席想和他單獨談談,但是,彭德懷裝作沒聽見,扭頭走了。

彭德懷的這個態度,讓很多人都對他很擔心,葉劍英就特地去找他,推心置腹地和他談話,這才讓彭德懷答應了寫檢討。

不過,可想而知,彭德懷的檢討多少是有些違心的,雖然勉強過了關,但還是被撤銷了職務,從此離開了政治舞台。

1965年,彭德懷雖然有過一次短暫的復出,但隨著那場運動的到來,彭德懷又被關進了監獄,最終在1974年11月29日郁郁而終,享年76歲。

這就是彭德懷與劉伯承的不同結局,都說性格決定一切,兩位元帥的人生遭遇,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