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粟裕:「淮海戰役是我指揮的」,秘書扯了扯他衣服,試圖打斷他

2024-07-19歷史

在解放戰爭時期,淮海戰役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英勇無畏和卓越智慧的光芒。這場波瀾壯闊的戰役,不僅是軍事史上的奇跡,更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一役。

然而,關於淮海戰役的指揮歸屬,卻曾引發過不小的爭議。鄧小平同誌和粟裕將軍都曾說過「淮海戰役是我指揮的」,這兩種看似矛盾的說法,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真相?

我們將時間回溯到1978 年 7 月 27 日,這一天,南京電影制片廠的影視編導石征先,為了創作關於【淮海戰役】的書籍,前往采訪身體欠佳的粟裕。

原本規定的 20 分鐘采訪時間,因粟裕的熱情與執著,變成了長達 4 個小時的深入交流,連午飯也在粟裕處解決。

就在這次采訪中,粟裕開門見山地說道:「淮海戰役是我指揮的。」一旁的秘書扯了扯他衣角,試圖阻止,粟裕卻堅定地推開秘書的手,繼續闡述自己的觀點。

石征先被這句話深深震驚,並將俗語粟裕將軍的原話其記錄下來。

石征先之所以震驚,是因為在這之前,鄧小平同誌也說過同樣的話。那麽歷史的真相是怎樣的呢?

圖:淮海戰役前委:粟、鄧、劉、陳、譚

1948年,淮海戰役打響之時,中央軍委成立了由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和譚震林組成的淮海戰役總前委,其中鄧小平為總前委書記。

作為戰役的最高領導人,鄧小平稱「淮海戰役是我指揮的」,自然在情理之中。然而,粟裕的說法同樣具有堅實的依據,並非是在爭功邀賞。

淮海戰役的戰略構想,最初正是粟裕提出來的。從早期的「小淮海」構想到後來規模宏大的「大淮海」規劃,粟裕的戰略眼光和智慧得到了中央軍委的高度肯定。

這一構想的提出,為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而且,在戰役實際進行過程中,華東野戰軍成為了主要的作戰力量。

從參戰人數來看,華野動員的兵力多達 40 多萬人,出動了 16 個縱隊加 4 個旅,而中野出動了 7 個縱隊加 3 個旅,兵力不到 20 萬人,華野的兵力幾乎是中野的兩倍。

在武器裝備方面,華野更是具有明顯的優勢,一個炮兵團的炮彈數量甚至超過了中野所有部隊的炮彈總和。正因如此,華野承擔了眾多艱巨的攻堅任務,成為了戰役中的主力先鋒。

從殲敵成果來看,華野的表現更是令人矚目。華野共消滅了國民黨 4 個兵團,分別是黃百韜兵團、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和孫元良兵團;而中野只消滅了黃維兵團,且還是在華野的協助下完成的。

在具體的殲敵數量上,華野殲敵 44 萬人,中野殲敵 11 萬人,華野的殲敵數量是中野的四倍之多。

這些輝煌的戰果充分彰顯了粟裕卓越的指揮才能和華野全體將士的英勇無畏。

毛主席也曾多次高度贊揚粟裕在淮海戰役中的貢獻,直言「淮海戰役,粟裕立了第一功!」這無疑是對粟裕指揮才能和功績的最大肯定。

值得註意的是,淮海戰役的「總前委」與其他戰役的「總前委」有所不同。在戰役期間,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在中野指揮部,粟裕、譚震林在華野指揮部,五位成員直到戰役後期才第一次見面。

這意味著在戰役的大部份時間裏,並非是由總前委統一指揮,而是兩大野戰軍各自指揮作戰。

綜上所述,鄧小平胡粟裕都說「淮海戰役是我指揮的」,其實並無沖突,只是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事實。

從整個戰役的統籌和領導層面來看,鄧小平作為總前委書記,承擔著最高領導的責任;而從戰役的具體作戰和實際貢獻層面來說,粟裕指揮的華野在兵力投入、武器裝備、殲敵數量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功勞顯著。

淮海戰役的偉大勝利,是毛主席英明領導下的結果,是兩大野戰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共同拼搏的成果。

在這場偉大的戰役中,每一位參與者都是英雄,他們的奉獻和犧牲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我們不應過分糾結於指揮之功的歸屬,而應從整體上去緬懷和歌頌這場戰役所展現出的偉大精神和不朽功績。

回首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淮海戰役的硝煙雖已散去,但它所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永遠熠熠生輝。它告訴我們,團結一心、英勇無畏、智慧謀略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