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86年,江西一老婦去烈士園為丈夫掃墓,卻意外發現了自己的墓碑

2024-08-09歷史

【前言:】

1986 年,在江西興國縣的烈士陵園中,出現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婦,其飽經風霜的面龐上,淚珠滿布。伴隨老婦的行進,眾人抵達一座刻有「賴來發烈士之墓」的墓碑處。

據老人講述,此處安葬的乃是她於抗戰時期成婚的丈夫。老人佇立在墓碑前,悲痛萬分,那段歲月的記憶再度湧上心頭。就在這時,她的目光掃向一旁的墓碑,其上的名字令她大驚失色,她指著那墓碑上的名字道:「此乃我也!」

在這座墓碑之後,究竟隱藏著何種鮮為人知的故事?

【義無反顧參加革命】

1935 年,在武漢漢口郊外,一樵夫欲上山砍柴之際,於遠處一山坡下方,望見一女子正竭力掙脫束縛她的繩索。見該女子身形瘦弱,且周遭並無他人,樵夫推測此女或許是被土匪劫持後,拼死逃出的某家姑娘。

出於惻隱之心,樵夫為女子松綁。女子獲釋後,當即詢問樵夫:「老者,您可曾見到與我年歲相仿的同伴?」樵夫搖頭表示:「我初至山上,僅見您一人,然您可將其姓名告知於我,我願幫您找尋。」

女子察覺樵夫並非惡人,遂把自身經歷予以道出。

劉法玉,1913 年生於江西興國澄江村。彼時,中國戰亂頻繁,民眾生活困苦異常,一個孩子的誕生於一個家庭而言,是頗為沈重的負擔。

劉法玉降世後,因其為女嬰,其父母盡顯失望之色,遂為其取名劉法玉,乳名「沙秀子」。蓋因女娃氣力不足,難以協助農事。故而在她七歲之時,其父母僅為些許聘禮,便將她送至鄰村賴家充作童養媳。此乃那個時代婦女之悲哀。

歲月更叠,劉法玉飽嘗寄人籬下的艱辛,然而她並未就此屈從於命運。在其 19 歲時,她與年長自己一歲的丈夫完婚,自此正式成為賴家的媳婦。

1930 年,紅色革命席卷整個江西,劉法玉的故鄉亦燃起革命烈火。特別是【關於婦女運動的決議案】獲透過後,農村婦女皆具獨立之思想。

長期飽受壓迫的劉法玉加入了農會,並如其他革命女性一般剪去長發,象征著全新的開端。對於她的這一轉變,家中親人並未表示反對,其婆婆更是拍著大腿言道:「當下世道已變,婦女亦可主宰自身,甚好!」

在家人的支撐下,劉法玉鼓動丈夫賴來發一同加入紅軍,她擔任紅三軍團五師洗衣班班長。她不在意職務層級,一心踏實苦幹,不久其勤勉便受到上級關註,遂將她調至衛生隊,輔助處理戰士的創傷。

在彼處,劉法玉習得了諸多護理學識,亦從當地中醫處練就了一身好本領。憑借卓越的學習能力與紮實的護理知識,劉法玉再度晉升為衛生班班長。

目睹在自身護理下活力煥發的戰士們,劉法玉切實領會到了生命的價值。只要革命可告成,無論多艱辛多勞累皆為值得。

三年後,劉法玉調至福建醫院。彼時,紅軍物資極度匱乏,且受國民黨壓制,諸多救治藥材缺失。倘若戰士連基本的醫療保障都無從談起,那革命又如何推進?在此情形下,劉法玉覓得了對策。

在身為童養媳的那段歲月中,年僅7歲的劉法玉,為避免仰人鼻息、無功受祿,便上山采掘野菜,用以飼養家中家畜。也正因如此,她對山上何種野草可治病,何種野草不可用,皆了如指掌。隨後,劉法玉不顧生命危險,獨自前往匪患猖獗的山上采藥,每次出行都長達數日。

劉法玉具備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質,其精神讓戰友們欽佩不已。她之所以能夠達到如此境界,緣由在於其內心懷揣信仰,堅信中國終有一日會實作解放。

1933 年,劉法玉投身中國共產黨,化作一名切實的革命鬥士。

在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後,中央實施戰略轉移,劉法玉、蘇蓮以及鐘三秀被安排至彭德懷所率紅三兵團的下屬衛生隊,由此踏上了漫長的長征征程。

【風雨中的巾幗英雄】

1933 年,劉法玉與戰友蘇蓮、鐘三秀隨彭德懷所率部隊實施戰略轉移。劉法玉未曾接受過教育,不明戰略轉移為何物,亦不知戰鬥之策略,然其深知跟隨黨前行定然無誤。

行進途中,諸多艱難險阻,劉法玉從未言苦,戰友們對其深感欽佩,稱從未見過如此吃苦耐勞之女子!而劉法玉僅是淡然一笑,未予在意。

當大部隊初離井岡山之際,即遭逢敵人,層層敵軍構築起封鎖線,妄圖剿滅紅軍。然而,紅軍之精神堅不可摧,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同敵人展開激烈鏖戰,突破一重又一重封鎖線。

然敵眾甚多,紅軍亦受諸多沖擊。劉法玉等醫護人員通宵達旦地為一批接一批的戰士進行包紮。劉法玉精神高度集中,不敢有絲毫懈怠,唯恐有生命在其手中消逝。

當日,劉法玉如平素那般為負傷的戰士進行包紮敷藥時,忽聞一個稔熟的聲音,此聲源自她的丈夫賴來發。

她欣然回首探尋,果真覓得了那熟悉之聲的來源,她喚道:「來發!」賴來發聞聲望去,闊別多年的兩人欣喜至極,淚濕眼眶,相擁而抱。

投身革命後,劉法玉便與賴來發斷了聯系。劉法玉多次試圖探尋丈夫的訊息,卻如石沈大海,杳無音信。

闊別許久後再度相聚,二人心中滿是欲向對方傾訴之言,然而臨到開口時,卻難以吐露只言片語,多年的思念唯以淚水來詮釋。但當下並非適宜的重逢之機,劉法玉尚有病人亟待診治,賴來發亦需重回戰場。最終,劉法玉僅向丈夫道出一聲:「珍重!」而後,兩人便就此別離。

在彭德懷的統率下,紅軍接連沖破三道封鎖線。對於這渴盼已久的勝利,戰士們並無喜悅之情。前方尚有諸多危險,後方又有「惡狼」追擊,戰士們身心俱疲。劉法玉更是疲憊至極,閉眼便能入睡,然而她緊繃的神經始終未懈,她明白自己此刻不能倒下。

劉法玉的身體仿佛不再受大腦支配,她逐漸和部隊拉開了距離。彼時,她還攙扶著一位負傷的戰士。

劉法玉覺得自身軀體愈發沈重,似要傾倒。就在此時,一名紅軍戰士行至他們跟前言道:「這二位同誌,務必要堅持住,切不可落伍。」那雄渾的聲線以及濃厚的湖南腔調,使乏力的劉法玉即刻振作起來。

紅軍戰士與她共同攙扶著傷員前行,劉法玉頓覺肩上壓力減輕不少。她滿懷感激地看向這名戰士,欲言又止之際,紅軍戰士卻搶先說道:「只要我們信念堅定,敵人便無法將我們擊垮。敵人愈是張狂,我們愈要與之抗爭。同誌,您覺得呢!」

劉法玉鄭重頷首,言道:「沒錯,你所言極是。」借由這名戰士之助,劉法玉得以跟上部隊。此時,又有一名小戰士前來,其手中牽著一匹馬。小戰士道:「彭司令,上馬休憩片刻吧!」劉法玉雙目圓睜,倍感驚詫,投身革命多年,此乃她首次得見聲名遠揚的彭德懷。此乃她終生難忘之事。

自與丈夫上次團聚後,劉法玉始終堅信二人定會再度相聚。然而,命運多舛,她的丈夫在又一次戰鬥中壯烈犧牲。

1934 年 11 月,紅三軍團於湘江血戰結束後踏入貴州境內。一日午後,部隊遭逢敵人突襲,須臾間,槍聲大作,爆炸聲回蕩於整個山谷之間。山中的鳥獸受此驚嚇,紛紛奔逃。在與敵人直面抗衡之際,紅十四團團長李天佑引領部隊迅疾占據高地,展開反擊。

於炸彈隨時可能墜落的戰場之上,劉法玉不顧生命安危,在戰場間奮力穿行,她竭盡所能地將一名名被炸傷的戰士背負至安全區域,而此地的醫護人員早已展開救治行動。

歷經一日一夜的鏖戰後,山野間屍橫遍野,敵軍雖被擊垮,然我軍亦損失慘重。衛生隊隨之愈發忙碌。於一片悲號聲中,戰友蘇蓮尋到她:「劉法玉同誌,我方才見到賴來發同誌了。」蘇蓮在戰場上搜尋尚存生機的戰士之際,卻察覺賴來發已然殞命。

噩耗傳來,劉法玉一時未能反應過來,直至蘇蓮告知她:「你速去檢視!此處由我處置。」劉法玉方如夢初醒,匆忙奔向戰場。一番找尋後,劉法玉總算尋得賴來發的遺體,其胸前有兩處偌大創口,血跡已幹,劉法玉不禁悲聲痛哭。

短短幾分鐘後,劉法玉便重返崗位,其言簡意賅:「此處諸多戰士需我協助,我當歸來。」

戰爭促使劉法玉這位柔弱女子愈發堅毅,恰似於風雨中前行的中國。

【不幸被抓,與部隊失去聯系】

1935 年夏,劉法玉隨部隊抵達四川冕寧。因醫療物資極度匱乏,眾多戰士的傷口出現發炎潰爛狀況。無藥可用,只得冒險赴武漢購置藥品,為紅軍供應藥物的是劉家廟醫院的曹醫生。

曹醫生與劉法玉乃舊友,由其負責此次藥品購置實乃恰當之選,故而劉法玉當機立斷承接此任務,與她一同前往的尚有鐘三秀同誌。

此項任務表面看似簡易,實則危機四伏,倘若敵人察覺其身份,那她們即便擁有雙翼也難以脫身。然而,為了戰士們的性命,劉法玉毅然決然地邁上了這條艱險之路。

次日清晨,劉法玉與鐘三秀身著平民服飾,融入進城的民眾之中,她將街頭的信件藏於懷中。城門口盡是搜查的警員,劉法玉察覺到她們不可貿然前行,否則極有可能被擒獲。

此刻,她留意到一旁正在行乞的難民,遂走向兩位身形與她們相仿的姑娘,言道:「我們能否以新衣衫換取你們的舊衣衫?」此等美事,那兩位難民自是欣然應允,毫不遲疑地完成了衣物交換。

見兩名「叫花」入城,那些警察未加詳查,便捏鼻且不耐煩地言道:「走,速走!」劉法玉與鐘三秀順利蒙混過去,甚是欣喜,依約抵達了與曹醫生會面之處。

曹醫生交予劉法玉一張「藥方」,其中載明:明日淩晨四點,於候車室,藥品將送至車站!

次日淩晨,劉法玉與鐘三秀抵達候車室,果真見到曹醫生。曹醫生把所有藥物裝入一個小麻袋內,吩咐劉法玉將其作為貨物秘密帶上火車。

當諸事皆順遂推進之際,一隊警察阻斷了他們的前行路徑,責令劉法玉開啟麻袋,並予以配合接受檢查。劉法玉當即深感情況不妙,曹醫生迅即拔槍與敵人展開搏鬥。趁著警察陷入混亂,劉法玉和鐘三秀意欲借機逃離,然而卻被數名警察察覺,對她們窮追不舍。

曹醫生見此情形,再度擊斃兩名追擊的警察,然而其自身卻慘遭擊中,撲倒於血泊之中。劉法玉無暇他顧,只得強忍悲痛繼續奔逃,但其等終究還是被擒獲。

她們皆明了,一旦踏入敵人的監獄,定然會遭受嚴刑。劉法玉詢鐘三秀:「汝懼否?」鐘三秀言:「懼,然吾等不可屈從。」得鐘三秀之肯定回應,劉法玉亦心安不少。面對敵人之嚴刑拷問,她們二者未泄露絲毫線索。

敵人見她們不為強硬手段所動,便以美食佳釀款待她們,然而劉法玉絲毫不為所動,這致使敵人惱怒萬分,將劉法玉的小拇指按壓在桌上,用槍柄猛力砸斷。劉法玉因劇痛昏厥,又被敵人以涼水澆醒。

蘇醒後,劉法玉再度面臨新一輪的酷刑,然而堅韌的她始終未吐露絲毫線索。歷經六個月的折磨,敵人對劉法玉的頑強深感欽佩,為獲取資訊,他們又籌劃出另一種折磨人的手段。

次日,劉法玉與鐘三秀被押至一輛車上,警察稱要將她們帶往一處佳地。車輛行至中途,周邊的遊擊部隊察覺了他們,槍聲接連響起,駕車之人遭一槍擊斃,其余之人或驚慌跳車,或倉惶逃竄。

車輛失控,徑直朝一棵樹撞去,劉法玉與鐘三秀因被牢牢捆綁,只能看著車輛撞樹,而後她們被巨大的慣性甩至山坡下,劉法玉頭部遭受撞擊,眼前發黑,隨即昏厥。

次日醒來,劉法玉發覺自己身處山坡之下,而鐘三秀不見蹤跡。其手上仍捆著繩子,她竭力掙脫之際,一位樵夫正巧目睹,遂為其解開繩索。

劉法玉重獲自由後,即刻詢問樵夫:「老者,您可曾見到與我年歲相仿的同伴?」老人搖頭回應,稱自己方才上山,未見到任何人。

樵夫終生未育子女,僅與一位老伴相互扶持,日常憑借上山砍柴並於集市售賣以貼補家用。承蒙好心樵夫的收容,劉法玉在其家中居住了三四日,依舊未尋得鐘三秀的任何蹤跡,最終她選擇放棄,斷定鐘三秀同誌已然犧牲。

此後,劉法玉辭別了那對老夫妻,踏上了乞討之路,打算邊行進邊探尋部隊的蹤跡。飽經磨難後,劉法玉抵達四川冕寧,但是,她未發現部隊的蹤影,經詢問方知,紅軍早在六個月前就已從此地撤離。

得聞此訊,劉法玉再度泣不成聲,仿若失家孩童般毫無依傍。然而,劉法玉並未停止找尋組織的腳步,她一邊行乞,一邊探尋部隊的行蹤。直至 1943 年,劉法玉在湖北老河口流浪期間罹患傷寒,生命垂危之際,一位善心人將其收留。

這位毛巾廠的廠主心地善良,待劉法玉康復後,將其收留並使其成為該廠工人,對她關懷備至。劉法玉打算在此安頓下來,而後逐步尋覓部隊。

1945 年,劉法玉前往老河口的集市購置物品,其間聽聞一位木匠提及其家鄉存有共產黨的隊伍,劉法玉頗為激動,即刻向該木匠詢問詳情。

木匠張金玉之語屬實,確有一部隊曾駐於其村,然劉法玉抵達時,該部隊已然撤離。劉法玉喟然嘆曰:「此乃天意也!」其後,劉法玉居於張金玉家,數年之後,與張金玉結為伉儷。她為張金玉育有二子一女,皆甚為孝悌。

新中國成立後,劉法玉多次向政府說明自身狀況,然而,每每皆因諸多因素,致使其紅軍身份無法得以證實。

1986 年,劉法玉偶然得知,自己於抗戰時期的丈夫賴來發安葬在江西興國縣陵園。她情緒激動,在子女的陪伴下前往陵園為賴來發祭奠。然而,劉法玉竟意外發覺自己的墓位於賴來發之旁。她指著墓碑上的姓名道:「此乃我也!」

此情形令劉法玉深感震驚,她最終領會到,部隊並非將她遺忘,而是在其那次被捕後,組織因與其失聯便認為她已犧牲。其後,劉法玉的事跡為眾人所知,當地政府確認其紅軍身份,使其得以享受革命軍人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