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大禹治水在隴南

2024-01-16歷史

隴南,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岷山山系、黃土高原交匯處,東接陜西,南通四川,扼陜甘川三省要沖,素稱「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轄武都1區和宕昌、文縣、康縣、成縣、徽縣、禮縣、西和、兩當8縣,隴南屬副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總面積2.79萬平方公裏,總人口近280萬人,是甘肅省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大禹從嶓冢山疏導漾水(隴南市西漢水)東流為漢水,一路向東,經襄陽、宜城,在大別山(今武漢大洪山)以南歸入了長江;大禹把臨洮縣西南西傾山來的桓水(白龍江),浮於潛,逾於沔,入於渭,亂於河。華陽黑水(白水江)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大禹治水的足跡遍布隴南的「兩江一水」。

(一)大禹的故鄉在隴南

孟子說:「禹生石紐,西夷人也。」所謂「西夷」,其實就是指「西羌。」【史記】記載:「禹興於西羌。」西漢陸賈的【新語】也說:「大禹出於西羌。」所以這個石紐,大致範圍應該就是在「西羌」的地境之內。根據字意,石紐和宕是一個意思,都是指石洞。根據考古發現,專家考證,宕昌羌民族在宕昌這片土地上已經繁衍生息了上萬年,在商代就有了族名,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秦國在宕昌設定羌道。許慎【說文解字】對「宕」的釋義是:洞穴;洞屋。宕昌羌人都聚居在依山而鑿、排列整齊的洞屋。至今宕昌縣城西邊還保留著很多氐羌人居住過的洞穴。

據【史記·夏本紀】的記載:「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關於氐羌族的起源,「羌」因羌水(今白龍江))而得名,北魏酈道元【水經註】卷三十二:「羌水出羌中參狼谷。彼俗謂之天池白水矣。【地理誌】曰:出隴西郡羌道(治隴南市宕昌縣南河鄉)。東南流經宕昌城東,西北去天池五百裏。羌水又東南,經宕昌婆川城東而東南註。」羌水就是現在的白龍江。隴南市是氐羌人的發源地。因地處西垂故稱「西羌」。隴南市宕昌縣是羌水(江水、宕昌河、岷江、乾江、強水(姜水)、白龍江)的源頭。源頭在宕昌縣阿塢鎮鼈竜溝,羌人、羌族的宗神是大禹,大禹的化名叫鼈竜。大禹治水岷山導江,岷山就是岷峩山、強(姜)台山、西陵、蜀山、巴山、羽山、毛羽山、崇山。大禹的父親叫鯀,鯀治水不力,被舜殛死在羽山(宕昌毛羽山),鯀死後屍體三年不腐,從腹中剖出了大禹,大禹治水,石鼓,化為石,化為熊(熊少一足為能),化為鼈竜。大禹出生在西羌石紐,秦朝在西羌設隴西羌道在宕昌縣南河鄉,宕就是石紐的意思。鯀原是夏族部落中姜姓族的宗神,居住在崇山(就是岷山、就是毛羽山),封地在崇國,也叫崇伯鯀。【呂氏春秋】曰:帝顓頊生自若水,宕處空桑,乃登帝位。據【史記·夏本紀】的記載:「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顓頊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黃帝。」據【山海經·海內經】記載:「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白馬即白馬氐羌)。」戰國末期,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秦自隴西發兵滅西羌,定隴西郡。二十八年(前279)置隴西郡後,始置有羌道。隴西郡(治岷縣狄道)羌道,治所地在宕昌縣南河鎮路固村。公元307年(西晉永嘉元年),羌族首領梁勤建立宕昌國至北周,歷時259年。在古代氐羌是地名不是族名。【竹書紀年】:「成湯十九年,氐羌來賓。」又載「武丁三十四年,王克鬼方,氐羌來賓。」又載「是時(殷),與地東不過江河、黃,西不過氐、羌(古時是地名),南不過荊蠻,北不過朔方。」

(二)大禹治水從隴南市禮縣開始

根據【史記·禹本紀】記載:「禹行自冀州始。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岐。既?太原,至於嶽陽。覃懷致功,至於衡漳。其土白壤。賦上上錯,田中中,常、衛既從,大陸既為。鳥夷皮服。夾右碣石,入於海。」

意思是說:禹治水是從冀州開始的。冀州:就在壺口,在梁山和岐山之間。這裏有大片平原,一直到達秦嶺的南麓。在治理好覃水和懷水後,他接著治理衡水和漳水。這一帶是肥沃的白色土壤,田地屬於中中等,即第五等。禹規定其賦稅為上上等,即第一等,當然也有第二等的。凡此種種,因為地力情況很不相同。常水和衛水疏通以後,陸地交通也方便多了。這裏的秦人稱鳥夷(禮縣是秦人故裏)部落生產毛皮服裝,這裏的水透過仇池的夾石碣石,進入武都海。

冀州在什麽地方?據【史記】記載:「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歷山,淦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意思是說:舜,是冀州人。舜在歷山(歷城即今西和縣城)耕過田,在雷澤(仇池)打過魚,在河水(河池水)岸邊做過陶器,在壽丘(成縣南山)做過各種家用器物,在負夏(嘉陵江邊)跑過買賣。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武公十年滅冀戎,置冀縣。」冀州就是秦國設定最早的冀縣,治所在地在天水市甘谷縣南,管理著隴南市禮縣大部份地方。「治梁及岐。」即甘肅隴南市、陜西漢中市古為梁州,岐:陜西省鳳縣為南岐州。岐或祁山(祁山,秦人西垂宮大堡子山),這裏的「治」不是治理,而是設定,即「冀州」在梁山和岐山之間。「梁山,古人把西秦嶺山峯叫梁、或梁山、大梁上。」「岐山即諸葛亮伐蜀六出祁山,西漢水就是發源西秦嶺大梁上的嶓冢山,發源後從天水齊壽山(嶓冢山)流入禮縣一直沿祁山流的。」古冀州就在西秦嶺和祁山之間。舜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水。他從冀州開始,我認為冀州就在天水市甘谷縣南,隴南市禮縣北,隴南是秦人發祥地,冀縣也是武都海(雷澤)最北邊,也是最高處。「壺口」據【三秦記】曰:「仇池縣界,山上有池,故曰仇池,山在倉洛二谷之間,常為水沖擊,故下石而上土,形似復壺。」壺口正對冀州。

冀州堯舜的都城。【博物誌】曰:中國之域,左濱海,右通流沙,方而言之,萬五千裏,面二千五百裏,東至蓬萊山,西至隴右,後跨薊北,前及衡嶽,若計共四萬有三億之余。降北韓岷山,東治可西也,隴川以南及北海之國,此是堯舜

所謂「 鳥夷皮服 」:秦人就是鳥夷。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的祖先,是帝顓頊的後代子孫,名叫女修。女修織布時,燕子掉下卵,女修吞了,生下兒子大業。大業娶少典的女兒,叫女華。女華生大費,大費跟隨禹平治水土。事情成功後,帝舜賜給禹黑色玉圭。禹受賜說:「不是靠我就能成功,還多虧大費的幫助。」帝舜說:「費呀,是你贊助禹取得成功,我要賜你黑色旗旒。你的後世子孫將繁多興旺。」因此把姚姓的美女賜給他為妻。大費拜受,幫助舜馴養鳥獸,鳥獸多被馴服,這就是柏翳。舜賜姓為贏氏。大費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大廉,即鳥俗氏;另一個叫若木,即費氏。費氏的玄孫叫費昌。其子孫有些住在中原,有些住在夷狄。費昌生當夏桀之時,脫離夏,投奔商,為湯駕車,而在鳴條打敗桀。大廉的玄孫叫孟戲、中衍,他們長著鳥的身子卻能說人話。

所謂「 夾右碣石,入於海」:據禮縣縣誌記載:周宣王(秦莊公)與大駱犬丘之地為西垂大夫」。周宣王及秦莊公時為西垂地。漢為嘉陵道及西縣地。後魏分置蘭倉縣。西魏又改漢陽縣,以在西漢水之陽得名。又設潭水縣。隋改長道縣。宋置大潭縣。潭水與大潭之名,均以縣境有湖潭之水而得名。古時,把湖潭稱為海。

所謂 「既?太原 」: 禹治水從冀州始,治梁及岐,古公亶父重修後稷、公劉的大業,帶領家眾離開豳地,渡過漆水、沮水,翻越梁山,到岐山腳下居住。秦人就居住在古冀州,今禮縣;古梁山,今西秦嶺(大梁)的祁山大堡子山即西犬丘。祁山即岐山(棄山),由南岈和北岈組成。大禹治水的九河即西漢水從天水雲光山(屬西秦嶺、梁山)發源後,由東向西流經祁山(岐山)南北二岈之間,同為「逆河」。二山為岐。現禮縣祁山堡是諸葛亮六出祁山時在祁山二岈之間建的司令部。武侯【表】雲:祁山去沮五百裏,有人萬戶,瞻其丘墟,信為殷矣。今山西南有南北二岈。古語:南岈北岈,萬有余家。武侯出祁山,祁山萬戶出租五百石供軍,是也。秦人西垂宮(西犬丘)就是禮縣大堡子坐落在祁山北岈上。

(三)、大禹治的河水就是西漢水、天水、天河。

據【史記·禹本紀】記載:道河積石,至於龍門,南至華陰,東至砥柱,又東至於盟津,東過雒(上文雒谷水即洛河)汭,至鳥鼠(西秦嶺山名,發源了渭河,漢水,在禮縣、宕昌境內)於大邳,北過降雨,至於大陸,北播為九河,同為逆河。意思是說:疏通河水。引導河水從積石山(仇池山下)到達龍門(仇池山龍門谷),向南到達華陰(秦嶺南),向東到達砥柱(仇池山),然後向東到孟津,匯合洛水和汭水後經過大山,轉向北經過降雨,到達大陸澤,向北分流為九條河,到下遊又匯合成為一條河流,被稱為逆河,(西漢水從嶓冢山發源後稱河水,是從禮縣東向禮縣西流,至雷壩鄉(龍門)急折東流)最後匯入武都海(仇池)。

現在西漢水從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南部齊壽山(古名嶓冢山)發源後。西漢水流經齊壽鄉、平南鎮、天水鎮、隴南市禮縣的這一段當地群眾叫天河。現在的天水市也因此得名。而且從齊壽山(古名嶓冢山)發源後,一直到禮縣雷壩鄉都是由東向西流的,被稱為逆河。幹流所經的西禮盆地屬於隴南山區秦嶺山間斷陷盆地,其北部靠東梁,南依大、小金昌山,東延太陽山和雲光山,西與岷山山前地帶接壤。西禮盆地就是【尚書·禹貢】記載的「太原」。

據【史記·禹本紀】記載:「濟、河維沇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澤,雍、沮會同,桑土既蠶,於是民得下丘居土。其土黑墳,草繇木條。田中下,賦貞,作十有三年乃同。其貢漆絲,其篚織文。浮於濟、漯,通於河。」伏羲誕生在雷澤,雷澤既仇池,雍、沮會同,隴南禮縣、西和屬【禹貢】雍州,西漢元鼎三年(公元前111年)置武都郡沮縣。

(四)、隴南古屬華陽國

據【史記·禹本紀】記載:華陽黑水惟梁州:汶、嶓既藝,沱、涔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績。其土青驪。田下上,賦下中三錯。貢璆、鐵、銀、鏤、砮、磬,熊、羆、狐、貍、織皮。西傾因桓是來,浮於潛,逾於沔,入於渭,亂於河。

據東晉常璩著【華陽國誌】記載:蜀之為國,肇於人皇(伏羲),與巴同囿(方四十裏為囿)。至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陽,是為帝顓頊;封其支庶於蜀,世為侯伯。歷夏、商、周,武王伐紂,蜀與焉。其地東接於巴(隴南屬秦巴山地),南接於越,北與秦分,西奄峨(岷峨山)嶓(嶓冢山)。地稱天府,原曰華陽。據【元和郡縣圖誌·成州條】說:「禹貢梁州之域,有山曰仇池,漢元鼎六年,置武都郡,齊廢帝改為成州。」【晉地道記】曰:梁州南至桓水(白龍江),西抵黑水(白水江上遊),東限扞關(陽平關)。自桓水以南為夷。

(五)、隴南市古屬古雍州

據【史記·禹本紀】記載: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所同。荊、岐已旅,終南、敦物至於鳥鼠。原隰厎績,至於都野。三危既度,三苗大序。其土黃壤。田上上,賦中下。貢璆、琳、瑯玕。浮於積石(這個積石山就是仇池山下積石山),至於龍門西河,會於渭汭。織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序。

黑水到河水以西之間是雍州:弱水在雍州的西邊流淌,涇水則匯入汭水,漆水、沮水、灃水後匯入河水。荊山和祁山的道路已經開通,終南山和敦物山一帶到鳥鼠山已經打通。高原和山谷得到了有效治理。都野澤一帶修築了堤壩,三危一帶能夠居住,當地的三苗族也已經順服。其土質是黃色土壤,田地屬於上上等,即第一等,賦稅定為中下等,即第六等。進貢物品主要是美玉和奇石。織物、皮革主要產自昆侖山、析支山和渠搜山等地,這裏的西戎已歸附。進貢時從積石山山走水路,經過龍門西河後到達渭水。以上敘述的是雍州的山水地界和出產。昆侖山在隴南,

據【山海經·海內西經】記載: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羽民南。意思是:洋水、黑水從昆侖山的西北角流出,向東流,然後折向東北流,再折向南流流入大海,一直流到羽民國的南邊。洋水即漾水。

據【山海經】記載: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東,又北,又西南,過畢方鳥東。意思是:弱水、青水從昆侖山的西南角流出,向東流,然後向北流,再向西南流,流經畢方鳥棲息之地的東面。

據【漢書·地理誌】記載:「桓水出蜀山西南,行羌中,入南海。」桓水即白龍江。據【山海經】曰:南海之內,黑水之間,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又雲:灰野之山有樹焉,青葉赤華,厥名若木。生昆侖山西,附西極也。

以前已論證過黑水即白水江。故【晉地道記】曰:梁州南至桓水,西抵黑水,東限扞關。自桓水以南為夷。中國古史有「遷三苗於三危,以變西戎」之說,表明三危是西戎之地的一個處所。三危的所在,【尚書·禹貢】正義引鄭玄說:「【地記】雲,三危之山,在鳥鼠山之西,南當岷山。」【漢書·司馬相如傳】顏師古註引張楫曰:「三危山在鳥鼠山之西,與岷山相近,黑水出其南陂。」黑水即白水江

據【山海經·海內經】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後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鸞鳥自歌,鳳鳥自儛,靈壽實華,草木所聚。爰有百獸,相群爰處。此草也,冬夏不死。隴南市白水江屬於副熱帶氣候,四季如春。岷山山系。文縣曾置廣漢郡。

據【禹貢錐指】曰:白水出臨洮縣西南西傾山水色白濁東南流與黒水合【水出今鞏昌府文縣西素嶺山】又東逕洛和城南又東南逕鄧至城南【城在文縣西南鄧至者羌之別種也】又東南逕隂平故城南【城在文縣南四裏】又東逕偃城北又東北逕橋頭【今文縣城東南冇橋跨白水上即所謂隂平橋頭也蜀景曜五年姜維在沓中聞有魏師請防隂平橋頭以防未然即此沓中在今洮州衛西南】又東與羌水合自下得其通稱【羌水出羌中參谷彼俗謂之天池白水東南流逕葭蘆城又東南至橋頭合白水】

古隴南市西和、禮縣、宕昌為【禹貢】雍州,成縣、兩當、武都、文縣、康縣、徽縣為【禹貢】梁州。

(六)、大禹岷山導江,導的是白龍江,是江水,是羌水

據【尚書·禹貢】江、漢朝宗於海。九江甚中,沱、涔已道,雲土、夢為治。九江入賜大龜。浮於江、沱、涔、(於)漢,逾於雒,至於南河。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又東至於澧;過九江,至於東陵,東迆北,會於匯;東為中江,入於海。

據【尚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藝,沱、涔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績。

【夏書】曰:「岷山導江,東別為沱。」泉源深盛,為四瀆之首,緞拗為九江。

這裏是大禹治水「岷山導江,東別為沱。」的地方,就是江水的源頭。重慶古稱江州,武漢古稱江夏,古江水應是白龍江上遊的岷江,經白龍江,經嘉陵江,註入長江的水。據【華陽國誌·巴誌】記載:「巴子時雖都江州,或治墊江,或治平都,後治閬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這說明巴國的都城是江都,但設定墊江,平都,閬中,重慶。都在嘉陵江流域,可以肯定的說古時的江水,就是嘉陵江。白龍江上遊的岷江就是江源。據【讀史方與紀要·秦州】說:「江左又於氐池立北秦州。氐池即仇池。今隴南市西和縣有仇池山,有仇池城。」是伏羲、女娃出生地。

以上可以看出:岷山導江,一是,在梁州,其地東接於巴,南接於越,北與秦分,西奄峨嶓。地稱天府,原曰華陽。故【晉地道記】曰:梁州南至桓水(白龍江),西抵黑水(白水江上遊),東限扞關。自桓水(白龍江)以南為夷。二是故其精靈則井絡垂耀,江漢遵流。【河圖括地象】曰:「岷山之地,上為井絡,帝以會昌,神以建福。」岷山為井絡意思是岷山在天為井宿。江漢遵流意思是江水和漢水都在這裏流過。三是,「岷山導江,東別為沱。」要具備以上三個條件的只有隴南市。隴南市境內的白龍江上遊的岷江。又名宕昌河,羌水,白龍江,乾江、墊江。因北宋時上遊(今宕昌縣阿塢鎮)置岷州,故名。屬嘉陵江二級支流。發源於宕昌縣北部南北秦嶺分水嶺(也屬岷山北地)的紅巖溝及別竜溝。宕昌縣西北為洮河流域和定西市岷縣相連,洮河南岸屬叠山山脈(岷山),洮河至岷縣城東,由東西走向,突然轉為南北走向,橫切山嶺而過,形成很不自然彎曲。據調查,古洮河很可能原循岷縣城東的叠藏河南流入白龍江上遊的岷江,後因地面掀升,東面自南北流的叠藏河溯源侵蝕強烈,切割分水嶺,劫奪叠藏河水源,使其改向北流,至今叠藏河與小岷江(宕昌河)之間的分水嶺仍有古河床的痕跡。可見小岷江是被襲奪河(或稱斷頭河)。洮河自岷縣以下為襲奪河,叠藏河則為襲奪後的倒流河。這是不是大禹治水後的痕跡。

江水、羌水、姜水發音相近,不同的發音就會讀混。大禹治水「岷山導江,東別為沱。」的地方,就是江水的源頭和羌水的源頭一致。都在岷山所在地發源於宕昌縣北部南北秦嶺分水嶺(也屬岷山北地)的紅巖溝及別(鼈)竜溝。

羌水、江水又名墊江。【沙州記】曰:洮水出強(音姜)台山。又曰:山東即洮水源,山南即墊江源。墊江(崔鴻【西京記】曰:吐谷渾觀墊江源,問魯和曰:「此水經仇池而過晉壽山沱渠,始號墊江,至巴郡入大江。」墊音疊。)。據調查,古洮河很可能原循岷縣城東的叠藏河南流入白龍江上遊的岷江,後因地面掀升,東面自南北流的叠藏河溯源侵蝕強烈,切割分水嶺,劫奪叠藏河水源,使其改向北流,至今叠藏河與小岷江(宕昌河)之間的分水嶺仍有古河床的痕跡。可見小岷江是被襲奪河(或稱斷頭河)。洮河自岷縣以下為襲奪河,叠藏河則為襲奪後的倒流河。晉【太康地記】曰:李雄亂,復於陽闕更置墊江縣,亦屬巴郡。按:今州即古巴郡。從上可以看出:羌水、江水又名墊江,發源於宕昌縣強(音姜)台山,宕昌縣還有將台鄉,將台鄉紅水溝就是羌水、江水又名墊江的西源。李雄是成漢政權的皇帝,宕昌縣人,在成都稱帝後,就把陽闕更置墊江縣,流經的江水更名墊江水(墊音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