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國軍敗退台灣,留下大量官太太,她們向我軍提的要求簡單卻很痛心

2024-01-15歷史

國軍撤退台灣,遺留下大量官太太,她們向我軍提出的請求雖然簡單,但卻十分令人心酸。

國民黨執政時期,中高層軍官濫用職權,將國家災難作為撈取個人利益的機會,這種情況已經變得相當普遍。在松散的軍紀下,這些人行事風格如同軍閥或地主老爺,擁有多個妻子妾室的現象屢見不鮮。

盡管蔣介石提倡「新生活運動」,要求嚴格推行一夫一妻制,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軍官們仍然會把情婦養在家裏。

當腐敗成為常態,清廉就成了一種罪行。國民黨高級將領王耀武因家庭單一,屢遭同僚嘲笑或排擠。中高層軍官忙於聚斂財富和享樂,這樣的國民黨怎能不敗。

最終,國軍敗退台灣之際,

在有限的飛機和輪船資源下,將正房夫人和孩子們順利帶去台灣實屬不易。然而,在蔣介石睚眥必報的性格下,對於任何可能對其政治生涯構成威脅的人,他都會進行清算。

因此,多帶一人過去無疑會增加政治風險。至於那些年輕貌美、養尊處優的姨太太,由於可能成為政治鬥爭中的軟肋,因此更難以隨行。

自1948年起,國民黨的高級軍官們就預見了可能會敗亡,因此開始策劃他們的親屬外逃。他們主要選擇了中國台灣、中國香港作為目的地,如果條件允許,也會選擇美國或歐洲。

例如,蔣介石的得意門生王耀武,在濟南戰役之前,就早已為他的妻兒老小安排好了從上海出發離開大陸的行程。他還曾給妻子鄭宜蘭寫信提醒,可見國民黨高層對敗亡的預見和準備之早。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國民黨軍官們對蔣介石並沒有完全的信任。否則,王耀武就不會特意告訴他的妻子不要去台灣。

到了1949年,這些軍官們珍藏的金銀珠寶、古玩字畫,都透過貨船和飛機送往了台灣或者外國。蔣介石本人更是險些將各大博物館搬空。

原來的生活方式消失殆後,不顧一切地依附男人,從他們身上榨取財富。但是,隨著全國解放的到來,這些官太太們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曾經的「老佛爺」淪落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大部份百姓都對其感到憤慨和唾棄。

在戰亂年代,這些姨太太們也經歷著艱辛和困擾。她們並未做出任何傷害他人的事情,只是在追求生存和尊嚴的過程中,選擇了填飽肚子。

對於這些留下的軍官太太們,她們並未參與軍事行動,也不曾幹預政治,更沒有與人民為敵。因此,她們並非戰俘或囚犯,而是戰爭結束後普通的人民,和所有人一樣,享有自由和尊嚴。

解放軍寬容政策顯大愛,而"丈夫"、「老爺」們只關心自己生死。姨太太們對解放軍感激涕零,但也提出了一個要求:在新中國成立後,希望相關單位能承認她們的公民身份,恢復她們的自由,發放身份證明。

然而,她們就像被囚禁的金絲雀,一旦回歸自然,很難生存。

她們無法扛起生活的重擔,無法提舉重物,更不會耕種田地,於是,她們聯名寫信,希望能夠得到一份能夠維持生計的工作。

她們並不追求薪資待遇,也不期待過多的休息,只希望能夠有份工作,保證每日三餐。相關部門收到信後,非常重視,認為她們的行動是一種積極的悔過表現。

因此,安排她們進入紡織廠和被服廠工作。這些女效能夠接受身份的轉變帶來的巨大落差,並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確實值得我們贊揚。

在戰爭年代,為了生存,一些人不得不向國民黨軍官妥協。這些軍官的姨太太來源多樣,包括在風月場所被買來的、被迫成為的,甚至有受過教育的女學生。

雖然她們在學校接受的是男女平等和一夫一妻的教育,但在動蕩的社會中,跟這些軍官能保證基本生活和安全。

她們也是弱勢群體,國民黨殘暴統治的受害者。如果國民黨能夠約束好軍官,防止他們的貪汙受賄和強搶民女等惡行,就不會出現人人有三妻四妾的情況。

國民黨戰敗後,這些軍官拋棄了沒有生活能力的姨太太們,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然而,即使他們想把妻妾帶走,也並不現實。

在有限的貨船和飛機資源下,蔣介石選擇優先運送搜刮的財寶。對於軍官們,能被帶走已經是額外的恩賜。進入工作單位的國民黨軍官太太們,國家為其安排了師父傳授工作經驗,一個師父帶領三五人教她們基本操作,並進行思想教育,幫助她們完成蛻變。

在工廠裏,她們曾經各有各的發型,穿著華麗,如今她們剪去長發,換上工人的制服,言語也不再矯揉造作,真正實作了獨立自主。

她們逐漸適應了新的環境,並努力融入新的生活。因為正值青春年華,所以她們開始尋找真愛,步入真正的婚姻生活。

國民黨潰敗大陸時,許多軍官的正妻被遺棄,這些人都是正式的妻子,而不是妾。其中,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是第一位。

張靈甫是黃埔四期的軍官,也是蔣介石的親信學生。解放戰爭開始後,王耀武曾請求蔣介石讓他帶領原來的部隊74軍(74師)出戰,但遭到蔣介石的拒絕。

74軍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抗敵,戰功赫赫。之後,蔣介石將74軍升級為師,並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包括坦克、大炮和飛機,是軍隊中的翹楚,嫡系中的精英。

74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蔣介石必須將其托付給一個完全值得信賴的人,而這個人就是張靈甫。1947年,張靈甫的部隊在坦埠與解放軍交戰。

張靈甫性格孤傲,缺乏協同作戰的能力,所以在與解放軍的近距離戰鬥中,74師的位置過於突出,以至於48師和65師無法提供援助。

張靈甫沖動之下,率領部隊進駐孟良崮,卻不幸在孟良崮被我軍全殲,最終死於流彈。蔣介石為掩蓋真相,將張靈甫之死美化成自殺,並親筆寫下【追念張靈甫師長剿匪成仁通告國軍官兵】以示哀悼,深感痛惜地說:「在張靈甫離世時,王玉齡剛滿19歲,他們的孩子也才滿月。

」1948年底,預見大勢已去的蔣介石特意安排王玉齡帶著老母親和兒子乘坐飛機前往台灣。

蔣介石的初衷並非出於對張靈甫的深深感情,而是出於政治宣傳的需要。他將張靈甫的地位擡得很高,並用他的名字命名軍艦。

安置好張靈甫的家屬,主要是為了宣揚「黨國」對烈士家屬的照顧,以此激勵國民黨官兵繼續為蔣介石效力。然而,在蔣介石徹底失敗的時候,這樣的宣傳已經失去了意義。

因此,王玉齡和她的母親以及兒子過著十分艱難的生活。

王玉齡的故事表明,即使在困難的情況下,只要有親人支持,就有可能找到出路。她的姨夫孫立人在國民黨高層,這使得她得以獲得美國護照並進入紐約大學財會專業。

然而,她並沒有因為這個而放松警惕,而是選擇了勤工儉學,上午當文秘,下午去教室聽課,晚上照顧孩子,以確保自己和孩子們的生計。

在經歷了四年的努力後,王玉齡感慨地表示,擁有學歷是找到滿意工作的關鍵。她在羅斯福醫院擔任會計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接著又進入了五星級的樸拉沙大酒店,最終進入美國航空公司並服務了21年。

1973年,周恩來總理曾盛情邀請王玉齡,2003年,王玉齡終於圓夢,她在上海為張靈甫建了一座衣冠冢,並深情賦詩以紀念。

自此,王玉齡一直與兒子在上海生活,直至2021年安詳離世。

黃百韜的妻子葉碧雲,是另一位被蔣介石點名帶走的軍官夫人。盡管黃百韜並非「天子門生」,但他的死與張靈甫有所關聯。

在解放軍圍困孟良崮期間,蔣介石下令附近的國民黨軍隊集體前去解救張靈甫。

有些人因為想要保存實力,對軍令采取了陽奉陰違的態度。然而,黃百韜卻顯得更為實在,他率領部隊朝著孟良崮集結,一路上直奔天馬山。

盡管黃百韜具有一定的指揮能力,但他並沒有就此止步。他迅速向北挺進,前往沂源南麻營救被困的胡璉。如果不是黃百韜及時趕到,以及那場傾盆大雨的幫助,胡璉的命運可能會截然不同,他可能會被俘虜。

隨後,黃百韜又向東疾馳,救出了區壽年殘部,並在帝丘店給華野帶來了不小的困擾。

雖然蔣介石信守承諾,將黃百韜晉升為第7集團軍司令,但黃百韜常常感到無奈。由於劉峙的錯誤指揮,黃百韜無法避免損失,最終選擇自殺以泄憤。

對於黃百韜的壯舉,蔣介石感到十分欣慰,他沒想到這個非黃埔軍校的學員竟然如此忠誠。因此,蔣介石追認黃百韜為二級上將。

在國民黨戰敗撤離時,蔣介石不僅將黃百韜的遺體帶至台灣,還命令黃百韜的妻子柳碧雲攜子女一起搭乘專機前往。

然而,黃百韜的兒子黃效先不爭氣,在台灣犯下了一樁可以處以死刑的罪行。為了兒子的生死存亡,柳碧雲多次找尋蔣家人的幫助。

最終,在黃百韜的榮譽和影響下,蔣家人選擇了寬恕黃效先。據說,柳碧雲在請求中出示了蔣介石親自頒發給黃百韜的勛章。

葉霞翟,胡宗南的妻子,曾教育孩子說,蔣介石在敗退台灣時,親自挑選了一些軍官遺孀要帶走,但這些遺孀只是被他當作宣傳工具,實際上並沒有受到優待。

相比之下,大多數軍官太太或姨太太在生死存亡之際被遺棄在大陸,然而,她們在大陸的生活卻遠比前往台灣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