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紅軍叛將求回家鄉,鄧如何回應

2024-02-03歷史

紅軍叛將求回家鄉,鄧如何回應?

新文案 | 晨語初聽編輯 | 史記新說 中華歷史悠久,歷經上下五千年,湧現出眾多值得人們永遠銘記的人。

古代有三皇五帝,近代有毛澤東、周恩來等。在中國近代史上,有一個人和毛澤東、朱德並肩而立,共同為國共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為中國共產黨的重要軍事活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盡管在新中國成立時,許多革命家被人們尊敬並視為大英雄,但這位曾經與毛澤東、朱德齊名的人,卻鮮為人知。

他雖在南昌起義、百色起義中大顯身手,但終成紅軍頭號叛將。對此,他堅稱自己蒙冤,甚至在89歲高齡時,還向中央寄信,希望能重返故鄉。

真相到底如何?他又是如何走上這條叛逆之路的?

龔楚,一個在紅軍中被譽為「第一叛將」的人,他在入黨並成為將軍後,卻做出了叛變的行為,讓人不禁深思,是敵軍的誘惑,還是他自身的主動背離?

無論如何,他都是一個非凡的人物,他出生於1901年11月,於1995年在家鄉去世,享年95歲,而且他還是一位出色的將才和書法家,他的書法作品甚至可以賣到上萬的價格,真是讓人敬佩。

他長期居住香港,長達40年,還在那裏出版了【我與紅軍】。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沒有和蔣介石定居台灣,只是他的說法,我們無從知曉。

龔楚出生於清朝時期,他對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深感痛心。因此,他在1924年加入了共青團,並在次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那時,國內正處於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主要目標是推翻軍閥反動統治,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

在合作期間,中國共產黨積極響應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積極展開工農運動。龔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受任,成為家鄉廣東省樂昌縣農民自衛軍的指揮官。

然而,僅僅過了兩年,1927年寧漢之間出現了分裂,也就在這一年,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那麽,寧漢分裂到底指的是什麽呢?

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又會對龔楚產生什麽樣的影響呢?簡單來說,寧漢分裂是指蔣介石和汪精衛的分裂。有人可能會認為,汪精衛和蔣介石都是國民黨的右派分子,一個是漢奸,一個是反動派,他們應該臭味相投才對,怎麽會分裂呢?

回到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根源,我們都清楚國民黨是由孫中山先生建立的,比中國共產黨早了很多年。而國共第一次合作能夠取得成功,也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對孫中山的認同,並在合作期間,中國共產黨成員可以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然而,盡管中國共產黨對孫中山的尊重無以復加,他們仍然決定建立自己的政黨,原因就在於他們的政治主張與國民黨存在顯著的分歧。

盡管兩黨的目標都是推翻封建主義和打敗帝國主義,但國民黨堅持精英路線,主張透過武裝奪取政權,而中國共產黨則采取群眾路線,不主張武裝奪取政權。

因此,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中國共產黨發起工農運動,以保護平民權益,這與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理念不謀而合。

農民利益和地主土豪利益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在武漢被北伐軍占領後,工人運動發展迅速。共產黨大搞工人運動,引發了農民對國民黨中「土豪劣紳」家庭出身的人的反感,其中包括蔣介石。

這不僅是一場反對土豪的鬥爭,更是一場反對國民黨中「土豪劣紳」家庭出身的人的鬥爭。

在孫中山先生辭世,汪精衛又在國外的當口,蔣介石看到了一個絕好的機會。他利用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閉會的時機,公開否認會上的決議,並在南京建立了自己的國民政府,與汪精衛在武漢的國民政府形成了對抗。

盡管汪精衛在國內努力緩和國共兩黨的緊張局勢,並對蔣介石做出了一定的承諾,但由於各種原因,部份承諾無法兌現。

這使得蔣介石大為不滿,他憤怒地認為汪精衛是在使用緩兵之計來拖延他,繼續破壞他的利益。因此,蔣介石果斷放棄了和平解決矛盾的嘗試,轉而采取武裝鬥爭的方式,發動了「清黨」行動。

這場行動導致黨內大量共產黨人和站在共產黨一邊的國民黨人被殺,國共第一次合作也因此宣告結束。既然合作已經破裂,蔣介石又對眾多共產黨員進行了迫害,中國共產黨被迫做出反應,與曾經的盟友蔣介石站在了敵對的立場。

為了討伐蔣介石,龔楚積極行動起來,他帶領樂昌農軍與北江的工農軍會合,共同前往武漢,準備參加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

在朱德、毛澤東在井岡山完成會師後,龔楚被任命為紅四軍前委常務委員,與毛澤東和朱德一起,成為了「紅四軍前委三人小組」的重要成員。

龔楚在中共的多個重要職位上任職,如中共廣西前委委員、紅七軍參謀長、十九師師長、紅七軍軍長等,但最終卻走上了叛變的道路,這究竟是什麽原因呢?

龔楚的叛變並非一時興起,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決定。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與"消滅地主"運動有關。1933年,中央蘇區開展了這場運動,行動堅決果斷,甚至讓許多紅軍幹部的家屬也受到了清算,其中不乏龔楚熟悉和敬重的戰友。

這些事情讓龔楚感到無法接受,因此他提出了反對意見。

他的行為被貼上了「錯誤」的標簽,這使得龔楚內心困惑,開始質疑革命的意義。這個疑惑在他心中種下,又因為許多事件而不斷滋長。

1934年,劉伯承因病需要休息,龔楚因此被任命暫時代替他的職務,參與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行動。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踏上長征之路。龔楚奉命率部份紅軍進行遊擊戰,但因國共兩黨裝備實力懸殊,遊擊戰損失慘重,面臨國民黨「清剿」,與中央失去聯系。

國民黨一方面剿滅共產黨,另一方面用安撫和誘惑策反紅軍。

回憶起「消滅地主」行動中的經歷,龔楚對目前的遊擊戰爭結果感到非常失望。這種失望導致他的心理防線逐漸崩潰,他對共產黨的革命事業失去了信心。

因此,他在193年5月2日晚上離開了大部隊,回到了他的家鄉。後來,有人引薦他加入了國民黨,他從被「圍剿」的一方變成了發起「圍剿」的一方。

由於他在中央紅軍中擔任過重要職務,對紅軍遊擊隊有深入的了解,這使他在發起「圍剿」行動中具有很大的優勢。

龔楚企圖利用自己的職位之便,假冒紅軍遊擊隊以贏得前下屬賀敏學的信任,進而策反了前來接待的何長林。隨後,他又利用何長林誘騙項英和陳毅。

然而,陳毅並未像項英那樣輕信,他對龔楚的信件持懷疑態度,並建議項英暫時不要去匯合。

龔楚心急如焚,得不到項英、陳毅的回復,決定采取強硬措施,向北山遊擊隊發動進攻。然而,由於賀敏學對龔楚過於信任,結果中了圈套,遭受重大損失。

龔楚打算趁勝追擊,直奔項英、陳毅的駐地,卻不料被出門采購的偵察兵識破,提前鳴槍警報,項英、陳毅因此得以逃脫。

然而,湘南地區的遊擊隊就沒有這麽幸運了,多名遊擊隊的將領在龔楚的進攻中英勇犧牲。

龔楚曾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浴血奮戰,隨著新中國的成立,他也意識到了國民黨大勢已去,因此向林彪投降。當時,葉劍英向中共中央請示,委派龔楚前往策反薛嶽,因為薛嶽是龔楚的同鄉。

對此,龔楚非常爽快地答應了。不久,海南島解放,龔楚在此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龔楚接到中共中央的指令,需經香港前往海南。然而,到達香港後,他選擇留在那裏,因為他預見如果自己試圖策反薛嶽,可能不會有好結果。

回顧「消滅地主」運動,紅軍親屬未能幸免,更何況他曾是叛軍的一員。如果無法成功策反薛嶽,那麽他將無法「戴罪立功」,不僅中共中央可能無法放過他,薛嶽可能還會對他進行迫害。

因此,無論他選擇去哪裏,可能都無法得到一個好的結局,留在香港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在大陸都打不贏,到了台灣又能掀起什麽波瀾?當初就是一時疏忽才成為叛將,現在怎麽可能會犯同樣的錯誤呢?

龔楚回到家鄉後,並未接受蔣介石的委派,而是選擇留在香港從事商業活動。他是個果斷的人,決定經商後,一直留在香港40年,沒有再涉足政界。

原以為會在香港度過余生,但在1977年,聽說了龔洪永成為樂昌縣書記的訊息,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位龔姓人成為「大官」,於是他委托一位在樂昌經商的香港商人去拜訪龔書記。

當龔書記第一次見到這位自稱是龔楚後裔的商人時,他感到十分驚訝。雖然聽說過一些關於龔楚的事情,但由於大陸和香港的政治敏感性,他開始有些猶豫是否要去香港與這位商人見面。

經過深思熟慮,龔書記最終決定赴港,親自與這位商人見面。在仔細查閱龔家族譜後,他驚訝地發現這位比他年輕很多的商人竟然還是他的宗叔。

龔楚向龔書記詢問了很多關於家鄉的事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想要回鄉的願望。然而,當他聽到大陸很多人稱他為叛將時,他開始感到十分擔心,擔心自己會被清算。

盡管龔書記做出了諸多保證,力勸龔楚返回故鄉,然而龔楚仍然不敢草率行事。直到1988年,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和檢察院釋出了一則公告,明確表示不會追究像龔楚這類人的責任,龔楚才下定決心回鄉。

在虛歲90這一年,龔楚終於回到了他的故鄉。回到家鄉後,龔楚委托他人將自己在港時就寫好的三封信分別寄給了鄧小平、楊尚昆和王震。

龔楚十分重視與鄧小平的關系,因為兩人曾一起領導百色起義,而且鄧小平還是他的證婚人。為了讓鄧小平能夠收到自己的信件,龔楚特意委托龔書記給鄧小平的辦公室發電報。

龔楚在電報中向故鄉表達了希望安度晚年的意願,而這一資訊也得到了鄧小平的親自回復電話,關心他的近況。幾十年後,龔楚再次聽到鄧小平的聲音,他忍不住熱淚盈眶。

1995年,龔楚走完了自己95歲的生涯,在家中安詳離世。作為曾經的紅軍第一叛將,他的生涯至此結束。盡管晚年他堅稱從未對不起共產黨,只是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並向項英、陳毅開槍求救,因為他不願親手抓到他們。

事實如何已無從查證,但無疑的是,他脫離共產黨、未成功策反薛嶽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因此他被稱為叛將。龔楚並非共產黨中的唯一叛將,有人離去也有人加入。

然而,在共產黨遭遇困難和危機時,他們從未放棄,這正是因為有無數共產黨人始終如一的堅持,才有了新中國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