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有一部小說特別流行,這部小說就是被譽為「男人的聖經」的【教父】。
這本小說裏,有一句話廣為流傳,「花一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這話不虛,關鍵是如何才能看透事物本質?我的建議是讀【毛選】,帶著心去讀。
一
1947年3月,國民黨對延安發動大規模進攻,胡宗南所轄的15個旅,聯合馬步芳、馬鴻逵、鄧寶珊的部隊,共計34個旅23萬人直撲延安。
當時在陜北的解放軍正規軍只有一個縱隊,兵力約3萬人,武器裝備也沒法和敵人比,一時間延安的形勢十分嚴峻。
面對數量和裝備均占優勢的敵軍,該怎麽辦?教員決定,「放棄延安!」對於這個決定,許多人思想上想不通,從感情上不能接受。
對於放棄如何成為看清事物本質的高手?【毛選】裏的答案很簡單!延如何成為看清事物本質的高手?【毛選】裏的答案很簡單!安的決策,普通人肯定一時半會跟不上節奏,別說老百姓和普通士兵想不通,就連當時的很多高級幹部也轉不過彎。
教員向大家夥說了這麽一段話,「我們打仗,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敵人進延安是握著拳頭的,到了延安,他就要把指頭伸開,這樣就便於我們一個一個地切掉它。」
代入一下,如果把我們擱在當時的環境中,能理解放棄延安的戰略深意嗎?恐怕大部份人理解不了,原因就是抓不住主要矛盾,看不清事物的本質。
二
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們一直笑話那些摸象的盲人;井底之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們一直在笑話那只井底之蛙。
仔細琢磨一下,我們到底在笑他們什麽?是在笑他們只知道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
但是,我們又有多少人在不斷地重復著摸象盲人和井底之蛙的悲哀?
比如,許多人說話喜歡以「我」這個字開頭,我認為、我以為、我覺得……
但凡使用「我」這個代詞頻率高的人,不容易聽別人的意見,其實就是固執。
固執的人很容易陷入片面看問題的窠臼,很難看到事物的全貌。
三
如何才能避免陷入片面看問題的窠臼?如何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方法非常簡單,就是教員反復在告誡我們的那句話,「研究問題,忌帶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那麽,如何才能摒棄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首先要克服「我思維」這個認識事物本質的天敵。
摸象的盲人,井底的青蛙,以及總喜歡用「我」開頭的人等等,就犯了「我思維」的毛病。
「我思維」習慣於從本我的利益和情感出發,無論是觀察歷史,還是解讀現實,均無法看到全域態勢。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自然無法得出正確的判斷,更談不上作出正確的決斷。
如何糾正「我思維」?那就是樹立「他思維」,善於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問題,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特別是反對意見。這樣得出的結論,才能接近於事情真相,認清事物本質。
四
網上有一句話說的很好,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就是自己的頭腦;世界上最難翻的山,就是自己認知的「五指山」。
克服「我思維」的過程,其實就是在翻越認知「五指山」的過程,就是在逃離自我認知「監獄」的過程。
善於成長的人,一直在和自己的認知作鬥爭,努力打破束縛自己的認知牢籠,更快、更準地認清事物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