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美國對蔣援助,多到國民黨不想生活自理,誌願軍扛著這些武器入朝

2024-03-03歷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之後,國民黨軍立刻調兵遣將,使中國再次陷入了大規模的內戰中。在三年解放戰爭期間,美國扮演的角色不可忽視,他們在這場戰爭中給予了國民黨軍大量軍事援助,使中國的革命事業陷入了很艱難的狀況中。

其實美國對中國的援助,並不是1945年之後才進行的,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中國財政部長孔祥熙又和美國財政部長莫根索達成了一項白銀協定,以便中國向美國方面采購戰略物資。美國出於自身利益的需要,還透過了一系列的商業貸款,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讓中國得以堅持下去。

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對華援助形勢開始從單一的商業貸款發展到平準基金貸款和租借供應,援助領域也變得廣泛,從物資援助發展到人員交流,美國總統特使,政治顧問和軍事代表也相繼來華,雙方建立起了一種事實上的抗日同盟關系。

1942年3月,中國在喪失了當時最重要的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後,美國開辟了一條從印度北部阿山姆到昆明的空中運輸線,這條空中運輸線長達800公裏,飛越著名的喜馬拉雅山脈。從空中俯瞰,山脈猶如駝峰,所以被稱之為「駝峰航線」。抗戰期間,駝峰航線堪稱是中國的生命線,數萬飛行員冒著極大風險將85噸的戰略物資運輸到中國, 在這條航線上,美軍共損失飛機1500架以上,犧牲優秀飛行員近3000人。

1943年,史迪威曾提出分兩批裝備中國軍隊60個師的計劃,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個計劃沒有完成。1944年1月,史迪威的繼任者,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駐華美軍指揮官魏德邁提出了對中國軍隊的整軍計劃,同意將全國327個師裁減為84個,由美國訓練和裝備39個。到抗戰勝利時,美國共向中國240萬軍隊提供了補給供應,裝備好了13個軍(36個師),18個炮兵團,17個汽車團和5個特種工兵團。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軍從美國人手裏接收到的物資有108輛坦克,36輛裝甲車,兩萬輛汽車,1394架飛機,36門155公釐榴彈炮,200門美制105公釐榴彈炮,100門75公釐野炮,500門75公釐山炮,300門37公釐戰防炮,2000門炮擊炮,1030支火箭筒,輕重機槍一萬余挺,15支步槍,3萬支衝鋒槍,3600支手槍。

對於這些美械武器的威力,國民黨軍很多將領都贊不絕口,國民革命軍第46軍在進攻柳州的時候,參謀長張法乾評價新編制中:「不僅三零步槍、輕重機槍十分精良,新配置火焰放射器、衝鋒槍、火箭筒、碳烯槍等新式武器,在近戰中發揮了莫大的威力,否則在肉搏時,我官兵將犧牲更大。」

1945年對日戰爭結束後,美國本應該停止對國民黨軍的援助,但是美國人卻公然支持蔣介石打內戰,立刻對國民黨軍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援助。美軍還派出軍艦和飛機晝夜不停地幫助國民黨運送軍隊,到華北,華東等地區,協助國民黨政府控制一些人口密集,工業發達的戰略要地和交通樞紐。

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立刻以廢鐵的價格購買了一批貯藏於印緬地區的美械裝備和物資,共有1.5萬輛汽車(價值6800萬美元)和價值5000萬美元的軍火。從1945年11月10日到1946年5月,美國先後將國民黨軍提供了700余架飛機,271艘各型艦艇。

在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之前,美國還把儲存在西太平洋海鳥上的大約價值20億美元的戰爭剩余物資以5億美元的低價出售給國民黨政府。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也承認,美國在抗戰勝利後給予蔣介石政府的物資援助,是抗戰勝利前幾年中美國援華物資的兩倍。

除此之外,美國還派出大量軍事人員進入中國,幫助國民黨軍培訓部隊,從1946年3月開始,美國向國民黨軍派出了大約3000人的軍事顧問團,幾乎 遍及國民黨軍事機關的各個要害部門。國民黨的陸海空軍還有聯勤各總司令部都有美國顧問,就連各軍事學院,一些師團級的單位都有美軍顧問。

美軍還大量進駐 上海、青島、天津、北平、秦皇島等城市,軍隊數量高達9萬人。不過美軍給國民黨軍培訓的這些士兵確實有一定的軍事能力,個人戰術能力很強,對武器的使用保養很熟練,這些優質的兵員後來大都成為了解放戰士。

即使到了1948年國民政府搖搖欲墜的時候,美國人依然沒有放棄對國民政府的援助,1948年杜魯門政府透過援華法案後,正式啟動價值1.25億美元的軍火援助,為了掩人耳目,這批軍援被稱為「特種援助」,繼續將源源不斷的軍火運輸到中國。

根據國民黨軍聯合勤務總司令部副司令黃仁霖的回憶:1948年底,美國援華法案的第一批軍事物資,共550噸的軍火剛到中國,蔣介石將讓把這些物資運送到北平,交給華北剿總總指揮傅作義使用,結果這些物資還沒有運來幾天,傅作義就開啟北平城門起義了,這第一批美國援助的550噸軍火就送給了解放軍。

美國人對國民黨的慷慨援助,致使國民政府產生了不思進取的心理,其實在解放戰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國民黨方面都占據絕對優勢,他們控制著國家的經濟命脈,掌握著大多數的資源,完全有能力發展自己的軍工業,但是國民政府卻不思進取,一味地依靠美國人的援助。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解放軍內部卻想方設法地發展自己的軍工業,不斷地團結能團結的力量,從而獲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美國人提供的這些援助,後來大都成為解放軍的戰利品,美國人訓練的一些士兵,後來也大都加入了解放軍。以至於到了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的兩次戰役中,解放軍有相當一部份指戰員使用的都是這些繳獲的美式武器,很多戰士也都經過美軍的訓練,對美軍的戰術有相當程度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