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根據史料記載說話:再議花拉子米是不是大唐邊疆子民,大唐數學家

2024-07-22歷史

點選右上角「關註」,以防失聯,並能優先獲得文章推播。

明文辨史的【西方尊崇的「代數之父」其實是中國大唐邊疆子民】一文,詳細說明了花拉子米是昭武九姓地區的火尋國人,歸大唐安西大都護府或北庭都護府管轄,是大唐邊疆子民,是大唐數學家。

該文發出後,有人留言不同意明文辨史的觀點,有人說安史之亂後大唐就控制不了西域了,有人說吐蕃占領了河西走廊花拉子米跟大唐沒有關系。

這些人說的貌似有理,其實是既不尊重自己祖先的功績,又對歷史不求甚解,人雲亦雲,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角色。

下面明文辨史詳細梳理一下花拉子的生平,和西域與大唐的交往關系,來看看花拉子米到底是不是大唐邊疆子民,是不是大唐數學家。

1.花拉子米出生前一年,779年。據史書記載,大歷(766~779)之後,葛邏祿盛,「徙十姓可汗故地,盡有碎葉、怛羅斯諸城」,與回紇爭強;同時,吐番西居伊吾,東有隴右,隔斷了四鎮與朝廷的聯系(【唐代絲綢之路與中亞歷史地理研究】/許序雅著,2000年版,第207頁)。

把這段文字和史書明確記載的762年火尋(花拉子模)向唐朝遣使朝貢,772年康向唐朝遣使朝貢,和後面再未見朝貢記錄聯系起來看,情況就比較明了:花拉子米出生前後康國、火尋國的狀態是,它們已經是唐朝的一塊「飛地」,被吐蕃從中間切斷了其和唐朝中央政府的聯系,並且要面對葛邏祿的崛起。

2.花拉子米一歲時。唐德宗繼位之初,一度幻想同吐蕃和解,改而奉行反回鶻的政策。建中元年(780)在遣使韋倫赴蕃,送去善意的同時,卻在振武軍制造了屠殺回鶻商團的事件,唐與回鶻間初次出現了陰雲。(薛宗正【吐蕃、回鶻、葛邏祿的多邊關系考述——關於唐安史之亂後的西域角逐】,西域研究,2001年第3期 )

3.花拉子米兩歲時。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安西留守郭昕聯系了北庭節度使李元忠,想盡了辦法與「內地」取得了聯系。而這時「安西」及「北庭」兩都護府仍然控制著西域五十七國及十姓突厥部。(網文:多多愛吃魚呦【帝國之「殤」,被遺忘的「遠方」——「安西都護府」】)

當時,唐蕃議和談判開始,德宗急欲割讓西部領土的意願更加明朗化,引起磧西二府將士的嚴重不安。此年,北庭曹令忠、四鎮郭昕各發專使取回鶻路入京奏事。(薛宗正【吐蕃、回鶻、葛邏祿的多邊關系考述——關於唐安史之亂後的西域角逐】,西域研究,2001年第3期)朝廷聞之動容,德宗下詔曰(見【全唐文】):「二庭四鎮,統任西夏五十七蕃,十姓部落,國朝以來相奉率職,自關隴失守,東西阻絕,忠義之徒,泣血相守,慎固封略,奉尊朝法,皆侯伯守將,交修共理之所致也。伊西北庭節度觀察使李元忠可北庭大都護,四鎮節度留後郭昕可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觀察使,其將吏以下敘官可超七資。」(【後唐書】卷十二 本紀第十二)

4.花拉子米四歲時。建中四年(783),春正月,唐蕃清水會盟。同年十月發生「涇原兵變」,唐朝借吐蕃兵討朱泚,許諾成功則以四鎮、北庭隸屬吐蕃(王小甫【安史之亂後西域形勢及唐軍的堅守】,敦煌研究,1990年第4期)。清水會盟的主要協定是許諾在功成之時把安西和北庭之地給吐蕃。雖然唐朝在這些地區的防守力量並不強大,但唐軍將領還駐紮在該地所有城市中。(白桂思【吐蕃在中亞: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爭奪史】,第106頁)

5.花拉子米五歲時。唐德宗興元元年(784年)五月,朝廷分別加封郭昕、李元忠為尚書左、右仆射,郭昕由四鎮節度觀察使升任四鎮節度使。此時,安西大都護郭昕、北庭大都護李元忠仍在任上,安西、北庭兩大都護府仍控制西域五十七國及十姓突厥(網文:好了明理之【安史之亂後孤守西域四十二年的唐軍】)

同年,六月,朱泚被平定,李泌發表意見認為:「安西、北庭又分吐蕃之勢,使不能並兵東侵,奈何拱手與之」!唐朝遂不如約((王小甫【安史之亂後西域形勢及唐軍的堅守】,敦煌研究,1990年第4期))。

這件事,古書上記載得很清楚——德宗已經許諾,打算按約把安西、北庭讓給他們。李泌說:「安西、北庭控制著西域五十七國以及突厥的十姓部落,都是出精兵的地方,可牽制分散吐蕃的勢力,使他不能夠合兵東侵。如果將這兩個地方給他們,關中就危險了,況且吐蕃當時猶猶豫豫不肯參戰,又掠奪了我們的武功城,簡直是盜寇,為什麽要將此二地送給他?」德宗這才作罷。(【新唐書列傳第六十四節選原文及譯文賞析】)

德宗當時的決心很大,已經寫了【慰問四鎮北庭將吏赦書】,預備派沈房、韓朝彩等人前往西域辦理交割事宜。據【全唐文】卷464記載,當時是擬將西域將士、官吏、僧道、耆壽、百姓等撤回內地,然後將西域交割給吐蕃。令四鎮、北庭將士「遞相慰勉,葉力同心,互相提摘,速圖近路,復歸鄉井,重見鄉親。」同時「如有資產已成,不願歸此,亦任便住,各進所安」。(【東方的野心:盛唐三次西域戰記】/阿弩著,310頁)

6.花拉子米八歲時。787年,吐蕃平涼結盟。是年,沙州經過長期堅守之後終於陷落。但是,唐朝借道回紇與西域守軍保持聯系。(【西域春秋】/該書編委會編,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第301頁。)

7.花拉子米九歲、十歲時。直到貞元四、五年間(788、789)悟空歸國經行此地,唐朝在安西四鎮和西州、北庭的統治仍十分鞏固、完善。而且,悟空在北庭正遇上剛到該地的唐朝四鎮、北庭宣慰中使段明秀,然後又是和他及安西、北庭的奏事官們一道「取回鶻路」入朝的。(王小甫【安史之亂後西域形勢及唐軍的堅守】,敦煌研究,1990年第4期)

788年,回紇統治者上書唐朝,自請改為「回鶻」。(【新疆的若幹歷史問題】白皮書)

8.花拉子米十一歲時。790年,四月,吐蕃與葛邏祿等攻擊北庭。(同上)。

9.花拉子米十三歲時。至792年,西州也陷落了(同上)。

10.花拉子米十四歲時。貞元九年(793年),郭昕聯合回鶻懷信可汗阿跌骨咄祿組織了一次成功的對蕃反攻,收復北庭。【九姓回鶻可汗聖文神武碑】對此役有確切記載:「北庭半收半圍之次,天可汗親統大軍,討滅元兇,卻復城邑。」(網文:好了明理之【安史之亂後孤守西域四十二年的唐軍】l)

碑文第20行提到回鶻追擊吐蕃、葛祿直到拔賀那國。按拔賀那即今費爾幹納盆地。根據al-Gardizi的說法,在792/793年,曾有葛邏祿葉護侵入到拔漢那。從現有漢文、阿拉伯文記載的有關葛邏祿的材料看,葛邏祿一度在中亞地區有著廣泛的分布。我們可以認為,792/793年侵入拔汗那的葛邏祿在那裏維持相當一段時間的統治,直至被趕走。巴托爾德指出,拔汗那直到10世紀才被阿拉伯徹底征服。而根據10世紀aaalb地理學家的說法,當時的拔汗那一直是不信教的(指一思蘭)。(【古道西風:考古新發現所見中西文化交流】/林梅村著,2000年版,第317頁)

11.花拉子米十九歲時。這是一份編號為「hedin24」的民間收藏的出土文書。文書為漢語、於闐語雙語,記錄了「乘駝人桑宜在神山堡發現異常」,於闐國王下令「人畜一切盡收入坎城防備」,記錄者為漢名官職典史、判官,最後落款為「節度副使都督王 尉遲曜」,年份為「貞元十四年閏四月四日辰時」。這一年,乃是公元798年!(網文:私人時間【唐朝安西孤軍堅持了多少年:30年?45年?現有答案全錯了】)這一年安西四鎮之一的於闐尚在緊鑼密鼓地防範入侵之敵。

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新唐書】列傳 卷一百四十六記載,貞元十四年,大食派使者含嵯、烏雞、沙北三人來朝,都授任為中郎將,厚賜後送回國。大食使者接受唐朝冊封,再次說明大食是唐朝藩屬國。

12.花拉子米二十二歲時。貞元十七年春(801),唐朝與南詔聯兵,在瀘水大破吐蕃軍隊,「康、黑衣大食及吐蕃大酋皆降,獲甲二萬首。」(【新唐書·南詔傳】)。這些康國和黑衣大食的軍隊肯定是被吐蕃政權從蔥嶺以西地區征調到東方來參戰的。……這條史料說明吐蕃人在北庭戰役(790)後不久,就已經到達了河中地區。(網文:【吐蕃與阿拉伯帝國在西域的爭奪】)

針對這條記載,美國學者白桂思認為,「顯然,這些來自中央亞洲西部的士兵可能是被吐蕃以戰俘或人質的身份而輸送到東方的。」(白桂思【吐蕃在中亞: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爭奪史】,第113頁)

13.花拉子米二十六歲至二十九歲時。19世紀在外蒙古地區發現的【九姓回鶻可汗碑】,就是保義可汗事跡的記錄。碑文詳細記載了保義可汗救援龜茲,與唐朝的安西守軍聯手,將吐蕃大軍一舉殲滅的事情(時間為805-808年)。「後吐蕃大軍攻圍龜茲,天可汗領兵救援。吐蕃落荒,奔入於術(焉耆鎮西七十裏),一時撲滅……」(【九姓回鶻可汗碑】碑文)(網文:私人時間【唐朝安西孤軍堅持了多少年:30年?45年?現有答案全錯了】)龜茲乃是安西的治所,轄區的核心,統轄放射線周邊,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角色定位都極端重要。當年的怛羅斯之戰,高仙芝即是從此率軍出發。

14.花拉子米二十九歲、三十歲時。關於吐蕃卷入西方事務的另一則報道出現在回歷193/808-809年,正當拉斐厄在康國的起義達到高潮的時候。來自中亞許多國家的大量人員,其中也包括「吐蕃軍隊」,加入拉斐厄一方作戰。形勢是如此嚴峻,以至於哈倫·賴世德親赴呼羅珊平叛。但他在809年3月24日死於途徑的圖斯。他的長子艾敏繼任哈裏發,成為拉伊以西諸省的統治者;他的幼子麥蒙成為指定繼承人和大食帝國東半部份的統治者。(白桂思【吐蕃在中亞: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爭奪史】,第113頁)

白桂思可能是直接參照阿拉伯資料,所以竟稱拉斐厄在康國「起義」,稱哈倫去「平叛」。其實,昭武九姓諸國是唐的羈縻府州,北庭被吐蕃攻破後,吐蕃及其盟友葛邏祿等當然會開進河中(或許早就在河中),所以大食也出現在河中的性質只是入侵或臨時占領。大食並非合法統治者,當地人和吐蕃、葛邏祿等聯手反擊大食非常正常,反擊就是反擊,談不上是「起義」,哈倫去增援大食占領軍,也不是什麽「平叛」。

15.花拉子米三十一歲時。麥蒙很快陷入麻煩。810年,他描述自己與吐蕃人,及其葛邏祿盟友和中亞其他各種力量之間的問題如下:「此外,我聽說,在呼羅珊,從通都大邑到窮鄉僻壤都離心離德,欲擺脫控制;[葛邏祿]葉護不再效忠;可汗,吐蕃主背我而去;高附國王襲擊與其臨近的呼羅珊領土;訛答喇君主停止了他曾經承擔的貢賦。我對所有這些問題一籌莫展。」這位親王認為他最好的希望是逃離呼羅珊而到吐蕃境內:「我覺著自己[已經無路可走],除非是放棄我的地位而投奔可汗,吐蕃國王,並向他及其國家尋求庇護。它應該能保證我的生命安全,能使我免受那些要致我於孤立和失敗的人的攻擊。」(白桂思【吐蕃在中亞: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爭奪史】,第114頁)麥蒙的麻煩還在於,他的哥哥已經是哈裏發,哥倆矛盾無可化解,遲早必有一場生死之戰。上述情況表明,對麥蒙而言,那些國家和勢力都是獨立於他的存在,不受他控制,他已陷入絕境。這說明,當時大食在中亞是一種很弱的存在。

16.花拉子米三十二歲時。811年,麥蒙的哥哥從巴格達派出大軍侵入呼羅珊。但是,因為事先麥蒙采納了大臣的主動向各國示好建議,危機得到緩解,所以面對哥哥咄咄逼人的攻勢,麥蒙尚能應對。那個在此之前麥蒙苦悶仿徨徒喚奈何時大臣向他提出的建議是:「給葉護和可汗寫封信,任命他們為本國的統治者,保證支持他們與其他國王的鬥爭。給高附國王送上呼羅珊的特產等禮物,請求停戰——你將會發現他也急切盼望和平。並且寬免訛答喇國王今年的進貢。」並指出還有一件決定成敗的事情要做,「你只有與可汗聯手才能贏得勝利。」(同上)

17.花拉子米三十五歲時。814年,麥蒙戰勝他的哥哥艾敏,成為新任哈裏發。一旦權力穩固,麥蒙得以對中亞諸國重新發動聖戰——不久前他才與其達成和平。……中亞重燃戰火。兵鋒直指四個政權:高附沙赫王朝、訛答喇、葛邏祿葉護統治區和吐蕃可汗帝國——後者可能在回歷194/公元809-810年就與麥蒙成敵對或戰爭狀態。(同上)前面說過,拉斐厄在康國「起義」,也就是大食在入侵康國時遭到反擊,反擊者包括吐蕃軍隊。其實,除了吐蕃,還有葛邏祿。所以這時麥蒙對葛邏祿葉護統治區和吐蕃可汗帝國發起進攻。

麥蒙兵鋒直指的四個政權,其位置大體上是,高附、吐蕃在東,訛答喇、葛邏祿在北。我們不妨根據這四個政權的地理位置,判斷一下當時大食的東界和北陸界。

高附在哪?唐朝曾在高附設都督府(河之南兮:【唐朝西域各都督府,你絕對想不到的多!】),該都督府下轄2 個州,位置在今阿、塔邊界一帶。百度百科上說,龍朔元年(661年)於吐火羅境內骨咄施沃沙城置,在今塔吉克西南部瓦赫什河流域

阿、塔邊界一帶,吐火羅,聯系起來看,位置當在阿姆河上遊、南岸。參見下圖之「吐火羅國」。

訛答剌在哪?據林梅村考證,在石國西北100公裏處(【通往恭禦城之路——兼論中亞歷史上的訛答剌城】)

葛邏祿葉護在哪?怛邏斯之役停戰不久,阿拉伯軍隊便從中亞撤軍,七河流域被葛邏祿人占據。

「怛羅斯之戰最大的受益者是葛邏祿。此戰之後,葛邏祿迅速將自己的勢力發展至原來由突騎施控制的廣大地域。」(【略論唐帝國與阿拉伯帝國在中亞的沖突】)

大歷(766~779)之後,葛邏祿盛,「徙十姓可汗故地,盡有碎葉、怛羅斯諸城」。(【唐代絲綢之路與中亞歷史地理研究】/許序雅著,2000年版,第207頁)。

葛邏祿的範圍無疑包括河中。

這樣情況就比較清楚,814年的大食,大體上其北陸界在阿姆河之南,東界在阿姆河上遊之西。

18.花拉子米三十六歲時。首先投降的是高附國王。他臣服於大食並在回歷197至199年(公元812-815年)之間的某一時間皈依了一思蘭教。作為其臣屬和改宗的標誌,他獻給麥蒙一個銀座金像。

19.花拉子米三十七歲(816之後)。麥蒙下一步是繼續向東推進。法德勒率軍進攻「克什米爾和吐蕃王國」。他在瓦罕和勃律國大獲全勝,並把俘獲的吐蕃將領和「吐蕃騎兵」送至巴格達。然後法德勒揮師北上,征服訛答喇,並俘獲葛邏祿葉護的妻子兒女。葉護則逃到基馬克地方。法德勒還重新占領了渴塞和拔汗那的其他城堡。他由此重建,甚至短暫第擴大了大食一思蘭勢力對中亞的控制。然而,吐蕃隨即恢復並保有他們以前在帕米爾地區的地位,直至該世紀後期。遺憾的是,沒有更直接的歷史資料涉及他們(連同大食人)在中世紀早期剩余的時間裏在此地的活動。(白桂思【吐蕃在中亞:中古早期吐蕃、突厥、大食、唐朝爭奪史】,第116頁)葛邏祿被打敗,葉護逃跑,但吐蕃和大食仍在進行拉鋸戰,葉護也隨時可能卷土重來。這應該是當時河中及以東的實情。

20.花拉子米四十三歲時。長慶二年(822)五月六日(5月30日)唐使劉元鼎至邏些(拉薩)與謁見了可黎可足,並與吐蕃將相築壇會盟,正式承認了這一政治接管。盟文為二碑,一碑立邏些,一碑立長安。內容是[(1)蕃漢兩邦,各守見管本界;(2)彼此不得征討,不得相為寇仇,不得侵謀境土;(3)若有所侵,或有捉生問事,優給衣糧放還;(4)今並依從,更無添改。]這意味著唐朝已全部承認了清水盟約中所載的一切,並補充了安西、北庭等當年仍屬漢軍見守而今已屬蕃軍見守的地界,易言之,至長慶二年(822)唐朝事實上不僅已承認了清水盟約的全部條款,而且對原來的補充條款中的唐朝西域諸地,都一律承認為吐蕃領土了。可見長慶盟約標誌著唐朝西陲領土對吐蕃的全面移交。(薛宗正【吐蕃_回鶻_葛邏祿的多邊關系考述——關於唐安史之亂後的西域角逐】)

盡管唐朝在西域的勢力由強變弱,吐蕃等勢力接手統治,但從法理的角度講,直到這時吐蕃才真正擁有唐朝的西陲領土。之前,吐蕃等也只是實控和占領,唐朝並未放棄控制權。

非常巧,822年還有一件大事發生:伊朗語族一思蘭王朝——塔希爾王朝在呼羅珊建立,標誌著中亞本地民族依靠自己的力量擺脫了大食的政治控制,中亞地區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九姓胡人入朝遂絕。(【唐代絲綢之路與中亞歷史地理研究】/許序雅著,2000年版,第207頁)

這件事,另有學者介紹比較詳細——河中地區和呼羅珊地區人民不斷發動起義,阿拔斯朝的哈裏發采取依靠當地貴族鎮壓起義的辦法來鞏固統治。不想,當地貴族力量卻借此得以壯大。821年,馬蒙任命塔希爾為呼羅珊總督,次年塔希爾即下令他轄區的穆斯林在禮拜五的虎土白中不念哈裏發的名字而念他的名字。這表明他不承認馬蒙為君主,而自己是他建立的王朝的君主。人們稱這個王朝為塔希爾王朝(821~873)。王朝的首都是你沙不兒,統治著呼羅珊、吐火羅和河中。盡管阿拔斯朝名義上延續到1258年蒙古軍隊攻陷巴格達時為止,但實際上它統治地區早已處於分裂割據狀態。塔希爾王朝的建立,標誌著阿拉伯人在河中統治的結束。(【中亞五國史綱】/馬大正、馮錫時,1997年版,第39頁)

從9世紀20年代起大食東部開始了由土著(波斯人、突厥人)控制的各小王朝交錯興替的時代。(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關系史】,196頁)

21.花拉子米六十一歲時。安西軍最後一鎮的龜茲城聯合回鶻汗國兩次全殲吐蕃大軍(806年、808年)。此後,龜茲城以自治勢力身份加入回鶻汗國,但仍然打著唐的旗號到回鶻汗國分裂(840年)。龜茲城於840年去唐旗號重建龜茲國,改信佛教,安西都護府自此終結。(百度百科:【安西都護府】https://baike.baidu.com/item/安西都护府/989775?fr=aladdin)龜茲是安西的治所,龜茲去唐旗號,表明唐朝徹底沒法再管安西所轄地。但中國另一邊疆民族回鶻接手了。

840年,回鶻汗國被黠戛斯攻破,回鶻人除一部份遷入內地同漢人融合外,其余分為3支。其中一支遷往帕米爾以西,後分布在中亞至今喀什一帶,與葛邏祿、樣磨等部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新疆的若幹歷史問題】白皮書,)

喀喇汗王朝極盛時期,據有東起庫車,東南起羅布泊,西至鹹海、花剌子模,南臨阿姆河,北至巴爾喀什湖、七河流域的廣大區域,版圖囊括當代的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哈薩克南部以及中國新疆中西部。大體為「唐朝的安西和北庭兩都護府所轄的大部地區。」(百度百科)

22.花拉子米六十四歲時。843年,勒特勤在焉耆建立政權(薛宗正:【吐蕃_回鶻_葛邏祿的多邊關系考述——關於唐安史亂後的西域角逐】,西域研究 2001年第3期https://www.doc88.com/p-9099468402401.html?r=1)。

23.花拉子米六十九歲時。848年,勒特勤自稱可汗,有磧西諸城。其後,又透過張義潮使臣的牽線,唐朝始動議對勒特勤給予冊命(同上)。

同年,張議潮乘吐蕃內亂之機,率眾驅逐沙州的吐蕃鎮將。(百度百科:張議潮)

大中二年(848)三、四月間,張議潮已經自河西西部的沙州起事,開始驅逐吐蕃統治者。為了獲得唐政府的承認和支持,在占領沙、瓜二州後,張議潮派遣押衙高進達等人奉表長安。(李軍【晚唐政府對河隴地區的收復與經營——以宣、懿二朝為中心】,中國史研究,2012年第3期 )

24.花拉子米七十一歲時,大中二年至四年間,張議潮先後收復了沙、瓜、肅、甘、伊等五州。(同上)

25.花拉子米七十一歲去世時。大中四年(850),正月,透過天德軍防禦使李丕奏聞唐廷,前往長安。唐宣宗大力褒獎張議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勛,擢升他為沙州防禦使。

時張議潮自稱兵部尚書,以沙州作為根據地,先後收復了瓜(治今甘肅安西東南)、伊(治今新疆哈密)、西(治今新疆吐魯番東南)、甘(治今甘肅張掖)、肅(治今甘肅酒泉)、蘭(治今甘肅蘭州)、鄯(治今青海樂都)、河(治今甘肅和政西北)、岷(治今甘肅岷縣)、廓(治今青海貴德東)等州土地。(搜狗百科:張議潮 )

26.花拉子米去世後七年。至大中十一年(857),唐朝正式派遣朝議郎、檢校秘書監兼衛尉少卿、禦史中丞王端章,副使臣朝議郎、檢校尚書工部郎中兼國子禮學博士,李潯持節備禮,冊拜勒特勤為九姓回鶻溫祿登裏羅汩沒密施合俱錄懷建可汗。雖然唐使王端章一行出冊遇阻,不至而還,仍足以說明勒特勤確已在焉耆站住了腳跟,為眾歸心(薛宗正:【吐蕃_回鶻_葛邏祿的多邊關系考述——關於唐安史亂後的西域角逐】,西域研究 2001年第3期)。

27.花拉子米去世後十六年時。唐朝冊拜勒特勤為九姓回鶻溫祿登裏羅汩沒密施合俱錄懷建可汗之事,雖因使臣出冊遇阻,未能再度擁有西域之焉耆等重鎮,但故事到此並沒有完結。山窮水盡之時,張議潮崛起,又收復了部份西域故地。鹹通二年(861年),張議潮率蕃漢軍收復涼州,至鹹通七年(866年)再收復西州、輪台、清鎮等城,使吐蕃勢力被徹底逐出河西、隴右之地,此後「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余裏,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歸」。西域的部份地區重新歸唐。(百度百科:張議潮 )

花拉子米(780-850)生平年表如下:

看看中外史料的記載,再看一看某度百科花拉子米詞條裏,一會把花拉子米說成是阿拉伯的,一會把花拉子米說成是波斯的。

這種毫無根據,顛三倒四的資訊,跟史料記載, 你到底相信哪一個呢?

參考資料:

李嶽伍:【簡論花拉子米是古代中國數學家——驚人的數位來歷(73)】,微信公眾號【世界偽史研究 】,2021-07

請點選右上角「關註」,以防失聯,並能優先獲得文章推播,一起辨析發現真實的歷史文化!

本文版權屬於「明文辨史」所有,歡迎分享、轉載或參照,如果轉載或參照請註明來源於「明文辨史」!

請在今日頭條和微信公眾號先發72小時後轉載或參照,否則可能引發平台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