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馮玉祥請求出國考察,蔣介石暗中使壞:給他辦軍人退休手續

2024-02-29歷史

1948年2月8日,在美國考察水利的馮玉祥在【紐約下午報】上,公開發表了一封致蔣介石的信。

馮玉祥在信中怒斥了蔣介石撕毀了政治協商會議全部議案和諾言,並在信中要求蔣介石下野:

「如果你仍是基督信徒的話,那麽,你應該向上帝招認你的罪過。」

馮玉祥在信中還自稱,這或許是給蔣介石的最後一封信,沒想到一語成讖,幾個月後,馮玉祥應中共中央邀請回國參加新政協,在途經黑海向敖德薩港行進時,突遇船艙大火不幸離世,一同罹難的還有他的小女兒。

馮玉祥將軍為何會在回國途中遇難,時至今日依然是個謎。

不過,不少人都認為,這與馮玉祥的結拜義弟蔣介石脫不開關系。

早在1948年1月,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時,馮玉祥就受李濟深邀請,出任常務委員和政治委員會主席,蔣介石大怒之余,立即宣布開除了馮玉祥的國民黨黨籍,當時為了防範被國民黨特務暗害,他還專門立下了遺囑。

馮玉祥同蔣介石的關系,也經歷了一場過山車式的變化。

蔣介石同馮玉祥曾義結金蘭,並留有蘭譜為證。無論是蔣介石還是馮玉祥,他們在生前都留有日記和文字記錄,也能證明這個說法。

蔣介石給馮玉祥的蘭譜上寫著:

「安危共仗,甘苦同嘗;海枯石爛,死生不渝;敬奉煥章如胞兄惠存。譜弟蔣中正謹訂。十七年二月十八日。籍貫:浙江奉化武嶺。年歲:四十二,生於丁亥年九月十五日。父諱肇聰,母王氏。」

馮玉祥給蔣介石的蘭譜上寫著:

「結盟真意,是為主義;碎屍萬段,在所不計;敬奉介石如胞弟惠存。譜兄馮玉祥謹訂。十七年二月十八日。籍貫:安徽巢縣竹柯村。年歲:四十七,生於壬午年九月二十六日。父諱有茂,母氏遊。」

兩人結拜的日子是民國十七年二月十八日,換算成公元紀年,應該是在1928年。

那一年,正是大革命失敗的第二年。

馮玉祥是在軍營中長大,後來投身行伍,直至成為手握數十萬雄兵的 民國時期西北軍的統帥和最高軍政首腦。

馮玉祥一生,受孫中山影響頗大,這也為他後來參加大革命奠定了基礎。

1924年,孫中山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開始進行國民革命時,馮玉祥毫不猶豫的表示了支持,並積極參加國民革命。

不過,馮玉祥那時處在北方,受各方勢力的聯合擠壓,加上孫中山病逝,1925年年底,北方形成了直系、奉系、 直魯聯軍 聯合進攻西北軍的形勢。不得已之下,馮玉祥只得出國赴蘇聯考察

當時,遠在南方的蔣介石註意到了馮玉祥的窘迫處境,並於1926年年初提出了應該聯合馮玉祥的主張:

「國民軍結束京津,尚未被完全消滅前,英、日兩國比協定以奉軍對西北之國民軍,以吳佩孚對南方之廣東革命軍,故應聯絡國民軍,使其退守西北,保留固有之勢力;並於三個月內出兵北伐,在吳勢力尚未充足之際,一舉占領武漢。」

那時不僅僅是蔣介石,中共方面也主張邀請馮玉祥回國,重整舊部,支持國民革命軍北伐。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出征,馮玉祥也於同年9月16日回國,並就任國民聯軍總司令,並宣布正式加入國民革命軍。

蔣介石對馮玉祥可謂是贊譽頗多。

如果兩人的好關系是從此開始,那麽更進一步親如兄弟則是要從寧漢分裂開始。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與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對立。

馮玉祥那時手握四十萬雄兵,坐擁豫陜甘三省,就成為雙方極力拉攏的物件。

一開始,馮玉祥並沒有選擇誰,而是采取了騎墻的態度,但他那時正為40萬大軍的軍餉而發愁,蔣介石的「雪中送炭」,則讓馮玉祥更加堅定的選擇了蔣介石。

盡管馮玉祥沒有同意進軍武漢,但在 「清黨」和聯合北伐上達成了一致。

與蔣介石展開血腥屠殺不一樣,馮玉祥大大方方的將在部隊中的共產黨人諸如劉誌丹等人禮送出境,馮玉祥覺得,即便是雙方撕破臉,也沒必要下死手,況且像劉誌丹這樣的共產黨人能力,馮玉祥還是非常看重。

這也是馮玉祥與蔣介石根本上的不同。

1928年1月,經歷了半年多低谷的蔣介石復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全面掌權後的蔣介石聯合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四個集團北伐,徹底打敗了奉系,結束了北洋政府的統治。

那時的蔣介石,對馮玉祥可謂是倚重頗多,馮玉祥擊敗張宗昌後,蔣介石還特意北上到河南鄭州同馮會晤,兩人也就是在那時互換蘭譜。

從此,蔣給馮來電必稱「馮總司令煥兄」,馮去電必稱「蔣總司令介石我弟」。

1928年4月6日,為了答謝馮玉祥贈馬之情,蔣介石特意去電一封以表感謝:

「馮總司令煥兄同誌勛鑒:章密。賜電敬悉。承賜馬匹,無任欣感。如此間派員往運,來往費時,候用甚急,務請兄派員送來為荷。弟中正。」

不過,蔣馮之間的「蜜月期」到這兒也就戛然而止了。

馮玉祥、蔣介石之間鬧翻,很多人認為,這和1928年的裁軍整軍有關,當時蔣介石借口裁掉非嫡系軍閥部隊,引起各方不滿。

事實上,各方早在摘桃子的階段,就已經關系不睦了。

蔣介石、馮玉祥一開始約好,等把張作霖趕出北京後,馮玉祥的西北軍負責接收北京、天津,可就在即將勝利時,蔣突然改變了註意,讓閻錫山去接受,還大大咧咧的發電給馮玉祥讓他表示同意。

馮玉祥氣得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據【馮玉祥日記】記載:

「此事令馮玉祥大為光火。一直稱病,不參加北平舉行的善後會議。後在李宗仁「顧全大局、忍辱負重」的調停勸說之下,才動身北上。而蔣介石自知虧待了馮,為安撫他的情緒,任命馮的部將孫良誠為山東省主席、何其鞏為北平特別市市長。」

事實上,蔣根本不可能完全信任軍閥武裝,借閻錫山打馮玉祥不過是手段,只是枉費了馮玉祥對這位結義兄弟的信任。

到後來裁軍整編,蔣介石又要讓馮玉祥做出讓步,借口對閻錫山、李宗仁施壓。

編遣會議中,時任行政院副院長、軍政部部長的馮玉祥一開始主張,將他們四個方面集團混編,四個集團總司令到中央任職,軍權歸中央,四個集團中,第一、第二分別編12個師,第三、第四分別編8個師。

應該說這個方案還算是不錯,混編後軍權歸中央,實際上也就是歸蔣介石。

閻錫山不同意,他主張四大集團各自編11個師,然後再建一個中央編遣區,也編11個師,歸蔣介石掌握。

閻錫山不愧是山西人出身,商人本色,他看出來蔣馮之間聯合對他們不利,因此透過編遣來拆散他們,蔣介石既掌握了兵權,還得了實惠,李宗仁也借此擴軍,各方都很滿意。

只有馮玉祥不滿意,因為馮玉祥第二集團軍有40萬人,只要一編遣,頭一個拆的就是他。

後來的事情都很清楚了,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聯合反蔣,1930年「中原大戰」,蔣介石軍事、政治雙重手段,各個瓦解,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各方面軍閥勢力聯合本來就是各懷鬼胎,失敗必然是板上釘釘。

中原大戰後,馮玉祥的西北軍基本上土崩瓦解,雖然仍有不少心腹各自掌握部隊和地盤,但都分散一方,各自為政,難成氣候。

只是馮玉祥影響力很大,蔣介石也不敢過分的逼迫這位老大哥。

1933年5月,馮玉祥、方振武、吉鴻昌等組織察哈爾抗日同盟軍,一度擁兵十萬,聲勢浩大,當時馮玉祥還主張同中共聯絡,蔣介石驚慌失措,慌忙與日媾和,在日蔣聯軍壓迫下,不久抗日同盟軍失敗,馮玉祥只能再回泰山讀書。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失敗以後,馮玉祥基本上失勢。隱居泰山讀書的日子裏,馮玉祥與中共以及左派人士密切接觸,對中國國情以及未來有了更深的認識。

更重要的是,蔣介石在1935年以後,對日本人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他也意識到日本人是餵不飽的狼崽子,於是同年10月,蔣介石電請馮玉祥再出山。

從1935年10月到1938年,蔣馮之間又過了一段「蜜月期」。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馮玉祥甚至發電給張學良,表示自己願意去換蔣介石回來。

從盧溝橋事變後,國共雙方再一次合作,團結全國各民族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馮玉祥這一時期也為抗日積極奔走不遺余力,並擁護蔣介石的領導,此外出任了國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

不過,蔣和馮的聯系從1939年以後開始逐漸減少。

事實上,也是因為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蔣介石逐步把矛頭對準了中國共產黨,馮玉祥那段時期時常與中共以及左派人士往來,引起了蔣介石不快。

到1940年皖南事變爆發,蔣馮之間的沖突達到了定點。

此後馮玉祥除了表面上的身份,再無任何公事可辦。

抗戰勝利後,馮玉祥又積極為和平奔走,這一點引起了蔣介石忌憚,他擔心這位素有聲望的大哥「屁股坐歪了」,竭盡可能的對他限制。

1946年年初,受到壓制的馮玉祥迫於無奈提出出國考察,蔣介石給了馮一個「水利大使」的頭 銜,讓他出國考察,但背地裏卻耍了一個花樣。

蔣介石暗中吩咐手下,給馮玉祥辦了一個軍人退休手續。

等馮到了國外以後,才了解了這件事,要知道他參軍已經有50年生涯,離開軍人身份,對馮玉祥來說就和「殺了他」沒什麽區別。

據馮玉祥的兒媳余華心稱:

「他為這個事很傷心,他可是個終身的職業軍人啊。」

余華心也認為這是馮玉祥後來始終不肯原諒蔣介石、反蔣到底的重要原因之一。

馮玉祥沒了軍人身份,自然不能再穿軍裝 佩軍銜,當時國民政府一級上將有著嚴格的名額限制,至馮玉祥去軍職,蔣介石把他的這個名額給了陳誠。

哪怕沒有任何身份,就憑馮玉祥三個字擺在那裏,無形中就有影響力。

甚至於就連馮玉祥都很清楚,自己隨時有可能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暗殺。

馮玉祥黑海罹難,怎麽看也都有股濃濃地陰謀味道,只是時隔久遠,恐怕這樁懸案將會成為永久的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