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洪秀柱昔日的副手陳鎮湘:統一沒錯,台灣人就是中國人

2024-04-12歷史

在蔣經國主政台灣的時期,他曾表達過:「我既是台灣人,也是真正的中國人。

」盡管他出生在大陸,成長於大陸,但他逐漸意識到,自己的一生可能都無法再回到大陸執掌政權。

因此,他開始全心投入到台灣的建設中,並在族群認同上下了大力氣。

他在「中國人」與「台灣人」的身份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即雙重身份認同。

然而,他的這些努力被李登輝徹底打破。

李登輝提出的「兩國論」從民族內容上將兩岸民眾劃分為「兩個國家的人」。

到了陳水扁時期,這一觀點更加直接,他宣稱:「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至今,在國民黨內部,只有少數堅持蔣經國路線的人敢於聲稱「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而在洪秀柱擔任國民黨主席期間,她的副手陳鎮湘近期大力支持馬英九存取大陸,並更進一步地提出:「台灣人就是中國人。

」這一立場相較於蔣經國當年的路線更為直接和積極。

陳鎮湘,1942年出生於安徽省蕪湖縣,那是一個在日軍侵略的戰火中動蕩不安的年代。

1949年,他與家人遷移到台灣,定居於高雄左營。

在學術道路上,他先在海軍子弟學校和陸軍軍官學校接受教育,後來更是遠赴美國戰爭學院深造,成為兩蔣時期派往美國深造的高級軍官。

在蔣經國執政時期,陳鎮湘因其卓越的才能備受重用,一路晉升為第二十軍軍長,並榮獲中將軍銜。

李登輝上台後,他依然穩固地位,並於1999年擔任了陸軍總司令。

當時,台灣正值五十年來首次政黨輪替,國民黨地位岌岌可危,軍隊在「參謀總長」湯曜明等人的率領下選擇了中立。

為了維護軍隊的穩定,陳水扁上台後,陳鎮湘繼續擔任陸軍總管,直到2002年才轉任防務大學校長。

盡管在政黨輪替中保持中立,陳鎮湘仍受到國民黨的器重。

2012年,他甚至被列入了國民黨立法機構民意代表保送名單,擔任了四年的民意代表。

可以說,陳鎮湘的軍事生涯和政治生涯都充滿了傳奇色彩。

2016年,國民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慘敗。

在台灣大選中,黨主席朱立倫僅獲得了380多萬張選票,遠遠落後於民進黨,並失去了在立法機構中的多數席位。

隨後,朱立倫辭去了國民黨主席的職務,由洪秀柱接任。

洪秀柱上任後,邀請陳鎮湘擔任國民黨副主席。

她始終堅持親近大陸的政治立場,被許多人視為國民黨內最親近大陸的統派人物,國民黨的路線也開始回歸「九二共識」。

然而,國民黨面臨著一個緊迫的問題,即如何平衡「中國人」和「台灣人」之間的關系。

在民進黨長期的影響下,許多台灣人開始出現認知上的混亂。

陳水扁時期將「一邊一國」概念引入教科書,導致許多年輕人認為兩岸是「一邊一國」的關系,他們認為「台灣人是台灣人」,「中國人是中國人」,兩者之間不存在從屬關系。

這也是導致台海地區多次風波的根源所在。

台灣曾被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在1945年光復後,由於歷史原因和復雜政治背景,導致台灣島內民眾的身份認同存在混亂。

盡管蔣介石政權試圖透過高壓手段灌輸中國人價值認同,但由於其手段過於粗暴霸道,未能得到廣泛認同。

此外,蔣介石時代還曾有過「反攻大陸」的想法,這種言論進一步加劇了台灣與大陸之間的緊張關系。

相比之下,蔣經國時期開始認識到這種想法的不現實性,轉而致力於經營和發展台灣經濟,尤其是高科技產業,旨在讓台灣人民富裕起來。

這一轉變需要他獲得更多台灣人的認同和支持。

因此,可以說台灣歷史上的身份認同問題和政治紛爭給兩岸關系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增加和相互理解的加深,越來越多的台灣人開始認識到自己是中國的一部份,並願意為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蔣經國,一個既在大陸出生又在大陸成長的人,深知爭取台灣民眾的支持與協助的重要性。

因此,他多次公開表態:「我在台灣居住、工作40年,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這並非他試圖割據台灣,而是希望構建台灣與大陸之間緊密而不可分割的聯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狀態。

他並未將「中國人」與「台灣人」的身份對立,反而致力於促進兩岸的和諧共處。

這源於他對兩岸未來統一的期待,但他也預見到這一過程可能伴隨著大陸的「和平演變」,即「紅旗落下」。

在此之前,他們必須精心治理和發展台灣,為其未來的統一奠定堅實的基石。

盡管蔣經國的計劃周密,然而事情的發展並未如他所願,他的突然離世為李登輝的崛起鋪平了道路。

1994年,李登輝在擊敗國民黨內的反對派後,開始推行所謂的本土化政策。

此舉加劇了「中國人」與「台灣人」之間的民族認同對立,同時也重新點燃了外省人與本省人之間的地域紛爭。

當時,新晉的政壇明星馬英九也不得不順應形勢,公開表態支持李登輝的政策,聲稱自己是一個在台灣成長、生活的新台灣人。

在這種環境下,「台灣人」的認同逐漸超越了「中國人」的認同,兩岸之間的分歧和矛盾日益加劇,難以調和。

蔣經國曾倡導的「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觀念逐漸邊緣化。

隨著陳水扁的上台,兩岸關系更是直接演變為「一邊一國」的緊張態勢。

陳水扁和蔡英文等民進黨領導人公開宣稱「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企圖透過這種言論割裂兩岸人民之間的身份聯系,加劇兩岸對立。

"台灣前途決議文"由郭正亮主筆,已為其設定了明確的路線。

該文意識到兩岸間的文化連結是台灣難以割舍的,但在政治認同上,卻經歷了一個轉變,即從「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逐漸演變成「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因此,在他們看來,「獨立」已經成為了一個實質上的目標,而他們接下來的任務是依據「台灣前途決議文」中的規劃,與中國大陸尋求深入的了解和經濟互惠合作,構建和平的架構,旨在實作長期的穩定與和平。

民進黨擅長言辭狡辯,在文字遊戲中煽動情緒,許多人都被他們的策略所迷惑。

例如,陳鎮湘在2016年擔任國民黨副主席後,曾在社交平台上發表言論稱:「我始終為自己身為台灣人而感到自豪。

」這無疑是受到了民進黨的誤導,陷入了「中國人」與「台灣人」身份認同的糾葛之中。

近期,陳鎮湘成功擺脫了民進黨的陷阱,重新回到了正確的歷史立場。

在接受采訪時,他明確表示:「統一是正確的,台灣人是中國人,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如果不認同這一點,那才是別有用心。

」實際上,陳鎮湘的言論已經超越了蔣經國的「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回歸到了蔣介石時期的主張。

在黃埔軍校建校百年書畫展上,陳鎮湘更是直接質疑:「為什麽現在講統一是錯誤的?為什麽現在講獨立是正確的?」然而,他所不知道的是,民進黨實際上是按照「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既定步驟行事,他們堅持認為

陳鎮湘的呼聲雖在台灣島上漸成孤鳴,卻反映了大陸應堅守的立場。

大陸給予台灣同胞的優待,都是建立在認同台灣同胞為中國人的基礎上。

若不認同這一點,那麽享受大陸的優待便無從談起。

大陸在處理與台灣的關系時,應明確這一原則,不可濫施善意,忽視核心。

展望未來,民進黨與大陸在多領域的較量在所難免,賴清德不同於蔡英文,他更可能制造事端,煽動風波。

目前,蔡英文似乎正在堅定地執行「台灣前途決議文」,她所主張的「兩岸互不隸屬」也是基於這一立場。

因此,我們預期賴清德也會繼續按照這一方向推進「台獨」政策,我們必須對此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