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她曾從出納員速升湖南省委書記,1977年毅然辭職,如今已回歸平淡

2024-07-24歷史

她17歲時還只是一個普通出納員,僅18年就速升至湖南省委書記一要職。她被人們評價為當代「女愚公」,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曾名噪一時。只是在成為省委書記3年後,她便選擇回到老家歸於平淡,這樣的心胸與無私讓人佩服。

其名叫黃炳秀,生於1938年的湖南慈利縣一個貧困家庭,她家裏幾乎長期是處於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狀態,總之衣食住行都十分拮據。雖然父母頗為疼愛她,一度讓她去接受教育,可還是因貧輟學。

因為童年生活在戰火當中,所以她對和平極為渴望,新中國建立後,一片妍妍向榮之景,此時黃炳秀也已經長大,在中央的號召下開始致力於社會主義建設。比如1955年8月,黃炳秀在老家湖南慈利擔任一個普通出納員。

因為踏實能幹、表現突出,她被選為初級社社委,1956年9月還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黃炳秀知道這是黨組織對自己的認可,同時也是一項考驗,此後她也愈發努力。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如火如荼的開展,她也因聲望與能力從出納員成長為長峪鋪大隊黨支部書記。也就是從這時開始,她正式開始走向巔峰。

其實黃炳秀所在長峪鋪基礎條件過於惡劣(處於偏遠山區,土地貧瘠、極為缺水),加上自然災害頻發,希望能讓村裏老百姓都有飯能吃並不容易,但即便是面臨窘境,黃炳秀也從沒妥協過。

當時她幾乎每天都會埋在田間地頭,研究怎麽樣種植,還曾請教許多有經驗的技術專家,希望他們能到村子進行指導,幫助增產增收。在黃炳秀的努力實踐下,後續也總算找到新方法,即三畝二分小麥———玉米———紅薯三熟制試驗。

起初村裏人並不看好黃炳秀的實驗,畢竟當地山路崎嶇,道路都不平穩,更別提去改造成梯田做實驗。但為能解決這個問題,黃炳秀親自修路,把雜石搬走,還將影響百姓出入的一些山丘給試圖填平了。

而對於那些搬不走的石頭,她則是直接用炸開的方式解決掉,黃炳秀大刀闊斧、當機立斷,女強人氣質展露無遺。據統計:從1966年以來,黃炳秀帶領幹部、群眾先後投工4萬多個,炸掉了600多個巖凸,搬動了17萬多方巖石,填塞了50多個天坑。

也正是黃炳秀的努力與堅持,讓村莊「改天換地」,黃炳秀這番做法福澤後代,也讓當地老百姓生活走上正軌。她得到「女愚公」稱號的同時,也已成為全省農業學大寨的一面紅旗,不僅成為全省勞動模範,還在1971年成為常德地委副書記。

1974年2月,她已經成為湖南省委書記。得到中央如此重用,也讓她一度受寵若驚,她曾坦率直言說道:「我鬥大的字認不到一籮筐,我也沒想到做官,只曉得實幹。」因此她深感不能辜負黨的信任,愈發積極的投入工作。

而必須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因為太重視工作,導致她同時也失去了太多——黃炳秀後來曾表示:自己有「三不好」!對父母,不是一個好女兒;對年幼孩子,不是一個好母親;對丈夫,也不是一個好妻子。

每當想起這些,她總是覺得愧疚。但她從來不後悔自己的選擇,因為這是身為一個共產黨員該有的擔當。不過在她功成名就之際,她卻選擇急流勇退,這又是為何呢?這是由於1977年後開始步入新時代,她也因為身體原因逐漸承擔不起這麽重要的崗位。

在她看來,應該讓更多青年才俊得到機會,繼續為社會主義建設發光發熱。於是,她選擇重新回到基層, 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慈利。至此,她的生活也逐漸回歸於平淡,當時她先後擔任通津鋪公社黨委副書記、縣公路養護段黨總支副書記,一直兢兢業業,讓人們看到了她幾十年如一日的韌勁。

後來她還在慈利縣人民政府擔任調研員,專門分管老齡工作,雖然從省委書記到政府基層工作人員,這個落差極大,但她卻絲毫不在乎,熱情與積極性猶如當年。如今她已年過花甲,但依舊不服老,在勤勤懇懇的繼續付出, 還經常關心國家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