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淮海戰役粟裕的一次大膽賽局,不信軍委提供的情報,殲敵30萬大軍

2024-04-25歷史

眾所周知,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屬於淮海戰役。淮海戰役的最終結果是我軍取勝,完全占據了戰場的主動權,國軍損兵折將,精銳盡失,敗局已定。

淮海戰役中,我軍的前線軍事指揮官是粟裕,國軍則是杜聿明,二人都算得上是名將。可在淮海戰場上的較量中,粟裕完勝了杜聿明,前者完全成了後者的克星。

為何這麽說呢?在淮海戰役的後半段,杜聿明想要把他帶領的三十余萬大軍沿著津浦鐵路向西撤離,又恐國軍內部有我軍的密探,故而在作戰大會上放出假訊息,表明自己會率軍沿著津浦鐵路向東撤離。

杜聿明的「雕蟲小技」非常高明,我軍安插在國軍內部的眼線很快將這個絕密情報發了出去,中央軍委收到後,立即電告粟裕,請他派遣華野大軍在津浦鐵路向東方向阻止杜聿明大軍後撤。

粟裕收到來自中央軍委的絕密電報後,並沒有選擇執行,而是留了個心眼。經過一番思考,粟裕最終相信自己的判斷,料定杜聿明大軍會沿著津浦鐵路向西撤離,我軍應該將主力放在西面。

那麽,粟裕是如何判斷杜聿明大軍會向西撤離而不是向東撤離呢?給中央傳遞絕密情報的人又是誰呢?

杜聿明懷疑郭汝瑰,背著他執行撤離計劃

淮海戰役我軍在中央的領導下,在前線粟裕的英明指揮下,打得還算順利,第一、第二階段相繼殲滅了黃百韜、黃維兩大主力兵團。為了實作江南無大戰,盡快解放全中國的目標,我軍必須將杜聿明手裏的兩個大兵團三十余萬人消滅在長江以北地區。

實際上,淮海戰役我軍能夠取勝,潛伏在國軍高層的人也有一份大的功勞,最典型的人就是郭汝瑰,他是我軍著名的紅色特工,作用巨大,是安插在敵人心臟的一把利劍。

淮海戰役爆發前,國軍內部高級將領就曾建議集中優勢兵力,組成一個鐵拳,避免被我軍分割包圍,一點點蠶食掉,這個方案的支持者有白崇禧、何應欽、杜聿明等國軍高級將領,他們的戰略眼光還算獨到,至少能看到自身軍隊的短處。

如果按照白崇禧「守江必守淮」的構想,集中優勢兵力在淮海一線,則必須放棄一些地區,如濟南、徐州等重要城市。老蔣此人對地盤極為看重,別說是像濟南這樣的大城市了,就連幾座小縣城,他都舍不得丟掉。

郭汝瑰是作戰廳廳長,負責制定作戰計劃,他看穿了老蔣的心思,專門制定了一個符合老蔣胃口的方案,即全軍擺開一字長蛇陣,在徐州外圍作戰。此計劃一提出,就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杜聿明甚至懷疑他就是地下黨。

杜聿明之所以懷疑郭汝瑰是地下黨,還是有一些根據的,除了與自身意見不合,制定出如此「荒唐」的作戰計劃外,還與郭汝瑰平日的生活習慣有關。

有一天,杜聿明因公事來到郭汝瑰家中,只見郭汝瑰家中一貧如洗,沒有什麽像樣的家具,在當時國民黨的高層將領眼中,這種現象是非常少見的,連杜聿明本人都做不到。

杜聿明曾經向老蔣報告過郭汝瑰是地下黨,但老蔣對郭汝瑰還是非常信任的,把杜聿明痛斥了一頓。杜聿明拿不出郭汝瑰是地下黨的確鑿證據,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淮海戰役後半段,面對黃百韜兵團被殲滅的現實,老蔣只能接受。為了保存實力,老蔣將希望放在杜聿明身上,希望他能夠把僅剩的兩大主力兵團安全從徐蚌那撤出。

杜聿明為了使自己30余萬主力大軍向西撤退的計劃不被提前暴露,也為了防範郭汝瑰,他故意在作戰會上言明自己會親率主力向東撤離。私下,杜聿明早已經與老蔣密謀,部隊向西撤離,為了保密,沒有對外公布。

郭汝瑰沒有留意這個心眼,他覺得杜聿明不會在這麽重要的大會上說假話,在徐蚌地區的三十余萬大軍應該會向東撤離。因此,郭汝瑰連夜將杜聿明要向東撤離的計劃傳遞到了我方的手中。

因為此前郭汝瑰的資訊是絕對可靠的,因此上級將這個絕密內容傳給了華野粟裕。上級的意思很明確,希望粟裕能夠將主要兵力放在津浦鐵路東面,不要讓杜聿明的大軍走掉了。

粟裕識破杜聿明詭計,相信自己判斷

上級能夠直接給華野提供戰場情報,說明提供的情報準確率非常高,否則不會影響前線指揮員的判斷。按照一貫的常理,既然上級認為杜聿明大軍會向東撤離,粟裕想都不用想,執行命令便是了。

可粟裕不是一般人,他對戰場的敏銳度超乎常人,收到上級的訊息後,他越發覺得不對勁,堅持認為杜聿明大軍不可能沿著津浦鐵路向東撤離,主要原因有兩點:

其一:杜聿明身邊的三十余萬大軍都是美械裝備,機械化程度很高,如果他們要沿著津浦鐵路向東撤離,所到之處有許多河流水道,道路泥濘不堪,這嚴重影響到行軍速度。

如果杜聿明所部想要快速撤離,勢必要丟下重武器,而這些重武器對老蔣來說是萬萬不能丟的,否則即便三十萬大軍真的撤出了戰場,在之後的作戰中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其二,黃維統帥的第12兵團是國軍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兵團之一,屬於老蔣的主力部隊,圍困在宿縣雙堆集一帶。老蔣救黃維兵團心切,可能會讓杜聿明集團去救,兩股力量擰成一只拳頭。

兩點理由,讓粟裕堅信杜聿明集團會走津浦鐵路向西方向撤離。因此,即便粟裕收到了來自中央給他的密電,仍舊堅持自己的看法,不相信軍委提供的情報。

鑒於自己的判斷,粟裕將主力依舊放在津浦鐵路的西線,在東線留下了一部份兵力,這既是為了以防萬一,也是出於對上級的尊重。按照計劃,粟裕篤定杜聿明大軍不會走東線,結局正如他所料,杜聿明大軍果然向西撤離,我軍早已經做好準備,沒有使其逃脫。

實際上,粟裕這麽做是有一定風險的,畢竟戰場瞬息萬變,萬一判斷失誤,是要負責任的。萬幸的是,粟裕頂住了壓力,相信自己的判斷,不盲目聽從上級安排,為淮海戰役能夠全殲老蔣精銳立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