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西安事變中的何應欽:是真心要救老蔣,還是想取而代之的背刺者?

2024-07-21歷史

提及國軍黃埔嫡系時,何應欽系總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作為該派系的領袖,何應欽是一個復雜的人物。在黃埔學生中,他被稱為他們「蔣爹何媽」中僅次於蔣介石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然而,在抗戰後期,何應欽系卻被陳誠土木系趕超,而何應欽也因為派系鬥爭失敗而被蔣介石派往國外考察,最終在與陳誠的鬥爭中失利。

許多人認為,何應欽在西安事變中面對老蔣被張公子扣押為人質的情況,仍然決定不顧老蔣的安全,選擇「武力解決西安事件」,導致兩人徹底決裂。此後,老蔣對何應欽進行打壓,並開始支持陳誠。

那麽,讓我們來重新審視一下西安事變中的何應欽,究竟是蔣介石身邊忠心耿耿的屬下,還是一個看似忠誠實則背叛的人呢?

在本期節目中,我們將從兩個角度探討,來揭示西安事變中「多面手何應欽」的真相。

國民黨軍隊的第二號人物何應欽(劇照)

西安事變的何應欽

在許多人固有的觀念中,何應欽急於「武力救援大兵老蔣」的主要原因是想要迫使楊虎城將軍和張公子,在壓力下將老蔣推出去,以便於自己上位。

這一看法主要源於一些國民政府軍事界的蔣中正親信。

就拿孔祥熙來說吧,他是孔家這一大家族的負責人。

西安事變發生後,孔祥熙立即向張公子發去電報,表示理解張公子是出於愛國之心,希望他能保護介公。

孔祥熙對主張進行討伐的軍政部長何應欽表示,應當暫停軍事施壓,並指出

「別這麽著急,如果真急壞了,校長就要遭殃了。」

西安事變時期的孔祥熙

還有比如,專心拯救丈夫的蔣夫人。

在軍事領域,復元以迅速調動軍隊討伐西安,毫不猶豫,認為不能推卸責任,我更加不得不懷疑這是不明智的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蔣夫人在私下裏被何應欽指責為「不過是一位婦人,唯知救助其丈夫而已」,表達了她對軍事的無知。

上述內容皆源於「反何」派的觀點。

一心要救夫的蔣夫人

然而,從何應欽的視角,或從軍事的角度來看,情況則大相徑庭。

經過綜合考慮,不難發現:

何應欽從未有過取代老蔣並自立的意圖。

與四大家族的個人私利不同,何應欽則是從國民政府的立場出發。

對張楊兩人過度妥協,必然導致自己處於弱勢地位。

比如戴季陶就說過:

「張、楊等人劫持了最高領導,這必然會將蔣的生死作為政治籌碼。我們一方面不能屈服於他們的瘋狂行為,讓國家陷入混亂;另一方面,也不能過於關註蔣的安危,而忽視國家的法紀。因此,中央的對策必須保持堅定。」

不僅何應欽,四大家族中的陳氏兄弟(CC系)也支持軍事討伐張楊,他們對老蔣更為忠誠。在國民政府內部,許多人也贊同對張楊進行討伐。難道所有這些人都希望老蔣犧牲嗎?

因此,何應欽的觀點實際上反映了當時國軍大多數士兵的想法,完全可以看出他並沒有明顯地要削弱蔣的意圖。

提倡戰爭的戴季陶及CC集團的主要決策者。

此外,何應欽施加的軍事壓力確實使得「西安事變」的局勢發生了變化。

1936年12月19日,老蔣註意到在何應欽發起討伐行動一周後,多個勢力開始介入,包括我軍在內。他意識到,何應欽的計劃確實讓張楊二人感到顧忌,甚至張公子也曾去找他,請求何應欽不要轟炸西安。

在與前來洽談的姐夫宋子文見面時,老蔣還讓他返回時向何應欽轉達說:

「依照我的計劃,五天內便能圍攻西安,因此,我在這樣危險的情況下也毫無畏懼。」

宋子文在21日返回南京後,立刻秘密通知了何應欽。何應欽隨後將停戰日期延長了4天,並準備帶領東、西兩路「討逆」軍,按照蔣介石的計劃包圍西安。

老蔣大舅哥宋子文

何應欽的軍事壓力,的確在促進和談方面發揮了作用。

何應欽的"討伐"行動雖然聲勢浩大,但實際上只對渭南等地進行了轟炸,而沒有向西安發動進攻,陸軍也沒有大規模推進。這表明他當時還存在顧慮。當蔣介石讓蔣鼎文帶著親筆信去見何應欽,告誡他要謹慎行動時,何應欽立刻改變了態度,主動邀請閻老西、黃紹竑等人進行和談。

盡管何應欽是一個討伐派,但他始終將「老蔣的安全」置於首位,並沒有像外界所說的那樣不顧老蔣的性命。

在動員部下的何應欽

何應欽是否可能接替蔣中正的位置?

即使我們再退一步討論,何應欽的「主戰」立場讓老蔣陷入困境,他是否因此能順利取代老蔣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

何應欽在國民政府內屬於老蔣的親信,是軍方的次要領導人。

然而在國民政府內部,何應欽可能連前五名都上不了。國民政府並非國軍,其中既有政客如汪先生、居正,也有代表地方勢力的人物如閻老西、馮玉祥。對於他們而言,何應欽只是一個高級管理者。事實上,一旦脫離蔣介石,無論是在資歷、聲望還是實力方面,何應欽都不如被蔣介石鎮壓在廣西的李白桂系軍閥。

何應欽的地位不及李宗仁。

何應欽年輕時曾有過創業的想法,只是並非沒有想過獨立立業。

1927年8月,他預設桂系將老蔣趕下台,之後又遲遲不肯發擁蔣的電報。而老蔣在二次上台後,除了擼掉了何應欽第一路軍司令官的位置,還讓他在冷板凳上坐了幾年,對老蔣的威脅,何應欽仍然很害怕。

許多人認為如果沒有蔣介石,何應欽也不會存在。

自黃埔軍校起何應欽便追隨老蔣,堅持和我軍交戰,同時還整合異己勢力,由此聲勢顯赫。

他們之間形成了安危與甘苦共享的利益共同體。

何應欽和老蔣

何應欽本人性葛文和穩重,以忠誠謙和著稱。

他並沒有自己的支持基礎,簡單來說,就是沒有能夠獨立於老蔣的勢力,他的權力完全受制於老蔣。長期在老蔣的控制下,使他比任何其他人更了解老蔣。汪先生、李宗仁等人雖然曾是傑出的人物,但在與老蔣的鬥爭中最終還是落敗,因此何應欽相較於他人更加清楚自己的局限。

他既不敢也不可能因為利益而失去理智,達到想要取代蔣的地步。

何應欽戎裝照

例如,在當時南京的高層中,何應欽只是臨時班子裏的五位重要人物之一,位居馮玉祥、朱培德和汪先生等人的後面。如果老蔣出事,這幾位將會共同分權,而不是讓何應欽獨占。

何應欽在老蔣身後雖是次要人物,但他是否選擇再次與反蔣勢力合作,卻需冒被廢黜的危險,作為精明的政治家,何應欽顯然有自己的抉擇。

1979年,何應欽在寶島的90大壽上,蔣大公子評論了何應欽。

「西安事變爆發,敬公支持領導人,發起忠義的號召。」

可以說,蔣氏父子對這樁案件得出了最終的結論……

晚年在寶島的何應欽

那麽,何應欽為何會失去權勢呢?

許多人或許會好奇,既然何應欽是支持蔣介石的,為什麽他最初沒有提議與蔣夫人和孔祥熙等人齊心協力呢?

從何應欽的視角出發,我們可以理解他為何會被視為「堅定的主戰派」。

何應欽是國民黨軍隊中第二號高級軍官,他是蔣介石的親信和指揮官。

在那個充滿鬥誌的時代,黃埔派系和親信們絕不會讓老蔣受到逼迫而選擇談判。在他們看來,唯有憑借武力才能拯救校長。而對於手下的這些「丘八」們,如果何應欽一開始選擇與對方談判,必然會與眾多黃埔學子的立場相抵觸。

抗戰時期何應欽動員

對於老蔣而言,他寄望於何應欽能夠借助外部軍事壓力促使張楊二人進行談判。如果何應欽一開始表現出軟弱,老蔣不僅會責怪他未能有效援助,甚至在「主和派」的蔣夫人和孔祥熙等人眼中,他也會被視為一個不敢承擔責任的政客,而不是國軍的第二把手。

對於老蔣來說,何應欽是再熟悉不過的人,自然也會選擇主戰,以此來「拯救校長,維護何媽的形象」。

不過反過來說,既然何應欽在西安事變中確實沒有想要陷害老蔣的意圖,而且還積極協助武力救助蔣。

那麽為什麽在抗戰之後,卻被蔣介石逐漸排擠,最終成為解放戰爭的旁觀者?

何應欽在晚年選擇前往寶島,並擔任了蔣軍高級軍官的重要職務。

何應欽雖然沒有動機去清除老蔣,但這並不意味著老蔣對這件事沒有顧慮。

何應欽在這件事情上的動機可以說是十拿九穩,但在進行救援時,他始終與四大家族保持了一定的距離,反而與國民黨中的反蔣勢力,如「朱培德、馮玉祥、汪先生、居正和於右任」等人關系密切。這一現象讓老蔣十分不滿。此外,何應欽在黃埔嫡系中的影響力在西安事變中超出了老蔣的預期,這同樣是老蔣無法接受的。

簡而言之,在西安事變中,何應欽盡管始終表現出全力營救老蔣的態度,但他的能力讓老蔣感到他已經有可能威脅到自己親信的地位。

是不是很熟悉……

當第二話事人達到一定高度時,老蔣必然會采取行動對其進行打壓和削權。就像在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和美國之間的關系一樣,如果某一方的GDP超過了70%,肯定會有問題。

何應欽和蔣夫人在西安事變中的合影。

總而言之……

無論何應欽想要取代老蔣的位置與否,只要老蔣認為他有能力,那麽他就會被認定為有能力。

抗戰開始後,老蔣逐漸支持陳誠打壓他,同時還瓦解何應欽系勢力,劉峙和徐庭瑤被排擠,顧祝同也與何應欽決裂,完全順從老蔣的命令。

在西安事變中,何應欽的動機並不是想取代老蔣,而是想救老蔣。然而,他的行為讓老蔣感到自己可能面臨潛在的威脅。

他也自然會采取「既防既用」的策略……